《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733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docx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七课

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教学课例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七课

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课例

内容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内容,它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国家制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都是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造福于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人教版思想品德共同富裕教学课例

正文:

第一部分:

课型分析: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课属于双主体情境互动型新授课。

1、指导思想:

新课程特别强调:

“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

”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应该注重在情景创设下的共同探究,建立双主体互动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实现学生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课型特点:

双主体情境互动型模式旨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新型师生交互为主体关系的教学方式,强调情景贯穿始终,有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活动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心灵碰撞、情感升华的过程。

3、教学流程及设计思路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和生活化,因此本课型对思想品德课有一定的普遍实用性。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课的教学,我打破教材“目”题的界限,通过学生调查、典型事例、视频播放、漫画赏析等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提高学生对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有较高认识与分析的能力。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帮助学生明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经济社会环境;作为个人,应该积极进取、努力创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认识经济现象。

澄清模糊认识,帮助学生懂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要看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的现实差距,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对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贫富差距、地区差距?

学生心中会产生不理解和困惑,不能够体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此,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2.学生的需要: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还有一定难度,学生也渴望从课堂上了解自己国家、自己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进程,希望获得比文本知识更多的课外内容,因此,老师在讲课前要和学生共同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2)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2、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逐步实现过程。

(2)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辨证统一性。

(3)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四个尊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3、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3)知道“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2、难点:

(1)“先富与共富”的辩证统一性。

(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收入来源的调查;

2、教师搜集共同富裕的视频、漫画、资料等;

3、教师完成文本教学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三部分:

教学课例展示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复习: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这一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其主体和基础是什么?

国家对此持有什么态度或政策?

师总结(见结构图):

设问导入:

与这种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环节:

家庭调查——激发兴趣

展示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收入来源的调查,让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师总结:

看来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多种产品分配方式。

那么,实行这些分配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实行这些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小试牛刀”。

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拓展思维

牛大伯一家4口人,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牛大伯是一家国有企业普通工人,月工资1200元;王大妈(牛大伯老伴)利用家中一间店面房开了食品零售店,每月基本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另一间店面租给他人,月租300元;儿子自己经营了玩具厂(有工人10多个);儿媳是某工商所的会计。

牛大伯家中除8万元存款外,还用2万元左右炒股。

下面请同学们“小试牛刀”,帮忙分析一下牛大伯家的收入来源有哪几种?

这些收入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

采用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既培养学生搜集、提取、处理、分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总结、归纳出我国分配制度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按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必要性)

思维拓展:

同学们对科学家“袁隆平”都不陌生吧,在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国家奖励他500万元,其中50万归他个人所有。

这“50万”是按什么分配的?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在前结构图基础上总结如下(见结构图),引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

合作探究——感悟生成

(学生在阅读教材、分析漫画、互动研讨的基础上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教师设疑,争论探究:

有人说,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共同富裕就是允许先富。

你也这么看吗?

进而追问:

允许部分人“先富”,真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师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共同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2、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读教材,析漫画:

材料:

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扶贫倡议”(教材P93)

漫画:

播放视频:

“天下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帮助带动邻村、少数民族地区富裕的视频)

新闻插播:

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免遭破产之灾。

(设计意图:

以感性材料和视频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确立共同富裕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环节:

直面现实——问题探究

材料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谈到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时指出: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

材料2:

从1958-1978年,中国农村基本上奉行人民公社体制。

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现象严重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中国有1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

1979年,一个劳动力年平均生产粮食才1917斤仅是美国的1/71。

漫画: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看到的往往是材料1、材料2和漫画中反映的现象,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疑惑。

为此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直面现实,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收入差距形势和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要性,让学生懂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分配政策,还需要提倡奉献精神;要鼓励部分先富,还要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国家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而导入“你辩我析”环节,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

你辩我析——问题解决

辨析:

有人说,“过去,国家只注重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从而忽略了西部,所以,才导致了今天的东西部的差距这违背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事实是这样吗?

(设计意图:

通过“你辩我析”环节,引导学生理解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进而理解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

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可防止两极分化,这就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六环节:

活动探究——激励前行,情感升华

在学生明白共同富裕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引用教材P94两幅照片,指导学生发表感想,认识党和政府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意义,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理解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问题,增进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情感。

拓展延伸:

你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在学生整体上把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设计“拓展延伸”,旨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置身于国家建设中,并深度思考自己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哪些努力,达到学以致用、激发责任、升华情感之目的。

第七环节:

课堂反馈:

略。

第四部分:

教学反思

1、备课时备“学生”,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学生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引用一些学生身边的问题,突破教材的局限,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使学生较全面的认识“共同富裕”。

重视学情、备好学情、用好学情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是仅仅把教材完成,还是以教材为依托完成课程目标?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名人名言、插图及楷体部分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

3、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通过提问,穿插漫画和事例,组织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情况良好,并能够做到依据教材知识具体分析。

4、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指导学生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5、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

6、对本课的教学评价:

(1)学生在探讨“收入来源与什么有关”时,往往难于联系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需要教师加强点拨引导;

(2)在列举实现共同富裕、防止收入差距的举措时,学生对国家政策、时事新闻了解甚少,老师须加强引导、补充。

(3)重点探讨的问题,时间安排一定要合理、充分,否则会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刘秉泉: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及对策建议》(《经济要参》,2003年38期)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5、2010年3月和2011年3月,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6、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