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31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docx

高二政治试题文科班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

  说明: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请将第一部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并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的相应位置解答试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2005年10月17日4时32分,“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据此回答第1-2题。

  1.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肩负着祖国的重托,驶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开始了中国人第     次双人太空多日行。

  A.一        B.二       C.三    D.四

  2.“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看到了东方巨龙的呼啸腾飞。

广大航天工作者铸就了                 的载人航天精神。

  ①特别能吃苦  ②特别能战斗   ③特别能攻关  ④特别能奉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载人航天精神的铸就充分阐释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①团结友善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   ④勤俭自强   ⑤勤劳勇敢  ⑥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都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期盼。

据此回答4-6题。

  4.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A.不同的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5.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节日,这不仅仅是因为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民族的文化              D.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7.2005年《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报道,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                    B.科技进步是人们逐渐抛弃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

  C.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

  8.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决定了文化发展

  ②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先进的、健康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文化和文化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B.二者都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前者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后者是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D.文化活动不一定渗透着文化

  10.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表现出

  A.受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B.受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多变性

  C.文化程度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D.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1.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

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干预,复兴传统节日。

这样做有利于

  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                 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

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

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

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

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3.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印刷术的发明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等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14.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5.郑和下西洋,与亚非一些国家进行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其意义主要在于

  A.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B.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要在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下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6.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映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报纸、杂志、书籍等    B.人际传播       C.互联网    D.手机短信

  17.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指出: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

  18.下列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能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B.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它严重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C.我国的传统文化过于正统,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D.传统文化只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人的发展。

  19.作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的是

  A.陶瓷    B.文字    C.史书典籍    D.文字和史书典籍

  20.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高尔基在《海燕》中呼唤: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

这主要反映了

  A.鲁迅、高尔基他们的科学思维           B.鲁迅、高尔基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

  C.当时人们的心理                       D.鲁迅、高尔基不怕困难的精神

  21.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

这表明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C.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         D.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22.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辉煌历程,对其辉煌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

  ①古代经济的发展             ②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

  ③全盘继承前一时期的文化    ④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24.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25.舞蹈《千手观音》,主要运用了手的变化来表达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千变万化。

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映辉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

  A.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中华文化的艺术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中华文化的艺术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2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有绅士风度。

这种差别的形成受

  A.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影响

  D.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

  2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                  D.经济、政治的发展

  28.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接班人。

这表明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C.改革开放前,我国不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D.改革开放后,文化的作用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2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拥护祖国统一                     D.热爱社会主义

  30.据报道,美的集团将向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组委会提供9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这次艺术节的开幕式,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晚会也定名为“美的之夜”,并通过凤凰卫视进行现场直播。

赞助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将向国际社会展现美的集团的规模和实力,推动美的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美的集团的这样做是由于该集团认识到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一定的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企业的发展的出路在于品牌宣传。

  31.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下列表述属于学习型社会的特点是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C.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32.2005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之际,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采风活动启动。

中国作家决心亲历长征路,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积极创新,多出精品力作。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先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33.2005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

  A.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D.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南海一中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中段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文科班)

选择题答案:

1-5:

ACCBA     6-10:

DCDCA  11-15:

CDDAB  16-20:

BADCB  21-24:

BDCA

25:

ABCD    26:

ACD 27:

BC 28:

AB 29:

AC 30:

C 31:

BCD 32:

ABC 33:

B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34题12分,第35题10分。

共22分)

  34.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

专家预测:

2005年,我国的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5500亿元。

  依据材料,回答:

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事业?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分)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2分)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

  ④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分)

  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分)

  因此,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会在驻新的辉煌。

(2分)

  35.材料一: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将于11月中旬在佛山举行,自10月28日至11月19日期间,将有全国最具代表性的8个优秀剧种、11个剧团在佛山各演出剧院,共演出23场精彩节目。

据了解,8个剧种包括昆剧、京剧、越剧、川剧、粤剧及话剧、童话剧、杂技芭蕾舞剧。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

  材料二:

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一次把杂技与芭蕾结合成浑然一体,融合了东方杂技和西方芭蕾两种艺术门类,使爱情的浪漫与杂技的惊险融为一体,属世界首创,实现了中国杂技从单纯的“技”到“剧”的质的飞跃。

  

(1)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成功在于什么?

  

(2)结合材料,简述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1)杂技《天鹅湖》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其在内容及形式上的积极创新,借鉴和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博采众长,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

(学生回答:

文化创新都可以酌情给1-2分)(2分)

  

(2)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

(2分)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分)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2分)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对我国传统杂技进行改造,借鉴并融合了西方芭蕾舞中的爱情浪漫,实现了中国杂技从单纯的“技”到“剧”的飞跃,充分说明了文化创新的过程。

(2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1分,第37题14分,共25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6.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这说明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1)从世界文化史看,印度和古希腊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

这说明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分)

  

(2)文化交流的途径还很多。

人口迁徙、教育、亲朋聚会、外出旅游,以及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分)

  (3)由此可见,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主要途径。

认为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不科学的。

(2分)

 

  37.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再发展。

  

(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分)

  

(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

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

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4分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6分)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2分)

五、论述题(共18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材料一:

2005年10月20日下午,南海一中第十一届体育艺术节隆重开幕。

本届体艺节有“流金岁月”大合唱、“成长的历程青春的风采”文艺汇演、“星光从这里升起”班徽设计大赛、田径运动比赛、还有摄影、书画大赛以及特邀嘉宾的表演等一系列体育艺术活动。

为期三天的体艺节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体育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现出南海一中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展示了南海一中素质教育的成果。

  材料二:

然而体育艺术节的另一现象同样令人担忧:

比赛过程中,台下观众吃零食、起哄、往前台丢荧光棒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比赛的激烈,整齐的观众席也随之热闹起来,离位走动的人明显增加,每一场的比赛结束,整洁干净的校园总是留下同学们随手扔下的色彩斑斓的垃圾。

  材料三:

随着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品牌。

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对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1)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有人认为,经济先行一步的南海,如果青年学生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将会成为制约南海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之。

  (3)针对材料三,从文化创新角度,我们应如何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体育艺术节活动的开展是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

(2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这些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

(2分)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青年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分)

  

(2)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南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地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青年学生是南海发展的主力军,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会阻碍南海进一步发展,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3分)

  ②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青年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分)

  (3)①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来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精神。

  ③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每小点2分)

六、综合探究(10分)

  39.背景材料: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

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

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

更甚之,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向你提问,要你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评论,你将如何回答?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答: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2分)

  

(2)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

(2分)

  (3)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分)

  (4)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鼓吹西方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否认其他文化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主张。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