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141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docx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

 

绵阳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三年十二月

1总则………………………………………………………………………………………………………………………………………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1.3适用范围……………………………………………………………………………………………………………………1

1.4工作原则……………………………………………………………………………………………………………………1

2地震灾害事件的划分………………………………………………………………………………………………3

2.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3

2.2重大地震灾害事件……………………………………………………………………………………3

2.3较大地震灾害事件……………………………………………………………………………………3

2.4一般地震灾害事件……………………………………………………………………………………3

3地震灾害事件的管理…………………………………………………………………………………………4

3.1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理………………………………………………………………4

3.2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4

3.3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5

4组织体系及职责…………………………………………………………………………………………………5

4.1领导机构及职责……………………………………………………………………………………………………7

4.2指挥机构及职责……………………………………………………………………………………………………7

4.3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职责…………………………………………………………………………………7

4.4现场指挥机构及职责………………………………………………………………………………………18

4.5综合协调机构及职责………………………………………………………………………………………18

5应急响应机制………………………………………………………………………………………………………18

5.1分级响应机制……………………………………………………………………………………………………20

5.2自行启动机制………………………………………………………………………………………………………20

5.3分工协作机制………………………………………………………………………………………………………21

5.4信息共享机制………………………………………………………………………………………………………21

5.5社会动员机制………………………………………………………………………………………………………22

6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Ⅰ级响应)………………………………………………22

6.1应急启动……………………………………………………………………………………………………22

6.2指挥与部署……………………………………………………………………………………………………23

6.3应急结束……………………………………………………………………………………………24

7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Ⅱ级响应)………………………………………………24

7.1应急启动……………………………………………………………………………………………………………………24

7.2指挥与部署………………………………………………………………………………………………………………25

7.3应急结束………………………………………………………………………………………………………………26

8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Ⅲ级响应)………………………………………………27

8.1应急启动……………………………………………………………………………………………………………………27

8.2指挥与部署………………………………………………………………………………………………………………27

8.3应急结束……………………………………………………………………………………………………………………28

9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Ⅳ级响应)………………………………………………29

9.1应急启动……………………………………………………………………………………………………………………23

9.2指挥与部署……………………………………………………………………………………………………………29

9.3应急结束………………………………………………………………………………………………………………30

10其他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30

10.1临震应急事件………………………………………………………………………………………………30

10.2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管理………………………………………………………………………32

10.3地震谣传事件的应急响应…………………………………………………………………………33

10.4临区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34

10.5外省特大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34

11地震应急准备…………………………………………………………………………………………………………………35

11.1组织指挥体系建设………………………………………………………………………………………35

11.2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36

11.3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36

11.4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建设…………………………………………………………………………36

11.5抢险救援队伍体系建设………………………………………………………………………36

11.6救灾物资储备调度体系建设……………………………………………………………………37

11.7应急避难场所建设………………………………………………………………………………37

11.8地震应急科普宣传………………………………………………………………………………37

11.9志愿者队伍建设………………………………………………………………………………………38

12地震应急保障…………………………………………………………………………………………………………………38

12.1组织保障……………………………………………………………………………………………………38

12.2通信保障………………………………………………………………………………………………………39

12.3资金保障……………………………………………………………………………………………………39

12.4队伍保障…………………………………………………………………………………………………39

12.5交通运输保障…………………………………………………………………………………………40

12.6物资保障…………………………………………………………………………………………………40

12.7宣传保障…………………………………………………………………………………………………40

12.8安全保障…………………………………………………………………………………………………41

13附则……………………………………………………………………………………………………………………………………41

13.1预案管理……………………………………………………………………………………………………41

13.2预案解释………………………………………………………………………………………………………41

13.3预案实施时间………………………………………………………………………………………………41

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地位,确保快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绵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我市发生的各类地震事件以及我国其他地区发生的特定地震事件。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主动救灾、科学避灾,尽力将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4.2统一领导

绵阳市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全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部署全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1.4.3分级负责

以下将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仙海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统称为县级政府,市人民政府、县级政府依照本预案明确的责任、任务分别负责各自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地震事件的类型和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市人民政府、县级政府分别承担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综合协调

市人民政府、县级政府及其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国防后备力量、各类抢险救灾队伍。

各驻绵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志愿者队伍和个人,依照本预案明确的责任、任务,协同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1.4.5属地管理为主

地震事件发生地市人民政府、县级政府依照本预案明确的责任、任务,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驻绵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来绵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救援队伍或救助团体,在当地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和指挥下开展抗震救灾相关工作。

1.4.6自救互救

地震发生后,在外界救援队伍没赶到救灾现场之前,灾区的政府和基层政权组织、人民武装力量、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要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地震灾害事件的划分

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事件,按其破坏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

2.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我市上年生产总值3%以上的地震灾害事件。

初判指标:

发生在市区6.0级以上地震;或发生在市内其他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步判断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2.2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

初判指标:

发生在市区5.0-5.9级地震;或发生在市内其他地区6.0-6.9级地震,可初步判断为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2.3较大地震灾害事件

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

初判指标:

发生在市区4.0-4.9级地震;或发生在市内其他地区5.0-5.9级地震,可初步判断为较大地震灾害事件。

2.4一般地震灾害事件

造成1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

初判指标:

发生在市内其他地区4.0-4.9级地震,可初步判断为一般地震灾害事件。

地震灾害事件分级标准和初判指标一览表

地震灾害

等级

初判指标

分级标准

发生在绵阳市区地震的震级

发生在其他地区地震的震级

人员死亡

经济损失占年生产总值比例

特别重大

地震灾害事件

6.0级以上

7.0级以上

300人以上

3%以上

重大

地震灾害事件

5.0-5.9级

6.0-6.9级

50-299人

——

较大

地震灾害事件

4.0-4.9级

5.0-5.9级

10-49人

——

一般

地震灾害事件

——

4.0-4.9级

10人以下

——

3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

3.1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

四川省人民政府是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部署和协调全省的抗震救灾工作。

3.2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

绵阳市人民政府是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统一指挥、部署和协调本行政区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根据地震应急需求,视情况请求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对灾区给予必要的支持。

3.3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

县级政府是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统一指挥、部署和实施本行政区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视情对受灾地区进行支援,或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负责督促、检查受灾县级政府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如果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县级政府,则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该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地震灾害事件应急管理一览表

地震灾害事件

应急处置的行政领导机构

特大地震灾害事件

省人民政府

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较大地震灾害事件

市人民政府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

县级政府

4组织体系及职责(附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体系图)

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体系图

4.1领导机构及职责

绵阳市人民政府是我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4.2指挥机构及职责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是我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机构,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部署全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长:

市人民政府市长

常务副指挥长:

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

绵阳军分区分管领导

市政府秘书长

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防震减灾局局长

市应急办主任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民政局局长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4.3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职责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人防办、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成铁局绵阳车务段、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电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文广新局、市安监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民航管理局、民航绵阳分院、市接待办、市外侨办、市民宗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公安消防支队、武警绵阳支队、绵阳军分区、77123部队、63820部队、预高师三团、武警交通三支队、科学城办事处等。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平时由市防震减灾局担任,负责地震应急保障措施的检查、指导和督促等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地震发生后,指挥部办公室由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办、市公安局、绵阳军分区构成,若遇特大、重大、较大地震灾害事件时,指挥部办公室由市应急办牵头负责,若遇一般地震灾害、强有感地震和地震谣传事件时,指挥部办公室由市防震减灾局牵头负责。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指挥部指令,负责国务院和四川省指挥部、外省和兄弟市州指挥部、前线指挥部、市抗震救灾各工作组等单位的综合协调,负责应急值守、各类通行证件的制作,负责来绵救援部队和国(境)内外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的综合调配和部署工作。

在处置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时,负责搭建和运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电子指挥平台。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地震应急处置需要,可下设秘书、信息、军地协调、抢险救援、交通、受灾群众安置、医疗防疫、救灾保障、灾害监测、治安维护、新闻宣传、损失评估、物资管理、涉外事务、社会秩序恢复等工作组。

各工作组组长原则上由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专人担任,各工作组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

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工作实际,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成员和工作组进行临时调整。

当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时,可以成立绵阳市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地震灾区设立现场指挥部,可由市委书记担任为总指挥长,组建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其所属部门单位参加的运转高效的指挥机构。

各工作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4.3.1秘书组

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文秘工作。

由市委办、市府办、机要局、政府总值班室的相关秘书处等部门组成,由市政府办秘书处牵头。

负责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请示、报告、公告、命令、批复、协商等文件的起草、报送、发布等工作。

4.3.2信息组

负责信息收集、报送与处理等事宜,由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办牵头,绵阳军分区参谋部、市民政局、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教体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局、市卫生局、市水务局、市安监局等有关单位组成。

市防震减灾局负责收集震情并及时向市领导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领导报告,同时将震情通报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

市防震减灾局和市应急办负责灾情等信息的汇总工作,并迅速上报市领导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领导,以及省地震局(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及时将灾情信息、应急处置情况和存在问题等通报各相关单位。

市民政局、绵阳军分区参谋部分别迅速开展对灾情的收集、统计工作,并迅速向市防震减灾局和市应急办通报,协助市防震减灾局和市应急办汇总灾情,加强对灾情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救灾需求,提出救灾建议。

市统计局负责收集、汇总、统计灾区人口、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数据及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市防震减灾局和市应急办,以便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掌握灾区基本情况。

市级其他部门负责收集、汇总本系统、本行业灾情信息,查明救灾需求,及时通报市防震减灾局和市应急办。

4.3.3协调组

负责抗震救灾的综合协调工作。

由市应急办牵头,绵阳军分区、绵阳市防震减灾局等有关单位组成。

市应急办负责市人民政府与兄弟市(州)、市级各部门之间、灾区县级政府间、灾区和非灾区县政府间的协调工作,负责绵阳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国(境)内外前来我市参与抢险救灾的各专业救援队的协调工作。

绵阳军分区具体负责市人民政府与驻绵部队和前来我市灾区进行支援的军事力量之间的协调工作。

市防震减灾局具体负责国(境)内外测震现场工作队和地震科考队的协调工作。

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和分工,分别具体负责所承担地震应急处置任务的协调工作,对口协调前来我市进行支援的市外、境外抢险救援力量。

4.3.4救援组

负责组织力量,迅速开展生命搜救工作。

由市应急办牵头,市防震减灾局、绵阳军分区、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支队、武警绵阳支队、武警交通三支队、预高师三团、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国资委、市红十字会等有关单位组成。

地震灾害发生后,根据救灾的需要,市应急办、市防震减灾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绵阳军分区、武警绵阳支队、武警交通三支队、预高师三团、市安监局、市国资委负责立即组织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市应急救援兼职队伍(即有关部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公安巡特警、驻绵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民兵、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等赶赴灾区开展生命搜救工作;指导和督促灾区政府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按职责分工和对口关系,分别负责指挥和协调市外、国(境)外救援队伍及时开展搜救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市红十字会协助组织救护队伍赶赴灾区,配合各类救援队伍做好压埋人员、获救伤员的生命救护工作。

4.3.5安置组

负责疏散、安置、转移受灾群众并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教体局、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防震减灾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安办、市人防办、市残联、市妇联、市总工会等有关单位组成。

当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时,在设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情况下,可由市人大担任安置组的牵头单位,市民政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安置组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制订和实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方案,尽快组织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保障。

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负责遇难者遗体的及时处置工作。

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防震减灾局根据需要及时组织过渡性安置点的规划和选址工作。

市住建局牵头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开展过渡性安置点的建设工作。

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等有关部门及时启用应急避难场所,或设置临时避难场所,在第一时间发放帐篷,保障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安置。

市教体局负责在校师生的临时安置工作。

4.3.6医疗防疫组

负责开展受伤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由市卫生局牵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市红十字会、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单位组成。

市卫生局负责,市疾控中心、市红十字会协助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和卫生防疫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开展心理援助行动;做好各种疫情的防范和控制工作,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协调市外有关医疗机构及时接收危重伤员;负责指挥和协调市外、境外医疗救护队伍及时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及时为卫生防疫工作所需药品、器械提供保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市交通运输局及时组织、协调运力,确保危重伤员得到及时转运。

4.3.7交通组

负责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抢修维护和监测工作,根据需要建立抗震救灾空中运输走廊,协调运力,优先保证抢险救援队伍、伤员和救灾物资运输的需要,并加强运输和交通设施的安全监管。

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绵阳车务段、市民航管理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市公安局负责维护交通秩序,保障灾区物资调运、伤员运送的运输线路畅通。

4.3.8工程抢险组

负责尽快恢复灾区通讯、水、电、气、燃料等方面的民生基础设施,保障市抗震救灾队伍通讯、电力、燃油等需求,保障市场正常供给。

由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水务局、市电业局、市燃气集团、中石油绵阳分公司、中石化绵阳分公司、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

市住建局、市电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燃气集团、中石油绵阳分公司、中石化绵阳分公司、市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抢修和维护灾区供电、供排水、供气、供油、环卫环保等基础生活设施。

市经信委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保障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抢修通信设施设备,尽快恢复公众通信。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和协调抢险救援设备和物资的调用、征用等事宜。

4.3.9监测组

负责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监测与防范工作。

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

市防震减灾局负责密切监视震情发展趋势,加强地震现场流动观测,及时通报余震信息,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做好余震防范。

市气象局组织开展灾区气象监测,及时通报重大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