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369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1、位置与方向㈠……………………………………………………………1课时

2、位置与方向㈡……………………………………………………………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1课:

位置与方向㈠

备课:

王菊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

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生成问题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

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

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一)]

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画出平面图的具体位置。

师:

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还有哪些疑问?

生;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位置需要几方面因素?

师: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

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

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

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

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2)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

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

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

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

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三、展示汇报,点拨引领

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

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4、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五、当堂检测、畅谈收获

一、看图填空。

1、以学校为观测点:

①邮局在学校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④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二、用心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A、南偏西30°B、西偏北30°C、西偏北60°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师: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备课:

王菊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

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生成问题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二)]

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画路线图。

培养小组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

你有哪些疑问?

(生:

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移动?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

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3、展示汇报,点拨引领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2、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3、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

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

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5、当堂检测,畅谈收获

1、小强在小林的()

A、北偏东50°B、东偏北50°C、西偏南40°

2、⑴以超市为观察点,商场在()

A、正南方B、正西方C、正东方

⑵以超市为观察点,学校在()

A.东偏南30°B.南偏东30°C.西偏北30°

⑶从绿苑小区出发,走()站就到学校了。

(注意:

学校的站点不算在内)

A、3B、4C、5

3、山东省在北京市的()。

A、西偏南方向B、东偏南方向C、西偏北方向

三、根据要求画一画。

1、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

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畅谈)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

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