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75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docx

甘白路面工程LM4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综述

甘孜至白玉公路路面改建工程

第四合同段

初步施工组织设计

汇报材料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甘孜至白玉公路改建工程LM4标项目部

2013年5月

1、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3)工程规模

4)工期

5)质量目标

6)施工特点和要求

2、施工总体部署

1)总体设想和原则

2)项目部机构设置

3)总体及重要单元工程施工计划

4)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5)主要原材料

6)临时设施建设

3、技术方案

1)常规性施工方案

2)重点难点工程

3)分项工程工艺流程

4、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和节能措施

5、项目管理新思路、新办法

6、附图、表

1)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2)施工进度横道图

3)附表1

4)附表2

 

1、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甘孜至白玉公路是甘孜州甘孜县通往白玉县的一条重要公路。

项目起点通向甘孜县南多乡呷拉,终点通向白玉县建设镇,本项目总体走向自北向南,经昌台区向西至白玉县建设镇。

路线起于甘孜县南多乡呷拉的国道317线平交处(起点桩号K0+000),途径甘孜县呷拉、卓达拉山、纳楞错、国营种畜场、昌台区、交德垭口、安孜乡、麻绒乡、章都乡、绒盖乡、止于建设镇(白玉县)。

改造路线全长214.653km,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7.5m(其中隧道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建筑限界:

9.0×5.0m)。

2)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新龙县和白玉县境内,属高山峡谷和高原地带,测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谷深坡陡,相对高差一般在2000m以上,属构造侵蚀深切割的高山峡谷地貌类型。

山势尖峭耸立,地形陡峭,谷坡呈陡缓交替的阶梯状,海拔在3000到5000m之间。

水文地质

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在构造上位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向中部转折端的东缘,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切割强烈,谷深坡陡,相对高差一般在2000m以上。

路线基本沿偶曲河、昌曲河、降曲河、登曲河及其支流展布,工程区内径流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3)工程规模

本标段为LM4标段,标段起讫桩号为K175+000~K216+081.1,全长41.113km,主要施工内容为3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上面层299701㎡,4cm厚中粒式沥青砼AC-16C下面层299701㎡,20cm厚水泥稳定基层282562㎡,15cm厚(改建)配碎石垫层44265㎡和25cm厚(新建)配碎石垫层266540㎡,C25预制砼(土路肩加固)5243.758m³。

4)工期

总工期:

12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7月,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下达的开工令为准。

节点工期:

施工准备:

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19日;

垫层施工:

2013年7月20日至2013年9月10日;

路肩预制块施工:

2013年7月20日至2013年11月30日;

基层施工:

2013年7月25日至2013年9月20日;

下面层工程施工:

2013年8月15日至2013年9月29日;

从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3月份进入冬休期

根据合同要求,今年本合同段要求完成垫层总工程量的80%,基层总工程量的80%,下面层总工程量的80%,主材料备料85%。

2014年计划开工日期从4月份开始,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下达的开工令为准。

垫层施工: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5日;基层施工:

2014年4月18日至2014年5月1日;下面层工程施工:

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5月5日;上面层工程施工:

2014年4月25日至2014年5月25日;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路图】。

5)质量目标

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合格;

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优良。

本工程将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验考核,以质检站检测数据为依据。

路面平整度在2.0以下(不含2.0)。

6)施工特点和要求

项目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在构造上位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向中部转折端的东缘,地质构造复杂。

构造线呈近南北及北北西向展布,由一系列大规模的断裂带和复式褶皱带组成,褶皱带往往被断裂切割破坏而模糊不清。

沿线乡道及机耕道等各种等级公路零星分布,施工时,就近接线修施工便道至各工点,局部路段需对原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和新建部分施工便道、便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总体部署

1)、总体设想和原则

1、场地布置遵循尽量节约用地、紧凑,符合业主要求,合理安排驻地建设,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2、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3、充分考虑现有的交通状况,不阻碍现有道路交通;

4、交通运输畅顺,尽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降低生产成本;

5、本工程临建设施在合理利用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在现场布置彩钢房作为项目经理部,其平面布置位置、宽度、临时路路径初步拟定后须由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标准须符合业主要求及四川省的有关标准规定。

6、施工驻地材料堆放场修筑隔离围墙;各类规格材料隔离存放,施工作业区分开;场内主要作业区、堆放区及场内道路作硬化处理(15㎝砂砾垫层+15㎝C15砼面层)。

2)、项目部机构设置

我们项目组成精干高效、运转自如、经验丰富和技术过硬的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书记1人,总工程师1人,项目副经理1人,总会计师1人,总经济师1人,安全经理1人,下设七个职能部室和四个主体生产工区。

七个职能科室分别为工程部(含试验室和测量组)、经营部、安质部、机械部、材料部、人财部、综合办公室;四个主体生产工区分别为路面一工区、路面二工区、路面三工区、路面四工区。

3)、总体及重要单元工程施工计划

项目部代表我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全权进行管理。

各管理部门及主体生产部门在施工中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完成,其中:

1、路面一工区:

负责K175+000-K185+000的路面基层、垫层施工任务;

2、路面二工区:

负责K185+000-K200+000的路面基层、垫层施工任务;

3、路面三工区:

负责K200+000-K216+081.1的路面基层、垫层施工任务;

4、路面四工区:

负责全线的路面面层施工任务。

 

图1-1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图

 

4)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我公司将按照业主的要求配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仪器,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质量、技术需要或业主、监理的要求增派设备仪器。

在设备仪器进场前,我公司将组织检修人员对拟投入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进行全面的检修,确保在投入后能正常使用。

机械设备见: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试验仪器设备建: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5)主要原材料

1、砂石料:

在K206处设置石料加工场,利用卵石自行加工。

2、沥青:

外购。

3、水泥:

采用大型水泥厂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水源:

从沿线河流取水。

5、矿粉:

外购。

6)临时设施建设

1、项目部驻地建设

由于本项目位于川西高原地区,驻地必须配备防寒、供氧设施、设立医务室并配备医疗设施、吸氧设施。

施工驻地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别布置,合理安排,采用组合式彩钢活动板房。

项目经理部设有办公室、娱乐室、医务室、资料室、会议室、试验室、食堂、浴室、仓库等,同时配备空调、固定电话、电视、网络宽带、图书、报刊、消防设施等。

项目部人均住房面积不小于6平米,人均办公面积不小于8平米,会议室130平米。

施工工区驻地内除生活住房外,设有办公室、厨房、洗浴室、厕所等辅助设施,生产、生活、办公区分开建设。

项目经理部在醒目位置设置施工告示牌、施工平面示意图,各设2块,同时悬挂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自检体系框图、安全管理体系框图、工程进度柱状图、工程管理曲线图、开展劳动立功竞赛活动有关图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各部门职责、工作计划、晴雨表等,管理图表全部上墙。

项目部配备标准化办公设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各项施工资料、记录数据、施工图表齐全,定期检查各项制度落石情况。

项目经理部及施工现场设置宣传牌及宣传标语,以创优质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

3、拌和站建设

1整体建设规划

为满足工程需求,计划建立1处沥青拌和站,我公司拟在k206+100附近标段合适位置,选定场地,总计占地面积20000平米(约30亩)的场地,作为沥青混合料拌和场。

沥青拌和场地设置1套3000型拌和站(3000型,生产能力240T/H,全新设备,路面宽度7米,厚度4cm,沥青摊铺机(S2100-2)摊铺速度2m/min,需要沥青混合料量为:

7m×0.04m×2m/min×60min×2.4t/m3=80.64T),其沥青拌合设备生产量满足现场每天摊铺量。

场区内设置200t地磅一套,供混合料原材料进场和混合料出场使用。

由于路线较长,水稳拌和站设置1处,位置在K206+100附近,总计划占地面积13000平米(约20亩),根据运输距离情况和现场周边环境情况合理布置,每处设置一套生产能力为360t/h的拌和设备。

(稳定土摊铺机WTB7500摊铺速度1.5m/min,需要稳定土混合料量为:

3.5m×0.2m×1.5m/min×60min×2.3t/m3=145T)其水稳拌合设备每天生产量满足现场摊铺量。

2场地硬化

a、项目驻地、储料场、拌和区、停车场的硬化方案

原地面处理+20cm级配碎石+15cm厚C20混凝土。

 

b、场地道路硬化

30cm厚6%灰土+40cm级配碎石+20cm厚C30混凝土。

3集料储存场

不同规格集料分开放置,中间设置3.0m高、0.5m宽的隔墙;最外两侧及边侧设置2.0m高、0.5m宽的隔墙。

细集料存储采取搭设棚架,进行防雨措施。

 

4排水系统

a、在场地道路内侧及设置排水沟,过路处设置φ1.0m的涵管。

b、排水沟为方形,横截面为1.0m×1.0m,排水沟出口设置三级沉淀池。

5水源设置

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于当地的自来水。

4、施工便道

该项目沿线路网欠发达,施工便道主要利用已完成路基,局部路段需对原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和新建部分施工便道、便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工程和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计划采用当地河水。

6、施工供电

沿线有村镇地段用电主要采用接取村镇网电,无村镇地段采用配备发电机供电。

临时架线方案:

布线采用三相五线制,树干式引导供电。

每隔80米设电闸箱。

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

开关箱符合一机一闸一漏。

配电箱全部采用玻璃钢体,酚醛布夹层绝缘板,单面配线。

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和三芯电缆。

7、通讯、医疗

通讯由沿线就近邮电局临时接通讯线至各工点,沿线乡镇可利用移动电话等途径解决,沿线部分村还未覆盖通讯信号。

项目经理部设工地医务室,配备必要的高压氧舱及常规吸氧包,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协作关系,负责施工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

8、消防设施

建立施工现场消防保障体系,由专人具体负责,在各个施工区域分别建立消防点,每个消防点配备灭火器、防火砂、防火锹等消防器具。

3、技术方案

常规性施工方案下承层检查

施工前,认真检查下承层,并认真清扫,如发现下承层层面上有明显松散、坑洞情况,应对其处理至合格,之后适量洒水湿润.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1)、施工放样

工程技术人员用全站仪每10m定出级配碎石摊铺两侧坡脚线,在土路肩侧使用人工培土,以控制级配碎石摊铺宽度。

测量控制桩间距设10m一个,采取内、外边桩控制标高。

标高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两端打钢筋桩,用紧线器拉紧钢丝绳以不产生挠度为准,拉引力不小于800N,钢丝绳长度以100~200m为宜,且其直径为2mm或3mm。

钢丝绳张紧完成以后,由测量人员把其固定在钢筋桩横杆的凹槽内用扎丝绑牢,接着调整横杆使钢丝绳平面位置等于垫层压实厚度乘以松铺系数加上平地机基准相对标高,松铺系数定为1.30。

由钢丝线来控制摊铺机的传感器,以控制级配碎石面高程。

2)、碾压机械、摊铺机械就位

混合料拌和前,认真检查摊铺机各个部位,保证各操作系统性能完好,然后移位就位、等料。

压路机停于摊铺机之后,并清理压路机轮。

3)、拌和

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

采用WCB-400型拌和设备集中拌和,保证配料精确,性能完好。

为了使现场级配碎石能够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在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需要略高出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最佳含水量0~2%,并根据天气、运距等因素实时调整,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无粗细料离析现象。

拌和现场配备一名试验员跟踪检测拌和料的含水量及各种集料的配比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

含水量按要求频率检查,做好记录。

各料斗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各料斗的上料下料情况,及时排除下料堵塞,不出现卡堵现象。

4)、运输

采用15~20t自卸汽车运料,料斗上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混合料含水量的丧失。

运料车在摊铺作业面以外调头,倒退驶入摊铺现场,避免破坏下承层。

为了保证连续摊铺,现场存料车不少于5辆,卸车时,由专人指挥运料车。

摊铺前下承层路基表面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

采用装载机和平地机进行摊铺。

在摊铺过程中,装载机进行初平,平地机进行精平,现场技术人员立即检测摊铺面的标高及横坡,合格后,再继续摊铺。

正常施工时,平地机每摊铺10米,检测级配碎石摊铺顶面标高,检测位置同路基顶面检测位置,记录下数据,并根据之前测量的级配碎石底面标高计算出级配碎石松铺厚度及横坡度。

同时设专人检测摊铺平整度,不合格时,立即进行调整并记录。

5)、碾压

混合料经摊铺与整型后,立即在级配碎石垫层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

碾压过程中,级配碎石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当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0.5%~1%)时进行碾压。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需要及时喷洒少量的水,以混合料表面润湿为准。

第一遍YZ18碾压,第二、三遍采用LSS220强振2遍,第四遍XP261碾压一遍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YZ18进行第5遍强振压实,第六遍采用YZ18强振碾压后,最后用XP261碾压收光一遍。

压路机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待混合料稳定后,然后用2.0~2.5km/h速度碾压。

压路机弱振振幅为1.5~2.0mm,振动频率为29~32HZ,激振力为200~270KN;强振振幅为1.08~1.5mm,振动频率为32~35HZ,激振力为270~350KN。

为保证底基层两侧边缘的压实度,采用PBVC-606型平板夯对边缘进行夯实。

我们采用横向垂直接头,用3m靠尺检测在平整度符合要求处,划直线铲除多余料,用装载机装运,运离施工地段,为今后接缝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在整个试验段的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大频率的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见附表。

终压结束后,立即用土工布覆盖基层表面,并用水车均匀洒水进行养护。

检验项目、频率及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允许误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度%

≥98

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2处

2

纵断高程(mm)

+5,-15

水准仪,每200m测4处

3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200m不少于4处

4

厚度(mm)

-10

灌砂法,每100m检测1个断面2点,每作业段至少测1个断面

5

平整度(mm)

12

3m直尺:

每200m2处×10尺

6

横坡度(%)

±0.3

水准仪:

每200m测4断面

7

含水量(%)

0~+2(最佳含水量)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各1次

8

均匀性

色泽均匀一致,无离析现象、无超粒径材料

随时检查,工艺控制

9

级配

在规定范围内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各1次

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坑洼、软弹现象。

6)、接缝处理

第一天完成的级配碎石接缝处的混合料,留5~8m不碾压,第二天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后和新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

7)、成型后的管理

成型后的级配碎石层实行交通限制,禁止急刹车和急转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1、施工准备

通过对原材料的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等详细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选择原材料运输,施工方便的场地设站,用稳定土拌和站进行拌和,在正式拌和混合料前对厂拌设备进行调试标定,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2%)。

材料要求:

碎石采用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压碎值不大于35%的分粒级碎石。

水泥宜采用凝结时间较长的普通低标号水泥。

选购合格的材料,按规格分堆存放。

交通导流及安全标志。

下承层准备与测量放:

施工前对下承层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并精心矫正。

之后,恢复中线及边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处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边缘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并用人工培填路肩。

每隔5~10m设一固定支架,架设供摊铺机的传感器控制标高、方向用的钢丝。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

在进行施工之前,先做一个试验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修建试验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找出主要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

由此提出一套能指导大面积施工的施工工法,从而达到施工质量高、速度快、降低成本的目的,修建试验路段的具体任务是检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所投入设备的可靠性,并检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检验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测出施工用的生产配合比和松铺系数,确定一次施工长度和摊铺厚度,测定拌和到碾压成型所需时间,从而制定施工工法。

3、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

3.1、碎石集料的质量控制

我们采用国产稳定土拌和设备集中拌和,在拌和之前,应反复检试调整,使其符合级配要求,同时每天开始拌和的前几盘应作筛分试验,如有问题及时调整,全天拌和料应按摊铺面积和规范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抽检。

3.2、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剂量系影响水泥稳定砂砾强度的重要指标。

考虑到施工离散性的影响,实际施工水泥剂量应比设计值增加0.5%,在拌和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混合料的颜色,防止水泥堵塞不流动,同时检测水泥出料重量,值得重视的是水泥剂量不能多加,也不能少加。

剂量不够难以达到设计强度;剂量过大,造成水泥稳定砂砾干缩和温缩裂缝增多。

因此,其剂量误差应控制在0.5%以内。

3.3、含水量的控制

含水量是水泥稳定碎石中的又一重要控制指标,含水量过低,小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时,混合料难以成型,压实度达不到,且钻芯取样松散,板结性差,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含水量偏大,大于最佳含水量1.5个百分点时,碾压粘轮,并将部分料带起,大于2.5个百分点时,碾压有明显轮迹,且局部出现弹簧。

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等水分的蒸发,可以在拌和时加大水量,水量加大值应由拌和出料时含水量和摊铺完成碾压时的含水量进行对比,损失多少补多少,根据我公司以往其他项目工程施工的经验,在夏季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加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可增加0.5-1%,在9点到下午5点前加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可增加0.8%-1.5%,在雨季期间施工,由于下雨的影响,砂石料含有一定的水量,因此,在每天拌和前都应对砂石料进行含水量检测,加水量应按最佳含水量减去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控制,在其他季度施工可以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控制在0.5%内。

3.4、防止集料窜斗和大于最大粒径碎石进入拌和机

为避免上料时常发生窜斗现象,造成级配不准,影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质量,料斗用挡板隔开;为了避免进入拌和机,在其出口处加设一层方格网,将大于最大粒径的碎石从筛网上及时剔除。

4、水泥稳定砂砾的运输和摊铺

4.1、水泥稳定碎石的运输

为了减少摊铺机等料时间,一般采用15吨以上的自卸汽车运输,同时应用蓬布覆盖,一方面减少运输中洒漏污染路面;另一方面,减少运输途中水分过分蒸发。

发料时应认真填写发料单,认真查看混合料出厂时间,从拌和到摊铺现场限定水泥混合料不能超过规范允许时间(一般为3小时),否则应将全车料废弃,避免因混合料时间过长影响局部质量事故而返工。

4.2、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

摊铺前应将路面底基层局部松散部分清除,清扫干净,并洒水保持湿润但不积水。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摊铺方法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摊铺机进行全幅摊铺。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摊铺前事先测量钢钎标高,挂好钢丝绳,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φ16-φ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定架。

固定架采用丝扣为好,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钢钎长度60-70cm,钢丝绳采用3mm为好,另配两套紧线器,将钢丝绳拉紧固定,钢钎一般以10米一个断面,间距大容易产生悬链,两钢钎之间钢丝下垂出现误差,间距太小则增加了工作量,测量跟不上,遇到平曲线路段,应加密钢钎,采用5m一个断面,钢钎应打设在离铺设宽度以外30-40cm处,以防与施工机械碰撞,或由于机械的振动,造成钢丝的跳动,而干扰摊铺机的自动找平系统。

钢钎打完后,测量钢钎顶标高,由控制标高(设计高加虚铺厚度),钢钎顶标高推算固定架高度。

安装好固定架挂好钢丝绳,钢丝绳挂好后应用肉眼进行扫描,检查是否有特殊点即忽高忽低现象,如出现这种情况则应进行标高复测,直到调整好为止。

如果夜晚加班摊铺,则应白天完成所有测量任务,此外,测量人员还要留人跟班进行检测。

摊铺起点,先将摊铺机烫平板升起,按虚铺厚度为控制标高垫好方木,然后落烫平板到方木上,方木采用强度较高不易变形的杂木。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倒料摊铺。

摊铺过程中,如果出现混合料供应断挡超过2.5小时的情况,则应移动摊铺机,将烫平板下混合料和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混合料进行铲除清理,铲除时应垂直铲除,并成直线,然后将摊铺机倒回,重新垫方木控制铺设厚度,再进行摊铺。

每天的工作完成后,应将摊铺机退出。

碾压完后,处接缝,如果摊铺时间不长,则可以采用人工,将其做成纵向垂直、水平成直线的接缝。

如果时间过长,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已板结成型,那么则用切割机进行处理,切割应整齐、平顺并到底处,将废料铲除到路基以外,清理干净,然后开始下一段路面的摊铺。

在铺料时,严禁人为对钢丝绳干扰,设专人巡视检查,以免造成摊铺出来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忽高忽低。

摊铺最好连续作业,遇到不平整或起梗现象,则用人工修补或平地机配合找平,修整表面,补充混合料表面散失的水分。

拌和、摊铺前后台应统一协调指挥,保持通讯联系。

理好横向

4.5、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混和料经摊铺、整型后须立即进行碾压(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碾压工作)。

碾压时,在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在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压,先慢后快的原则。

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并应在规定时间内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及隆起,且断面路拱符合要求;

在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砂砾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

如果表面水蒸发的较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以保证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按试验段确定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4.6、施工接缝处理

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断。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应设横向施工接缝,摊铺机应驶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