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041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docx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自学;格尔尼卡

1、教材分析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灌输,转而向美术的情感素养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以激发其终身追求美的情感。

而这一节课它好比开启初中美育的一扇门,让学生能了解初中美育的特点——那就是“直观感受美,深层挖掘美”。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

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

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要在欣赏活动的同时,着眼于对欣赏的艺术作品的理解,教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述的表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构筑了“理论系统”中的创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作规律,通过重点分析比较“虾”和“开国大典”引领学生从直观感受步入理性认识,从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涵,继而也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

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

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

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

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②《虾》的艺术处理: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

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

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

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

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

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

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

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

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

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

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

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

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

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在训练学生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并用有个性的绘画方式表现空间。

教材中选取了各种不同空间表达方式的绘画作品做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空间,感受不同的空间表达方式体现出的不同美感,并有各自独特的画面效果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3、通过感悟立体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用物象表达的愿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难点:

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

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

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

2.街道、两排树

3.氢气球、天空

4.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

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

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欣赏:

(1)圆拱桥说明示意图

(2)室内布置示意图

(3)漫画

(4)建筑说明图

(5)广告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

教师根据大屏幕展示的绘画作品,简略的讲解:

(1)前后遮挡表达方法。

(2)、平摆式的表达方法。

(3)、透视的表达方法。

(4)、游离式的表达方法。

之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幅用透视的表达方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明示给学生,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透视的表达方法中的成角透视的表达方法。

根据上述的规律,

①画出一条视平线,位置在画面上画的高一点。

另在线的左和右方的远点的位置上定两个消失点

②画一条竖线,后画出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的两条斜线,两条线的延长线要连到两个消失点。

③画出另外两条竖线,最后画出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倾斜的线条(一定要连到两个消失点)。

(要特别注意长方体顶面的透视)

(楼房顶面与门窗透视的画法)

④根据透视规律完成楼房的细部结构。

4、布置作业:

用成角透视的规律完成一幅作品.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5、课堂小结:

由一名或几名学生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是否成为“手绘立体强人”①是否有立体感,②结构是否清楚,③线条是否简洁明确,④能否表达形体特征。

 

第3课同类色与邻近色

教材分析:

《同类色与邻近色》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四册第3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

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

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

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

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第12页的“练一练”,让学生学会辨识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进一步掌握二者之间的特性,并体会其不同的美感。

2、新课

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图片,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同类色与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

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练一练:

由茶杯套和小壶的色彩导入,启发学生分析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

同类色:

是单一色彩,需要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

邻近色:

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找出图片中的彩色,分析它们用了那种色彩关系?

①小水壶②小盒子③青蛙皂盒④电吹风⑤烛台花瓶

通过色彩模板与学生作品加强学生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感受。

3、小结

再次强调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爱的一组同类色或邻近色画一幅小装饰画。

2、应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给家人设计一套生活用品,或给自己设计一件日用品。

2、预习什么是同类色与邻近色。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同类色与邻近色

一、同类色

二、邻近色

 

第4课色彩的对比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4课《色彩的对比》。

属于造型表现类课程,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色彩视觉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能训练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2、过程与方法:

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比的形式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2、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四、教学过程:

(一)、1、组织教学,引出课题,色彩对比。

2、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

激发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对比。

(二)、新授:

1.教师问: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色彩感受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3.色彩的来源?

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

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4.光源有那些:

太阳光,灯光,火光。

5.色彩三要素:

色相,纯度,明度。

6.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来自不同颜色存在的比较关系,它是形成色彩艺术的真正动力。

7.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

培养敏锐的色彩感受,感悟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幅几何图形的的画面。

要求:

规格:

20*20厘米-----运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老师辅导。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比色的运用能力。

(四)、作业展评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评。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

(五)小结:

复习和强化本节课知识,及时对学生在课本的表现给预评价。

五、课后拓展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教学意图:

使所学得以延伸运用。

 

第五课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与前面两课都是色彩基础知识课,而且也与后几册的的色彩知识有相互联系。

色彩知识是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类型的色彩知识。

本课的色彩调和也是色彩知识中重要的一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会同色相调和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调的调和,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

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色相环、水粉颜料,学生课堂练习稿两份等

课时:

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同色相,学会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教学难点:

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

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首先学生通过图片进行了解调和的色彩,接着教师示范如何将色彩进行调和,再开始自己创作色彩,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这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欣赏同色相作品图片,结合色相环,说出图片有哪些颜色,作品给人有何不同的感觉。

什么叫色彩的调和引入课题

二、实践体验、理解知识

1、教师根据课本的蓝调作品通过投影仪示范色彩调和

2、临摹色彩:

绿调调和

根据课本示范,将水粉调成三种绿色,在课堂练习稿上用上绿色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调色

三、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1、根据课堂练习稿,发挥想象,运用水粉调色,自己创作同色相色彩。

2、要求作品的色彩和谐舒适,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提升、课后拓展

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创作作品

师生评价

布置作业:

预习不同色相调和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一、什么叫色彩的调和

色彩效果:

和谐舒适

二、示范:

蓝调调和

三、其他色调的调和如:

红色调黄色调等

 

第六课服装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能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服装搭配,是成为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

让学生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趋于美好。

通过学习这节课,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将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并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服装的意识。

本课压缩了原教材的部分知识点,侧重于服装的色彩搭配、款式、种类,其余搭配条件一带而过。

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款式和色彩的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鼓励大家做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

2、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色彩工具一套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双休日我去登山,家里有四套衣服,我穿哪一套好呢?

提供服装图片A、B、C、D四种不同志款式,由学生直观欣赏并做出选择。

教师揭题:

时代的变化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它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

服装不仅是个人的审美和素质的体现,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你们想知道怎样合理的搭配服装,才能穿出品位吗?

板书课题《服装的色彩搭配》。

(二)、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

街上行走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和不同场合的着装(有特点的)让学生欣赏,分析画面(美与不美),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

学生讨论(略)

2、师生互动:

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

怎样搭配才算美?

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

为什么?

(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3、归纳总结:

服装搭配定位

(1)不同年龄

(2)不同性别

(3)不同种类

(4)不同款式

(5)不同色彩

(6)不同场合

(7)不同职业

(8)不同个性

(9)不同配件

教师小结:

我们通常以服饰和言行举止来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这种以服饰为手段追求完美的努力是为取得别人的好感、尊重和理解。

这是一种对外界友善的表示。

三、教师总结

时代的发展使服装有了丰富的变化,面对五花八门的服装,同学们不要求奇、求怪、求名牌,而要正确地对待服饰美。

通过和谐的服饰和整洁的仪表,来创造良好的性格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正目的。

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

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才是一种美。

(三)、活动实践

1、提出问题

服装是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艺术,怎样着装使得自己更加美丽?

我身边有这四个朋友(高、矮、胖、瘦)常常不会搭配衣服,闹了不少笑话,请大家一起来帮帮忙,让他们也美上一把,找到自信。

探究问题:

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为他们搭配衣服呢?

2、服装的款式

探究:

找出适合四人的衣服款式

展示服装整体外形,分析讲解X、H、A、Y型服装。

3、服装的种类

探究:

搭配适合四人穿着的各类衣服。

、4、服装的色彩

探究:

搭配适合四人的不同色彩的衣服

(1).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搭配的技巧

A有色彩搭配(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

找一找谁的衣服属于同类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邻近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对比色搭配。

B无色彩搭配(黑白灰)

C不同纯度与明度色彩的搭配

5、装的配饰

帽子、围巾、鞋、包等等是服装的配套要素,能使服装的整体搭配锦上添花。

但是,恰到好处才是美,过之,就会画蛇添足。

思考:

奇装异服该不该穿?

中学生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6、课堂练习:

色彩搭配练习——校服的色彩搭配

要求:

(1)、运用色彩的原理(冷色、暖色等)

(2)、结合年龄的特点

(3)、保持画面的整洁

 

四、学以致用

今天大家就是设计师,先请每位设计师根据黑板上不同的场合,利用课前准备的服饰进行创意、搭配,为我的四位不同体型的朋友量身搭配最佳服饰。

 

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教材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用笔方法,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

让学生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特点和方法。

2、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作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2)、难点:

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

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

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

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

你们画过这种画吗?

有什么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

中锋、侧锋、逆锋、拖锋②笔触练习:

点、线、面

2、用墨法:

(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

浓、淡、干、湿  ②墨法:

笔、墨、色、水相互交融

(三)、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1、泼墨法:

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