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31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docx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8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50,分数:

70.00)

1.下列关于智力测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代表了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

 B.智力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C.现行智力测验的结果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 √

 D.智力测验的结果解释必须慎重

解析:

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还主要是传统的智力因素理论,它偏重于个体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和空间关系等方面,其结果一般反映的是人的分析能力,或者说只是一种和学业成就有关的智力,与未来事业的成就和生活美满没有必然的联系。

2.按照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是______。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

解析: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______。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

 D.泛化

解析: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__。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5.下列属于智力因素的是______。

 A.注意力 √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解析: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

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6.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____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

 C.讨论法

 D.实验法

解析: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

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______。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解析:

新课改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其价值观体现为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8.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

 A.语言思维

 B.语言表达 √

 C.语言形成

 D.语法形成

解析: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解析: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0.对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______。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

 D.自我意识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

题目中对在学习过程中制订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元认知策略。

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______。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解析:

“乐”强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

12.《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因此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循序渐进原则。

13.荀子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解析:

荀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4.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______。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解析: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

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15.袁老师中途接任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不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他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袁老师的话,可在全班进行______。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解析:

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

学生缺交作业等情况是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等品质的表现,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1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______。

 A.内发论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解析:

“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该观点是典型的外铄论。

1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

 A.学习方法

 B.学习定势 √

 C.学习时间

 D.学习内容

解析: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多种,如年龄、智力等。

但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有三种:

相似性、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所以本题选B。

18.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______。

 A.言语信息 √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解析: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19.某数学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把两个在课堂上随便讲话的学生赶出教室,该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

 C.名誉权

 D.人格尊严权

解析: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学习权是指学生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诸如听课、做作业等的权利。

2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______。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______。

 A.社会本位论思想 √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解析:

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代表性人物是卢梭。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代表性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

22.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

解析:

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23.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______。

 A.主要手段

 B.辅助手段 √

 C.中心手段

 D.内在手段

解析:

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24.______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

解析:

填空题猜测的可能性较低。

25.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______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26.一般来说,新手老师在班级秩序管理方面,大多偏向______管理。

 A.预防性

 B.攻击性

 C.支持性

 D.矫正性 √

解析:

新手老师由于班级管理经验不足,对问题行为缺乏预见,因而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矫正处理。

27.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______。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

解析: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这体现了教育法的______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

 C.公益性

 D.全面性

解析:

让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教育事业得到同等发展,让边远贫困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同等发展,让残疾人和其他民众一样得到教育实惠,这表明教育法对待不同的民族、地区和人群都一视同仁,体现的是平等性原则。

2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______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解析:

30.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______。

 A.能力 √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自身内在的因素有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机体外在因素有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稳定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因素有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可控因素有努力,不可控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本题中努力和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

31.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______。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解析:

道德素质是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

32.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______。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

解析: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由“石”到“磊”字的学习,属于这种具体迁移。

33.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有______。

 A.极大的影响 √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解析:

群体规范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有极大的影响。

34.______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______。

 A.专业知识 √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解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3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信息产生的抑制作用叫__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解析:

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为倒摄抑制,旧信息对已有新信息的抑制作用为前摄抑制。

37.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______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A.认知

 B.联结 √

 C.自动化

 D.内化

解析:

3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_。

 A.元认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

解析:

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3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______。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

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4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

解析:

4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结成______。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

 D.和谐关系

解析: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42.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______的角色。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管理者 √

解析:

43.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______。

 A.唐代

 B.清末 √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解析:

44.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______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理论联系实际 √

 D.因材施教

解析:

45.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______。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

解析:

形式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4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______教育思想。

 A.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自发式教学

解析: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学记》中的一句话,体现了教学要课内外结合的思想。

47.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是______。

 A.赞可夫 √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解析:

赞可夫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4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______。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解析:

理论是间接经验的表现,实践是直接经验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49.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______。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

解析:

50.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______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顺从阶段 √

 D.同化阶段

解析:

道德品德的发展会经过顺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分别对应的道德水平是依从性水平、认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

顺从阶段,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

二、判断题(总题数:

30,分数:

30.00)

51.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

52.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5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54.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55.在学生学习的概括阶段,老师所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在多种情景下练习运用信息,使信息得以迁移。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5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57.当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后老师予以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应该是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效果律。

58.教师口语是老师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59.板书设计是整个教案的核心与主体,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与主体。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普通法。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6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62.运用必要的乡土教材或补充材料进行教育,是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题目中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应该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63.实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64.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充分发挥为人师表作用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65.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两种重要的评价方法。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66.“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概念。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67.学校自主权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管理权。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68.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统一,而不是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

69.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课程资源不仅仅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还包括教师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过程。

70.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著。

71.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72.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73.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称为产婆术。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苏格拉底经常采用的“请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他的教育方式被形象地称为“产婆术”。

74.以个人喜好为基础,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若干自发结合在一起的联合体是非正式群体。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非正式群体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

非正式群体又称作非正式团体。

75.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教学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

76.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而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77.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7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79.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80.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