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五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最后一节的内容:
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
(板书:
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
(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
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板书:
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
(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
(板书:
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
(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转化)
【设计意图:
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
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
(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
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
为什么?
(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
(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
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
(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
(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
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
(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
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
为什么?
(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
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强调:
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
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
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
为什么?
(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
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
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
(净含量:
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
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
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
(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
三、质疑
看书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练习目的:
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
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
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
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
【练习目的: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
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
(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
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转化
有趣的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3芒果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石头下降
瓶子溢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
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
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
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
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
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
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
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
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预设五:
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块放入长方体空器,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满为止,取出石块,再塞入橡皮泥(压平,测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
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
)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
(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
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问:
能直接用公式吗?
不能怎么办?
3.小组派代表介绍测量方案。
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
学生的测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取一个正方体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了,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
是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
可以用细沙代替水,方法类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测量方案。
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实验
让学生按各自小组制定的方案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小组代表领取所需测量工具,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且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
三、试一试
1.在一个正方体容器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算
3.小结。
师:
通过实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一次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其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学生听老师讲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教学内容:
书第54——55页,有趣的测量及试一试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不规则石头、长方体或正方体透明容器、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东西,你能帮我测量出它的体积吗?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不规则石快。
师:
这个石块是什么形状的?
(不规则)
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你有什么困难?
二、教学新知
1.测量石块的体积
(1)小组讨论方案
师:
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可以怎么办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小组制定方案
(3)实际测量
方案一:
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师:
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师:
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
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1.实际应用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
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反馈,订正。
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有什么提高?
作业设计:
1.书第55页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2.学生再找一些实物,测量出体积。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教学重点
操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量杯、石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况,引入新知
1、出示石块
问:
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制高测量方案,再实实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
不能怎么办?
三、进行实验
1、将石块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小面高分别是多少/
2、放入石块前水高约18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30cm。
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测量
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
(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
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
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
并且列式计算
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引志学生操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高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验测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师板书:
20×10×12=2400(cm3)
=2.4(dm3)
3、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三、试一试
1、在一个长方体容嚣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粒黄正折体体积
学生根据题中的二倍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放入石块前,容嚣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这亳升,就是石块的体积。
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明白把不规则的石块体积转化成了测量计算水的体积的方法不只一种,让学生运用在操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小实验:
测量石块的体积:
小面高:
30cm
底面长:
20cm、宽10cm、高18cm30-18=12cm
底面积×高=体积200×12=2400(cm3)
20×10×18=3600(cm3)=2.4(d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