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492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简称外来种入侵,它指因为人类的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快速地生长繁衍,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建立起可自我维持的种群,造成自然生态系统或景观的明显变化,或给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调查表明,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1.1国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从脊椎与无脊椎动物、陆生与水生植物、海洋与淡水生物到动植物细菌、病毒、真菌等疫病,各种类型的有害生物都有传入,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

可以说,外来入侵生物种在我国已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分布广泛、涉及生态系统多、涉及物种类型多。

1.2主要入侵生物

紫茎泽兰原产中美洲,是一种入侵性特别强、传播扩散特别快的恶性杂草,大约于解放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我国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很多地区,并以很快的速度向北推移,仅云南目前发生面积即达2470万公顷,重庆已在三峡库区为主的30个区市县发现,累计发生面积近万公顷。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1919年开始在香港出现,八十年代初入侵到深圳,现在正迅速向珠江三角洲扩散,分布面积正急剧扩增,目前已造成危害的林地面积4万余亩。

水葫芦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大约于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市。

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由于滇池水质过肥,水葫芦“疯长成灾”,以至于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

豚草原产北美。

30年代传入我国,现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15个省、市,并形成了沈阳、南京、南昌和武汉4个扩散中心。

大米草是我国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植物。

30多年来,经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扩散,在我国北起辽宁锦西县、南到广东电白共80多个县(市)的沿海海滩上均有生长。

还有空心莲子草、毒麦、福寿螺等多种生物在我国南方随处可见,肆意生长。

1.3外来生物入侵重庆情况

入侵重庆的外来生物多达53种。

其中有8种属于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公布16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生物,比例高达50%。

主要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革命草,水花生)、毒麦、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福寿螺、牛蛙等。

其中毒麦、假高粱、蔗扁蛾属于国家检疫检测对象,2003年蔗扁蛾又被例为我市检疫检测补充对象。

有10种外来入侵生物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林业有害植物,另外35种是可能对本地生物带来巨大影响的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

据调查,紫茎泽兰1998年随长江涨洪水,由上游四川随水漂流入侵重庆,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的永川、江津、渝北、巴南、长寿、涪陵等20多个区市县,呈零星分散或团块状传播扩散。

福寿螺1988年引入重庆,主要在荣昌、大足、永川、江津、双桥、铜粱、潼南、合川、壁山、石柱等不少地方传播扩散,以啃食危害秧苗为主。

水花生(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凤眼莲)、褐家鼠、白蚁、甘薯长喙壳菌(甘薯黑腐病)等,由于其入侵时间较早,危害较为普遍,在重庆市各区县都有发生。

1978年永川发现柑桔溃疡,2000年黔江地区发现果木根部肿瘤病,2002年云阳有两个村子发现毒麦,2002年9月重庆主城区两路口发现日本菟丝子的踪迹,10月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鲳在主城区出现,2003年1月在我市最大观赏鱼批发市场江家巷四季水族馆发现了原产南美洲下口鲇,200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在重庆花市出现。

所有这些给重庆市的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

2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迅速,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如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大肆排挤本地植物、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木生长和更新;并侵入经济林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

薇甘菊产生蔓生茎,攀缘并缠绕其它植物,可使成片树木枯萎死亡,所到之处别无他草。

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大约结300粒种子。

由于水葫芦繁殖力强,许多地方疯长成灾,通常自由漂浮于水面,严重影响水域功能。

豚草对禾本科、菊科等1年生草木植物有明显的排挤作用;在豚草发生区,昆虫的多样性显著降低;豚草花粉还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给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在福建宁德,大面积、高密度的大米草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沿海养殖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其产量逐年下降;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带来不便;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

2.2生物多样性丧失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与本土植物竞争养分、水分、阳光等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影响本土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本土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原有生物的生存条件也将恶化,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统计显示,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

2.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损失严重

据全国统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约在150万公顷左右。

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近年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万公顷。

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

1994年入侵我国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发生面积100多万公顷,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如重庆市万州区2000年毒麦的发生面积近500公顷,覆盖度占12%,政府投入70多万元资金用于毒麦的清除。

云阳县毒麦发生面积为20多公顷,覆盖度为2.7%,投入的治理费用及农作物经济损失为13.3万元;鞭角华扁叶蜂发生面积3000多公顷,投入防治费用112万元。

巫山县马尾松毛虫对长江防护林形成了较大的危害,每年的防治面积达2300公顷,每年防治费用25万元左右,每年的林木经济损失达20万元。

石柱县福寿螺的发生面积有150公顷,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达20%以上;空心莲子草的发生面积大约有3万公顷;松材线虫发生面积约3000公顷。

3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

3.1自然传播与盲目引种

一方面,一些物种随风、水、生物等自然传播,生长繁衍。

如紫茎泽兰20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后又随水、风传播入侵四川,1998年随长江洪水,由上游四川漂流入侵重庆,现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每年以几公里的速度蔓延。

另一方面,物种引进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主渠道”之一,有人认为“外来的就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

在中国已知的外来有害生物中,超过一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3.2生态安全意识淡薄,对危害估计不足

主要体现为无意引入的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如农业方面的豚草、林业方面的美国白蛾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珍奇花木受到追捧,一些外来生物也随着异地或异国的转运和相互赠送而悄然入侵,如2004年在重庆花市出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对另一些物种,由于只考虑了用途,对产生的危害和损失估计不足。

水葫芦大约于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从南美引入我国,大米草是我国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植物,福寿螺于1981年作为畜牧饲料从亚马逊流域引入到广东等。

3.3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

一些造成严重生态或经济损失的外来入侵物种,多数已在我国存在和发展了许多年,但对这些物种的研究较少,科研资助力度不足,目前仍难以获得准确的基础性数据。

缺乏对外来生物的快速、准确识别与鉴定能力,相关法规不健全,防治技术不落实,致使防治效果不佳等。

4外来生物入侵防治对策

4.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

外来入侵生物不仅直接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包括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等隐性损失,对我国社会、文化和人类健康也将构成威胁。

重视生物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外来生物防除知识,树立公众的生物安全风险意识和遵守生物安全法规意识。

4.2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的法规,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外来物种生态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加强物种引进的立法和执法工作,用法律来束缚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引种工作法律化和秩序化,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从国家生物安全的角度加强边界检疫和控制,依法拦截和阻止已知的或可能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的外来种引入。

修订国内立法,确保与所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项目保持一致。

4.3建立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技术保障体系

设立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专门机构,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尽可能收集有害或潜在有害的入侵物种分布、生理生态、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相关信息。

构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预警技术与快速反应体系,建立定量风险评估技术与野外监测技术系统,使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4.4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的研究

加强科技投入,组织农业害虫、人类健康、渔业、林业、旅游业、交通、贸易和其它行业的专家,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重点研究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索外来生物入侵爆发的机理,科学预测物种引进后的“时滞期”和发生规律,集中力量开发生物入侵的防除技术、监测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

同时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利用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建立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储备资金,以积极预防、科学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