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263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7 大小:21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2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docx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证件照彩打扫描条幅

个性杯喷绘复印写真

代订书刊电脑维修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选择题:

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

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

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

A.超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

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

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

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

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

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

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英国D.俄罗斯

6.免疫自稳功能是指:

A.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D.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E.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7.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B.骨髓C.脾

D.淋巴结E.法氏囊

8.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

A.骨髓B.脾C.淋巴结

D.胸腺E.腔上囊

9.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

A.识别阶段B.活化阶段

C.活化和效应阶段

D.识别和效应阶段

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

10.CD4+T细胞与CD8+T细胞数的正常比是:

A.2~2.5B.1.5~2

C.>2.5D.<0.5

E.0.5~1

11.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

A.NK细胞B.TH细胞

C.Ts细胞D.Tc细胞

E.TCRαβ+细胞

12.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AC玫瑰花环的物质是:

A.CD32B.CD35C.CD21

D.CD40E.CD80

13.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的分子是:

A.CD8B.CD2C.CD28

D.CD3E.CD4

14.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

A.IgEB.IgDC.IgG

D.SIgAE.IgM

15.具有调理作用的主要Ig是:

A.IgAB.IgMC.IgG

D.IgDE.IgE

16.Ig的生物学功能是:

A.调理作用B.呈递作用

C.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D.细胞毒作用

E.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

17.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是: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

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8.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特征不包括

A.识别自己B.识别异己

C.特异性D.记忆性

E.遗传性

19.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不包括

A.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B.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因子,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C.CTL细胞杀伤靶细胞

D.产生记忆细胞

E.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灭细菌

20.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胸腺和脾B.骨髓和淋巴结

C.胸腺和淋巴结

D.骨髓和粘膜淋巴组织

E.骨髓和胸腺

21.人体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

A.淋巴结、脾

B.脾、扁桃体

C.粘膜淋巴组织、扁桃体

D.胸腺、骨髓

E.扁桃体、淋巴结

22.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脾

C.淋巴结和脾D.骨髓和淋巴结

E.骨髓和胸腺

23.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

A.B、T淋巴细胞栖息和增殖场所

B.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主要产生IgA及分泌性IgA,执行体液免疫与局部特异免疫作用

二、填空题:

1.免疫功能包括()、()和()。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和()。

其中()功能低下,易发肿瘤。

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和()疾病。

三、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2.免疫防御:

3.免疫监视:

4.免疫自稳:

5.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

6.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

7.淋巴细胞再循环:

8.免疫活性细胞:

9.补体:

10.免疫细胞:

11.免疫分子:

四、问答题

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

各有什么功能?

3.简述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4.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

5.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

6.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1.C2.C3.B4.D5.A6.B7.C8.A9.E10.B11.A12.A

13.B14.E15.A16.A17.C18.E19.E20.E21.D22.E23.E

二、填空题:

1.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2.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其中(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肿瘤。

3.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感染)和(免疫缺陷)疾病。

三、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

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

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

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

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

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4.免疫自稳:

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5.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6.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

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

7.淋巴细胞再循环:

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8.免疫活性细胞:

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

9.补体:

指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辅助抗体溶细胞作用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糖蛋白。

10.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按免疫细胞在体内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淋巴细胞,第二类为单核巨噬细胞,第三类为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它们参与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环节。

11.免疫分子:

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及小分子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

四、问答题

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1)识别阶段2)活化和增值阶段3)免疫效应

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器官组成?

各有什么功能?

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如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

免疫细胞产生应答的场所。

如脾脏,淋巴结,黏膜,扁桃体等。

3.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1)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2)B细胞:

产生体液免疫

3)NK细胞:

介导天然免疫,发挥细胞毒作用。

4.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

比较项目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MBL,C反应蛋白

细菌脂多糖

参与成份

C1~C9

C1~C9

C3~C9,B因子,

D因子,P因子

所需离子

Ca2+,Mg2+

Ca2+,Mg2+

Mg2+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

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5.简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研究方向?

6.根据作用方式及其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两类免疫简述各自的概念和特征?

1)先天性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

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二章抗原抗休反应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

2.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

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

3.抗原自凝现象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

A.反应pH达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

B.反应pH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

C.反应pH高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

D.反应pH低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

E.反应pH高于抗原的等电点

4.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

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

D.亲和性E.带现象

5.外-斐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了

A.过量抗原B.共同抗原

C.过量抗体

D.亲和性E.可逆反应

6.免疫血清制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

B.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

C.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

D.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

E.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

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

A.可变B.恒定区C.高变区

D.超变区E.低变区

8.下列哪种免疫血清与相应抗原结合可形成可见免疫复合物

A.人B.马C.家兔

D.猴E.牛

9.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

A.固定的B.规定的

C.与抗原相对而言

D.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10.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宜的pH

A.6.0~9.0B.7.0~9.0

C.7.2~7.4

D.6.0~8.0E.7.0~7.5

11.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

A.0.70%NaCl溶液

B.0.60%NaCI溶液

C.0.750%NaCl溶液

D.0.85%NaCl溶液

E.0.95%NaCl溶液

12.静电引力大小

A.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正比

B.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比

C.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反比

D.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E.和两个电荷的距离平方不成比例关系

13.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

A.前带B.后带C.带现象

D.等价带E.等电点

14.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

A.前带B.后带C.带现象

D.等价带E.等电点

15.由于抗体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

A.前带B.后带C.带现象

D.等价带E.等电点

16.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

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没影响

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达试验

E.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库姆试验

17.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A.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

B.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

C.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导致蛋白变性所致

D.抗原抗体结合作用和盐析作用共同作用所致

E.蛋白质盐析所致

18.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A.37℃B.25℃C.4℃

D.56℃E.45℃

19.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

A.特异性B.亲合性C.比例性

D.可逆性E.非特异性

20.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pH值是

A.3~4B.5~10C.6~9

D.9~10E.10~12

21.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不强

B.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时,形成的复合物最大

C.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

D.抗体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被解离

E.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22.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

A.IgG类B.IgM类C.IgA类

D.IgEE.IgD

23.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原理设计的免疫学技术是

A.酶免疫技术B.放射免疫技术

C.金免疫技术

D.荧光免疫技术E.亲合层析技术

2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A.电解质B.pH值C.温度

D.抗体特异性E.抗原表位的数量

25.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反应物自身的因素

A.抗原的性质B.抗体的亲和力

C.电解质

D.抗体的浓度E.抗体的特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下列哪些因素能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

A.提高pH值B.增加离子强度

C.降低pH值

D.减少离子强度E.抗体亲和力低

2.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复合物要有电解质存在,关于电解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一步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失去电荷

B.破坏水化层

C.使复合物相互靠拢、聚集

D.便于形成大块凝集、沉淀

E.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表面电荷增多

3.关于公式K=K1/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固定,KI越大,亲和性越高

B.Kl固定,l(2越大,亲和性越低

C.K1越大,与抗原结合越牢固

D.K2固定,K1越大,亲和性越低

E.K越大,亲和性越高

4.在通常的血清学试验中,溶液pH偏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

B.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

C.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极化的小分子

D.蛋白质分子间不易靠拢

E.蛋白质分子间不能形成沉淀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现象

B.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现象

C.粗糙型细菌在生理盐水中易出现自凝现象

D.血细胞同IgG类抗体反应可出现凝集现象

E.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不出现沉淀现象

6.关于温度的说法,下列哪些正确

A.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分子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快

C.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反应速度越慢

D.温度越高,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

E.温度高于56℃时,可导致复合物解离

7.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

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

C.中和反应D.补体结合试验

E.蛋白质变性

8.下列哪些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A.抗原的性质B.抗体的亲和力C.电解质D.抗体的浓度

E.抗原抗体的比例

9.提高免疫学试验的可靠性措施,包括哪些

A.选择高特异性抗体

B.选择高亲和力抗体

C.合适的电解质浓度

D.最佳的pH值

E.采用非纯化抗原,保证其免疫原性

10.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

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有关

C.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越大

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及亲和力无关

E.抗体的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越牢固,抗原抗体复合物越不易解离

11.临床做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中常设的对照有

A.阳性对照B.阴性对照

C.空白对照

D.标准品对照E.时间对照

二、填空题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和()。

2.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一般以()为宜,最适温度为()。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与()。

4.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对温度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冷凝集素在()左右与红细胞结合最好,()以上反而解离。

5.抗原抗体的结合分子间的引力包括()、()、()和()

三、名词解释题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dantibodyreaction)

2.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force)

3.范德华引力(VanderWaalsforce)

4.氢键结合力(hydrogenbondingforce)

5.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force)

6.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7.带现象(zonephenomenon)

8.前带现象(prozonephenomenon)

9.后带现象(postzonephenomenon)

lO.抗体亲和力(avidityofantibody)

四、问答题

1.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2.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3.什么是带现象?

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条件因素?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D2.B3.A4.A5.B

6.A7.D8.C9.C10.C

11.D12.D13.C14.B

15.A16.B17.A18.A

19.D20.C21.C22.B

23.E24.C25.C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ABCE2.ABCD3.ABE

4.ACDE5.ABCE6.ABDE

7.ABCI)8.ABCD9.ABCD10.ABCE11.ABCD

二、填空题

1.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

2.15~40℃37℃

3.电解质,pH,温度

4.4℃,20%

5.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引力,疏水作用力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抗体反应:

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

2.静电引力:

是指抗原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又称为库伦引力。

3.范德华引力:

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

力,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时,因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

又称分子间引力。

4.氢键结合力:

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氢受体原子间的引力。

如分子中的氢原子和

电负性大的氮、氧等原子相互吸引的力。

当具有亲水基团(如一0H,一NH2及一C00H)

的抗体与相对应的抗原彼此接近时,相互间即可形成氢键,使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

氢键结合力较范登华引力强。

5.疏水作用力:

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排斥而趋向聚集而产生的力称为疏水作用力。

当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靠近时,相互间正、负极性消失,亲水层也立即失去,排斥了两者之间的水分子,使抗原抗体进一步相互吸引,从而促进其相互结合。

疏水作用力是这些力中最强的,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

6.等价带:

抗原抗体反应曲线的高峰部分是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抗

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在此范围内,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

7.带现象:

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上清液中可测出游

离的抗体或抗原,形成的沉淀物少,不出现可见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

8.前带现象:

抗原抗体反应当抗体量过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前带现象。

9.后带现象:

抗原抗体反应当抗原量过剩时、不出现可见反应,称为后带现象。

10.抗体亲和力:

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

相关。

四、问答题

1.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

亲和性,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2.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

①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

②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③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④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⑤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

3.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形成前带或后带),上清液

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形成的沉淀物少,不出现可见反应,这种现象在做血清学试验时称为带现象。

4.环境条件包括:

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

稳定条件:

①电解质:

常用O.85%氯化

钠或各种缓冲液作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②酸碱度:

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

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为6~8时进行;③温度:

一般以15,

40℃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37℃。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Preparationofimmunogenandantiserum

第四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技术

PreparationofSpeCifiCAntibody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配制绵羊红细胞免疫原一般细胞浓度为

A.102/mlB.104/m1

C.105/ml

D.106/mlE.108/ml

2.细菌鞭毛免疫原常规的制备方法

A.0.5%甲醛处理

B.100℃加温2h处理

C.1%氯化钙处理

D.75%乙醇处理E.2%氯仿处理

3.细菌的菌体免疫原常规的制备方法

A.75%乙醇处理

B.100℃加温2h处理

C.0.5%甲醛处理

D.1%氯化钙处理

E.2%氯仿处理

4.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

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

5.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

A.免疫球蛋白B.人甲状腺球蛋白

C.人血清白蛋白

D.牛血清白蛋白E.葡萄球菌A蛋白

6.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多长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A.7~10天B.10一20天

C.20~30天

D.30—60天E.3个月

7.鉴定抗体的效价,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A.间接凝集试验B.单向免疫扩散法

C.双向免疫扩散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

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8.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

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