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823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4·泰安中考)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A.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舔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故选B。

2.(2015·南京江宁期中)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熔化成“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的。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解析】选B。

A图像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C图像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D图像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B图像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选B。

3.(2014·临沂中考)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应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C。

4.

如图所示是桂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

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析】选D。

下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大,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会形成雾。

5.(2015·辽宁台安期中)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图乙是房子的墙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D正确。

故选C。

6.(2014·山西中考)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

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图像知识。

由图知:

BC过程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海波为晶体,A说法错;海波在AB段吸热、固态海波升温,B说法错;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C说法正确;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为8min-4min=4min,D说法错,故C正确。

7.(2014·桂林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厚冰,属于凝固现象;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C。

8.(2014·安顺中考)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沸点升高,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9.(2014·衡阳中考)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的读数。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答案:

37.8

10.(2015·江苏南通实验期中)利用雾森降温系统可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的________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

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

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

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液化过程中石油气要放热。

答案:

汽化 降低 压缩体积 放热

11.

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

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也说明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没有燃烧,说明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纸的着火点大于100℃,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

答案:

不变 低于

12.

(2015·湖北黄冈期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和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

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

寒冬,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水珠附在车窗内侧,液化放热。

答案:

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13.气体打火机里面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它在常温下是气体,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其变为液体的。

据某市报报道:

天津一小男孩睡觉时,臀部将压在下面的劣质打火机焐炸,液态丁烷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此过程中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致使其臀部局部速冻成伤。

【解析】气体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打火机里的;焐炸是因为打火机内丁烷液体变热汽化,体积增加,压强增大而爆炸,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热,由于吸热速度快而使臀部局部速冻成伤。

答案:

压缩体积 汽化 吸热

14.(2015·江阴南靖实验期中)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要的________(选填“温度”或“热量”);而在生活中要制造“无碘盐”,只需要将食盐放在热锅中翻炒一会就行,这是因为碘受热________(填物态变化)了。

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在冰块加些盐后,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说明冰的熔点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炸油条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面条需要较低的温度,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面条;给食盐加热,食盐中的碘就会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跑掉,这样就会得到“无碘盐”;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在空气中吸热,温度首先升高,不会立即熔化,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变化;在冰块上放些盐,这时发现冰熔化了,这说明冰的熔点减小了。

答案:

温度 升华 不会 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15.(15分)(2014·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t/℃

35.0

45.0

51.0

55.0

58.0

60.5

62.5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熔化探究实验。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8℃。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然后连接起来。

(3)由图可知,随吸收热量越多,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

(4)由于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因此该物质不是晶体。

答案:

(1)48 

(2)如图所示

(3)随吸收热量的增多,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

(4)非晶体

16.(15分)(2015·南京江宁期中)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小明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测出的水温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没问题”)。

(2)图乙是小红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小明、小红两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__℃;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气泡内放出的________在烧杯内壁形成小水珠,观察丁图中烧杯内壁a、b两处,可以发现________处出现的水珠较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受容器底部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将偏高。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92℃。

(3)由图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烧杯中的水过多造成的。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最后升到水面时裂开,气泡内放出的水蒸气在烧杯内壁形成小水珠。

观察图中烧杯内壁a、b两处,由于a处的位置较高,温度较低,所以a处出现的水珠多一些。

答案:

(1)偏高 

(2)92 (3)99 烧杯中的水过多

(4)由小变大 水蒸气 a a处的位置较高,温度较低

17.(12分)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

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

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

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

【解析】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1)水变少是因为液态的水发生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

(2)分析A、B实验可以看出,酒精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空气流动的情况也相同,只有酒精的表面积不同,A变干所用的时间为200s,B变干所用的时间为100s,因此,可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

(3)读图分析,依据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因素,要想使汽化加快,应将海边盐田尽可能建在宽阔(可增大海水表面积)、向阳(可提高海水温度)、有风(可加快海水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条件下。

答案:

(1)汽化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

(3)宽阔、向阳、有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