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316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docx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7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成功译读象形文字的是()

A.伊文思

B.卡特

C.托马斯·杨

D.商博良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解开了这古老文字之谜,同时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

[选项个数]4

第2题:

新航路的开辟给下列哪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荷兰。

到17世纪,英国的伦敦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意大利至此衰落,所以此题选A。

[选项个数]4

第3题: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的革命任务是()

A.推翻沙皇专制,完成民主革命

B.使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掌握

D.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列宁的《四月提纲》科学分析了二月革命以后的俄国革命实际情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选项个数]4

第4题:

在下面哪本著作中以异化劳动理论的形式阐述了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的雏形?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政治经济学大纲》

D.《德意志意识形态》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问题。

[选项个数]4

第5题:

奥斯曼土耳其人属于()

A.西突厥

B.东突厥

C.东斯拉夫人

D.伦巴德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住在中亚呼罗珊一带,信仰伊斯兰教。

[选项个数]4

第6题:

下列选项中,达成于1913年进行的西姆拉会议期间的有()①《西姆拉条约》②划定“麦克马洪线”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④《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1913年到1914年中国、英国及西藏地方政府三方代表就西藏问题在印度西姆拉进行谈判,中方代表驳斥了西藏代表的无理要求,但是英方代表还是与西藏代表私下达成了《西姆拉条约》并划定了“麦克马洪线”,都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

[选项个数]4

第7题:

选项中属于古埃及早王朝第一王朝的文物是()

A.《蝎王权标头》

B.罗塞达石碑

C.巴勒莫石碑

D.《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前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但考古学家至今未发现有美尼斯名字的文物。

因此,不少埃及学家常把美尼斯与纳尔迈和阿哈视为一人。

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的文物《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均出土于此。

这些文物表明他曾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其规模很大。

[选项个数]4

第8题:

下列改革内容不是在《天朝天亩制度》中提出的一项是()

A.把全国的土地按照亩产量的高低分为九等,然后再按每家人口的多少平均分田

B.废止商业贸易,取消商店,城内军民的衣食杂用由国库统一分配

C.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

D.每25家为1两,每两设国库和教堂一座,均由两司马管理其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其中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选项中C、D两项都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对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和社会风俗改革的具体内容。

废止商业一项,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的规定,但是此项并不在《天朝田亩制度》之中。

[选项个数]4

第9题:

下列选项中,控制了西域政权的是()

A.前秦

B.后赵

C.前凉

D.代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公元370年,苻坚灭前燕,374年,夺得东晋的益州,376年,灭前凉和代,382年,控制了西域,至此,前秦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选项个数]4

第10题:

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各地进行的乡村改造尝试中,不包括()

A.晏阳初在河北进行的县政建设实验

B.梁漱溟在山东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C.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

D.阎锡山在山西进行的“土地村公有”实验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虽然也在同一时期,但是主要是在开展乡村教育方面,并不涉及乡村改造,此外发展实验教育的还有黄炎培等人。

[选项个数]4

第11题:

下列选项不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是()

A.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B.决定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C.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D.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除此之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并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选项个数]4

第12题:

今天的新疆地区是在下列哪个朝代中正式归属中央的?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西汉宣帝时期始设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为西汉政府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统领西域诸国,推行朝廷政令,维持西域治安。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汉王朝对西域统治的确立。

今天的新疆地区属于西域。

[选项个数]4

第13题: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上承皇帝之命,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的是()

A.大理寺卿

B.通政司长官

C.都察院长官

D.内阁大学士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明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其长官左右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地位相近,合称“七卿”。

[选项个数]4

第14题:

下列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制定陶片放逐法

B.确立公民集体立法原则

C.设四百人会议

D.推行货币改革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之一。

[选项个数]4

第15题:

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始于()

A.胡夫

B.哈夫拉

C.乔赛尔

D.孟考拉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是第3王朝初期的国王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

[选项个数]4

第16题: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

①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

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③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晶体管计算机

⑤人工智能计算机

其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①④②③⑤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1945年制造的美国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和1952年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主持制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标志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

1958年,美国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1964年IBM公司制成360系列计算机,首次使用集成电路,称为“电脑”。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研制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美日竞相研制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以后,模仿人脑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具有可同时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又称为电子计算机领域研究的最新方向。

[选项个数]4

第17题:

下列哪个国家以“福利国家”为特征的社会改革最具代表性?

A.芬兰

B.丹麦

C.挪威

D.瑞典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五国都进行了以“福利国家”为特征的社会改革,其中以瑞典最具代表性。

[选项个数]4

第18题:

下列不属于查士丁尼时代接触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著作的是()

A.《简史》

B.《战争》

C.《秘史》

D.《建筑》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查士丁尼时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是恺撒里亚的普罗科匹厄斯(约500~565年)。

普罗科匹厄斯留下的著作有三部:

《战争》、《建筑》和《秘史》。

[选项个数]4

第19题:

“二战”中,中国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

不列颠之战的时间是1940年7月至1941年1月。

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是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

阿拉曼战役是从1942年10月23日开始至1943年2月结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间是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

[选项个数]4

第20题:

以下史诗不属于古代印度的是()①《摩诃婆罗多》②《罗摩衍那》③《伊普味陈辞》④《荷马史诗》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著名史诗,《伊普味陈辞》是古埃及文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重要文献资料。

[选项个数]4

二、名词解释

第21题:

五功_____

 

参考答案:

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内容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念功,即背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拜功,每天朝麦加方向祈祷5次,每周五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斋功,每年回历9月斋戒一个月,斋戒期间只能每天日落的时候进食;课功,每个穆斯林每年缴纳财产的2.5%为捐税;朝功,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

详细解答:

第22题:

癸卯学制______

 

参考答案:

1904年,清政府颁布张之洞和张百熙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该章程不仅制定了从蒙养院、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直至通儒院的普通教育体制,还制定了初级师范学堂到优级师范学堂的师范教育体系,以及从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到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的实业教育体系。

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堂类型比较齐全、体制比较完备的学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

癸卯学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详细解答:

第23题:

建州三卫_______

 

参考答案:

建州三卫是明代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之统称。

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一带的女真人南迁至今绥芬河流域。

永乐元年,明延在此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指挥使。

约在永乐十年,明廷分建州卫别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

七年,因凡察、董山争掌卫印,明廷遂分置右卫,以凡察掌右卫,董山掌左卫事。

成化三年,纳郎哈被明军杀于广宁,嘉靖末年,王杲掌卫事,势盛,总领建州三卫之事。

万历三年,王杲死,右卫遂不振。

至明末努尔哈赤渐强,统一建州各部。

详细解答:

第24题:

道威斯计划______

 

参考答案:

道威斯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1923年11月,赔款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的专家委员会。

1924年4月9日,该委员会向赔款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德国赔款问题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德国赔款的支付年限、支付来源以及贷款等。

1924年9月1日“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

道威斯计划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详细解答:

第25题:

《拿破仑法典》_____

 

参考答案:

《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也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法典共两千余条。

它是以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法律的一部法典。

法典保证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巩固了小农的土地所有权;规定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契约自由等原则,这部资产阶级社会的典型法典,对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详细解答:

第26题:

良渚文化_______

 

参考答案:

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5300年到4200年。

其主要文化特征是:

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

房屋为干阑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发生。

详细解答:

第27题:

五铢钱______

 

参考答案:

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营利造成的币制紊乱问题,汉武帝决定从统一货币种类,统一货币发行权人手。

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

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

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也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详细解答:

第28题:

探马赤军______

 

参考答案:

探马赤军是蒙古和元朝的主力军种之一,其形成于灭金时期,以蒙古人为主体,包括部分色目人和汉人。

由大汗(或皇帝)指定的将帅统领,以千户制编组,承担前锋或镇戍等多种任务。

探马赤军曾在蒙金战争中充当前锋,长于奔袭、迂回作战,屡建战功。

元统一全国后,主要镇戍陕西、四川、辽东、河北、山东、江淮等地区,监视汉军、新附军,参与镇压各地民众起义,是蒙元统治的重要支柱。

终元之世,都保有探马赤军的建制。

详细解答:

三、史料分析题

第29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两次革命?

二者有何异同?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

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是指1917年的二月革命。

后来完成的“新高潮”是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相同点:

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列宁领导下的人民运动,二月革命的胜利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

②不同点:

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则是社会主义革命。

斗争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影响不同: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意义和影响远远大于二月革命。

2.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两种方式:

和平夺取政权或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最终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3.颁布《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

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平分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使用。

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热烈拥护实行平分土地的苏维埃并决心立即结束战争。

详细解答:

第30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六月丁卯,诏日:

“置官班禄,行之尚矣。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

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

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

朕永鉴四方,求民之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罢诸商人,以简民事。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

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选之益。

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与之惟新。

——《魏书》帝纪第七高祖纪上

请概述北魏冯太后主持的上述改革的内容。

______

 

参考答案:

北魏前期,地方守宰不论治绩好坏,任期都是六年。

没有俸禄制度,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人民。

因此冯太后进行了改革。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实行俸禄制。

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严厉惩治措施。

详细解答:

四、论述题

第31题:

论述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上的地位。

______

 

参考答案: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政权,蒙古族虽然是北方游牧民族,但元朝建立后开始大规模推行汉法,因此其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基本骨架是汉法。

在中央,元朝承袭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皇帝制度,皇帝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的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

元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同时又有所变化,仅保留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统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副职有左、右丞相;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全国军事,长官为院使,但是作为皇帝禁军护卫的怯薛由皇帝或者亲信大臣统领,枢密院无管辖权;御史台掌握监察权力,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共二人,下设察院、殿中司及内八道肃政廉访司;此外元代还设有宣政院,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这是历代王朝所没有的。

在地方,元代最主要的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将靠近京畿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为腹里。

在除腹里及西藏之外的地区,分设十个行省进行管理,计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曾设有高丽行省;各行省及腹里其下又依次辖有路、府、州、县,其长官都称达鲁花赤(蒙语意为“亲民官’,或“镇守官”),掌管并监督地方行政,一般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带有鲜明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性质;基层行政机构方面,元也基本沿袭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组织形式,如在农村设立社、乡、都,在城市设立隅、坊等。

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吸收了历代政治制度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新发展,其在政治制度上的创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

元朝政治制度的基本骨架采用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组织形式,这体现了后者在政治构建上的巨大优势,也维持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符合文明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

元朝在制度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行省制的确立上。

行省即行中书省,本来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后来逐渐向地方最高政府的方向演进,但行省始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政府的双重性质。

一方面行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是中央搜刮地方财赋,稳定秩序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替中央收权的性质;另一方面行省对辖区内的行政、财权、司法、军事具有相当程度的处置权。

行省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形式。

历代封建政权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上,往往偏执一方,难以找到平衡点。

地方权力过重,则尾大不掉,甚至导致分裂割据,直接威胁国家的统一,西汉七国之乱、唐末藩镇割据即是明证;中央权力过重,地方上就碌碌无为,缺乏灵活变通,宋代的过度集权也是其“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

两者都不是国家组织的最佳形式。

而行省制在将主要权力掌握在中央的同时,给地方保留了部分权力,使中央统而不死,地方权力大而不专,达到中央统一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行省制的这一优势,为后世所推崇,对清朝、近代直至现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详细解答:

第32题:

为什么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远离主战场欧洲,而欧洲列强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无暇顾及中国,尤其体现为对中国市场控制程度的减弱,以及对华投资额的大幅度下降。

虽然美、日在此期间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民族工商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环境,来自外资的压力相对较小。

在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期间,一些南北方的大实业家频繁出任政府要职,并主持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与法令。

这些政策与法令提倡开放门户,引进外资,提倡使用国货,减免了一些税款,鼓励并保护华侨在国内投资,都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详细解答:

第33题:

阐述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______

 

参考答案:

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1)英国的封建势力相对软弱,它经历的时间较短,直至十一、十二世纪才最后确立。

封建专制制度也相对软弱,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才确立专制制度。

英国无常备军,无权力很集中的官僚机构。

英国国王的权力比法国国王的权力差得多,特别是没有收税权。

另外,英国中世纪史上曾发生过贵族混战,封建制削弱。

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资本主义很早渗入到农业中,特别是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圈地运动无情地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使英国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土地与市场联系起来,直接被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英国农村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导。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一分为二,除旧贵族外,出现了新贵族。

这些人地位是资产阶级的,又有贵族身份,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他们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封建王党。

英国农民受到圈地运动的影响,陷人急剧的两极分化之中。

贵族的分裂和农民的分化以及乡绅的崛起,瓦解了英国封建社会的根基,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4)革命前的英国尚未出现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革命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清教。

清教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

清教徒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自觉负有作为一个历史上进步阶级来从事革命斗争的使命”,并决心为此而献身。

革命前和革命中,清教是很重要的手段,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水平较低,还没有创立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学说,只好举起宗教的旗帜,作为组织手段。

另外,下层群众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绪。

(5)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前两任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日趋尖锐。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的传统权力,以议会反对派的形式,展开了反封建王权的斗争。

1628年他们提出“权利请愿书”,并要求在税收等问题上限制国王。

1629年,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英国开始了长达11年无议会统治的时期。

议会同国王的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表现。

详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