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31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一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N-140-16S-32Fe-56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宣布: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下列有关能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B.将煤制成粉状并与适量空气尽可能充分接触燃烧,可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C.天然气、可燃泳、沼气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D.氢气的燃烧热高,且来源丰富、无污染,是二级能源

【答案】C

【解析】

A.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以填补使用石油的缺口,减少石油的进口,故A正确;B.将煤粉碎了再燃烧,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煤燃烧效率,故B正确;C.天然气、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氢气的燃烧热高,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是二级能源,故D正确;答案为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C.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的量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就会随之改变

D.使用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物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2Al+Fe2O3

Al2O3+2Fe是放热反应,但需在加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A错误;B.反应热与反应的条件无关,故B错误;C.反应物如果是固体物质,增加反应物的量,但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只有对于气相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C错误;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率,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故D正确;答案为D。

3.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ΔH=+QkJ·mol-1

【答案】B

【解析】

根据醋酸逐渐凝固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C错误,B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标出物质的状态,D错误。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限度

B.达到平衡后,SO3、SO2、O2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达到平衡后,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答案】C

【解析】

A.可逆反应的限度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改变条件可以改变反应的限度,A正确;B.只要可逆反应开始进行,则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同时存在,B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达到动态平衡,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包括正、逆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为C。

5.2017年5月9日发布了113号Nh、115号Mc、117号Ts、118号Og这4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分别为

、“镆”(mò)、

(tián)、

(à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VB

B.这四种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C.118号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其余三种为固态

D.117号元素Ts位于金属非金属分界线上,可能是半导体,与它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9

【答案】C

【解析】

A.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86+32=118,是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位于18列,115号元素处于第15列,故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故A错误;B.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86+32=118,是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位于18列,113号Nh、115号Mc、117号Ts、118号Og这4种位于ⅢA、ⅤA、ⅦA和0族,故B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卤素中的碘为固体,则117号Ts为固体,第VA族的P为固体,则115号Mc为固体,第ⅢA族的113号Nh为金属元素,为固态,故C正确;D.117号元素位于Ts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是金属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元素,属于导体,与它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32=85,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两种不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同时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D.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

【答案】B

【解析】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和N2,故A错误;B.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故B正确;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D.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如He,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

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特别注意全部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如NH4Cl,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

7.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B.X3YZC.XYZ2D.X2YZ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X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其在化合物的化合价为+1价;Y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其在化合物的化合价为+4价;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其在化合物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根据化合物中的蒸发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由这三种有的化学式可能是X2YZ3。

如H2CO3、Na2SiO3等。

因此正确选项为D。

考点:

考查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的知识。

8.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其物质的量为

mol,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则质子数为x—n,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x—n)=A—x+n,则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mol×(A—x+n)=

mol,故选C.

考点:

考查了质量数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元素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占百分比不同

B.

原子与

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原子核外有124个电子

D.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A.某元素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占百分比相同,故A错误;B.

原子与

原子的质子数不等,分别是6和8,故B错误;C.

原子核外有84个电子,核内有124个中子,故C错误;D.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答案为D。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离子A2-、B-、C+、D3+,它们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A2->B->C+>D3+

B.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C.NaCl、HC1、NaOH、Na2O2四种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CC14、SO2、PCl5、NH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A

【解析】

A.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离子A2-、B-、C+、D3+,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它们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A2->B->C+>D3+,故A正确;B.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C.NaCl、NaOH、Na2O2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离子键,而HCl和NaOH均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D.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不可能形成8e-结构,而PCl5中P原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核外电子数也不是8e-结构,故D错误;答案为A。

点睛: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Fe3+<Fe2+<Fe,H+<H<H-。

(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1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Li、B、B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熔点:

Cs低于K;沸点:

Br2高于Cl2

C.根据周期律可推测硫酸铷、硫酸铯都难溶于水

D.Li、Na、K、Rb的密度都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A错误;B.碱金属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则熔点Cs低于K;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沸点递增,即Br2高于Cl2,故B正确;C.碱金属对应的硫酸盐均为易溶的,故C错误;D.Na的密度大于K,故D错误;答案为B。

12.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答案】C

【解析】

硒位于硫的下一周期,非金属性弱于硫的。

硫的原子序数是16,所以硒的是16+18=34。

硒位于溴的左侧,非金属性也弱于溴的,所以氢化物没有HBr的稳定。

硒是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285.5kJ/mol

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

D.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答案】D

【解析】

A、硫蒸气比硫固体所含能量高,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是2mol,B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吸热,△H>0,C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实际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正确;答案选D。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0.2molH2SO4溶质的浓硫酸和足量铜加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常温常压下,22.4LNH3分子的电子数、质子数均为10NA

C.1molN2与3molH2混合,充分反应后形成的N-H键数目为6NA

D.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A.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不与Cu反应,反应会停止,则含0.2molH2SO4溶质的浓硫酸和足量铜加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2NA,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22.4LNH3分子的电子数、质子数均小于10NA,故B错误;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故C错误;D.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4.6gNO2中氧原子数为0.2NA,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有关阿德常数判断时要正确运用物质的量有关计算,同时要注意使用时条件,如运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时,要注意是标准状态下的气体,另外还要防此题中陷阱,如讨论溶液里的离子微粒时,要考虑

(1)溶液的体积

(2)离子是否水解(3)对应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4)是否是可逆反应,如选项A就是要考虑离子的水解,其它如微粒的结构、反应原理等,总之要认真审题,切忌凭感觉答题。

15.可逆反应aA(g)+bB(s)

cC(g)+d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中(C)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使用催化剂,中(C)增加

C.化学方程式系数a+b

【答案】A

【解析】

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

(1)可知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

(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a<c+d;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B.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a<c+d,故C错误;D.改变固体的量,不改变平衡移动,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根据图象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的移动的影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

(1)可知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

(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a<c+d,据此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

16.少量铁粉与l00mL0.0lmol/L的硫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再加l00mL0.0lmol/L的H2SO4②升高温度③加入少量锌粉

④加CH3COONa固体⑤改用l0mL0.Imol/L硫酸⑥加入硫酸钠固体

⑦加几滴1mol/L的盐酸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⑦D.②⑤⑦

【答案】D

【解析】

①再加l00mL0.0lmol/L的H2SO4,没有改变硫酸的浓度,不影响速率和生成氢气的量,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也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②正确;③加入少量锌粉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③错误;④加CH3COONa固体,生成醋酸,降低H+浓度,但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继续电离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④错误;⑤改用l0mL0.1mol/L硫酸,反应速率加快,也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⑤正确;⑥加入硫酸钠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也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⑥错误;⑦加几滴1mol/L的盐酸,增加H+浓度,反应速率加快,也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⑦正确;②⑤⑦正确,答案为D。

17.如图为两种途径制备硫酸的过程,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l发生的反应是SO2+H2O2=H2SO4

B.途径2增大O2的浓度可提高SO3的产率和SO2的转化率

C.ImolS完全反应生成SO3所放出的热量即为S的燃烧热

D.若△H1<△H2+△H3,则2H2O2(aq)=2H2O(aq)+O2(g)为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A.由图示可知,途径l发生的反应是SO2+H2O2=H2SO4,故A正确;B.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另外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途径②增大02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平衡正向移动,即提高SO3的产率和SO2的转化率,故B正确;C.1molS完全反应生成SO2所放出的热量是S的燃烧热,故C错误;D.由于△H1<△H2+△H3,说明△H1是二氧化硫与双氧水反应的焓变△H4、双氧水分解的焓变△H5之和,根据盖斯定律△H4=△H2+△H3,则双氧水分解的焓变△H5=△H1-(△H2+△H3)<0,焓值小于0,说明2H2O2(aq)═2H2O(l)+O2(g)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常温下,将同样大小、形状的锌与铝分别加入到相同体积98%的浓硫酸中,观察到前者反应速率更快

锌比铝活泼

B

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气泡

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

C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如BaCl。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常温下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铝遇浓硫酸钝化,无法比较Al与Zn的活泼性,故A错误;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根据HClO4酸性比H2CO3强,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故B错误;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D正确;答案为D。

19.如图a为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X、Y、Z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若从t。

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min内X与Y的平均速率之比为3∶2B.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或催化剂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Z一定为产物

【答案】C

【解析】

A.0~t1min内X与Y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9mol/L、0.06mol/L,则X与Y的平均速率之比为3︰2,故A正确;B.t1~t2阶段、t2~t3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B正确;C.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错误;D.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t2~t3阶段与t4~t5阶段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不移动,说明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加压,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0-t1时,X减少0.09mol/L,Y增大0.06mol/L,所以Z一定是生成物,故D正确;故选C。

20.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Y的单质呈黄色,常见于火山口附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Y

B.简单离子半径:

W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D.将标况下等体积的Z单质与Y的低价氧化物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迅速褪色

【答案】C

【解析】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可知W的质子数为8,则W是氧元素;X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故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黄色,常见于火山口附近,则Y为S,Z为Cl元素;A.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H2SO4<HClO4,故A错误;B.Cl-电子层最多,离子半径最大,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Cl->O2->Na+,故B错误;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则O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故C正确;D.SO2和Cl2一起通入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漂白性减弱,故D错误;答案为C。

21.下表是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Z的质子数之和是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B.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氨水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W>M

D.M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光导纤维

【答案】B

【解析】

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Z的质子数之和是20,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X为N元素、Y为F元素、Z为Al元素、W为S元素、M为Si元素;A.N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故A正确;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于氨水,只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SiH4,故C正确;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为SiO2,故D正确;答案为B。

22.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

2N2O5(g)

4NO2(g)+O2(g)△H=+QkJ/mol(Q>0),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

1.0

0.7

0.5

0.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00s时O2的浓度为0.35mol/L

B.l000s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重新达到平衡时0.5mol/L

C.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至平衡

D.相同温度下,若起始充入了参与反应的三种气体各0.5mol/L,则反应逆向进行

【答案】C

【解析】

A.500s内N2O5的浓度变化量=1.0mol/L-0.7mol/L=0.3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O2)=

△c(N2O5)=0.15mol/L,故A错误;B.1000s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c(N2O5)=0.5mol/L,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若平衡不移动,此时N2O5的浓度为1.0mol/L,由于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达到新平衡时c(N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