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671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4讲 产业转移.docx

第34讲产业转移

第34讲 产业转移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理解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以区域图、产业转移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特点及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如2019全国卷ⅠT1~3,2019全国卷ⅡT3~5、2019全国卷ⅢT1~3等。

 东亚的产业转移[学生用书P217]

1.产业转移

(1)分类:

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

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资源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

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避开国家政策等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相应优势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自我检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富士康科技集团专业从事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3C产品加工制造,号称“世界工厂”,是著名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

下面为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路径示意图。

注:

年度为竣工或投产日期,数字为各城市2019年7月份最低工资(单位:

元)。

(1)从劳动力、基础设施方面说明富士康选址贵阳与昆山的差异。

(2)说明富士康进入祖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

(3)分析富士康不断迁移对新址城市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代工企业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祖国大陆转向东南亚。

(4)针对代工企业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撤出祖国大陆,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

(1)从贵阳、昆山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劳动力、基础设施的差异。

(2)从工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富士康进入祖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

(3)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

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分析有利影响;从产业结构层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利影响。

(4)从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高附加值、品牌培育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答案:

(1)贵阳的劳动力丰富廉价,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昆山劳动力短缺且价格高,基础设施较完备。

(2)追求更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力;优惠政策的吸引。

(3)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属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含量低,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4)东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接纳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设计和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民族品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

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该区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制鞋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东鞋西移”的态势。

璧山区按照“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

下图为璧山区在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3)针对“东鞋西移”,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并解释主要形成原因。

解析:

(1)由图可知,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意义,主要从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居民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3)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主要从制鞋业的劳动力需求,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

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

形成原因:

制鞋业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对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

[通性通法]

1.产业转移的原因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区域内部,也存在于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但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2.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019·高考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第2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

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

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中国应更多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

1.B 2.A 3.D

(2019·陕西师大附中模拟)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下表示意上海与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的产业竞争力系数。

据此完成4~6题。

制造业部门

1990年

2019年

上海

安徽

上海

安徽

铜器

1.3

6.7

2.5

7.6

普通服装

7.2

2.3

5.5

9.4

普通家电

9.5

2.2

12.1

7.4

电子通信

11.6

0.6

11.9

4.0

4.从上海向安徽转移趋势最明显的是(  )

A.铜器制造

B.普通服装

C.普通家电

D.电子通信

5.安徽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所受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工业产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C.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际协调发展

D.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6.根据表格推断,1990-2019年期间(  )

A.上海普通服装规模一直小于安徽

B.上海铜器制造业大规模向安徽转移

C.安徽向外输出家电规模在扩大

D.安徽电子通信产品向上海大规模输出

答案:

4.B 5.D 6.C

 我国的产业转移[学生用书P219]

1.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①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②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③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2.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

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自我检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

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 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

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

(1)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

(2)由图可知,产品生产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

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四个方面。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具体一点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

保定今后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

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分布。

材料二 保定西倚太行山,东有白洋淀,集山区、平原、湿地等多种地理地貌于一身,水、土地等资源条件较为充足。

此外保定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人才支撑能力。

保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该市原有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简述保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并分析本次承接过程中对保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解析:

(1)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原因及影响主要是缓解大城市“城市病”问题,接受扩散地区则促进了区域发展。

(2)产业转移承接区一般具有资源、空间优势,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拥有政府政策支持。

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第一、二、三产业间结构调整。

答案:

(1)原因:

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影响:

①转出地:

改善北京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达到最优配置。

②转入地: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有利条件:

交通便利;保定自身水、土地资源充足;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国家政策的支持。

影响:

本次承接过程,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将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将大幅提高,而第一及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则有所下降。

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等。

[通性通法]

产业转移的影响的思路分析

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应抓住四个角度,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环境、就业,然后再进一步结合题目中设问的指向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分清是对产业转出区的影响还是对转入区的影响,或者对两地区的影响。

(2)分清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者只是影响(两方面都要回答)。

(2019·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19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1题,陶瓷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

20世纪90年代之前,珠三角地区(佛山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珠三角地区培植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成为必然。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部分劳动力投入大、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将外迁,释放的生产要素得以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中。

第2题,由材料可知,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

答案:

1.A 2.C

(2019·日照一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

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3~5题。

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D.市场需求

4.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5.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解析:

第3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

第4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

第5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

答案:

3.A 4.B 5.D

[学生用书P371(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2019·天津模拟)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9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9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要原因是三地作为中国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因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京津沪地区,A项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应该是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所致,B项错误;读图知苏浙产业份额并不是逐年递增的,2019-2019年有所下降,C项错误;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但新疆作为中国的主要牧场以及长绒棉基地,原料并不短缺,应该是受技术、市场的限制所致,D项错误。

第2题,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读图可知,河南、江西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故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劳动力成本。

答案:

1.A 2.B

(2019·郑州一中模拟)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2019年,广东省生产的机器人迎来产品创新升级潮,产量年增加4000台。

下表为2019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

据此回答3~5题。

区域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

45.3

52.7

8.7

55.9

35.4

18.8

42.2

39.0

16.3

41.7

42.0

3.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4.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

A.甲地→丙地B.丁地→乙地

C.丙地→乙地D.丁地→甲地

5.下列关于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 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3题,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技,故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根据表中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可知,甲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说明甲地经济最发达,A项正确。

第4题,根据表中的产业结构分析,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甲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突出,而其他三个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甲地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最可能转移到乙、丙、丁三地,A项正确。

与丙地、丁地相比,乙地经济发达,乙地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可能转移到丙地、丁地。

第5题,由于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成本增加,急需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速度,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取更多利润,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附加值高,①正确;市场因素影响不大,②错误;与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关系不大,③错误;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该省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困难,④正确。

答案:

3.A 4.A 5.B

(2019·丽江调研)下图反映的是珠三角地区于2019年提出的“腾笼换鸟”战略。

据此完成6~7题。

6.珠三角地区在“腾笼”过程中“腾”出的是(  )

A.家禽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B.电子装配业和服装制造业

C.精密仪器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

D.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7.该战略实施后,会使珠三角地区(  )

A.人口老龄化加剧B.人口素质结构逆转

C.环境人口容量增大D.人口性别比失衡

解析:

第6题,珠三角地区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以珠三角地区在“腾笼”过程中“腾”出的是电子装配业和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7题,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珠三角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大。

答案:

6.B 7.C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下图为上海与浙江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

读图完成8~9题。

8.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

A.家具与皮革B.皮革与文体用品

C.机械与通讯D.烟草与机械

9.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解析:

第8题,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9年,上海的烟草和机械竞争力系数都由大于浙江变为小于浙江,说明竞争力不强,会向浙江转移。

第9题,从图中看不出工业产值降低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图示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国内产业转移,与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无关;将有污染的企业外迁,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产业转移短期内会减少就业机会,增大就业压力。

答案:

8.D 9.C

(2019·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两种转型升级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研发、品牌维护

B.研发、品牌维护、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

C.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物流配送、研发

D.研发、物流配送、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

11.途径Ⅱ中最可能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南非B.俄罗斯

C.东南亚D.北美地区

解析:

第10题,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原材料采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