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39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docx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无线通信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信1203

学生姓名:

刘海峰

学号:

201216020307

授课教师:

杨静老师

2015年10月31日

实验一基本通信系统的建模

一、基本原理

数字调相:

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同时达到零值,同时达到负最大值,它们应处于"同相"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开始得迟了一点,就可能不相同了。

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

一般把信号振荡一次(一周)作为360度。

如果一个波比另一个波相差半个周期,我们说两个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

当传输数字信号时,"1"码控制发0度相位,"0"码控制发180度相位。

载波的初始相位就有了移动,也就带上了信息。

相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Acos

t+

其中,

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

=

因此,上式可以改写为

二、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从程序运行结果看仿真得到的误符号率与理论近似值相吻合,而仿真得到的误比特率要高于理论值。

三、源程序

%基于通信系统的建模

%作者:

刘海峰

%学号:

201216020307

%日期:

2015年10月31日

clc

clearall;%清除变量

nsymbol=100000;%每种信噪比下的发送符号数

T=1;%符号周期

fs=100;%采样频率

ts=1/fs;%采样周期

t=0:

ts:

T-ts;%时域矢量

fc=10;%载波频率

c=sqrt(2/T)*exp(j*2*pi*fc*t);%载波信号

c1=sqrt(2/T)*cos(2*pi*fc*t);%同相载波

c2=-sqrt(2/T)*sin(2*pi*fc*t);%正交载波

M=8;%8-PAM

graycode=[01236745];%Gray编码规则

EsN0=0:

15;%信噪比

snr1=10.^(EsN0/10);%信噪比转换为线性

msg=randint(1,nsymbol,M);%消息数据

msg1=graycode(msg+1);%Gray映射

msgmod=pskmod(msg1,M).';%基带8—PSK映射

tx=real(msgmod*c);%载波调制

tx1=reshape(tx.',1,length(msgmod)*length(c));

spow=norm(tx1).^2/nsymbol;%求每个符号的平均功率

forindx=1:

length(EsN0)

sigma=sqrt(spow/(2*snr1(indx)));%根据符号功率求噪声功率rx=tx1+sigma*randn(1,length(tx1));

%加入高斯白噪声rx1=reshape(rx,length(c),length(msgmod));

r1=(c1*rx1)/length(c1);%相关运算r2=(c2*rx1)/length(c2);

r=r1+j*r2;

y=pskdemod(r,M);%PSK解调decmsg=graycode(y+1);[err,ber(indx)]=biterr(msg,decmsg,log2(M));%误比特率[err,ser(indx)]=symerr(msg,decmsg);%误符号率

end

ser1=2*qfunc(sqrt(2*snr1)*sin(pi/M));%理论误符号率

ber1=1/log2(M)*ser1;%理论误比特率

semilogy(EsN0,ber,'-ko',EsN0,ser,'-k*',EsN0,ser1,EsN0,ber1,'-k.');

title('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性能')

xlabel('Es/N0');ylabel('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legend('误比特率','误符号率','理论误符号率','理论误符号率')

实验二AM调制信号的Matlab实现

一、实验原理

标准调幅波(AM)产生原理:

调制信号是来自信源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亦可以是数字的。

为首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可称为载波,它可以是正弦波,亦可以是非正弦波(如周期性脉冲序列)。

载波由高频信号源直接产生即可,然后经过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作为调幅波的载波,调制信号由低频信号源直接产生,二者经过乘法器后即可产生双边带的调幅波。

设载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

,则调幅信号的表达式为:

图1.1标准调幅波示意图

所谓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是在接收端解调信号时不需要本地载波,而是利用已调信号中的包络信号来恢复原基带信号。

因此,非相干解调一般只适用幅度调制(AM)系统。

忧郁包络解调器电路简单,效率高,所以几乎所有的幅度调制(AM)接收机都采用这种电路。

如下为串联型包络检波器的具体电路。

 

图2.2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原理

当RC满足条件

时,包络检波器的输出基本与输入信号的包络变化呈线性关系,即

其中,

隔去直流后就得到原信号

二、结果分析

包络检波是在

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由上图A=2和A=1两种情况下可以看出当A=2时满足条件

,AM波的包络与调制信号m(t)的形状完全一样,可以通过隔直流的方法(包络解调)得到原信号

;当A=1时,不满足条件

出现欠调幅,AM波的包络失真无法通过隔直流的方法(包络解调)得到原信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只能通过相干解调。

三、源代码

%AM调制信号的Matlab实现

%作者:

刘海峰

%学号:

201216020307

%日期:

2015年10月31日

clc%清空命令窗口

clearall%清空工作区中的变量

t=1:

0.0001:

5;%t的范围,步进0.0001

fc=10;%载波信号频率

A=sqrt

(2);%直流信号

mt=A*cos(2*pi*t);%调制信号

ct=cos(2*pi*fc*t);%载波信号

st1=(2+mt).*ct;%正常调幅

st2=(1+mt).*ct;%欠调幅

subplot(2,1,1);%图形分块

plot(t,st1);%绘制st1

holdon;%图形保持

plot(t,2+mt,'r');%绘制包络2

subplot(2,1,2);%图形保持

plot(t,st2);%绘制st2

holdon;%图形保持

a=abs(1+mt);%取绝对值

plot(t,a,'r');%绘制包络1

实验三单极性归零吗的MATLAB实现

一、实验原理

单极性归零码(RZ)即是以高电平和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0,而且在发送码1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只持续一段时间τ,其余时间返回零电平.在单极性归零码中,τ/T称为占空比.单极性归零码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因此单极性归零码常常用作其他码型提取同步信号时的过渡码型.也就是说其他适合信道传输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然后再提取同步信号。

二、结果分析

由上图可知10111101其中1前半个码元期间是高电平,后半个码元期间是低电平(即后半段归零),0是一个码元期间都是低电平。

该码的占空比为1/2,由波形可以看出单极性归零码在matlab上得到了验证。

三、源代码

%单极性归零吗的MATLAB实现

%作者:

刘海峰

%学号:

201216020307

%日期:

2015年10月31日

clc;%清空命令窗口

clearall;%清空工作区的变量

x=[10101101];%随机序列产生

y=x;

t0=2000;

t=0:

1/t0:

length(x);%t的范围和步进长度

fori=1:

length(x)

ifx(i)==1%消息符号为1时

forj=1:

t0/2

y((2*i-2)*t0/2+j)=1;%计算占空比

y((2*i-1)*t0/2+j)=0;%计算占空比

end

else%消息符号为0时

forj=1:

t0

y((i-1)*t0+j)=0;%占空比计算

end

end

end

y=[y,x(i)];%产生码元的NRZ

plot(t,y);%绘制y的图像

title('单极性归零码:

10111101');%图像标题

gridon;%显示当前坐标下的网格线

axis([0,i,-0.1,1.1]);%指定坐标轴范围

xlabel('t/s');ylabel('幅度');%坐标轴控制

 

实验四线性分组码的MATLAB实现

一、实验原理

线性分组码是一类奇偶校验码,它可以由(n,k)形式表示。

编码器将一个k比特信息分组(信息矢量)转变为一个更长的由给定元素符号集组成的n比特编码分组。

当这个符号集包含两个元素(0和1),与二进制相对,称为二进制编码。

将新的信源序列与旧的信源序列之间的关系用矩阵表达出来,然后通过矩阵的运算生成新的序列。

本实验的旧信源序列为M=(000)~(111)共八个,通过给出的关系求出生成矩阵为G=[100111;010110;001011];C=M*G求出新的序列。

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线性码,分组码是一一对应的编码,映射也是线性的。

三、源代码:

%线性分组码的MATLAB实现

%作者:

刘海峰

%学号:

201216020307

%日期:

2015年10月31日

clc%清空命令窗口

clearall;%清空工作区中的变量

B=[1,0,0,1,1,1;0,1,0,1,1,0;0,0,1,0,1,1]%生成矩阵

A=[0,0,0;0,0,1;0,1,0;0,1,1;1,0,0;1,0,1;1,1,0;1,1,1]%输入信息

C=A*B;%输出码字

D=rem(C,2)%模2

实验心得

经过两天的不懈奋战,终于顺利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全部要求。

两天期间,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但是经过个人努力、上网查阅资料,咨询同学老师等,最终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遇到难题时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然后在讨论中不断摸索前行,回顾本次试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个人能力也逐步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最后真诚感谢杨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在一次一次失败之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由于时间有限,加之所学知识的限制,本次实验还有不少方面存在缺陷。

这些问题将在以后进一步予以研究和解决。

最后,在文章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包含和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