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65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docx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

姓名张纪远

学号**********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1002

指导教师张春英老师

2014年5月11日

1.景区现状分析

1.1景区概况

1.2区位与交通

1.3景区游线分析

1.4景区景园分类

2.主要景点分析

2.1地景景点

2.2建筑景点

2.3史迹景点

2.4植物分析

3.景区景源的评价与分析

3.1风景资源类型

3.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3.3风景资源定性评价

1.景区现状分析

1.1景区概况

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五一广场北侧。

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此,故名。

相传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炼丹,又名九仙山。

最高处海拔58.6米,是为鳌顶峰.后因宋代福州人陈诚在此读书中了状元,故又称状元峰。

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题刻百余处。

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由五一广场步上于山文化游览区,上山以后即见树木参天,古榕盘根错节,蔚为壮观。

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遗

1.2区位与交通

于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五一广场北侧。

在福州可乘坐2路、8路、11路、16路、59路、62路、73路、88路、86路、97路、101路、103路、106路、122路、125路、133路、202路(夜班线)、K1路、K3路至“于山”站下车。

1.3景区游线分析

如图所示为这次调研的主要景区游线:

南入口—月朗风清—九仙洞、炼丹井—廓然台—白云寺—戚公祠—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狮子岩—状元峰、状元亭—揽鳌亭—九日台—舒啸台—天君殿—浴鸦池—东入口。

1.4景区景园分类

表1景源分类

于山风景资源分类表

类别

景点名称

数量

自然景观类

地景

九仙洞、狮子岩、集仙岩、小华锋

4

生景

古树名木(如:

千年榕树、古荔、龙眼等)

不计

人文风景类

景园

兰花圃

1

建筑

吸翠亭、白云寺、影雕长廊、醉石亭、戚公祠、蓬莱阁、武威塔、补山精舍、文光塔、万象亭、平远台、音乐厅、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状元亭、揽鳌亭、会仙洞、古莲寺、天苍亭、于山亭、斗姆殿、玉皇阁、天君殿

24

史迹

廓然台、月朗风清、醉石、榕寿岩、舒啸台、摩崖石刻等113段

113

风物

闽越王居住地、何氏九兄弟修道炼丹、陈诚高中状元、戚继光抗倭胜利庆功、辛亥革命时革命军前敌指挥部

5

2.主要景点分析

2.1地景景点:

地景景点主要是天然大地景观,,加以修饰后形成的景点,于山风景区地景景点有九仙洞、狮子岩、集仙岩、小华锋

2.1.1九仙洞、炼丹井

相传何氏九兄弟便是用这口井的水炼丹的,炼丹井旁的九仙洞是他们的住处。

如图所示,九仙洞是由几块大石所组成,内有一条“通道”。

优点:

利用其地景和人文优势,将九仙洞和炼丹井共同组成一个景点。

缺点:

①缺乏公共座椅等休闲设施。

②因管理不善,井身和石碑较脏。

2.1.2狮子岩

顾名思义,狮子岩就是形似一只蹲着的狮子,榕树与石头盘根交错,实景美不胜收。

其面对五虎山,故有人赞美其为“气势虎头何敢敌”。

优点:

1)榕树与石头盘根交错,给人遐想;

2)坐在石椅的角度所观看的景色最美,狮子岩以绿树为背景,亲切宜人。

缺点

1)供认游览和观赏的空间过于狭小:

2)作为休憩设施的石椅过于单调,生硬,无亲和感

2.2建筑景点

建筑景点为于山中以建筑为主的景点,其中包含吸翠亭、白云寺、影雕长廊、醉石亭、戚公祠、蓬莱阁、武威塔、补山精舍、文光塔、万象亭、平远台、音乐厅、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状元亭、揽鳌亭、会仙洞、古莲寺、天苍亭、于山亭、斗姆殿、玉皇阁、天君殿。

2.2.1白云寺

白云寺主要为传统建筑,现为展览馆与旅客服务中心。

缺点:

1)院落过于空旷,只有一些花圃和少量树木;

2)院落中的景观小品处理手法过于粗糙,置石形态普通;

3)兰花鉴赏的海报过于现代化。

建议:

1)在院落内增加景观小品和游憩设施

2)提高对院内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2.2.2戚公祠

戚公祠是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

祠建在石岗之上,占地4100平方米。

它是由祠厅、平远台、蓬莱阁、醉石、文光塔、醉石亭、万象亭、榕寿岩、补山精舍以及影调长廊等景点组成的古园林式建筑群体。

进入戚公祠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处小庭院,庭院中蜿蜒的小路通向戚公祠主建筑,庭院旁有影雕长廊,墙壁上挂有福州市区及近郊名胜古迹景观图形。

优点:

1)

戚公祠是一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群体,建筑群顺应地势,布局活泼;

2)园路蜿蜒曲折,时而循台阶向下,时而向上攀升,使游人行走时多了些乐趣;

3)巧妙运用对景,框景观和移步换景等处理手法,别有韵味。

4)注意细节的处理,庭院中山石、流水、植物配置别具特色;

缺点:

1)道路铺装基本都是水泥和板砖,过于单调;

2)指示牌过于显眼,且样式过于普通,无法和建筑群形成一个整体。

3)游赏景观丰富,但休憩空间和休憩设施较少,降低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2.2.3亭子

亭子在中国的风景区中可谓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之一,其不仅可供有人休憩娱乐,有时还有画龙点睛之用。

于山虽小,但亭子却又不少,如:

吸翠亭、醉石亭、万象亭、状元亭、揽鳌亭、于山亭、天苍亭等。

优点:

1)亭子形态各异,建造风格各不相同,有四角亭、六角亭、圆亭、木构造、石构造等;

2)亭子与地形和环境结合紧密,形成不同的景观特征。

如:

吸翠亭与廓兰台结合,隐秘于树木之间,形成了一个可供游人游乐的平台;醉石亭建筑在戚公祠厅旁,使建筑布局轻松活泼;万象亭背面倚墙,显得略微封闭;状元亭随云梯而上,暗示着制高点;揽鳌亭位于山边,可以俯瞰山景、城景。

缺点:

1)亭子的维护不到位,座椅较脏;

2)亭子作为游客观赏和休憩的地方,应设置一些石桌,垃圾桶等设施,方便游客。

3)各亭子间基本没有联系,各自独立,不构成系统。

2.3史迹景点

史迹景点主要包含了名人墨客有留下踪迹、或题词、或刻字等景点,于山风景区史迹景点主要有廓然台、月朗风清、醉石、榕寿岩、舒啸台、摩崖石刻等113段。

2.3.1廓然台

出戚公祠大门,迎面是峙立于悬岩的吸翠亭。

亭东有廓然台,宋朱熹曾在此观天,并写五律《寄题九日廓然亭》,中有“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宁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等诗句。

优点:

廓然台隐秘与树木之间,石头山雕刻便道出其由来,显得更加神秘。

缺点:

1)廓然台与旁边水泥道路结合显得突兀;

2)廓然台后的平台处理的过于平板,现代铺砖与建筑破坏了该处景点的韵味。

3)

建议:

1)在廓然台与水泥道路间增加花圃或盆景,增加其自然性;

2)紧靠廓然台的水泥路,留出一定宽度建议改为木质铺装

2.3.2月朗风清

为乾隆二十六年曾任福州郡守的李拔所提,旁边的古榕在福州名榕评选中名列第七。

“月朗风清”为这次调研进入于山的第一处景点。

优点:

以具有历史意义的刻字为题材,结合古榕树天然的风姿,在平台四周围以座椅,可提供人们休息、观赏景观之用。

缺点:

1)

鹅卵石,青石砖铺装,石刻,石椅,均为灰色,在一起显得单调化为;

2)仅有一个石椅显得孤立

建议:

1)鹅卵石改为花圃

2)增加石桌

3)铺装通过增加色彩变化,花圃绿化,水池,和一些小品景观,增加其趣味性

2.4植物分析

于山上植物种类繁多,且多数为常见植物,例如:

榕树、龙眼、台湾相思、玉兰、雨裂喜淋芋、合果芋、花叶卧化竹芋等。

优点:

1)根据不同的植物的不同特性进行配置,单植、列植、丛植相结合。

树形美的乔木一般以单植或丛植的形式出现,如“月朗风清”的榕树为单植、“狮子岩”的榕树与灌木混合搭配。

列植一般出现在步道两旁,大多为覆层营造的方式,强调交通空间。

2)善于利用树木本身的形态创造半封闭空间,如狮子岩上的榕树所创造的半封闭积极空间

3)植物搭配除了根据其形状特性外,还根据其生长特性如开花时节进行搭配,保证园内一年四季均具有可观赏性

缺点:

1)植物由于管理和修建不善,显得凌乱

2)植物的规划不具有系统性,显得孤立杂乱

3)植物对游览路线不具有引导性

4)没有比较独特或比较个性的植物凸显出来统领全局或独具特色,显得平庸。

3.景区景源的评价与分析

3.1风景资源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范》的风景资料分类体系(2大类、8中类、74小类),在对于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其资料进行分类和评价。

于山风景名胜区景源等级统计表

景源等级

景源类别

景源名称

合计

特级

景群

六鳌胜迹

1

景点(物)

揽鳌亭(87)、倚鳌轩(86)、应鳌石(86)、接鳌门(85)、步鳌坡(85)

5

一级

景群

白塔景群

1

景点(物)

耸鳌峰(83)、古城墙(78)、白塔寺(77)、白塔(75)、于山堂(73)

5

二级

景群

九仙景群殿堂庙宇景群

2

景点(物)

九仙洞(68)、九仙观(67)、炼丹井(67)、

天君殿(65)、玉皇阁(64)、会仙阁(63)、斗姆殿(61)

7

三级

景群

二十四景(主要以戚公祠为主线)

1

景点(物)

九日台(58)、狮子岩(57)、集仙岩(57)、小华峰(56)、戚公祠(56)、平远台(55)、蓬莱阁(55),法雨堂(53)、榕寿岩(53)

8

四级

景群

 

 

景点(物)

万象亭(49)、吸翠亭(49)、补山精舍(48)、乾隆御书石碑(48)、辛弃疾题词石(47)、黄裳道藏(47)、兰花圃(46)、集仙岩门(45)、醉石(44)、醉石亭(44)、山炮台(43)

11

3.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风景区共有32处景观,其中特级有1个;一级有13个;二级11个;三级6个;四级1个。

3.3风景资源定性评价

1)、风景资源类型丰富,数量较多,组合优良,观赏游憩价值高。

风景区内涉及的资源有红色文化,如大士殿,原为革命遗址;又有摩崖石刻的古文化,如状元峰;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整个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以植物为主,营造与景区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使于山重现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景观。

2)、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原真性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

3)、人文旅游资源优越

自汉以来,于山一直是福州古城传统的名胜游览地,今已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

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

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山顶有闽国王氏宝皇宫旧址,宋为万寿观,又称九仙观。

观之东轩是明代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

又因观中供奉福州民间信奉的神祇王天君,俗称天君殿。

殿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隔拜亭为双层楼阁,祀玉皇大帝。

殿阁宏伟。

山西南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士殿,是辛亥革命福州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现辟为福州市博物馆。

西面还有白云寺、廓然台、戚公祠(祠内补山精舍是“闽变”会议旧址)、平远台、万象亭、醉石等景点。

山西坡有报恩定光多宝塔,唐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为超度亡母所造。

明嘉靖间毁于雷火;经乡绅龚用卿、张经等出面募缘重建。

塔七层八角,全高45.35米,外刷白灰,俗称“白塔”。

是福州古城重要标志性建筑。

塔南有塔寺,西有塔殿尚存。

山北有金粟台,其余脉为罗山,是三山藏之一,建有法海寺;此外,尚有明代郑善夫的迟清亭、徐火勃的红雨楼,以及现代科学家高士其、原国民党海军将领李世甲等名人故居,均在于山北坡。

于山南面原为古城外南较场,后改为福建省体育场,现为五一广场。

于山有丰富的古文化遗迹,特别是摩崖石刻很多,有据可查的从宋代以来的就有100多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