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7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
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
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
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
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
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
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
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王国维论“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
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是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关节,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的意境便跃然纸上……
1、下列对“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与绘画有着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有意境,《诗经》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最早的实据。
B.“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是与物境、情境并提的诗词必有的“三境”之一。
C.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即“有境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即“无境界”。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而王维的情景相生的诗歌与绘画属于“有我之境”。
2、关于“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的“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表明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连接点就是意境。
B.诗歌有音韵美,绘画有笔墨美。
尽管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并诉诸不同的感觉器官,但意境的营造却将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
C.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同时存在于我国诗词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之中,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
D.以“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句作画,在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就能表现出“香”的意境,这充分证明了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绘画是视觉艺术,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因而境界狭窄;诗歌是听觉艺术,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因而境界开阔。
B.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无论是“有境界”还是“无境界”,“造境界”还是“写境界”,“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属于意境。
C.“情景相生”和“物我相冥”是两种不同的意境,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绘画与诗歌中均能得以体现。
D.诗是文字的艺术,画是笔墨的艺术。
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诗歌和绘画都需要意境的营造。
二、古诗文
(一)文言基础(21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靡室劳矣靡使归聘
C.会不相从许怅然遥相望
D.适得府君书少无适俗韵
5.下列加点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A.蒲苇纫如丝玁狁孔棘摧藏马悲哀
B.忳郁邑余侘傺偭规矩而改错箱帘六七十
C.岁亦莫止芳菲菲其弥章咥其笑矣
D.契阔谈讌进不入以离尤兮终老不复取
6.下列各项每句的加点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兄弟不知昼夜勤作息宁溘死以流亡兮
B怨灵修之浩荡兮忧伤以终老小人所腓
C偭规矩而改错汝岂得自由凌万顷之茫然
D可怜体无比人生几何多谢后世人
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夙兴夜寐 ③千万不复全 ④雨雪霏霏 ⑤逆以煎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謇朝谇而夕替⑨手巾掩口啼⑩火尚足以明也⑾榆柳荫后檐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⑾/⑧/⑨⑩
B.①②/③⑤⑥/④⑾/⑦⑧/⑨⑩
C.①⑤⑥/②⑧⑨/③⑦⑩/④⑾
D.①②⑧/③⑨/④/⑤⑥⑦/⑩⑾
8.下列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渐见愁煎迫②死生亦大矣
③长余佩之陆离④非为织作迟
⑤何以解忧?
⑥困于周郎
⑦客有吹洞箫者⑧秋以为期
⑨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⑩渺渺兮予怀
A.①⑥/④⑧⑨/③⑤/⑦/②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②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笄礼是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即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
B.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中央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D.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儿子。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阴阳,阴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阳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
B.太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
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D.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丞相之名起源于战国。
(二)课外古诗鉴赏(6分,每小题3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比较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终日不成章①纤纤擢素手
②芳菲菲其弥章②十三能织素
A.两个“章”相同,两个“素”不同 B.两个“章”不同,两个“素”不同
C.两个“章”相同,两个“素”相同 D.两个“章”不同,两个“素”相同
12.本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
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
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
父光嗣坐死,熙载来奔。
时烈祖辅吴方修明法令,熙载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补和常滁三州从事。
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擢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亦不以介意。
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曰:
“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
辅吾儿也。
”熙载亦不谢。
在东宫,谈燕而已,不谙世务。
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
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
契丹入汴,晋少帝北迁,熙载上疏曰:
陛下有经营天下之志,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中原有主,则不可图矣。
”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
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
熙载不能饮酒,齐丘诬以酒狂,贬和州司士参军。
入为虞部郎中,迁中书舍人。
周太祖有天下,用事者犹议北伐,熙载曰:
“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
郭氏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
”言虽切,而朝廷暗于机会,经营中原之意终不已。
周人果以籍口,兵入淮南。
齐王景达以兵马元帅临边,陈觉为监军使,熙载言:
“出师,大事也,当先正名。
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哉?
”亦不从。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
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
然性忽细谨,老而益甚。
蓄妓四十辈,纵其出,物议哄然。
熙载密语所亲曰:
“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
”端坐托疾不朝,贬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斥诸妓。
后主喜,欲大用之,而去妓悉还。
后主叹曰:
“孤亦无如之何矣?
”宿直宫中,赐对多所弘益,后主手教褒之,进中书侍郎,卒年六十九。
后主谓侍臣曰:
“吾竟不得相熙载,欲赠平章事,故有是否?
”或对曰:
“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故事也。
”乃赠右仆射同平章事。
废朝三日,谥文靖,命葬梅岭冈谢安故墓侧。
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及太祖受禅,人服其识。
(节选自《南唐世家·韩熙载传》,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燕而已,不谙世务谙:
熟习,熟知
B.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嘉:
赞美
C.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辇:
辇车
D.宿直宫中,赐对多所弘益直:
值班,值守
1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B.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C.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D.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熙载年轻时性格放旷。
他曾隐居在嵩山,父亲韩光嗣犯罪被处死,来投奔南唐,不
注重守护名声,补任和常滁三州从事。
B.韩熙载早有才名。
初到南唐先不受重用,他也不介意。
烈祖继位,他被任命为秘书郎,
在东宫事奉元宗,韩熙载也不推辞。
C.韩熙载多才多能。
他才气飘逸勃发,是当时儒雅风流之首,尤其擅长碑碣创作。
性格
上在细谨事情上疏忽,年老更甚。
D.韩熙载很受后主信任。
曾当面要任韩熙载为相,但因他托辞有病不去上朝而罢。
他去
世后,后主废朝三日,追封谥号给他。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
⑵齐丘为之请,止削官,迁外郡,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2)《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是:
, 。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
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
(5) 《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身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6)《短歌行》中表达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7)《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8) 《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 , 。
(9)在《氓》中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10)《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⑴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⑵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⑶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⑷欧阳修曾有诗云: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⑸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⑹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⑺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⑻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⑼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⑽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⑾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⑿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⒀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⒁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⒂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⒃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
⒄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
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⒅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B.作者认为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理由是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C.作者认为看花者没有欣赏到牡丹花开的辉煌灿烂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看花者窥视了牡丹的个性,感受到牡丹的高贵品质。
D.从第⑻段开始,作者转换视角,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运用修辞、诗句、神话、想像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牡丹的美丽、个性、高贵与品味。
并由花及人,通过对“富贵”与“高贵”一字之差,让我们领略“品味即美之魂”的深刻哲理内涵。
19、文章第⒀、⒁段是如何描写花开的情景?
有何用意?
(4分)
20、结合全文回答,牡丹拒绝了什么?
为什么拒绝?
(5分)
第Ⅱ卷(7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21.错两个读音的是哪一项()
A.侘(chà)傺将(qiāng)子无怒我戍(shù)未定
越陌度阡(qiān)阿母大拊(fù)掌谬(miù)误
B.相勖(xùn)王事靡盬(gǔ)一椽(chuán)破屋
蓊蓊郁郁(wěn)否泰(pǐtài)如天地瞥(piē)见
C.溘(kè)死乘彼垝(guǐ)垣纤细(xiān)
绕树三匝(zā)踯躅(zhú)青骢马梵婀玲(fán)
D.潭柘(zhè)寺移徙(xǐ)守拙(zhuō)
何时可掇(duō)葳蕤(wēiruí)自生光雨(yù)雪霏霏
2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
A.庐冢敛裾峰巅白头揩老
B.伶娉丝履惦记四牡骙骙
C.萧索涸辙漪郁望风披靡
D.云霄静躁坍塌急不暇择
2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将成名万骨枯,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马革裹尸】,血染疆场,就不会有将军们的赫赫战功、不朽声誉。
②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央视新闻经历,刚进央视,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难登大雅之堂,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③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④房姐、房妹、房叔、房祖宗爆红网络,此等【空穴来风】的新闻也会纳入舆论监督的视野,作为提示真相的相关线索。
⑤沪深股指一路狂跌,广大股民唯有【望洋兴叹】,自认晦气。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盲目跟进,非理性出手,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⑥今年东北大部分地区【五风十雨】,丰收在望,尤其是三江平原,粮食产量有望突破历史最高值。
A.①④⑥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⑥
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
出仕为官是他的初衷, , , , , , 。
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①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②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③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④固守穷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
⑤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
A.①②④⑤③⑥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⑤③①④②D.⑥③⑤①②④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良心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
请以“良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D"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A项,《诗经》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B项,诗词必有的“三境”之一无中生有;C项,“有我之境”即“有境界”,“无我之境”即“无境界”错误,从文中看不出其对应关系。
2、C.“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错误,原文中说“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并没有说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
3、A.绘画境界狭窄,诗歌意境开阔,无中生有。
4、 A项,确实/媒人;B项,没有;C项,你/他;D项,刚才/适合。
5、答案:
C
6、D、兄弟忧伤规矩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7、 C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⑨为名词作状语,③⑦⑩为形容词用作动词,④⑾名词作动词
8、答案D.①⑥被动句②④⑨判断句③⑦定语后置⑤⑧宾语前置⑩主谓倒装
9、D.弱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