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075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迅公园导游词.docx

鲁迅公园导游词

鲁迅公园导游词

【篇一:

一个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一个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鲁迅纪念馆坐落于鲁迅公园中,而鲁迅纪念亭建于鲁迅墓和鲁迅纪念馆之间,有登高望远,无限缅怀之意.公园里的植物种类繁多,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悦。

下面是鲁迅纪念馆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灰色空间是不溶于黑白的禁域,岁月只能抹去痕迹,却不能融化记忆。

鲁迅先生所愤恨的,是无知的国人与其愚蠢的心智;所同情的,也是如此。

如何让世人清醒,是非分明,他弃医从文,用笔杆阐明真理,用文字轰击敌人,用精神感化国人。

鲁迅,一个不能被中国人遗忘的为人,新时代的奠基人,旧思想的终结者。

于是,2010年3月,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我与思修小组同学前往闻名遐迩的上海鲁迅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希望能睹物思人,再度重温大师风采。

鲁迅纪念馆坐落于鲁迅公园中,而鲁迅纪念亭建于鲁迅墓和鲁迅纪念馆之间,有登高望远,无限缅怀之意.公园里的植物种类繁多,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悦.经过公园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来到鲁迅纪念馆的门口.雪白高大多的墙壁上,用硬朗的书法写着鲁迅纪念馆.馆中共有两层,底楼是专供游客购买的纪念品商店及问询处.

纪念馆的核心是二楼.馆内安静内祥和温度环绕着陈列室门口的五幅巨大的鲁迅纪念板,深灰色的基调透露着庄严地气息.随着灯光的逐渐昏暗,我们慢慢走进鲁迅的世界。

墙壁上,是他留下的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展示窗里,是一本本褶皱泛黄的老刊物。

岁月沉淀了鲁迅的文字,让他超越时代禁锢的思想发热、发光,由普通的白纸黑字升华为醒世明言。

展厅昏暗走廊的尽头,一面粗铜制成的人像浮雕印入眼帘:

鲁迅、李大钊、宋庆龄等五人(另外两人为分辨出是谁)。

曾经,他们用犀利的文字教化国人,用支离破碎的心倡导革命。

衰败的国家、愚钝的人民、腐朽的文化禁锢、劣根性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失去了一切可能保护自己的壁垒。

他们赤手空拳地站在敌人面前,毫无惧色,在刀锋枪响中振作前行。

他们以纸为战场,以笔为武器,以字为弹药,向敌人步步紧逼,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国家。

这文字,不光是刺穿侵略者胸膛的利剑,还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风向标,他们将血灌入笔中,用激情和青春书写救国救民的民族史书。

五位文化英雄的形象,不只是留在铜雕上,更是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边走边看,墙壁上的塑料展示窗里,嵌着着鲁迅先生曾今发表的一本又一本的书籍。

老照片、旧报纸,鲁迅生前用过的矽肺器、座椅、书桌、粘有他胡须的易容面具,蜡像、画像、映像,纪念馆的一切,为参观者营造了极好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仿佛离鲁迅更近了,离他那风华绝代的文人艺术更近了。

随着纪念馆参观活动的深入,我们来到内山书店门前。

内山完造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日本友人之一。

1917年内山完造夫妇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

1927年10月,鲁迅到达上海,在内山书店与内山完造相识。

从此,两人友谊日深,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不仅是鲁迅购书场所,也是鲁迅著作代理发行所。

鲁迅通过内山完造结识了许多日本友人,鲁迅也常将内山书店作为会见友人的场所。

内山完造以书店为纽带组织漫谈会,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内山同情中国革命,为鲁迅、郭沫若等提供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的场所,出售苏联等革命文艺的书籍,传播革命思想;鲁迅逝世后,内山完造任治丧委员会委员,还发起募集鲁迅文学奖。

由此可见,鲁迅的笔锋从来都不是指向日本人的,而是指向消极无能的民族。

兵来将挡,水来土堰,侵略之事,自古以来,举不胜举。

所以说,侵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反抗侵略。

鲁迅的悲哀,在于斥责广大劣根性同胞的同时向他们报以深度的同情。

恨铁不成钢的时代背景就这样造就了一个选择先医内伤,再医外伤的伟大医者——鲁迅。

参观完毕内山书店,纪念馆部分的活动也已渐入尾声。

虽然最终是抱着对鲁迅先生及他的同仁为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感慨心情走出纪念馆的,但脚步并没有变得沉重,反而越发坚实有力。

我们,不奢望可以比鲁迅先生为国家做得更多、更好,但时代给予我们的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让我们有机会用小小的汗水、微薄的力量,为自己、为国家,开垦新的土壤。

此次活动的第二站,是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居所,即鲁迅故居。

这名字听起来响亮,却不想,是坐落于阡陌交通的弄堂之中。

不过,这一切,细想起来,倒也合乎情理:

依鲁迅的性格,房子不必大,但必雅致。

就像三味书屋一样,不在华丽,但在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故居是占地不大的三层阁楼样式,因此每一层都只能专用:

一楼是书房兼会客厅兼餐厅;二楼是鲁迅夫妇的卧室和狭小的储藏室;三楼是儿子的卧室及用来安置逃避抓捕于此的同仁住的小客房。

进门第一眼环顾四周,并没有惊艳雅致之感,更多的是陈旧的红木家具发出的尘封古老的气息。

家具都是简单实用类型的,可见这段时间的鲁迅并没有定心,坐在老式书桌前的他,或许思绪还徘徊在如何带领人民思想走向进步的问题中。

接下来,我们的参观脚步由客厅移至主卧,再移至三楼。

布局简单,风格朴素,是我对鲁迅故居的整体印象。

就是这样一间小屋,鲁迅先生此生最后三年居住的地方,是他无数次冒险掩护逃难文人的地方,也是记忆止步的地方。

鲁迅故居门前的一张照片,把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定格在了日照当空的上海老宅前。

活动结束了,但心却飞了。

思绪一时无法从回忆中抽离。

也罢,任它在他的世界中游荡,让他的精神继续同化它,感动它吧!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二:

导游内容:

鲁迅故居一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鲁迅祖居一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一咸亨酒店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

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

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

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

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

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

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

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绍兴有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

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

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

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

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

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

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

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

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

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

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

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

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

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

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

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

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

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

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

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

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

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bdquo;bdquo;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

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

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

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其中醯醢是调味品。

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篇二: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3篇】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3篇

上海鲁迅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只要参观者在纪念馆门前领取参观票就可以进馆参观。

下面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

来源:

免费范文网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学术报告厅树人堂可容纳136人,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传译设备,经常举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电化教育示范以及小型演出。

馆内跨院专题展订奔流艺苑350平方米,可自由组合的上轨道移动式文化展览。

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为控制人流量,入口处设立领票处。

鲁迅名言鲁迅纪念馆出口还有个百草园,春天去百草丛生与鲁迅sb的花草连成一片,风光独特。

上海鲁迅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只要参观者在纪念馆门前领取参观票就可

以进馆参观。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篇二: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

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

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

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

我从电脑里了解到:

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

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

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

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

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

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

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

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篇三:

上海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先生负责筹建,

[1]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

[2]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

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同年10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新馆占地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

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

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的陈列,改变了以往的以生平为线索的旧例,在陈列框架上以专题划分展区,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突现鲁迅的重大业绩与主要精神的几个特出方面。

重点突出、氛围浓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在形式上注重营造氛围,通过色调色温、声音和造型来营造氛围,如灯光造型在铁屋子中的人群中的运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外,还充分应用了影视、场景模型等辅助手段,如:

鲁迅逝世前十一天参观在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回流动木刻展览会的腊像场景等;还设计了多种观众参与的功能,运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装置,如:

多媒体鲁迅知识百题问答等。

鲁迅纪念馆的陈列,设计理念先进,活化了文物资料,再现了鲁迅精神,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

当日,鲁迅遗体移于万国殡仪馆。

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鲁迅遗体公葬于上海西郊万国公墓。

当时,由十六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车,社会各界近万人,高举着争取民族解放来遥祭死去了的鲁迅的横幅,唱着挽歌,不顾反动军警的警戒,步行十余华里,为鲁迅送殡。

马路两旁,站满了肃立的人群,向鲁迅先生的遗体告别。

丧仪隆重而庄严,民众代表献沈钧儒所书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

当时的鲁迅墓很简单,鲁迅的灵柩上只是一个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块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镶着高38厘米,宽25厘米的磁制鲁迅先生之遗像,像下面是鲁迅之子周海婴所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进步人士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的资助下,许广平改建了鲁迅墓,改建后的鲁迅墓,占地64平方米,用苏州金山花岗石建成。

碑面上有周建人所书的金字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心下,1956年,鲁迅墓迁置于虹口公园(即今鲁迅公园)内。

1961年,新建的鲁迅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墓位于公园的西北隅,周围怀抱着苍翠的松柏、香樟、广玉兰等常青树和鲁迅生前喜爱的花木,显得宏伟而苍翠,庄严而朴素,体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性格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鲁迅墓面积达1600平方米,全部用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构筑,具有民族风格,进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级台阶,便是墓前广场,中间是长方形的草地,其间屹立着著名雕塑家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再现了当年鲁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静地坐在藤椅上,左手执书,右手搁在扶手上,神采慈祥,亲切,坚毅不拔。

拾级而上,为墓前平台,这里可容纳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栏,有两棵高大挺拔的广玉兰,平台左右,为石栏花廊,种有紫藤,长得枝叶茂盛。

在前方靠近鲁迅墓碑约两米处,一东一西两侧分别是当时周海婴和许广平栽下的一棵桧柏。

[3]墓栏之内,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椁,外用光洁的花岗石铺筑,并镶缝密封,墓穴后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灿烂夺目,气魄非凡。

依据鲁迅先生的性格,墓的设计全部采用花岗石,而且大部分用平石,就是为了体现鲁迅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

墓地周围的龙柏。

樱花和腊梅,长得郁郁葱葱,墓后土山,植有常青树,南端土丘山上的石柱纪念亭,与墓遥遥相对。

鲁迅故居位于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大陆新村九号)。

大陆新村为大陆银行所建,为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里弄房,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

1933年4月鲁迅租下其中第一排的9号为居所,同月11日鲁迅携夫人许广平和儿子海婴迁入于此。

当年的大陆新村,除了中国居民外,还住有许多外国侨民。

1933年4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居住于此。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

1950年1月恢复开放。

馆藏文物主要由历年征集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鲁迅生前友好捐赠组成。

有馆藏文物78000余件。

其中珍贵文物近2万件,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1999年新馆建成后,设立了朝华文库,新征集了大量文物资料。

馆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6314件,三级文物11179件。

一级文物中有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手稿,译作《毁灭》原稿和鲁迅遗容石膏面模,上面残存有鲁迅的眉毛和胡须,都是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品。

此外还藏有近现代名家艺术品1700余件,包括谢稚柳、程十发、陈逸飞等艺术家的国画、版画和油画等。

【篇三:

游鲁迅公园有感】

游鲁迅公园有感

记得读高一的时候,那时候经常由于身体不好犯头痛。

在开学军训的时候,我就向老师请假去上海看病,在这之前我去过九江、南昌各大医院都没检查什么东西。

这一次,恰好我爸爸也在家,所以我爸爸就带我去上海去看病。

到了上海,感受到了现代大都市的繁华,但我不喜欢这里这里的繁华是嘈杂的,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快节奏,没有我家乡的宁静。

在上海看病,光检查都要预约一两个星期,所以我和我爸就当是一次旅游,坐着公交隔一天就去逛一次。

有一次,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鲁迅路的地方,和所有街道不同,这里有着别样的文化韵味,这里有好多古董交易的小摊,有从中国各地运来的怪石,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一块石头长的好像肉,我和我爸都以为是一块肉在那里呢,走进一看才觉得这是块石头旁边标注着“肉石”,旁边还有一位身着比较传统的奶奶在用石头演绎一首悲伤的音调。

接着,我和我爸顺着鲁迅路照着地图找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鲁迅公园,鲁迅公园里就像鲁迅路那里很有文化韵味,这里到处都是由老人自主组织的乐队,他们拉着二胡吹着笛子,伴奏唱着老曲,甚是好听。

正值国庆,参观的人有好多远路的人,当然像我这么远的人还是挺少的。

鲁迅公园很大,是附近上海居民享受文化熏陶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偌大的上海城,也许在这里他们才可以放下身心的重担好好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这里有山有水,除了那些演奏的老人,尽管是假期去鲁迅公园的人并不多,也许大家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吧,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个城市短暂的宁静罢了,也许鲁迅离我们这个年代太久了他代表的是上一代的精神。

鲁迅啊,鲁迅啊,你当年弃医从文,你的伟大贡献我们都记得,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有好多你的作品,可当今又有多少人读懂你呢,他们觉得你的文章艰涩难懂,那个时代已经被这个城市的繁华,烟红酒绿所弥漫,谁还会多花点时间想想过去的你们,而现在又有多少人能鼓起勇气去改变整个时代人的思想呢,站在你的雕塑前我发起感慨。

不知不觉中,我看见了一栋楼刻着苍劲有力的几个字“鲁迅纪念馆”映入我的眼前,那几个字是我另一位偶像—鲁迅的同乡兼同姓周恩来周总理,可见鲁迅带给整个社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没有党派之分,他只是想唤醒整个民族的奴性思想想让老百姓过上没有专制和压迫的幸福生活。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开始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得强健。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

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

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鲁迅的梦就这么简单,他只是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方式去唤醒整个民族。

当我走进鲁迅纪念馆的时候,所幸今天是国庆期间不要门票,尽管不要门票,但是除了保安也就很少有参观的人。

在一楼鲁迅与其朋友的蜡像惟妙惟肖,仿佛鲁迅正严肃认真的审视每一个走进来的过客,看看他笔下的人物现在是不是还存在。

在阁楼里有一个鲁迅书店,里面有书也有纪念品。

再往右走,可以看到好多与鲁迅同年代名人房间的还原,有郁达夫、周作人,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书香气韵。

有一对年轻人用相机拍照被保安拒绝了,当时搞不懂这种做法的用意何在。

随后,我和我爸就向二楼走去,二楼陈列的都是鲁迅生前所用的物品,有一把伞,一顶黑色的礼帽,一个鲁迅的石膏头像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都很深刻。

中间有段小插曲,有一个日本女士旁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