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12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控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汽车电控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汽车电控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汽车电控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汽车电控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电控题库.docx

《汽车电控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控题库.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电控题库.docx

汽车电控题库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英文表示为EFI,怠速控制系统用英文表示为ISC。

2.目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

3.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除喷油量控制外,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断油控制、燃油泵控制。

4.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点火提前角控制。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通电时间控制控制和爆燃控制控制功能。

5.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空燃比闭环控制、爆燃控制控制等。

6.传感器的功用是采集控制系统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路输送给ECU。

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喷油正时控制和点火正时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8.爆燃传感器是作为点火正时控制的修正信号。

9.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

10.执行元件受ECU控制,其作用是具体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11.电控系统由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元件三大部分组成。

12.电控系统有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两种基本类型。

13.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技术有:

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

14.传感器是采集并向ECU输送信息的装置。

16.汽车电控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有喷油器、点火器、怠速控制阀、巡航控制电磁阀、节气门控制电动机元件。

17.“KE”型汽油喷射系统与“K”型相比,增加了一个由电脑控制的电液式压差调节器。

1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称为“EFI”,是由该系统的英文“ElectronicFuelInjection”简化而来的。

1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连续喷射方式;间歇喷射方式两种方式。

20.在目前应用广泛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多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按各缸喷油器的喷射顺序又可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2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进气量的计算方式不同可分为D型和L型型两种。

22.单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又称独立喷射方式,是在每个气缸进气行程开始的时候喷油,采用的是顺序喷射_方式。

2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4.一般在起动、暖机、加速、怠速满负荷等特殊工况需采用开环控制。

2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是对喷射正时、喷油量、燃油停供及燃油泵进行控制。

26.燃油停供控制主要包括减速断油控制;限速断油控制。

2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28.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电脑指令喷油。

29.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装用的空气滤清器一般都是干式纸质滤心式。

30.节气门体主要由节气门和怠速空气道等组成。

31.有些车型的节气门体上设有加热水管,其目的是防止寒冷季节空气中的水分在节气门体上冻结。

32.各种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基本相同,都是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脉动阻尼器及油管等组成。

33.电动燃油泵按其结构不同,有涡轮式、滚柱式、转子式和侧槽式。

34.油泵控制电路:

ECU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开关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三种类型。

35.脉动阻尼器的功用是衰减喷油器喷油时引起的燃油压力脉动,使燃油系统压力保持稳定。

36.热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元件是热线电阻,可分为热线式、热膜式。

37.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其检测方式可分为光学检测方式、超声波检测方式。

38.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分为电位计式、触电式和综合式三种。

39.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电磁式、霍尔式和光电式三种类型。

40.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组合仪表内或变速器输出轴上;有舌簧开关式和光电式两种类型。

41.常用的信号开关有起动开关、空调开关、档位开关、制动灯开关和动力转向,,开关等。

42.对于喷油器一般要进行喷油器电阻检查、喷油器滴漏检查、喷油器喷油量检查三方面检查。

43.单点喷射又称为节气门体喷射或中央喷射。

44.顺序喷射正时控制其特点是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45.在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的发动机上,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定各缸工作位置。

46.同时喷射喷油正时的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作功行程的缸为基准。

47.当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差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就取决于喷油时间。

48.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的控制是通过对喷油器喷油时间的控制来实现的。

49.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空气流量计确定基本喷油时间。

50.发动机起动后,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之前,ECU根据冷却液温度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51.节气门之后进气管容积越大,怠速时发动机转速越低_。

52.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时,喷油器停止喷油,防止超速。

53.在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流经怠速控制阀的空气首先经过空气流量计测量。

54.怠速控制阀是由ECU直接控制的。

55.流入进气室的空气量取决于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

56.节气门体的作用是用以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进气量。

57.进气系统漏气对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影响比对化油器式发动机的影响要大。

58.内置式燃油泵具有噪声小、不易产生气阻、不易泄漏、安装管路较简单等优点。

59.燃油流经燃油泵内腔,对燃油泵电动机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

60.燃油泵工作只能使燃油在其内部循环,其目的是防止输油压力过高。

61.滚柱式电动燃油泵的输油压力波动较大,在出油端必须安装阻尼减振器。

62.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燃油中的杂质和水分,防止燃油系统堵塞。

63.更换燃油滤清器时,应首先释放燃油系统压力。

64.在部分车型上,燃油压力调节器与进气管连接的真空软管中装有一个(真空开关阀)或燃油压力控制阀。

65.测试燃油系统压力时需使用专用油压表、管接头。

66.若测试燃油系统时,油压表指示压力过高,应检查回油管路是否堵塞。

67.在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由空气流量计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

68.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基于力学原理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测量。

69.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主空气道与旁通气道之间用一活动板隔开。

70.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缓冲器的作用是减小发动机进气量急剧变化时引起的测量叶片脉动。

71.在部分车型上的叶片式空气流量计,装有燃油泵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燃油泵电路。

72.当ECU供电电压一般降到10V以下,ECU将无法工作。

73.EFI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接通ECU和其电源间的连线其功能是防止ECU电路的电压下降。

74.单点喷射系统是利用节气门开启角度、发动机转速来控制空燃比的。

75.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进气道喷射、缸内喷射两种。

76.缸内喷射是指高压燃油直接喷到气缸内。

77.进气系统的作用是测量和控制燃油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量_。

78.油泵转速控制方式一般有利用串联电阻器、利用油泵控制模块两种控制方式。

79.大多数燃油导轨上都有燃油压力测试口,可用于检查和释放油压。

80.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线性输出、开关量输出两种形式。

81.多数车型使用线性输出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8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VTA与E2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大。

83.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类型对喷油正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84.同时喷射方式的缺点是由于各缸对应的喷射时间不可能最佳,造成各缸的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85.采用顺序燃油喷射方式的发动机必须具备判缸信号。

86.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越低,燃油越不易雾化,喷油脉冲宽度就应该越长。

8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分为连续喷射、间歇喷射。

8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空气量计量可分为D型、L型。

8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位置分为进气管喷射、缸内直接喷射。

90.进气管喷射式按喷油器的数目分为多点喷射系统、单点喷射系统。

91.多点喷射是在每缸的进气门处处装有1个喷油器。

92.单点喷射是在节气门上方装有1个中央喷射装置。

9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两类。

94.在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电脑必须控制喷油器喷油的开始时刻。

95.喷油器的喷油可分为同步喷油、异步喷油两种类型。

96.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力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取决于针阀的开启时间。

97.滚柱式电动燃油泵主要由燃油泵电动机滚柱式燃油泵、出油阀、卸油阀等组成。

98.大负荷工况喷油量修正中,ECU根据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以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送的全负荷信号或节气门开度信号判断发动机负荷状况,大负荷时适当增加喷油时间。

99.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有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子系统组成。

100.节气门体安装在进气管中中,主要由节气门、怠速空气道组成。

10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

102.电动燃油泵按安装位置不同分为内置式、外置式。

103.外置式电动燃油泵安装在串接外部的输油管路中。

104.燃油泵开关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用于装有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L型EFI系统。

105.开路继电器的RC电路,可使发动机熄火时,延长电动燃油泵工作s,以保持燃油系统内有一定的残余压力。

106.在燃油泵的就车检查中,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但不要起动发动机。

107.在安装燃油滤清器时,要注意燃油滤清器壳体上标有燃油流动方向。

108.汽车每行驶2~4万公里或1到2年,应更换滤清器。

109.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喷油器的喷孔截面、喷油时间、喷油压差。

110.空气流量计分为叶片式、热式、卡门旋涡式三种类型。

111.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检测方式分为光学检测方式、超声波检测方式。

112.如下图在测量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KS、E2之间的电压应为2~4V。

113.进气温度传感器随着进气温度的增高,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

114.L型EFI中,进气温度传感器一般安装在空气流量计内内。

115.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电磁式、霍尔式、光电式三种类型。

116.车速传感器给ECU提供车速信号,用于巡航控制、限速断油控制。

117.发动机集中系统使用的ECU主要由输入回路、A/D转换器、微型计算机、输出回路组成。

118.喷油器分为轴针式、孔式两种。

119.喷油器按线圈的电阻值可分为电阻值13~16Ω的高阻和阻值为2~3Ω的低阻。

120.喷油器的驱动方式分为电流驱动、电压驱动。

121.在观察喷油器有无滴漏现象时,若在1min内喷油器滴油超过1滴,应更换喷油器。

122.汽车电脑中的存储器分为两种:

ROM、RAM。

123.冷起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在发动机冷起动时喷油,以加浓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性能。

124.由于电压驱动方式中回路阻抗大,存在着喷油滞后的现象,高阻喷油器的喷油滞后时间比低阻喷油器长。

125.A/D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126.当怀疑发动机控制模块有故障时,首先要检查ECU电源电路是否正常。

127.喷油器不喷油的时间称为无效喷油时间。

128.一般情况下,喷油器的燃油喷射量特性常用喷油正时控制、喷油脉冲宽度控制来表示。

129.喷油控制包括两种控制。

130.轴针式喷油器主要由喷油器壳体、喷油针阀、套在针阀上的衔铁以及电磁线圈等组成。

131.喷油器针阀的升程一般为0.1~0.2mm。

132.喷油器的故障主要表现为针阀处过脏、堵塞、磨损、泄漏、电磁线圈损坏、雾化状况不好及安装有问题。

133.燃油泵中安全阀的作用是避免燃油管路出现阻塞时压力过高而造成油管破裂或燃油泵损坏。

134.燃油泵中止回阀的设置是为了发动机熄火后密封油路,使燃油管路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以便发动机下次起动更加容易。

135.油泵控制系统按照触发油泵运转的信号来源,可分为油泵开关控制、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两种控制。

136.安装尼龙燃油管时,长度必须合适,若过长可能导致油管弯曲,造成燃油阻力过大。

137.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故障是弹簧张力疲劳后变小或膜片破裂。

138.燃油导轨的作用是安装喷油器并将高压燃油输送给各个喷油器。

139.燃油压力调节器和燃油脉动衰减器一般安装在燃油导轨上。

140.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有修正系数法、修正点火提前角法两种方法。

141.在传统的汽油机点火系中,断电器触点的开闭是由分电器轴上的凸轮来控制的。

142.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接通时间取决于断电器触电的闭合角、发动机转速。

143.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144.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145.电源一般是由蓄电池和发电机共同组成。

146.爆燃传感器是爆燃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其功能是用来检测发动机有无爆燃发生及爆燃强度。

147.电感式爆燃传感器主要由铁心、永久磁铁、线圈及外壳等组成。

148.电感式爆燃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原理检测发动机爆燃。

149.对应发动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

150.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度~15度。

151.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数值与燃料性质、转速、负荷、混合器浓度等很多因素有关。

152.汽油发动机的负荷调节是通过节气门进行的量调节。

153.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暴性较差。

点火提前角则应减小。

154.发动机起动时,按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提前角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

155.日本丰田车系TCCS系统中,实际的点火提前角等于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之和。

156.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有修正系数法、修正点火提前角。

157.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修正项目有水温修正、怠素稳定修正、空燃比反馈修正等。

158.水温修正可分为暖机修正、过热修正修正。

159.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调整喷油量的多少来达到最佳空燃比控制的。

160.在传统的点火系中,由分电器轴上的凸轮来控制断电器触点的开闭。

161.在现代电控点火系统中,用灵敏可靠的传感器、晶体管开关取代了传统点火系中的断电器和分电器凸轮。

162.随发动机转速提高和电源电压下降,初级电流通电时间需增长。

163.爆燃传感器一般安装在_________,其功用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把爆燃时传到气缸体上的机械振动转换成电压信号输送给ECU。

164.爆燃传感器向ECU输入爆燃信号时,电控点火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模式。

165.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负荷大小。

166.蓄电池点火系统又称为有触点式点火系统。

167.蓄电池点火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高速易断火、断电器触点易烧蚀、点火可靠性差。

168.火花塞的作用是利用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

169.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信号主要是发动机转速信号、起动开关信号。

170.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满足足够的压缩比、适当的燃油混合气、准确而强大的点火三方面条件。

171.点火系一般是由初级电路、触发装置、次级电路三部分组成。

172.初级电路包括点火开关、初级点火线圈、点火控制模块及所有相关的电线和接头。

173.在点火系统中必须对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防爆震三方面进行控制。

174.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的负荷增大而减小。

175.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包括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起动后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两种基本工况控制。

176.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爆燃控制等三个方面。

177.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增大。

178.点火提前角还与燃烧室形状、空燃比、大气压力、冷却水温度等因素有关。

179.点火提前角控制可分为起动时点火提前角控制和起动后点火提前角控制。

180.采用ESA系统时,可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接近于理想点火提前角。

181.按点火能量的储存方式,汽油机点火系统可分为电感储能、电容储能两大类。

182.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接通时取决于断电器触电、发动机转速。

183.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由ECU控制。

184.为了防止初级电流过大烧毁点火线圈,在部分电控点火系统上的点火控制电路中增加恒流控制电路。

185.消除爆燃的有效措施为推迟点火。

186.汽油机点火系统有传统点火控制、计算机控制两大类。

187.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组成。

188.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向ECU输送节气门开度信号信号。

189.无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分为独立点火、同时点火、二极管配电三种类型。

190.ECU根据爆燃信号超过基准次数来判断爆燃强度,其次大数越多,爆燃强度越。

191.点火器内部主要由汽缸判别、闭合角控制、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组成。

192.在使用中,拆开点火线圈上的线束,用万用表检查点火线圈电阻。

193.爆燃传感器有电感式、压电式两种类型。

194.压电式爆燃传感器可分为共振性、非共振性、火花塞金属垫性三种。

195.一般采用发动机振动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燃及爆燃强度。

196.爆燃传感器给ECU输送电压信号。

197.在检测爆燃传感器中,用万用表检测传感器端子与传感器壳体之间的电阻应不导通,否则说明内部短路。

198.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

199.爆震和点火时刻值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汽油的辛烷有关。

200.无分电器独立点火方式其特点是每缸有1个点火线圈。

201.同时点火方式的点火线圈数量是气缸的一半。

202.分电器的作用就是按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依次输送给各缸火花塞。

203.最佳点火提前角与燃料性质、转速、负荷、混合器浓度等因素有关。

204.发动机正常运转时,ECU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205.为了稳定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需根据喷油量的变化进行修正。

206.压电式非共振爆燃传感器中,当发生爆燃时,压电元件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送给ECU。

207.EI系统即为无分电器的电子点火系统。

208.分电器式电子点火系统具有电子点火正时系统和电子点火控制系统两种形式。

209.要保证正确的点火正时,必须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为了获得强烈的火花,必须对通电时间进行控制。

210.点火过晚会造成发动机性能下降、排气管放炮。

211.IGT为点火正时信号,IGF为点火确认信号。

212.气缸判别信号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产生的信号。

213.起动后点火提前角控制包括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两种点火提前角控制。

214.在怠速控制系统中ECU需要根据节气门位置信号、车速信号确认怠速工况。

215.怠速控制的实质就是对怠速工况下的进气量进行控制。

216.按执行元件的类型不同,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又分为步进电机型、旋转电磁阀型、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开关型。

217.步进电动机的工作范围为0~125个步进级。

218.旋转电磁阀控制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起动控制、暖机控制、怠速稳定控制、怠速预测控制和学习控制。

219.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主要由控制阀、阀杆、线圈、弹簧等组成。

220.真空电磁阀用英文字母表示为VSV;谐波增压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ACIS。

221.为使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更充分,应随转速的提高应适当增大进气门的提前开启角。

222.VTEC配气机构与普通配气机构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凸轮轴的凸轮较多,且升程不等,进气摇臂总成的结构复杂。

223.动力增压是利用发动机输出动力或电源驱动增压装置工作。

224.当ECU检测到的进气压力高于0.098Mpa时,废气涡轮增压停止工作。

225.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226.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HC、NOX、碳烟。

227.发动机排出的NOX量主要与气缸内的最高温度有关。

228.开环控制EGR系统主要由EGR阀、EGR电磁阀等组成。

229.在开环控制EGR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给EGR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

起动工况、怠速工况、暖机工况。

230.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阀开度将减小。

231.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利用转换器中的三元催化剂将发动机排出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变为无害气体。

232.影响TWC转换效率的最大因素有混合气的浓度和排气温度。

233.在闭环控制过程中,当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氧传感器向ECU输入的电压信号一般为0.75~0.90V。

234.丰田凌志LS400轿车氧传感器加热线圈在20℃时阻值应为5.1~6.3Ω。

235.巡航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CS,又称恒速行使系统。

236.巡航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开关、安全开关、传感器、巡航控制ECU、执行元件等组成。

237.驾驶员通过操纵开关给ECU输入巡航控制命令,主要用于选择巡航控制模式、设置或修正巡航控制车速等。

238.巡航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是:

不能进入巡航控制模式、间歇性故障、不能维持巡航控制车速、安全保护系统故障等等。

239.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蓄电池电压信号,控制发电机输出电压。

240.冷却风扇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主要应对电源电路、风扇电动机及其电路、风扇继电器线圈电阻及继电器电路进行检查。

241.点火开关接通的瞬间,故障指示灯正常现象应该是点亮的。

242.当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发动机不能起动或失速。

243.ECU必须有合适的供电电压才能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

244.ECU电源电路就是由蓄电池向ECU供电的电路。

245.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

246.在三元催化转换器前后各装一个氧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监测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化效率。

247.三元催化剂是铂(或钯)和铑的混合物。

248.正常情况下转换器出气口应该至少比进气口温度高30℃~100℃。

249.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250.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燃烧室的温度。

251.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_。

252.在诊断EGR系统之前,发动机的温度必须处于正常工作温度。

253.目前所用的二次空气供给方法有空气泵系统、脉冲空气系统两种。

254.所谓增压是将进入气缸前的新鲜空气预先进行压缩,然后再以高密度送入气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