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421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docx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现在我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已达8005亿美元, 为最大持有国。

另据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5月号(提前出版)文章】:

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的实情大曝光。

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美元资金短缺,美国原本是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但目前也迫切需要大量美元来刺激经济和处理不良资产。

在这种形贽下很多人认为拥有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会力争掌握国际金融的主导权,成为国际资金的提供者。

我国买这么多美国国债干嘛?

 

     何谓美国国债?

美债指美国联邦政府欠美国国库券持有者的金额。

国债是政府欠债权人的债务,不论该债权人是国民或外国人。

而外债则是所有国内机构,包括公营和私营,欠外国债权人的债务。

在美国,美国外债大部分是政府欠外国债权人。

   中国收购的美国国债有多少?

截至2011年7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8467亿美元,仍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

中国的美国国债占有率是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37%,等于中国GDP总额的约18%。

中国持有这样规模的美国国债这一举措是给美国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也等于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因为到目前世界经济的流通以美元为主流。

 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形式上是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本质上是对公民与企业财富的借贷。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它是政府依据强制结汇政策,从国内市场上用等值的人民币换来的外国货币,可以看作国家暂时代管的一笔账面资产,是政府手里的一笔“不真实的国家财富”。

中国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我国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我国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我国实行的是“藏富于国”的分配模式:

和西方国家的“藏富于民”不同,中国长期实行低分配、高积累的“藏富于国”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以福利性质分流,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住房、医疗等原本部分或全部由福利承担的领域进入商品领域,但原有的低分配、高积累模式却未作根本调整,政府负担减轻,开支却未相应增加,居民由于缺少了保障,不得不提高储蓄率,这造成政府财力的提升。

外汇制度使储备暴涨:

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复杂的结汇、换汇制度,这不但使中国绝大部分外汇流量控制在政府手中,还能对相当大部分非经营性外汇流入实行有效控制。

如果从绝对量来说,中国总体拥有的外汇总量并不十分惊人,但正因为外汇管制,大多数外汇集中于国有,中国政府便很容易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虽然许多人士不断呼吁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但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要这种分配、管制体系一日不变,中国的货币和外汇积累速度,就会随着经济高增长率水涨船高。

 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仅210亿美元,到2008年底、2009年初,外汇储备高达19500亿美元。

16年增长近93倍。

  1990年以来中国外资锐减、外贸形势走入低谷、外汇储备严重不足,1993年外汇储备仅210亿美元,而当年的贸易逆差就达122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持两年的贸易逆差。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以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也必须把高于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

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积累外汇储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出口退税等其他财政政策的作用下,中国贸易顺差连年增长,出口创汇数额随之激增。

通过强制结售汇机制,外汇储备也连年暴涨。

同时,这种结售汇制度也带来了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

  2003年以来,随着热钱的大量涌入,中国逐步加快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意愿结售汇部分,从最初的20%逐步提高至80%,直至完全实现自主;而个人无外汇持有限额的同时,也将个人购汇的额度从3000美元逐步提到2万美元,并由逐笔审批过渡到年度总额管理。

  2007年8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至此,“强制结售汇”制度终结,过渡为“意愿结售汇”制度。

但微调后的“结售汇”的主动权并不在政府手里,而是在外汇的拥有者手中。

央行仍需要被动地不断买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我国为什么要买美国的国债,原因?

1。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口的商品都是统一以美元来计价的,这样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的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一种投资动机,毕竟国债是风险比较小,而且以国家的信誉做保证的,美国是超级大国,经济发达,购买其国债风险小,回报率也稳定。

2。

美国是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的国家,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货币,中国购买其国债,股票等,是为了使中国外汇增值,也为了使外汇避免缩水。

3。

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中国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元资产,美国不会轻视中国的"默默无闻",中国这样和美国扯上"关系",捆绑在一起,在经济往来中,美国就不会那么傲慢。

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两个目的之一:

把自己富起来;不要被人小看,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平等或者平等对话权利。

4。

美元和美元资产,我们是绝不能全部抛售出去的,这样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伤了别人,更伤自己。

原因如下: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不是树敌,而是更需要的世界的稳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稳定,中国视美国是外交攻势中的头号对象,目的也就是稳住美国,不要让他再来一次冷战,更不希望它干涉台湾问题,更希望的是双赢,因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任何国家都不想做亏本生意,尤其是美国。

(2)中国如果大量抛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根据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一定失衡,供过于求,我国拥有的美元也会贬值,辛辛苦苦赚来的人民的血汗钱,也会流失。

 

(3)中国外汇的初衷是偿还中国借贷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短期及长期外债的,尤其是短期外债。

为的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5。

中国的外汇充足之后,由于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再与美元挂钩,也就是外贸不一定以美元支付,因为一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另一国货币的贬值,所以中国人民银行改用一篮子的货币支付,也就是允许外汇中不只有美元,还有英镑,欧元,日元,甚至是韩元,这样做也是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和规避外汇储备中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

6。

中国会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的,但外汇中美元以及美元资产规模庞大,目标太大,容易引起美国的注意,为了缓和矛盾,中国会分规模,分步骤的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或者成立专门机构在国际市场上专门对美元和美元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交易。

这样做也是为了防范美元缩水。

 

  用我国的资产换美国国债合适吗?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用(印刷的)人民币买下来的,是中国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

购买美国债券是中国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否买、买多少,根据中国的需要,根据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而不是根据美国或世界别的国家的要求而定。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外汇一直是由总理亲自掌握的,大笔动用或调拨投资必须经过政治局讨论决议。

那么为什么国家的实际动作频频逆“流”而动呢?

其实,这里有难言之隐:

这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是“鲸吞”来的。

中国的外汇体制和日本,欧美国家不同。

中国现行外汇制度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无限制地,被动地印刷人民币纸钞用以收购美元等外汇,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结果就是,只要人民银行的“柜台”前出现了美元等外汇,人民银行就发行人民币加以收购。

买入的美元等外汇则构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维持人民币币值和汇率的稳定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首要任务。

而要担当这个首要任务,外汇储备的形式就必须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安全性排第一,流动性排第二,保值或增值性排最后。

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为什么不买美国的资源?

中国的2万亿外汇储备中的大多数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财产,一部分是属于外国政府和外国老板的,属于外国商人来华投资的款项,还有大家熟知的“热钱”(国际游资),当然还有贸易顺差,即使在贸易顺差中,也并不是全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很一大部分属于跨国企业的资产。

为了维护中国国家信誉,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

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世界上的黄金,基本上都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手里,在市场上流通的并不多,大部分的黄金都在美国和英法手里,你想买也买不到!

况且,黄金和货币目前已经脱钓,不能代表货币总量,货币总量远远超过黄金储备量,一个国家的币值稳定于否,不再取决于黄金储量,而是取决于国家信用!

  想购买美国的产品,想法很好,可是美国可以卖给我们的只有农产品和波音飞机,这钱花不出去!

所以,你要和美国做生意,赚美国人的钱,就必须买美国国债,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换句话来说,就叫美元霸权!

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定的,你要不就别玩!

要不就等到你有能力,改变这个游戏规则!

 为什么不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

有人建议中国将外汇投放在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或直接用于控股,以获得更高回报;一些人进而指出,与其把钱交给美国政府,让他们去股市抄底,还不如自己去抄。

这种想法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在金融投资的海洋里,只是个不谙水性的“新兵”,近几年的一系列失败投资证明,在高风险的市场里,中国的胜算并不大。

国债是最稳妥的投资,因为国家政权发生无序更迭的几率很小。

于是,剩下的选择无非就是买哪个国家的国债。

国债的可靠性归根结底取决于发行国的综合实力。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比美国强大吗?

 我国为什么把美元储备看的如此重要?

我国需要一定的美元储备,不敢把美元花出去!

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为什么抵抗不过对冲基金,就是因为他们手里的美元储备太少,如果你手里美元多,就可以放出美元,买回本币,这样就可以阻止本币大幅下跌!

如果你手里美元不够,不足以吃进对方抛售的本币,那这个国家的本币就得大幅贬值!

而香港因为有中央国库的美元储备充足,所以才没倒霉!

美国的这一手叫剪羊毛,就是买进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证券,然后诱使这个国家的货币快速升值,等到升值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清空手里的存货换回美元,随之这个国家的货币就大幅贬值,几十年的辛苦钱就这样被美国拿走!

中国手里的两万亿,就是怕美国玩这手!

所以,中国一方面不允许货币大幅升值,另一方面手里有这两万亿可以玩对冲!

美国这么多年用这种办法把世界全收割了一遍,南美,日本,韩国,欧盟,最后只剩中国没割了!

(韩国也没割着,当初九八年也是这么玩韩国的,他们老百姓很爱国,把家里的金子全捐给Z府,抵抗对冲基金,也算是韩国可怕的地方),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没割成!

反而要联合亚洲和欧洲国家要终结美元霸权,这下美国就慌了,他这么多年凭啥日子过得这么好,就是因为美元霸权,可以剥削其他国家,一遍一遍得收割,坐享其成。

为什么不用几万亿的美元改善民生?

9000千亿美元的所有者不是中国政府,而是属于出口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企和一些投资中国市场的外国资本!

打个比方来说,你是一个私企老板,你生产了产品出口,外国人付给你美元!

但是美元你不能在国内消费啊,中行把你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发给你,如果中国进来一块钱美元,假如当时的汇率是一比七,那中央银行就印七块钱人民币给你!

这样才能保证货币总量的平衡!

如果你以后要去交易,你把你手里的人民币交给中行,中央银行按照你提供的人民币币值,支付相应的美元给国外公司!

美元出去了,你所付给银行的人民币就停止在市场上流通!

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中行手里的钱根本不属于中国政府,只是中行代管而已,如果把这些钱随意花出去,外币账户所有者想动用外汇的钱从哪里来?

为什么要选美债,其他的为什么不合适?

仅仅就一条就够解释全部了:

就是因为其他任何外汇储备替代品,美国都可以操纵他的价格!

唯独美债,他不会对自己下手,因为这是美国的命根子!

     打个比方来说,你想用石油及其他资源类产品做为储备方式,可原油交易市场和资源类交易市场都被美国所控制,他可以操纵价格!

这就有一个现象,中国买什么?

什么就贵!

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定价权在美国人手里!

美国霸道不?

 美国和债主们是什么关系?

美国和债主们利益一致。

尽管美国素有操纵美元汇率和滥发国债的传统,但作为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政府不得不付出努力,确保美元和美国国债体系的大体稳定,以维系庞大经济、金融机器的运转,在这方面,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债主”们利益是一致的。

投入美国国债固然要冒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但不至于如贝尔斯登债券持有者那样血本无归;借钱给美国政府固然要忍受“欠债大爷”的讹诈,但不至于如破产“大限”前的通用或克莱斯勒“债主”那样,面临要么把债券换成一堆废纸般股票、要么干脆连废纸都换不回的无情选择题。

我国不敢抛美国国债是吗?

中国不能抛售美债。

中国一旦大幅抛出美债,势必造成其它债主的恐慌,产生足以压垮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最终吃亏最大的,一是“欠债人”美国,二是“大债主”中国;即使捂着不操作,美国政府依旧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该印钞就印钞,该增发便增发,中国仍无法掌控外汇储备的安全。

即使真能抛掉全部美债,但在目前的国际外汇体制下,中国势必无法改变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的现实,结果只能是既做不成债主,又保不住财富。

尽管持有美债绝非好的选择,但在目前情势下,却的确是“最不坏的选择”。

 中美就这样捆绑在一起了?

 中美经济目前已经是牢牢捆绑在一起了。

中国固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美国同样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大买主。

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4285.5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17.7%,而2007年这一数值约为21%。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确保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至于陷入崩溃,同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中国的外币资产将不会像今天那样以美债为绝对大头。

但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下,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短期内仍将继续坐稳美国的“头号债主”交椅。

结论:

购买美国债券是中国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否会继续买、买多少,那要根据中国的需要,根据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

【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5月号(提前出版)文章】:

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的实情大曝光

  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美元资金短缺,美国原本是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但目前也迫切需要大量美元来刺激经济和处理不良资产。

在这种形贽下很多人认为拥有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会力争掌握国际金融的主导权,成为国际资金的提供者。

  实际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已经对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公开表示了担忧。

中国方面也在积极地对非美元资产进行投资。

作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合作的条件,中国提出了扩大发言权等要求。

  然而,从中国巨额外汇形成的机制不难看出,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并不稳固。

  贸易顺差占据主要部分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的人民币不具备国际兑换性,简而言之,人民币不是国际通用货币。

无论是中国威胁论者抑或是中国礼赞论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中国政府对国际资金的流动实行严格的限制,政府收购所有的外汇,使之成为外汇储备。

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均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下,民间部门在这些方面享受不到自由。

  中国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是靠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而国际竞争力对外汇储备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占一半。

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现在受到了投机行为的左右,本来在国际资本管理和目前的贸易收支形势下,这种投机是无法进行的。

  贸易收支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2007年中国赚取了315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收支项目下的对华直接投资也增加了1384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当局把所有这些顺差都加以收购。

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额等于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金融项目收支增加的部分。

  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随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增加,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大量的热钱也瞄准了人民币的升值,混入了贸易等各个领域。

  从金额来看,虽然贸易顺差占据主要部分,但促使贸易顺差产生的却是对华直接投资。

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了很多的企业,它们很快具备了出口能力。

虽然企业的成立和破产是家常便饭,但直接投资的增加无疑带动了出口。

由于本金和利润都几乎无法从中国本土带走,因此中国感觉不到国际收支上的压力。

  纯资产余额仅为日本一半

  中国货币当局将所有流入的外汇加以收购和积累。

但从整个国家来看,民间企业拥有的的海外资产就相形见绌,中国绝大部分的对外资产都表现为外汇储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因此,截至2007年末,中国的对外纯资产余额仅相当于日本(2.22万亿美元)的一半左右。

  中国政府很少公布珍爱的外汇储备的详细情况,外汇储备总额也只是每三个月公布一次。

虽然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国家机密,不过一般认为7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其余是欧元等资产。

  美国财政部每月都公布一次各国和地区持有美国长期国债的数额。

根据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08年末持有美国7274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此外,中国政府还购买了信誉与美国国债相近、利率较高的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方面改买美国的长期国债。

  中国持有巨额美国长期国债,由于数额过于庞大,实际上将美元资产转换成其他资产已无法进行。

此外,能够承担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货币当局也只有美国。

  换言之,即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会改变外汇资产的构成,但在短期内,很多人担心的中国政府抛售美元的情况却不可能出现,因为这样做风险过大,只会使中国自身蒙受巨大的损失

  靠中国向IMF注资不现实

  同时,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否有权把从国民和企业那里收购的美元资产任意借给他国使用,这牵涉到国内政治问题。

靠中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是不现实的。

  在外汇储备的运用方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存在着势力范围之争。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几乎全部失败,在国内受到了强烈批评。

最近,该公司开始向一些拥有原油和资源的国家提供长期外汇融资业务,条件是从它们那里购买原油和资源。

  过去,政府为了帮助银行处理不良债权,曾经向银行注入巨额的资金,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一种万能药被加以珍藏。

  现在,直接投资和贸易盈余同时扩大的机制已经开始发生动摇。

2008年10月份以来,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已趋于减少,今年以来也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此外,受世界性贸易规模缩小的影响,作为亚洲出口基地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专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下降,政府能够拿到的外汇今后也会减少。

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总理温家宝对美元资产表明了担忧。

这等于宣布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

杨芳洲:

外汇储备岂能用来自杀

 

 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外汇储备岂能用来自杀一.我30亿美元外汇储备入股美国黑石各方利害得失分析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备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暂名,简称SIC)与美国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在北京和纽约共同宣布,我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以其第一笔投资30亿美元,用于购买黑石集团部分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

每单位的购买价格将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

如果有必要,购买的单位数量将适当减少,以保证公开发行后,国家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10%。

这30亿美元的无投票权股权单位的交割将与黑石集团拟议中的40亿美元IPO(首次公开售股)同时实施。

国家投资公司承诺,至少在四年内持有其对黑石集团的投资。

另据《参考消息》5月21日报道“黑石集团已经收到来自中央汇金公司的资金。

”(《参考消息》5月21日第8版)此消息令国人震惊困惑,国家外汇储备是国家最宝贵的战略储备精华,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巨大代价换来的珍贵成果。

因此其经营运作无疑应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尽量在确保无风险(或风险极低)的基础上寻求最大的增值。

并将其保持在可随时满足各方面战略利益的需要而便于使用的物质形式上,即其构成应考虑到一定的流动性需要及对战略资源的储备需要。

总之,应确保安全性,兼顾盈利性、流动性、以及战略资源储备。

先来看看(资金本身的)安全性。

投资美国债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美元贬值的风险,可导致我外汇储备资产缩水。

其二是如中美关系彻底破裂而处于战争状态,美国将冻结我所有美元及在美资产。

而投资黑石这类高风险的美国金融集团,不仅上述两种投资美国债的风险没有丝毫减少,而且还大大增加了购买美国债所没有的市场风险。

尤其是像黑石这种“用高杠杆率信贷”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其“债务股本比例可能会高达3-4倍——即使上市,也不会改变高杠杆率的运作。

”[注1]“私人股权的交易都是典型的‘债台高筑’,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付。

一旦利率上扬导致融资困难,PE(PrivateEquityFund,私人股权,下称PE)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注2]因此,黑石自己也明白“PE所带来的巨额债券对于黑石的评级肯定不利。

”[注3]市场变化对PE的影响决不仅限于利率,“私人股本投资现象具有周期性,股市上的新一轮牛市就可能使它的发展势头放慢,甚至于倒退。

”[注4]除利率、股市及其它融资环境的市场变化可对私人股权公司产生举足轻重的成本和资金周转影响外,其投资业务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高风险性质。

因此入股黑石这类高风险的私人股权集团的风险显然比购买美政府国债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尤其更令人疑惑的是,黑石竟是个与众不同的私人股权集团,“美国证监会对于股东权益规定和黑石的要求有所冲突”[注5]。

“黑石的招股书中,处处透露着“名公实私”的希望:

既不提供每季度收益数据,也不发表收入指导,而且反复说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高于股东。

……黑石登陆股市,提供较少的信息和股东权益,却希望攫取40亿美元的巨资,很有点店大欺客的味道。

”[注6]黑石创始人斯瓦茨曼也说:

“我们的架构比较特别,是合伙人制的,这与很多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公司都不一样,公众投资者不会参与管理及决策,也只有很少的事项需要他们在股东大会中表决。

我们与(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商讨入股时,大家也曾就此做出研究,他们决定尊重我们的惯常做法,拿的是无投票权股权,和一般股东没有分别。

”[注7]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道:

“国际上惯常做法是,持有5%-10%的投资者可以派出一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但国家投资公司没有这样做,这是他们的意愿还是你们的意愿?

”斯瓦茨曼答道:

“这是双方的意愿,我们其实是以接近私人企业的方式经营的,……我们不想改变这种作业方式,也看不到有需要改变,我们很高兴得到外来投资,但希望投资者不会影响我们做生意的方法。

”[注8]“既然希望保持相对独立性,为何黑石还要上市?

在招股书中,黑石的解释是利用上市获得的资金来偿还信贷,进行更多投资,并打造公司品牌。

而分析家认为,它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员工分利。

”[注9]“黑石筹划上市的核心人物、公司首席运营官托尼·詹姆斯(TonyJames)据说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高盛公司的上市案例,摸索出上市之后依然可以保持运作相对隐秘和独立的办法。

”[注10]这就是说,黑石已充分利用了美国证券监管一切法律漏洞来侵吞股东权益和知情权。

我们花30亿美元的大价钱入股黑石不仅无投票权,而且连派个董事的资格都没有。

就是理应享有的股东权益和知情权也毫无保障。

将如此巨额外汇储备放心交给他人运作,他人如何经营?

收益了多少?

自己应分红多少?

我却无权过问。

我之股权收益也就只能靠他人随意打发,人家说分你多少就是多少。

天下可有这等傻瓜投资?

更何况还是堂堂大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投资。

难怪黑石4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售股(IPO)我就可独占3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