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626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docx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精编版

政府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换言之,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条件:

P3

(2)经济效率的实现条件(自己看,不知道如何回答成文字)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

①公共产品的提供②垄断③外部效应④市场的不完全⑤信息不完全⑥优值品、劣值品⑦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⑧分配问题

3.政府有哪些经济职能?

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

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4.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表现?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1)公共政策失控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4)寻租行为

政府失灵的原因:

1)导致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有:

(1)公共决策程序和公共决策时限的限制。

(2)信息的不完全。

(3)公共决策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领导人强烈偏好的影响以及政治家或官员 由于选举周期或任期限制带来的短期行为的影响。

(4)政府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后果往往不能准确预测。

(5)政策执行上的偏差。

2)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有:

(1)对公共产品评价的困难。

(2)公共部门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

(3)监督信息不完备

5.在当代,应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放松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强化了市场竞 争机制的调节功能。

当然,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干预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干预,只是在干预范围、干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当代,各国政府的政策既不完全是国家干预主义的,也不完全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而是而二者的折中。

第二章公共产品

1.什么是公共产品?

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反的属性。

 私人产品的属性为:

可分割性、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属性为:

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2.何谓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A.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

是对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效率状况的分析,而不考虑其他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更不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及资源配置状态。

或者说,其是在假定其他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的供求及资源配置状态为既定的条件下,分析一种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实现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

B.公共产品配置的一般均衡分析:

不仅考虑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及效率状态,而且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和效率状态,即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资源配置如何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实现帕累托效率。

3.何谓公共经济部门?

其有哪些特征?

A.概念:

公共部门又称公共经济部门,是相对私人部门即私人经济部门而言的概念。

 企业和家庭组成私人经济部门,而政府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组成公共部门。

B.特征:

①与私人经济部门的依存性

②考核标准的社会性

③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④行为目的的公共性

4.如何划分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的边界?

A.所有权标准

①所有单位都具有公办的性质,它们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它们的运作依赖于公共 资产,它们的收入是公共收入,原则上要纳入政府预算,而其运作所需资金则由政府预算安排。

②由于政府是这些单位的所有者,因此单位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控制,并在不同程度上执行着政府的方针政策。

B.产品性质标准

5.公共经济部门配置公共产品的效率如何实现?

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资源在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中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在资源宏观配置比例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对资源配置 方向的选择和确定。

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在资源配置结构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对具体的资源配置项目和方案的选择。

6.为什么说林达尔均衡具有虚拟性?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这在西方财政理论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的实现需要严格的条件,一般认为,以下两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A.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不存在隐瞒或低估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进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的动机。

B.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偏好,相互之间知道彼此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偏好的可能。

由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以,“免费搭车”的心理带有普遍性,于是,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就会因为成本无法弥补而难以解决。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均衡,而非现实的均衡,其是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

尽管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但它的现实意义是,它说明了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

7.税收价格观有何现实意义?

 遏制回避税收的行为,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可以采用两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即传统思路,指的是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惩罚力度来遏制回避税收的行为。

这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是仅仅采用这一种思路,说明在理论认识上还明显受到税收强制性、无偿性特征的束缚。

第二种思路,也就是新的思路,是指从政府义务的履行方面来寻找弱化回避税收动机的对策。

因此,在新时期有效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应侧重这种思路,采用以下对策:

第一,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税收形式的无偿与实质的有偿的辩证统一性,下决心把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付诸实施并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应该把税收征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能将其仅视为税收部门内部的事务,整个公共经济部门都应予以协调配合。

8.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其具有什么特征?

A.概念: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而从事的经济行为,是与市场经济有内在联系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是财政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B.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财政自身发展的要求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C.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

(1)由建设性财政转化过来的公共财政

(2)与国有资产经营财政并存的公共财政

(3)具有更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公共财政

第三章外部效应

1.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如何分类的?

A.外部效应:

指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B.分类:

(1)简单分类:

①按照外部效应的承受者不同:

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

②按照外部效应的发起者不同:

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

③按照外部效应的结果不同:

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2)复合分类法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2.怎样理解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

外部正效应:

指的是对交易双方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或者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外部负效应:

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3.外部效应有什么后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外部效应,它的存在必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也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可能在间接上破坏个体的某些创造性或积极性。

4.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

(P54-P57)

5.举例说明正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

(P57-P59)

6.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收益或成本经过调整,使用者的各种活动或决策考虑实际的社会边际收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到矫正,资源配置从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正是通过私人部门自身与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

 7.如何评价组织一体化?

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

组织安排纠正外部效应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

(1)需要克服的外部效应问题的规模是大还是小;

(2)为克服外部效应问题而加入组织中的成员是否是自愿的;(3)组织的集体决定的决策规则如何

8.什么是科斯定理?

外部效应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到解决,这种论点被称为科斯定理。

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定理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1)产权是明晰的。

(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3)交易成本应接近于零。

组织一体化的机制要求企业规模尽可能地大,这一点不仅难以做到,而且企业规模过大又将导致垄断等新的市场失灵。

9.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征税或罚款、补贴、政府管制

 

10.补贴是如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为了实际消费量的扩大和增加,政府既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也可以用补贴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必须指出,政府发放的补贴并非都是为了矫正外部效应。

实际上,政府发放的许多财政补贴是建立在其他政策目标基础之上的。

第四章公共选择

1.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缺点是什么?

A.概念:

一致同意规则,要求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任一投票人都拥有对方案或决策的否决权。

由于这种规则的特性,据此作出的集体决策可以使每个投 票人的偏好得到满足,同时不会有任何人受到损害

B.优点:

①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

②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

C.缺点:

①它非常复杂、耗时、昂贵。

②此项规则易引起冲突、威胁和恫吓。

③这一规则会鼓励人采取策略行为

2.简述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A.概念:

最常采用的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它要求一项议案或决策需经n/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n为投票者数目)。

多数票规则本身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

B.特点:

 

(1)因为决策结果往往只体现多数人的利益,不同意的少数派的利益被忽略甚至被损害。

(2)其决策结果具有强制性,它允许多数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少数人,从而使他们成为“倒霉的少数”。

(3)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相对一致同意规则较低,但却容易造成投票悖论。

(4)此规则难以避免集体决策中参与者之间的策略行为。

3.试述阿罗不可能定理。

K•J•阿罗的出结论: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综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

”他是通过讨论社会选择的两个公理与五个条件是否吻合得出上述结论的。

A.两个公理:

公理1:

连贯性(connectedness):

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和Y,一定有X≥Y或Y≥X。

公理2:

传递性(transitivity):

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Y和Z,如果X≥Y,Y≥Z,则有X≥Z。

根据这两个公理,对于任何既定的个人偏好,社会选择规则必须产生出一种连贯的和 可传递的社会偏好次序。

B.五个条件

(1)理性假设:

对任何一组既定的社会偏好而言,社会选择规则都必须能够产生一种完整的和可传递的社会秩序。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在一组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之间进行社会选择,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选项的偏好排序,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由此,阿罗强调社会顺序应当源于个人的偏好排序。

(3)帕累托效率状态:

如果社会中所有人都认为X比Y好,则社会选择顺序必须表明X优于Y。

如果社会中至少有一个成员认为X比Y更理想,而 所有其他社会成员认为X与Y之间无差异,则社会顺序必然显示为X比Y好。

(4)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

社会选择赖以产生的定义域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顺序。

(5)非个人独裁假定:

对于所有选项X和Y而言,不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人I,如果I认为X比Y好,则社会将严格地认为X比Y好,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偏好。

阿罗认为,任何投票规则都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公理和五个条件,才能把个人偏好顺序转换为社会偏好顺序,但事实上它们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

4.简述利益集团的成因。

A.概念:

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利益集团。

B.成因:

对利益集团的成因,杰弗利·贝利在对他之前的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供了三种解释:

(1)传统观点:

这种理论认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集团需求更多、变化更大时,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组织有走到一起增进他们的利益的趋势。

(2)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

他认为集团的功能在于向其全体成员提供不可分割的、普遍的利益,因此任何个体都可以无偿分享其他个体努力所带来的集团利益的增加。

由此他认为,除非一个集 团中人数很少,或者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3)政治企业家理论:

罗伯特·索尔兹伯里的政治企业家模型,把利益集团的组织者看作政治企业家,同时增加了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几个因素。

索尔兹伯里将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物质利益,也就是利益集团能够提供的某种有形的、排他性的物品,一个人或企业如果没有加入该集团,即便是未来可能的成员,他也不会分享到这些物品。

第二类利益是目的性利益,一种与意识形态或价值导向相关的无形报酬。

第三类利益是参与利益,它与社会对参与实现目标或结果的工作 过程给予的奖励有关。

同时,他还认为大集团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利益的方式诱导集团成员采取行动,并不一定需要采取刺激性或强制性的手段。

政治企业家不但可以从集体行为中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可以从中获得非物质利益(包括成就感,名声,荣誉等),这是政治企业家的动因所在。

5.官僚机构和官僚集团的特点是什么?

A.官僚结构:

(1)概念:

尼思坎南给官僚机构下定义,依靠定期的拨款与赠与,至少部分地靠财政支出来运行的非营利机构。

(2)特点:

①在官僚机构中,不存在竞争。

这种竞争是指提供同种公共产品的竞争,即公共产品的规模、种类和水平由官僚机构单方决定。

②非利润化。

官僚机构不以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目标,对它们的要求是按时、足量地提供合格的公共物品

③反应迟钝。

公共服务通常不是以价格形式出售的,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不像市场价格那样敏感。

B.官僚集团的特点:

①官僚实行任命制,只对任命他们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家负责,而不直接对选民负责。

选民只能间接通过社会舆论,组成利益集团,通过对政党和政府施加影响 来影响官僚行为。

这是一种软约束。

②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

官僚机构内部有一整套的晋升规则,资历和能力同时起作用,而且官僚一般是无过失终身任职,成为所谓“永远不下台的政府雇员”,因此其行为相对于易受选民和压力集团影响的政党和政治家来说是相对独立的。

③官僚集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政治家的纲领、政府的政策需要通过官僚才能实施,官僚还负责审议、评估各项议案,提供和分析各种信息,并直接影响政府决策。

6.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规模迅速增长作出的解释。

政府规模的快速增长一般被归因于福利国家的出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 主义的抬头。

通过考察政治制度特征、政府预算决策过程中政治家和官僚行为,公共选择理论给出了三种解释:

(1)利益集团促进政府规模增长

早在1959年,塔洛克对政府规模增长和多书票规则、利益集团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他的研究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多数票规则下的利益集团必将导致更多的政府开支。

诺思与沃利斯在1982年把政府增长与利益集团活动直接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政府增长与私人部门中白领和管理阶层就业的增长是平行的。

两者的增长是市场经济组织过程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较高交易成本的反映。

这些集团对政府的需求不是简单地要求某种再分配,而是减轻他们在一个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社会中所承受的交易成本。

 

(2)官僚体制和政府增长

官僚预算最大化的追求往往导致政府开支的过度增长。

官僚个人效益的增加与预算增长的关系一般不直接体现在金钱方面,他们鼓动所在政府部门迅速膨胀的理由是这将增加他们晋升到一个更高职位的可能性,任何削减官僚所在部门预算、裁撤合并其所在部门的企图都将遭到他们的全力反对。

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研究得出官僚政治不仅导致预算的膨胀而且必然会造成持久性财政赤字的结论。

连选连任是政治家的主要动机,为争取更多选票,他们总是向选民许诺增加就业、扩大福利,当选后就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他们乐于将公众的钱花在能给他们的选民带来明显利益的项目上,但却不愿意向这些选民征税。

政治家的这种行为必然带来伴随财政赤字的庞大政府开支。

 (3)财政幻觉假说

官僚体制增加政府规模的假说认定官僚体制可以就供应不同产出水平的真实成本欺骗立法机构,财政幻觉假说则认为立法机构可以就政府的真实规模欺骗选民。

这种理论假设公民通过他们的纳税规模来度量政府规模。

为增加公民们不愿意支付的政府规模,立法—行政机构必须以这样一种方法增加公民的纳税负担:

公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缴纳更多的税款,如果税负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加以伪装,公民们会有政府比它的实际规模要小的幻觉,政府增长就能超出纳税人偏好的水平。

7.试述政府失灵的表现及根源。

A.政府失灵的表现:

(1)没有代表性的政府。

有时政府提供的政策方案确实有利于多数选民利益,但是许多情况下多数未必战胜少数。

很多投票者有限于信息成本不会认真地参与投票,这时公共选择过程极可能会被少数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操纵,从而成为谋取小集团私利的手段。

他们可以通过操纵投票程序、互投赞成票、收买选票来控制投票结果。

(2)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

民选政府的政治家们每隔几年就要面临选举,连选连任几乎是他们所有人的目的。

选举压力会导致政治决策上的目光短浅和短期行为。

(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导致政府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缺乏机制,二是缺乏利润动机,三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是一种垄断性行为,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官僚机构可能过分投资,生产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公务员通过任命产生,缺乏工作压力,从而使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余地很小。

政府机构及其官僚也没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激励机制,官僚的目标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预算、机构规模的最大化。

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信息不对称也使得对官僚们的监督徒有虚名。

B.政府失灵的根源:

(1)“政治人”误区-内部化

传统理论倾向于认同超个人主义的政治家和官僚会为了公共利益而工作,政府失败只是偶然的操作失误并且可以由政府自身加以纠正。

但是这中“政治人”假定是一种神话,不能指望一个“经济人”一旦成为政治家或官僚就回突然改变自己的偏好、行为动机,由关心个人利益变为关心公共利益。

由这些人组成的政府自然会把个人利益带入到政府决策中,这种现象就被人们称为内部效应 或内部性。

(2)公共利益的不确定

政府及其成员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但阿罗不可能定理已证明,面对社会成员的不同偏好,政府不可能计算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解,任何为“公共利益”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一说法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和托词。

(3)中间投票人的决定作用

候选政治家的最佳策略就是提出一些尽可能模棱两可的竞选主张,普遍采取这种策略的结果就是,越是含糊不清的政策大杂烩,就越有可能成为公共选择的最终结果。

(4)不完整的信息

公共部门指定和实施决策时面临着与私人部门一样的问题------信息不完全。

许多公共政策都是在这中情况下作出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5)不成功的政企博弈

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必然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必将与政策展开博弈。

政府行动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能否看穿政府的意图来采取响应的政策。

由于政策在决策和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时溜性,漏洞必然存在。

另外,政府和 企业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官僚们容易被直接或间接地拉拢腐蚀。

(6)政策执行中的障碍

理想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环境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从总体上导致政策失败,而政府对于各机构及其政策过程常常缺乏足够的控制。

政府失灵理论总结:

它屏弃了仁慈万能的服务与基于公众利益的经济策划者这一概念,而把国家看作是糊涂的,不完善的、自发地服务于强大的游说集团的利益以及政客和官僚个人利益的机构。

第五章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1.垄断可分为几类?

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A.分类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

一般而言,自然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结果

行为垄断:

多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法定垄断:

法定垄断是指由于国家权力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

 B.(文字叙述见教材P101~102)

2.什么是自然垄断?

沃特森认为,自然垄断是这样一种状况:

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夏基和鲍莫尔等著名学者则认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可加性。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是这样概括自然垄断的含义的:

传统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

3.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 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4.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利用市场机制,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如拥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能主动地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