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73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docx

常见胃病合并症证治

常见疾病合并胃病的证治举例

 

中医临床上几乎所有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之所以难,都是难在各种合并证、并发症的处理,尤其是合并胃病者是治疗的难中之难!

这就犹如用兵打仗,恰与粮草不足,但仗又不得不打,使你处于两难地步。

这些合并症的成因有:

第一类,因其他器官之病在治疗用药过程中伤及于胃的合并证。

如风湿关节性疾病治疗用药日久引发的炎症及溃疡等;第二类,其他器官之病继发胃病的合并症。

如心衰而使胃部循环障碍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胃轻瘫,终末期肾病所致呕吐等;第三类,胃病已久,后发的其他器官疾病的合并症。

如素有胃病,后患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等;第四类,因于胃病引起的继发病的合并症。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发的贫血等。

传统中医处理这些合并症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抓主要矛盾。

凡具有病理上的从属关系者,在治疗时以治疗先发者为主,辅以治疗继发者;如在病理上无从属关系者,可根据情况判断熟轻熟重相机治疗;在选方用药方面尽量选择具有复合性治疗作用的方药。

原则是保持胃病不会加重或使胃病同时得到治疗。

这就是中医“保胃气”的治疗大法。

能否运用好这一大法,是临床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不可不谨慎斟酌。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并不是很明确的胃病诊断信息。

因为,有些胃病发病处于隐匿状态,缺乏经验的医生往往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胃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这才发现患者存在胃病。

最常见的如: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轻度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动力下降、隐匿性消化性溃疡、食管反流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已经出现了胃部的不良反应才采取补救措施,这就犯了“病已成而后药之”的戒律。

如果,在治疗胃以外疾病时,能以审慎的态度,充分评估胃的功能状态如何?

进而考虑能不能用某种影响胃病的药物?

用量多少较合适?

是否需要与胃病同治或兼治?

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个患者都去做一个胃镜检查看一看,哪怎么办呢?

一察舌像:

例如,舌质坚敛苍老、舌苔厚者,对滋补类药物耐受性较差,应慎用滋补法,即使有虚证存在,也要谨慎或小剂量用药或运用攻补兼施法。

但这类舌像对寒凉性中药、抗炎止痛类药、抗菌素类药等耐受性较强;舌质嫩无齿印、舌苔薄或呈腐苔者,对滋补类药耐受性较强而对寒性中药、抗炎止痛类药、抗生素类等药的耐受性较差;舌质嫩有齿印、苔剥脱者,对寒凉性中药、抗炎止痛类药、抗生素类药耐受性更差;淡嫩裂纹无苔舌,对各类药物的耐受性均最差。

这种舌像在运用骏补时要防止发生虚不受补而反致病情加重,须在温补剂中适当配伍理气药即可达到补而不满之目的。

二问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胃病,作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对何药有不良反应?

对何饮食有不良反应?

如用温法病反加重者可能属于热症;用寒凉药而病加重者可能属于寒症;用消导而病加重者,可能属于虚症;用补法而病加重者可能属于实症;进食寒凉饮食加重者可能属于寒症;进热食而加重者可能属于热症;在寒冷季节易发的胃病属于胃虚寒证,炎夏易发的胃病可考虑到湿热性质等。

与此同时还须验证一下患者口述胃病治疗的历史情况与舌诊是否一致再做决断;三用药探,有些患者从未服过任何药物或由于口语表达原因表述不清,有部分患者虽见舌裂无苔,但否认自己存在胃病,因为缺少症状,须在用药过程中检验胃的实际耐药能力,在复诊时予以评估。

综合起来叫:

“一察、二问、三药验”。

这样,就能基本保证稳妥用药和可持续的治疗。

下面就各系统一些常见疾病与胃病合并症的治疗方法予以简要介绍以供初入临床者参考。

一、普通感冒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⒈脾胃气虚外感风寒

主证喷嚏,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微热,无汗,食欲不振,胃胀胃痛,舌质淡舌中有裂纹或全舌裂纹,舌苔剥脱或无苔,服抗感冒西药或中成药胃部症状加重。

辨证脾胃气虚外感风寒

治则健脾益气解表散寒

方药葱豉荆防异功加枳壳、前胡、苏叶:

组成葱白15克豆鼓15克荆芥6克防风6克陈皮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生甘草6克枳壳10克前胡10克苏叶6~10克

加减伴恶心者加生姜10克、藿香10克;伴咽痛者加桔梗10克、连壳10克;伴咳嗽痰多色白者加半夏10克;伴自汗出者加桂枝、白芍各10克,减苏叶、荆芥;舌偏红而裂纹无苔少津者,去陈皮、云苓,白微15克、玉竹10克。

用法水煎三遍,第一遍煎5分钟,第二遍煎10分钟,第三遍煎20分钟,将三遍药液混合约600ml,每次服药200ml,每日三次,连服3~5剂,用药后以微汗出为佳。

症状消失后服补中益气丸或香砂六君子丸以巩固疗效防止再发。

⒉胃阴不足外感风邪

主证头昏,鼻塞,微恶风寒,口干不欲饮水,咽痒、干咳或咽喉不适,食少,食后脘胀,咽部充血,舌红裂纹无苔或剥苔,舌面干燥少津,脉细。

辨证胃阴亏损风邪外感

治则益胃养阴解表祛风

方药加减葳蕤汤:

白薇15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淡豆豉15克葱白1根桔梗10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薄荷10克百合10克大枣10克白术10克枳实5克

加减发热者加荆芥10克;食少胃胀甚者加内金粉6克(冲)。

用法同前。

⒊中气不足卫外不固

主证气短懒言,自汗乏力,食少脘痞,面色无华,反复感冒,舌淡嫩齿印少苔或剥苔,脉细无力或浮而无力。

辨证气虚无力卫外

治则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方药缓解期服用补中益气丸或玉屏风散;发病时以补中益气汤加荆芥、防风、苏叶:

黄芪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当归6克陈皮5克柴胡5克升麻5克生甘草5克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6克生姜5克大枣10克

加减冬季重用苏叶至10克、加桂枝10克;夏季加香薷10克、藿香10克。

用法同上。

注:

感冒70%~80%属病毒感染。

但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所以中医在治疗感冒时非常重视扶助正气。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大部分患者一求方便,二求快捷。

患感冒后首选西药或中成药治疗,唯有治疗无效时才找中医,来求中医治疗者,若不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就是有较重的胃病不能服西药而求治于中医。

这里要说明的是,健脾益气的中药不但能治疗胃病而且也是调节免疫功能的快捷方式。

二、气管-支气管炎-慢阻肺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窦炎伴胃黏膜糜烂

主证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急,先有上感症状,继而咳嗽、咳痰,初为刺激性干咳,后有少量黏痰、或呈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气喘,或伴全身不适,或有恶寒发热,舌偏红裂纹苔薄黄或剥苔,口服抗菌类药胃部不适,甚至静脉给药也有严重的胃肠反应。

辨证风寒化热气阴两虚

治则疏风清肺益气养阴

方药桑菊苇茎枳术汤加减:

芦根或苇茎15~30克薏仁15~2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公英30克桔梗10克连壳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大枣15克枳实5克

加减恶寒发热重者加蜜炙二花15~20克;胃胀食欲不振甚者,加炒鸡内金6克(研细粉冲服),炒麦芽15克;口舌干燥者加百合30克,沙参、麦冬各10克。

用法同前。

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证:

咳嗽气喘日久,反复急性发作,冬重夏轻,咳痰色白呈粘液或浆液泡沫性,白天较轻,清晨及睡前咳甚,伴支气管痉挛时喘息加重,胃部隐痛或痞塞不适,舌质淡有裂纹,苔少或白滑,脉沉细或浮紧。

治则温肺化痰止咳健脾补肾

方药发作期小青龙汤加白术、枳实治疗;恢复期小青龙汤加当归、熟地、山药、故子、白术、枳实;平时用金贵肾气丸与香砂养胃丸或补中益气丸预防。

组成干姜10克桂枝10克炙麻黄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细辛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山药12克补骨脂10克炒白术10克枳实5克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炒莱菔子6克鸡内金粉6克(冲服);气喘甚者加厚朴10克杏仁10克合并感染咯脓痰者,加炒桔梗15克石膏20克芦根20克百合20克(脓痰消后减去)。

用法水煎三遍,第一遍煎10分钟,第二遍煎15分钟,第三遍煎20分钟。

三次药液混合约600ml,每次服200ml,每日三次。

病情减轻后改为日服二次,连服二周。

停药一周后再服二周,缓解期有怯冷、腰酸痛、下肢软弱表现者服金贵肾气丸,预防性治疗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法三伏服药较好。

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证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最先由较剧烈活动时呼吸困难发展为稍有活动时,甚至在静态出现呼吸困难,胸脘痞闷,少食即饱,舌嫩红有齿印,舌中心裂纹,剥苔或无苔。

辨证脾肺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

方药补肺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2克、炙紫菀10克、炙桑白皮10克、生地10克、百合40克、炒麦芽30克、炒白术12克、枳实5克、山药15克、炒鸡内金粉6克(冲服)、桔梗10克、云苓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肺部感染胸闷、气急者,去黄芪、五味子、麦冬,加炙麻黄10克、炒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芦根30克、鱼星草30克、炙甘草增至10克。

舌暗紫者,加丹参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三次,第一次煎15分钟,第二、三次各煎20分钟,三次药液混合约600ml。

每次温服200ml,每日三次或采取少量频服法。

三、常见心脏疾病合并慢性胃病

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心功能代偿期

主证慢性咳嗽,稍有活动则气促,胸闷,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剑突下见心脏搏动,胃胀午餐后尤甚,舌淡有裂纹、苔少或剥苔,脉细弱。

辨证脾肺气虚

治则培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加麻黄、杏仁

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丹参15克炙甘草6克灵芝10克枳实3克

加减肺部感染重者加苇茎30克,鱼星草15~30克,胃痛者,加砂仁10,木香6克;食少脘胀甚者,加麦芽10克内金粉6克(冲服)

用法同前。

〔2〕心功能失代偿期

主证气短咳嗽,面唇青紫,不能平卧,下肢或全身水肿,脘腹痞满,少食即饱,嘈杂烦燥,舌暗淡裂纹少苔,脉细弱。

辨证脾肾阳虚水泛

治则温阳利水健脾益气

方药真武汤,济生肾气汤,实脾饮等方加减

组成制附片6~15克(先煎)、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腹皮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当归10克、木香5克、炙甘草5克、麻黄6克

加减水肿重者加车前子20克(布包)、葶苈子20克(布包);肾阴阳两虚者加熟地15克;气虚甚者加生黄芪10克、人参10克;痰多者加苏子10克、炙紫菀10克。

用法水煎3遍混匀约600ml,每次温服200ml,日服3次。

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病

⑴冠心病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

主证胸闷、气短、心悸、发作性心前区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小指,或颈、咽、下颌,劳累、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可诱发,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持续性上腹不适,隐痛、压痛(+),舌稍红、舌下脉络青黑,苔白厚腻,脉浮滑重按无力。

辨证痰湿困脾上阻胸阳

治则健脾和胃化痰通阳宽胸

选方二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

组成丹参30克、半夏15~20克、姜黄连6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瓜蒌12克、薤白15克、桂枝12克

加减胸痛甚者加元胡15克、灵脂15克;反酸明显者,吴芋3克、瓦楞子粉20克;血压高者加天麻10克、钩丁20克;

用法同前。

⑵冠心病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证劳力性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支持冠心病诊断,食欲不振、脘痞、早饱,舌红裂纹、舌下脉络紫红、剥苔或无苔,脉沉细。

辨证气阴两虚血脉涩滞心失荣养。

治则益气养阴通脉荣心

选方补心丹合一贯煎加减

组成人参10克、丹参30克、莪术10克、生地10克、当归6克、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10克、茯神10克、赤芍10克

加减高血压者加天麻10克、钩丁20克;舌有齿印者加白术15克、枳实5克;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炙远志10克;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克、陈皮5克;食欲不振甚者加炒鸡内金粉6克(冲服)。

用法同前。

⑶冠心病合并胃溃疡

主证发作性胸痛、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支持冠心病诊断,常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发生胃痛,空腹时缓解,舌质淡舌下脉络怒张暗青,苔白滑,脉沉弦紧或迟脉。

辨证寒滞心脉

治则温中通脉散寒

选方瓜蒌薤白桂枝姜附汤

组成瓜蒌10克、薤白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0克(先煎)、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沉香6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元胡15克。

加减胃脘痛甚加炒白芍20克、怡糖30克;胸痛甚加三七粉6克;血压高者加天麻10克、杜仲15克;反酸者加吴芋6克、海蛸10克;气短甚者加炙黄芪30克、人参10克、陈皮5克;

用法同前。

注:

笔者属于阴阳和平型体质,用瓜蒌、半夏与附片同用(剂量在10克以内)煎汤自服3天未见任何不适。

因而运用于临床,为了更安全,在应用时又配伍炙甘草、干姜。

只要是虚寒体质即可放心应用。

⑷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贫血

主证心肌梗死经抢救治疗缓解,静态仍有胸闷、气息短促、心悸,全身乏力,下肢浮肿午后尤其,食欲不振,终日脘痞,不思饮食,乏力,面色无华,舌淡全裂、舌下脉络暗突、苔少,脉细数重按似有似无。

辨证脾肾阳虚气虚血瘀

选方升陷汤(张锡纯)加减

组成黄芪30克、人参15克(另炖)、炒白术15克、山芋肉20克、水蛭粉3克(冲)、陈皮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知母10克、桔梗5克

加减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加制附片10~20克(先煎)、干姜10~15克、炙甘草12克;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便秘者加生白术60克、枳实10克;便溏者加炒白术15克;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桂元肉15克;血瘀甚者加三七粉6克(冲);血压高者加龙骨、牡蛎各20克。

血脂高者加山楂15克、泽泻10克

用法同前

四、高血压合并慢性胃炎

⒈高血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

主证经常眩晕,头重,血压在Ⅱ级~Ⅲ级之间波动,服钙通道阻滞济类降压药胃动力下降明显,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有咳嗽的副作用,胃酸较多,胸脘痞闷,恶心食少,舌淡红,苔白腻略厚,脉沉弦而稍滑。

辨证痰浊中阻上扰清窍

治则健脾和胃化痰降浊

方药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李东垣)

组成半夏10克、天麻10克、钩丁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干姜5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麦芽10克、苍术10克、神曲10克

加减舌苔少或花剥者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连壳10克;春季加柴胡10克;夏季加香茹10克;秋季加党参10克;冬季加焦杜仲15克;年高体弱者加仙灵脾15克;高脂血症者加草决明15克、茵陈15克;有血瘀征者加益母草20克;有阵发胸闷、胸痛或动态心电提示心肌缺血者加丹参30克;有脑梗趋势或CT检查已发现腔梗病灶者重用黄芪量至30~120克、葛根15~30克。

用法水煎3遍混合约600ml,每次服200ml,日服3次。

⒉高血压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证头痛、头昏、头闷交替,血压常在Ⅱ~Ⅲ级波动,脘痞,食少、消瘦,口干不欲饮水,舌红裂纹无苔而干,脉沉弦而细。

辨证气阴两虚肝阳上亢

治则益气养阴平肝潜阳

方药一贯煎合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枸杞15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生白芍15克、沙参10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天麻10克、钩丁20克、菊花10克、川楝子6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

加减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脘痞甚者加枳实5克;头面洪热者加重菊花用量至15克;食欲差者加炒内金粉6克(冲服)、生山查10克。

用法同前。

注: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

但在我国患者知晓率只有30%左右。

中医最具有发现高血压病的优势。

好多高血压患者是在因其他疾病到中医科来就诊时被发现。

因为,中医诊病习惯是先切脉。

而脉搏变化与血压高低的关系非常密切。

凡高血压之脉象皆为弦脉,而且沉弦者最多。

沉的程度越大血压越高!

所以,在分辨高血压级别时主要看沉脉的程度。

高血压脉象大约分为:

弦数、弦迟、弦大、沉弦、沉细弦、沉实、伏脉等几种。

如果高血压出现伏脉(浮、中取不见,重按至骨始得)时,就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前兆;高血压在用了降压药之后一般会呈现弦细、弦虚像。

如果在未用降压药时突然变为弦虚或芤脉,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心悸、或胸痛或头晕、思维紊乱者要谨防冠心病心肌梗死而致心衰由其是高龄心梗者。

笔者在临床反复把脉象与血压计测得的数值进行对比体验,几乎可以从脉象辨别出血压的高低与血压计测得的数值相当,但为了慎重,还必须经血压计测量确定,只有在院外无血压计时才依脉象分辨和评估血压之高低。

五、脑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胃病

⑴主证半身瘫软或瘫痪,食少,早饱或脘痞,乏力,恶心,用活血化瘀药后恶心更甚,经常流涎,舌淡齿印苔剥或无苔,脉弦细。

辨证脾胃虚弱气虚血瘀脑络痹阻

治则健脾益气化瘀通络

选方补阳还五汤加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黄芪30~120克、陈皮5~15克、赤芍6克、当归6克、川芎6克、地龙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云苓10克、炙甘草5克、枳实3克

加减Ⅰ级高血压者加天麻10克、钩丁20克,Ⅱ级以上高血压者加代赭石粉30克、石决明粉20克;便秘者加生白术60克、桃仁10克、枳实6克;眩晕者加半夏10克、天麻10克。

用法水煎3次,混合约600mml,每次温服约200mml,日服3次。

⑵主证半身瘫软,食欲不振,口咽干燥,脘痞,舌质偏红中心裂纹剥苔或无苔,脉细而重按无力。

辨证阴虚津枯脑络不通

治则滋养阴液开窍通脉

选方中风验方加减

组成白薇15克、泽兰10克、炮山甲5克、水蛭5克、黄芪15克、五味子10克

加减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远志6克;血压偏低者加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血压高者加天麻10克、钩丁20克;便溏者加炒白术15克、云苓10克;便秘者加生白术60克、枳实5~10克、桃仁10克。

用法同前。

⑶主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食后脘胀,嗳气不畅,舌隐青苔白厚或薄白,脉沉弦。

辨证肝郁血瘀肝气犯胃

治则疏肝和胃活血通窍

选方柴芍通窍活血汤加减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姜10克、老葱白10克(鲜)、大枣10克、麝香3克(冲服)。

加减血压高者加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脑出血者加赭石粉30克、三七粉6克(冲);血压低者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性格抑郁者加合欢皮15克、百合10克;失眠心悸者加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便秘者加当归尾10克、肉苁蓉10克。

用法同前。

六、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合并慢性胃病的症治

⒈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胃病

⑴主证四肢远端关节红肿疼痛,皮下结节,手指关节疼痛明显,手X检查骨质疏松并关节间隙狭窄,类风湿因子(+),胃脘不适,嘈杂,舌质红无苔,脉细。

辨证气阴两虚痰湿热邪滞于关节

治则益气养阴化痰除湿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丹地桂芍汤加减

组成丹参30克生地30克桂枝15克白芍药15克知母10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麻黄6克寄生15克土茯苓30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炙甘草10克

加减气短乏力者加炙黄芪15克炙党参15克;病程较久者加乌蛇15克,淡全蝎粉5克(冲服);食后腹胀者加炒鸡内金粉6克炒麦芽15克;

用法水煎三遍混合约600ml,分3次温服,日服一剂。

⑵主证四肢关节肿痛,手X线示骨质疏松并关节间隙狭窄,类风湿因子阳性,服抗炎止痛药后胃痛、恶心、嘈杂,舌淡苔剥,舌面滑润,脉细弱。

辨证气血不足中焦虚寒湿阻四肢不通则痛

治则补气养血健脾温中通脉活络

方药桂枝黄芪五物汤加减

组成桂枝20克炙黄芪2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炒白术12克干姜10克雷公藤15克乌蛇15克淡全蝎粉10克(冲服)大枣10克

加减脘胀者加陈皮10克炒麦芽15克;食欲不振者加炒鸡内金粉6克(冲服)。

用法同上。

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合并胃病

⑴主证腰痛、下肢痛麻活动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MRI检查见髓核突出及压迫神经根和脊髓,服抗炎止痛类药胃痛、恶心、嘈杂,舌红苔剥,脉细。

辨证气阴双虚血瘀络痹

治则益气滋阴通经活络

方药归芍地黄汤加减

组成白芍30~50克九地15克当归10克淮山药12克山芋肉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云苓10克炒白术15~60克炙甘草10克木瓜15~30克乌蛇15~20克

加减五心烦热者加龟板15~20克(先煎);左腿痛者加鹿角胶10克;胃痛者加百合30克台乌10克;痞满者加枳实6克。

气短乏力者加炙黄芪20克党参15克

用法:

同上。

⑵主证腰、腿剧痛麻木缰硬活动受限,CT检查见椎管内出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被推压移位,硬膜囊受压变形,胃痛、痞满,舌淡红苔白滑,脉弦细或弦紧。

辨证风寒滞留经脉

治则温经通脉

方药乌头汤加减

组成制川乌10~30克(蜜、水同煎半小时以上)麻黄6克白芍15~30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15克木瓜15克陈皮6克

加减舌有齿印者加白术15克、党参15克;下肢麻木甚者加全蝎粉10克(冲服)花蛇1条;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

用法同上。

⒊颈椎增生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⑴主证颈项缰痛不适,一侧或双侧上肢痛麻夜间较甚,常出现梦中痛醒,颈椎X线片支持颈椎增生改变,每服治疗颈椎病中西药均有胃痛、恶心、脘痞、嘈杂,舌质淡,苔白滑,舌中见剥脱一块。

辨证气血两虚经脉失荣中焦虚寒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养血通经

方药桂枝黄芪五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桂枝10~30克、白芍15~30克、炙黄芪20克、葛根2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云苓10克、陈皮5克、枳实3克、大枣10克。

加减舌淡甚者桂枝用大量,白芍用轻量;舌偏红者桂枝用小量,白芍用大量;麻木甚者加乌蛇15克、天麻10克;痛甚者加制川乌20~30克(加蜜先煎半小时以上);合并心肌缺血者加丹参30克、人参10克。

用法同上。

⑵主证颈项不适,上肢麻痛日久不愈,阵性眩晕,时有胸痛,胃胀灼痛,痞满、嘈杂,舌红裂纹苔薄白或无苔津少,脉细。

辨证阴虚阳亢经脉失养脾胃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选方芍甘益胃地黄汤加减

组成白芍20克、葛根20克、生地15克、山药15克、炒白术15克、枳实5克、山芋12克、炙甘草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乌蛇20克、天麻10克

加减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5克;血压高者加钩丁2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粉6克(冲服)炒麦芽10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

用法:

同上。

⑶主证颈部、左或右肩臂痛麻昼轻夜重,甚至不能入睡,伴脘痞、脘痛隐隐、食少,舌淡裂纹苔薄白或无苔而滑润,脉弦细或浮紧。

辨证寒凝络阻脾胃虚弱

治则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健脾益气

方药乌头桂术汤加减

组成制川乌30克(蜜水同煎30分钟)、炙黄芪30克、炒白芍15克、桂枝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当归6克、陈皮6克、枳实3克、大枣10克

用法以水1000ml加蜂蜜50克入川乌先煎30分钟后入余药,煎三遍,混合约600ml每次服200ml,日二次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