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48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一、编制依据:

1.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火电、送变电部分)

2.《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3.《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5.公司贯彻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土建部分)

7.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9号

8.《电力建筑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号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海防路110kV变电站工程

2

工程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

3

建设规模

建筑总用地面积3667.8平方米

4

建设单位

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公司

5

设计单位

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6

监理单位

天津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7

施工总包单位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8

合同承包范围

变电站工程设计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包括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通风空调工程、采暖工程、电气工程、室外工程等。

(二)、建筑设计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设功能

变电用房

2

建筑特点

结构形式复杂

3

建筑面积

主厂房建筑面积(㎡)

2859.86

建筑层数

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4

主厂房绝对标高(m)

±0.000m=6.900m

5

建筑防火

耐火等级Ⅰ级

6

做法

外墙装修

防水涂料

7

建筑檐高

主厂房(m)

15.700m

三、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土方工程

1.1基底标高超挖,基底未保护,施工顺序不合理,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回填土不密实。

1.1.1原因分析:

1.1.1.1对设计图纸审核不透彻,在开挖前,技术交底不清楚不全面,没有覆盖到参与施工的全部施工人员,部分施工人员对基底标高和开挖尺寸不清楚。

1.1.1.2在核实基底标高时,标高记号未固定。

1.1.1.3开挖人员的技术不熟练,或对其技术交底不够清楚。

1.1.1.4施工时对所开挖土质及周围土质不了解。

1.1.1.5在回填土时,未对土质进行检验,一次性填土较厚,未按要求进行密实度试验。

1.1.1.6回填土未按施工规范规定进行分层夯实。

1.1.2防治措施:

1.1.2.1对设计图纸中的标注尺寸及施工说明应仔细核对;开挖前对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任务交底;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院的同意,再进行处理。

1.1.2.2在操平基底标高时,要再次对做标记人员进行交底、并随时询问标记情况,在使用仪器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操作要得当。

1.1.2.3在基坑开挖时要选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开挖前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询问其理解程度,并在开挖时随时侧量开挖深度,要求驾驶员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1.1.2.4施工时必须了解所开挖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若人工开挖,不得将挖土堆在基坑旁边。

1.1.2.5基坑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1.1.2.6在回填前,对土质进行检验,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回填夯实,并做密实度试验,严禁用耕植土、垃圾土进行回填。

1.1.2.7回填土应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必须按30—50cm分层夯实,并浇水湿润。

2钢筋工程

2.1钢筋下料长度不够,加工不规范,型号不对;水平钢筋位置、间距不符合要求;下层伸出的墙体钢筋和竖直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门窗洞口加强筋位置尺寸不符合要求。

2.2原因分析:

未熟悉和仔细审核图纸,技术交底不清;对钢筋的下料长度未进行仔细计算,加工时未按操作工艺操作;钢筋绑扎间距不对,型号绑扎错误。

2.3防治措施:

2.3.1对图纸仔细审核,核对钢筋的型号、长度,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2.3.2绑扎钢筋时,应先划线,分好间距,核对好钢筋型号,再进行绑扎。

2.3.3墙体绑扎钢筋时应搭设高凳或简易脚手架,以免水平筋发生位移。

2.3.4绑扎时应先将下层墙体伸出的钢筋调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

2.3.5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位置调整,绑扎加强筋时应吊线找正。

2.3.6混凝土在振捣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3.7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必要搭设踏板或马凳。

2.3.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口,绑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口。

2.3.9箍筋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2.3.10钢筋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焊缝完美,加强焊缝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2.3.11检查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钢筋轴线偏移,以及钢材表面质量情况,不符合要求时不得焊接。

2.3.1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及时调整,保证负弯矩位置的正确性。

3砌体工程

3.1砂浆配合比不准,砖品种、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墙身偏移;墙身不平整,墙表面不垂直;水平灰缝不平直,竖向灰缝不竖直,灰缝不饱满;皮数杆不平直;埋入砌体中的拉接钢筋位置不准;留槎不符合要求;

3.2原因分析:

3.2.1砂浆配合比和砖未做试验。

3.2.2操作工艺不当,未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3.3防治措施:

3.3.1散装水泥和砂都要车车过磅,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3.3.2放大脚两侧边收退要均匀,砌到基础墙身时,要拉线找正墙的轴线和边线;砌筑时保持墙身垂直。

3.3.3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一砖墙反手挂线,立皮数杆,舌头灰要随砌随刮平。

3.3.4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每层砖都要与皮数杆对平,通线要绷紧穿平,通线中间应设置几个固定点。

砌筑时左右照顾,避免接槎处接的高低不平。

3.3.5抄平放线时,要细致认真;钉皮数杆的木桩要牢固,防止碰撞松动。

皮数杆立完后,要复检,确保皮数杆标高一致。

3.3.6应随时注意正在砌的皮数,保证按皮数杆标明的位置放拉接筋,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并保证其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3.7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否则应砌成斜槎。

3.3.8有高低台的基础应先砌低处,并由高处向低处搭接,如设计无要求,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3.3.9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宜过大;一般不得超过一步架的高度。

4抹灰工程

4.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4.1.1原因分析:

4.1.1.1基层处理不当

4.1.1.2操作不当;预埋木砖位置不准,数量不足。

4.1.1.3砂浆品种不当。

4.1.2防治措施:

4.1.2.1不同基层材料交汇处应铺钉钢板网,每边搭接宽度应大于10CM。

4.1.2.2门洞每侧墙体内木砖预埋不少于三块,木砖尺寸应与标准砖相同,预埋位置正确。

4.1.2.3门窗框塞缝宜采用混合砂浆并专人浇水湿润后填砂浆抹平。

缝隙过大时应多次分层嵌缝。

4.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4.2.1原因分析:

4.2.1.1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浇水不透。

4.2.1.2墙体平整度偏差太大,一次抹灰太厚。

4.2.1.3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硬化后粘结强度差。

4.2.1.4各层抹灰层配比相差太大。

4.2.1.5没有分层抹灰。

4.2.2防治措施:

4.2.2.1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1:

3水泥砂浆找平。

4.2.2.2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1:

1水泥砂浆加10%的107胶先薄薄刷一层。

4.2.2.3墙面脚手架洞和其它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1:

3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

4.2.2.4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4.2.2.5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

4.2.2.6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

4.2.2.7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砖基应浇水两遍以上。

4.3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4.3.1原因分析:

4.3.1.1基层处理不好,表面杂质清扫不干净。

4.3.1.2墙面浇水不透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

4.3.1.3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太近。

4.3.1.4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

4.3.1.5抹灰没有分层。

4.3.2防治措施:

4.3.2.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1:

4的水泥素浆,再用1:

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

4.3.2.2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

4.3.2.3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以增加与光滑面能有足够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

4.3.2.4长度较长(如檐囗、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

4.3.2.5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

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天以上。

4.3.2.6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

要避免窗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原时间,是结构沉降后进行。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窗台内的台面应比室外的台面高出10-15mm。

4.4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匀,显抹纹。

4.4.2原因分析:

4.4.1.1墙面没有分格或分格太大,抹灰留槎位置不当。

4.4.1.2没有统一配料,砂浆原材料不一致。

4.4.1.3基层或底层浇水不匀,罩面灰压光操作方法不当。

4.4.2防治措施:

4.4.2.1抹面层时应把接槎位置留在分格条处或阴阳角、水浇管等处,并注意接槎部位操作,避免发生高低不平,色泽不一等现象。

阳角抹灰应用反八字尺的方法操作。

4.4.2.2室外抹灰稍有些抹纹在阳光下观看就很明显,影响墙面外观效果,因此室外抹水泥砂浆墙面应做成毛面,用抹子搓毛面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圈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起毛纹等问题。

4.5外墙抹灰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4.5.1原因分析:

4.5.1.1没有拉通线,或没有在底灰上统一弹水平和垂直分格线。

4.5.1.2木分格条浸水不透,使用时变形。

4.5.1.3粘贴分格条和起条时操作不当,造成缝囗两边错缝或缺棱。

4.5.2防治措施:

4.5.2.1柱子等短向分格缝,对每个柱要统一找标高,拉通线弹出水平分格线,柱子侧面要用水平尺引过去,保证平整度;窗心墙竖向分格缝,几个层段应统一吊线分块。

4.5.2.2分格条作用前要在水中浸透。

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在水平线下边,竖向分格条一般应粘在垂直线左侧,以便于检查其准确度,防止发生错缝不平等现象。

分割条两侧抹八字形水泥砂浆作固定时,在水平线处应先抹下侧一面,当天抹罩面灰压光后就可起出分格条,两侧可抹成450,如当天不起条就抹600坡,须待面层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出分格条。

面层压光时应将分格条上水泥砂浆清刷干净,以免起条时损坏墙面。

4.6混凝土板顶棚空鼓、裂缝。

4.6.1原因分析:

4.6.1.1顶棚油污、杂物等在抹灰前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

4.6.1.2预制楼板安装不平,灌缝不密实。

4.6.1.3砂浆配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不牢。

4.6.2防治措施:

4.6.2.1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底表面木丝、油毡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油污、隔离剂等必须用清水加10%的火碱洗刷干净。

4.6.2.2抹灰前一天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

4.6.2.3预制楼板安装应“坐浆”放平稳,板缝必须清扫冲洗干净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

4.6.2.4现浇楼板底凸的地方要凿平,凹的地方用1:

2水泥砂浆抹平。

预制板底应用1:

2水泥砂浆勾缝找平,抹灰时应垂直板纹(缝)方向,底层灰厚度应控制在2—3mm内。

4.7装饰灰线裂纹、空缺。

4.7.1原因分析:

4.7.1.1基层处理不好,浮灰、污物等处理不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

4.7.1.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没有分遍进行,跟得太紧。

4.7.1.3底层面上未薄涂结层或抹灰线砂浆配合比不当。

4.7.1.4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洒水养护。

4.8.2防治措施:

4.8.2.1基层表面浮灰、松散颗粒应在抹灰前认真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浇水,抹灰时再洒水湿润一遍。

4.8.2.2灰线抹灰一定要分层分遍进行,多次上浆,反复拉模压实捋平,不能一次性抹成。

4.8.2.3抹灰线时底层面先薄抹一层水泥石杰砂浆粘结层,各层抹灰砂浆的强度不宜过高,配合比一定按统一种砂浆级配分层作法,才能使各层砂浆粘结牢固。

4.8.2.4抹灰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洒水养护。

4.9装饰灰线蜂窝麻面。

4.9.1原因分析:

4.9.1.1喂灰不足,模子推拉砂浆挤压不严,砂浆不饱满,罩面灰太稠,推抹毛糙。

4.9.2防治措施:

4.9.2.1用细纸筋灰修补,再赶平压光,灰线接槎处,应用小靠尺刮平,并用排笔蘸水轻刷接口,使接槎平顺,均匀一致,不留痕迹。

4.10刷涂饰面颜色不均匀。

4.10.1原因分析:

4.10.1.1颜料批号、细度不同,或用铁容器贮存107胶或乳液。

铁锈使胶色变深,对饰面颜色有影响。

4.10.1.2配颜色水泥时,颜料掺量不准或混合不匀。

4.10.1.3调制水泥浆时,107胶或乳液、甲基硅醇钠掺量或加水量不准确,或水泥浆调成后未过箩,涂刷后造成颜色不匀。

4.10.2防治措施:

4.10.2.1单位工程所需用的原材料应一次备齐,颜料应事先混合均匀,107胶或乳液必须用塑料或搪瓷桶贮存。

4.10.2.2颜色水泥配制时,采用重量比。

颜料比例及掺量必须准确,并认真混合均匀。

4.10.2.3调水泥浆时,107胶或乳液、甲基硅醇钠的掺量及加水量必须准确。

水泥浆调成后必须过箩,并随用随配,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5混凝土工程

5.1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5.1.1原因分析:

5.1.1.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5.1.1.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5.1.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5.1.1.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1.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1.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5.1.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5.1.2防治措施:

5.1.2.1应符合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塌落度合适,

5.1.2.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训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5.2.1原因分析:

5.2.1.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5.2.1.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5.2.1.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5.2.1.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2.1.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5.2.2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5.3塑性收缩裂缝。

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是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5.3.1原因分析:

5.3.1.1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就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5.3.1.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5.3.1.3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性大。

5.3.1.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

5.3.2防治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的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的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搭设挡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或采用二次振捣方法来消除;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5.4沉降裂缝。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方向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结硬后即停止。

5.4.1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降,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5.4.2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2-3小时,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加厚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

5.5干缩裂缝。

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5.5.1原因分析:

5.5.1.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5.5.1.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5.5.1.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5.5.1.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量加大。

5.5.2防治措施:

预防表面温度裂缝,可控制构件内外不出现过大温差;浇灌混凝土后,应及时用草帘或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在冬期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不过早拆除模板或保温层;对薄壁构件,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5℃,以防急剧降温造成表面裂缝;地下结构混凝土拆模要及时回填。

预防深进或贯穿温度裂缝,应尽量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置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水剂,以节省水泥,减少水化热量;选用良好级配的集料,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必要时,可采用冰水搅制混凝土,或对集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浇灌温度,分层浇灌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大体积基础采取分块分层间隔浇筑(间隔时间为5-7天),分块厚度1.0-1.5m,以利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或每隔20-30m留一条0.5-1.0m宽间断缝,40天后再填筑,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加强洒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适当延缓保温和脱模时间,缓缓降温,拆模时内外温差控制不大于20℃;在岩石及混凝土垫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浇一层沥青胶或铺二层沥青,油毡作隔离层,预制构件与台座或台模间应涂刷隔离剂,以防黏结,长线台座生产构件及时放松预应力筋,以减少约束作用;蒸汽养护构件时,控制升温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25℃/h,并缓慢揭盖,及时脱模,避免引起过大的温差应力。

5.6柱模板拼装截面尺寸不够。

5.6.1原因分析:

支模时未对模板仔细加工,没按照图纸施工

5.6.2防止措施:

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前柱子应做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

5.7梁、板模板容易出现问题。

5.7.1原因分析: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

角模与大模板缝隙过大跑浆

5.7.2防止措施:

5.7.2.1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由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5.7.2.2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坚硬的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

5.7.2.3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上口变形。

5.7.2.4支模时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凹入过多或固定不牢固。

应改进角模支模方法。

5.8冬期施工混凝土易开裂。

5.8.1原因分析:

冬期施工混凝土原料温度过低,保温措施不到位。

5.8.2防止措施:

要认真执行冬施的有关规定,在拌制阶段注意骨料及水的加热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6地面与楼面工程

6.1混凝土垫层空鼓开裂,不密实。

6.1.1原因分析:

主要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及操作不当而造成。

基底未洒水太干燥合垫层过薄

6.1.2防止措施:

在浇筑垫层混凝土,振捣要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准确,操作要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