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38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docx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作业要求

及摄影技法

了解、熟悉照相机各部结构以及照相机上的标记和照相机的一般使用,调节对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景物进行一般性摄影。

◎要求:

1、了解和学会调节所使用的照相机的各系统部件,正确保护照相机及镜头。

2、面对景物,选取拍摄对象,正确调焦、构图,把握景深。

3、根据当时光照条件,运用自然光对被摄体作主光照明,并调整拍摄角度,使自然光产生多种光位效果。

练习使用反光板及闪光灯作辅光照明。

4、根据机内测光,得出正确的光圈、速度曝光值组合,然后变换光圈、快门数值,用多组组合曝光值进行拍摄。

5、根据被摄物体运动速度及照片效果的需要,使用快速或慢速快门进行拍摄;根据内容及景深效果,使用大光圈或小光圈进行拍摄。

6、运用摄影构图原理,灵活、艺术地对被摄景物画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构图拍摄。

 

◎步骤安排

1、先学习一般中景风光、人物摄影,(凡一般园林小景、树,少数人物小型建筑,约3-10米内的被摄物。

)容易调度,便于选择拍摄角度,容易调焦、测光。

2、大场面摄影。

大型景区、景点,大型建筑、江河湖畔、草原森林、群山云海城市风光等。

3、室外静物、近景摄影。

农作物、花卉、小动物、昆虫、自然景物肌理小商品及人物特写等内容。

注意控制近摄时的焦距、景深、光线。

4、抓拍及新闻摄影、艺术摄影。

5、夜景拍摄。

需使用三脚架、快门线进行长时间曝光练习,积累拍摄经验,以达到各种效果的正确曝光。

 

◎作业安排

1、照片数量:

四组共八张(原始照片四张及其修改后照片)。

2、照片内容:

风景、花卉、场景人物或动物各一张;另一张自选。

四张内其中一张为宽幅拼接,至少为两张拼接。

3、按要求将所交作业认真填写在作品记录里,并在拍摄说明里写明拍摄过程和自我评定(不少于150字),最后连同照片一起交上。

4、交作业最后日期:

2010年06月5日。

5、交作业地址:

weizongyi4@或者

注意:

发邮件时请在发件人栏填写学号及真实姓名(学号在前,姓名紧跟其后,如:

2003050301王某某),否则拒收;后果自负。

成功递交作业后几天之内会收到回复,如五天之内仍然未收到回复者请重新发送,并检查邮箱是否写正确。

附录:

◎摄影基础知识◎

一、“梯级曝光法”

“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加减曝光法”,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

1、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①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F16的景深大于f2。

②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例如摄距为10米的景深要明显大于摄距为1米的景深。

③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

2、运用景深的三条要点

①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小外,对照片上模糊圈的要求,即制作所需放大的倍率,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关。

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大时如采用接触印相或小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景深就大些;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小时,如采用高倍率放大制取照片时,景深就小些。

②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可允许模糊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规律。

均是相对而言的。

③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的规律还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摄距在超焦点距离以内。

如果摄距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摄距就远,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这就与原规律相反了。

三、最小景深与最大景深

1、获得最小景深

在一幅照片中,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拍摄中获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最大光圈。

若由于光线太亮,使用最大光圈配合相机上的最快速度,曝光仍然过度的话,解决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灰色滤镜”;方法二就是低速胶卷。

缩短摄距和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也能减小景深,但要注意摄距太近会使前后景物的透视过于强烈而导致失真感。

2、获得最大景深

尽可能使用最小光圈。

当光圈缩小时,光线又太暗,那快门速度也要相应减慢,快门速度太慢时就无法手持相机拍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使用三脚架或类似的支撑物;方法二就是换用高速片,但要注意的是高速片会影响成像的质量。

四、超焦距

1、超焦距的含义

它是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当聚焦到超焦距上,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无穷远。

2、超焦距的调节与计算公式

镜头上的各级光圈的超焦距,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H=50F÷fd

H=超焦距F=镜头焦距f=光圈系数d=模糊圈直径

例如,50mm镜头,f8的光圈,模糊圈直径0.05mm时

H=(50×50)÷(8×0.5)=6250mm=6.25米

3、超焦距示意图

五、自然光的用光技巧

使用自然光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能营造自然光,只能去寻找、等待和捕捉自然光。

发现和观察是相当重要的。

①要将被摄体拍摄得清晰而色彩还原真实、饱和,理想的光线是顺光;

②要将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得到很好表现,则用侧光。

③若要将被摄体的形状、空间感表现得很好,或要表现半透明物体的质感和结构,如丝绸、植物的叶子等,则最好选用逆光。

在自然光摄影中,学会减小高反差非常重要。

①将被摄物体移至阴影下。

②通过其它物体将光柔化。

③对被摄体的阴影部位补光。

(一是采用小型闪光灯,二是利用反光板)

六、闪光摄影技术技法

1、机位直接闪光法

机位直接闪光就是把闪光灯直接安装在相机上,或者紧靠相机向被摄体闪光拍摄。

是最常用的闪光拍摄法之一。

优点:

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容易掌握、光线效果明亮、影像清晰度高。

缺点:

①这种平光效果立体感较差;②离主体较近的背景上会产生“黑影环”;③前亮后暗的受光不均匀问题较突出;④光滑面(如墙壁、玻璃窗、镜子等)的反光呈刺眼的光斑;⑤拍摄彩色胶卷会产生“红眼病”。

2、侧位直接闪光法

侧位直接闪光法指闪光灯位于相机的侧上方(左侧或右侧)直接向被摄体闪光,使用时需要有较长的闪光连动线。

优点:

消除或减弱“机位直接闪光”带来的一系列缺点。

缺点:

操作较麻烦、使用不够灵活。

3、直接漫射闪光法

直接漫射闪光法指在闪光灯上加乳白色的柔光片或蒙上白色织物

(如手帕、纱布等)直接向被摄体闪光。

无论是“机位”还是“侧位”都可用。

优点:

①能产生柔和的闪光效果(有利于拍摄人物肖像尤其是儿童和女性)。

②有的闪光灯用乳白色的柔光片后还起到扩散光角的作用,能满足广角镜头的闪光需要。

直接漫射法使闪光有所损失,需要用光圈来加以补偿。

4、反射闪光法

反射闪光法就是把闪光灯朝天花板、墙壁或反光板等反射物闪光,使反射的闪光照亮被摄体,是常用的闪光方法。

优点:

①消除或减弱“机位直接闪光”带来的一系列缺点;②光线效果柔和、自然,不像“机位和侧位直接闪光”带来生硬的光线效果;③反射扩大了照射范围,能解决使用超广角镜头时的闪光涵盖力。

缺点:

①输出功率太小或灯头不能转动的插座式闪光灯无法采用这种方法;②由于光线损失较大,一般难以使用小光圈;③现场必须具有反光率高的反射物。

七、构图的原则

从广义上讲,摄影的取景构图贯穿从现场拍摄至最终剪裁的全过程;狭义地说,就是画面景物的取舍、布局和结构。

它通过镜头视野的选择,把被摄的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一个整体,构成完美的画面,用以揭示主题。

优秀的照片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深刻的内容,构图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一句话,即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能有力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

摄影构图的要求是:

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摄影技艺一

旅行摄影拍摄佳作的10要素

准备好“大干一场”

在摄影圈,“大干一场”意味着扔掉羁绊,拍摄出精彩的照片。

但是,你想在此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也就是说,大量收集关于你想去的地方的各种资料。

在网上查找也是一个好办法,我用的是。

做好准备工作,会增强你对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习俗的洞察力,会使你清楚要拍些什么东西,也会避免你在现场不停地吃惊。

好的“工具”

一个旅行摄影师的工具——相机、透镜和附件——有助于创造精彩的旅行照片。

基本的旅行摄影工具包括一台相机,一只17-35或20-35毫米广角镜(用来拍山水和街景),一只70-200毫米的望远镜头(用来拍人物和野生动物),以及一只室内夜间用的闪光灯,白天也可以用来补光。

更完备的话,还应包括一只300毫米或者100-400毫米镜头,可以拍更紧凑一些的野生物照片,一只微距镜头,拍摄特写照片,和一个额外的机身,以随时备用。

再就是塑料袋(保持相机干燥清洁)和相机清洁用品箱(使胶片仓可以防尘沙)。

选择好要携带的设备后,你要记住,拍摄旅行照片,你并不一定要是一个百万富翁。

一套价值几千美元的照相设备并不一照片。

正应了一句老话:

“相机并不能拍照,只有人能为之。

胶卷

毫无疑问,在拍摄旅行照片的“食谱”中,如果你使用的是传统相机而不是数码相机的话,胶卷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因此,要准备充足的胶卷,你的需要往往会超出你的预计。

在光线较强的条件下,专业旅行摄影师常用ISO100胶卷,而在弱光条件下或拍摄动体,则用ISO200—800的胶卷。

在机场安检口最好请求手检,因为如果把胶卷通过行李传送带的话,新的CAT扫描机会损坏胶卷。

寻找有趣的主题

首先,旅行摄影必须有一个有趣的主题。

但并不是说主题要每个人都感兴趣,因为摄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力的个性表达,只要摄影师感兴趣的东西,就都可以拍。

但是,如果你想把你的旅行照片拿出来发表或展览,就需要让大多数人喜欢。

好的曝光

现在的自动相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摄影师很容易行得到好的曝光。

但有时相机的内置测光表会出现误差,尤其当被摄体较暗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这个办法:

使被摄体充满取景框,让你的相机测光表对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区域测光。

当你用自动程序拍照时,如果闪光灯,也应该使被摄体充满取景框,否则相机的曝光系统可能会尽力让整个场景都亮堂,这样主体就被淹没了。

增添色彩

我们生活在多彩的世界里,因此也应该把一些色彩带到你的照片中去。

寻找合适的色彩,考虑它怎样才能为整幅画面带来好的效果。

比如拍风景时,可以用色彩超饱和的胶卷,但不能用它们来拍人物,会使面部看上去太红。

你也可以对照片进行调色,专业摄影师一直都在这么做。

他们常会准备一些彩色的小道具和布料来增强主体画面的效果。

细心构图

一般来说,你不要把被摄主体直接放在画面的中心。

记住这一点:

绝对的中心是致命的。

为你的照片构图时,试着使主体偏左、偏右或偏上、偏下,或遵循这条老的摄影规则:

在你的相机取景器中想象一个“连城”游戏的井字格子,构图时把主体放在“井”字的交叉处。

抓取最佳瞬间

精彩的佳作和一般的纪念照片的区别就在于一两秒之间。

拍摄运动物体时,尽量预计动作的最高潮,在这时按下快门;而拍摄人物时也要尽力抓住最好的表情—因为表情总是在瞬间变化的。

好的时间控制也意味着要等待合适的光线—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在清晨或傍晚拍照会在照片上得到美丽的“暖色”(红、橙、黄的较深的影调),同时这段时间里,长长的影子,会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讲故事

如果你想捕捉旅游目的地的“情趣”,你就需要像讲一个故事那样去做,也就是说需要拍摄人物、景物、建筑物、野生物等等。

还需要找到独特的视角和景点。

当然也可以拍明信片照片,但要问问自己怎样才能以独特的方式拍摄主体或景物。

慢慢地“煨”

当你结束旅行回家后,就应该像煲汤那样让你的照片慢慢地“煨”一段时间,不要立刻去评判它们的内容和质量,因为旅行的美妙感觉仍然鲜活生动。

而在工作室看照片时的客观这种重要的感觉并没有完全复苏。

更重要的易货贸易在旅行中拍照时,你看到的画面是立体的。

但是你的胶片或幻灯片却是平面的,因此没胡了附加的立体感你的照片看上去会没有实际景象那么好。

我发现,只有几星期后,我才能判断一幅作品是成功还是失败。

摄影技艺二

01,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人像摄影中姿态和手势的运用

一幅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除了曝光、构图、照明等因素外,手势和姿态的恰当运用也至关重要,加拿大人像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曾说过: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手不仅会劳动,还会传达情感,欢迎——握手,告别——挥手,手善于表情达意,并不次于面部。

比如: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时以手持笔,或者手里点燃一支香烟……这些具体的动作,都有利于刻画被摄者的精神状态及个性特征,眼睛是用“神”来说话,手是用“形”来表达。

“形”较之“神”来说,似乎更容易体察,更容易表现。

手,有着因人而异的特征及独特的比例和外观,人在说话、静处、愉快或生气时,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另外,手对人物年龄的展示同样是坦白的:

玉指如葱,那是少女的手;脉络微露,那是中年人的手;苍老如树皮,那是老人的手。

拍摄中,手势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当,就会画蛇添足。

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手势要自然,有动势;二是形态要鲜明,有个性;三是不可喧宾夺主,要甘当配角(除手的特写外)。

总之,拍摄人像时,重视手势和姿态的表现可以深化主题,烘托主题思想,只要摄影者能勤于思考,深入探索,就能拍摄出成功的人像作品来。

                  <返回>                 

          02,获得精彩人像的八条“捷径”

   一、避开正午阳光。

拍摄室外自然光人像以日出后或日落前1-2小时的光线为佳,这时阳光角度较低,光线柔和,反差较小,不会在面部形成强烈的阴影。

利用侧光可强调面部的形状和轮郭,使肖像具有立体感。

  二、消除闪光阴影。

当你在室内使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应使人物尽量离墙远一些,以减少阴影;也可以使用反射闪光、加闪光灯柔光罩、使用反光伞、多灯闪光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少阴影。

三、变换构图方式。

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离人物远一些,否则产生变形。

中远摄镜头(80mm至200mm)最适合拍摄人像,变形小。

画面构图,被摄主体摆放在画面中间稍显呆板,一般放在黄金分割点处较好。

也可以试试斜的甚至是对角线的构图,突出动感。

 四、变换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分为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你可以正面拍、斜侧面拍、侧面拍、背面拍,也可以平拍、仰拍、俯拍,仰拍一般宜用广角,有利于表现拍摄对象高大或修长的身材。

俯拍则往往能拍摄到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照片。

 五、让画面讲述故事。

利用几件合适的道具,你就可以拍出具有故事情节的照片了。

要注意选择的道具要与人物的身份相吻合,与画面的情节相联系,并且不要让其占据画面的主要篇幅,以免喧宾夺主。

 

 六、善用反光板。

反光板是拍摄人像的必备配件,可以为暗部增加光照,或者让光线改变照射角度。

安放反光板时要仔细观察效果,不断调整位置和角度。

 

 七、检查拍摄背景。

拍摄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注意拍摄背景。

你过于注意你要拍摄的人物可能就忽视诸如此类的问题:

树木从人物头顶长了出来、领子皱皱巴巴等。

如果背景有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地方,或者使用大光圈,使背景虚化。

 八、善与拍摄对象沟通。

姿势和表情表现了拍摄主体的内心和性格,是人像摄影成败的关键。

你要有主导权,善与拍摄对象沟通,帮助主体去摆姿势。

拍摄时须将焦点对在被摄者的眼珠上。

采用闪光、反光板补光等方式制造眼神光,能使你的人像作品锦上添花。

 

                                                  

 

   03,静物加屏障凸现朦胧美

 拍静物时,在镜头与被摄体之间设置一道半透明的屏障,如玻璃、纱网、塑料薄膜等,可使照片产生一种朦胧美。

可充当屏障物的材料中,图案各异的压花玻璃因使用方便,透明度较好,容易从朦胧的画面中分辨出被摄体本来面目,因此备受摄影者的推崇。

此外,普通玻璃稍做处理后也能创造出多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将水蒸气喷在玻璃上能营造出雾的景象,用柠檬汁少许擦拭玻璃后洒上绵白糖就能营造出霜花凝结的景象,而用水和液体甘油的混合液喷射到玻璃上则会产生大雨滂沱的逼真效果。

但摄影者要让设置的屏障物取得理想的效果,拍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具有较强反差和色彩鲜艳醒目的物体作为摄影的对象是十分重要的。

用玻璃做屏障,衬黄色背景拍摄的虞美人,红、黄、绿的搭配,在对比中显得柔和、靓丽。

2、用人工光照明,布光时应把光线直接投向被摄体,而不能通过设置的屏障透射到被摄体上,否则很容易在屏障物表面出现反光,导致看不清被摄体。

3、被摄体与屏障物的距离应视屏障物透明度大小而定。

透明度大,距离可适当远一些;透明度小,则可近一些。

把焦距调在适当位置,使用小光圈,可使被摄体和屏障物者清楚;若把焦距对准被摄体,使用大光圈,则以虚化屏障、强调被摄体为目的。

在创作实践中,选择前者——即让被摄体和屏障物者清楚——往往要更多一些。

 

   04,室内低调人像拍摄技巧

 利用室内窗自然光,进行低调黑背景人物肖像摄影,使用的是45度左右的侧光拍摄。

其基本要领是:

选择顺光方向的窗侧墙角暗部作背景,让被摄者面向光源,站在墙角前靠近窗台的亮光处,相机置于“墙角暗部”与被摄者的延长线上进行拍摄。

要真正学好这一手,拍摄出独具魅力的黑背景人像,至少要掌握三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好一个房间。

该房间应只有朝南或朝北的一面窗户,而顺光方向的窗侧墙角没有家具等物品,以保证“墙角暗部”有足够的“暗”。

其次,要在日出之后1小时内,或日落之前1小时内拍摄。

这两个时段,不仅较低的光源适合拍人像,而且一般都没有直射进户内的阳光。

也就是说,既要有较低的光源,又一定要避开直射进户内的阳光。

拍摄时,让被摄者面向光源,以保证有明亮的眼神光。

第三,使用大光圈、快速度拍摄。

人的脸在亮光处,背景相对较暗,充分利用这一光比反差,达到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效果,只有“大光圈、快速度”才能胜任。

                   

摄影资讯2005第二期

 05,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生活的纪实摄影

 在讨论社会纪实摄影的评价体系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楚,一是社会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纪实摄影的范畴和类型,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社会纪实摄影是什么样的摄影或哪几种类型的摄影是属于社会纪实摄影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在1988年第四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前后,对纪实摄影属于艺术还是新闻有过激烈的争论,当时认为纪实摄影是一种艺术的观点占上风。

那时整个国家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苏醒过来,摄影界对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作出政治斗争的附属和工具比较反感,极力主张个性的解放和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艺术”的呼声占了上风。

6年之后,1994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以纪实摄影为主要议题,这一次大部分人认为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是“非艺术”,在批评摄影界的“恋艺情结”的同时,强调了纪实摄影的平民意识、悲剧意识和文化意识。

最后一次是1999年人民摄影报在大连举办新时期纪实摄影理论研讨会前后,这一次全国性的讨论超越了“艺术”、“非艺术”之争,而直指纪实摄影的核心和根本——“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关注它所置身并与之联系的社会生活,提倡对人性的直接表达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基于对纪实摄影本质特征的这一认识,纪实摄影按照其拍摄目的和手法的差异大致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是反映现存的社会问题,以期引起世人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纪实摄影,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赵铁林《另类人生》、宋刚明的《戒毒女》、卢广的《艾滋病村》、张新民的《包围城市》等,也称“报道式”纪实摄影。

第二类关注由于社会转型而即将消失的文化遗存和传统民俗,为后人留做历史资料,如陈锦的《四川茶铺》、徐勇的《胡同101像》、李玉祥的《乡土中国》系列、侯登科的《麦客》、晋永权的《最后的汉族》等,也称“文献式”纪实摄影。

第三类描绘世俗生活,以小见大、日积月累地见证社会变迁,如焦波的《俺爹俺娘》、安哥的《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胡武功的《西安记忆》等,这一类我参照前两类称之为“日记式”纪实摄影。

                                    

 06,走出风花雪月的误区

今天的中国风光摄影,在沙龙意识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背景下,已经蔚为大观。

贫穷积弱多年的中国人,终于有一部分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

按马斯洛动机心理学的揭示,当人们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后,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艺术,显然是完成这一人格特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现代机械电子性的摄影,于是成了大众迈进艺术殿堂的便捷手段。

摄影主要是一门“看”的艺术媒介,不需要其它技艺的准备和修炼,掌握了一些必要的简单技巧就可以上手了。

虽然怎么“看”,是个非常庞大甚至有些复杂的话题,但优美的“看”对任何人都并不难。

恰恰风光摄影基本上属于在优美的“看”的范畴内,“优美”的简单理解就是“漂亮”和“好看”,摄影是最容易做到此点的。

风光摄影大众性的另一必然,在于它是探险、旅游观光的下游产品。

在富裕起来的人群中,旅游越来越成其为人生的基本必要内容。

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记忆则由摄影来承担,风光摄影由此就必然众多。

不过风光摄影反过来又促进了旅游的开发,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的摄影热潮,和各地借用摄影作为地区开发推广手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各旅游开发区频繁举办各种带有商业色彩的摄影比赛,风光摄影是这类活动中的主要产品。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摄影比赛,它的组织手法、比赛规则和评判内容标准都是沙龙性质的,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文化制度。

所以风光摄影在当下的中国,是和沙龙摄影不分彼此的。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风光摄影离其早期的风景摄影越来越远。

它的含义越来越宽泛,几乎不涉及社会生活内容的照片都被归类在风光摄影里。

像本来应属于动植物自然类的摄影,也被归类到风光摄影。

至于以自然为素材进行主观处理的艺术摄影,和纯自然的风景摄影就完全混为一谈了。

9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风光摄影上更是“为所欲为”了。

像对风景色彩进行后期的强化处理,将风景弄得俗艳无比,或对自然物象随意移花接木,弄巧成拙,现在已蔚然成风。

可以从时下的一些摄影师的画册和获奖照片中看到,真正的风景自然越来越少。

许多照片中,天空蓝得象一汪墨水,山头红得像泼上了鲜血,月亮大得像碾米的碾盘,就像许多北方城市的中心广场上,人们滥用塑料花树装点寒风料峭的冬季,既不伦不类又匪夷所思。

另外,风光摄影师们几乎从不用客观实在的说明文字来界定自己的作品,原本是明白易懂的纪实性风光作品,交代出时间、地点即可,却非要附庸风雅、不着要领地诗意命名,影响了人们观看赏阅真正的自然。

这些皮毛拙劣的所谓“创作”,都暴露了中国人时下自然文化观念的病态和野蛮浅薄的表面追求。

对于自然的态度,往往是考察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指标。

把自己看作是自己的家园和不可侵犯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最懂得珍爱自己的有希望的民族。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对自己家园的理解还处于幼儿阶段。

铺天盖地的、充满人为造作的风光摄影照片,就是佐证。

百年多来的中国风光摄影,见证了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折射出政治、经济时代和摄影师的文化心路历程。

由模仿古画,到讴歌权力和生活消费,中国的风光摄影实际上和它的真正对象一直存在着距离,显得过于艺术化。

对自然过份的艺术化观看,深层的原因是我们骨髓深处的农民意识。

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造成我们视自然为掠夺和攫取的资源,而不是生命相依的伙伴。

我们缺少对自然的崇敬,而用一种所谓对自然“审美”的艺术沙龙眼光来主观地观看自然。

这导致相当长的时期,风光摄影成了游离开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外的畸形存在。

好在近些年来,一些风光摄影师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