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8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docx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对知识进行合作建构的过程。

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多元的、程度不同的、有差异的。

每个人既是知识建构的独立主体,又是多种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强调学习者学习的社会合作性。

所以,利用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深化概念教学的策略,也与建构主义观点完全一致。

  特色设计:

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观。

  二、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前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教学对象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条件分析:

  农村学校的学生对农村环境比较了解,这一点可以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利于课堂的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更多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想一想和议一议,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态系统的概念

  

(2)通过分析资料,学生能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活学活用”和“测一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爱护环境、爱护家乡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难点: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创设情境法:

通过国内大事激发学生兴趣,体现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自主、合作、探究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与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疑启思——引出课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甘肃舟曲泥石流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酿成这场悲剧的原因

  用生物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析。

  通过国内的大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三、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的概念

  

  

  

  

  

  

  

  

  

  

  

  

  

  

  

  

  

  

  活学活用:

  深化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辩论赛

  “如果没有我,生态系统会怎么样”为题开展辩论

  

  3、活学活用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题

  

(1)、图中影响牧草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活的?

  (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他们看似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教师出示讨论题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2、树桩和苹果的腐烂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

腐烂的树桩和苹果会消失吗?

  3、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4、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还有那些组成成分?

  

  

  

  

  

  

  

  

  教师出示生态环保小知识,学生完成测试题

  

  

  

  

  

  

  

  引导学生用知识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思考题,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并能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归纳。

  

  

  

  

  

  

  学生分角色进行辩论

  

  

  

  

  学生完成测试题

  

  

  

  

  

  

  

  

  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整理

  

  

  

  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生态系统概念

  

  

  

  

  

  

  

  

  通过资料分析,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辨别,对事实现象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概念内涵)和范围、条件(概念外延)进行归纳概括,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正确概念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财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四、情感提升

  

  以保护六股河为题,开展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六股河不仅是建昌人民的母亲河,更是支撑葫芦岛市经济发展和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地,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让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是新时代的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为家乡建设进言献策

  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体现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课堂教学内化成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增强学生的环保执行力,使学习效果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提升学生的情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习题检测:

  一、填空题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制造,不仅养活了,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3.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

  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二、资料分析:

“迷你”生态水族馆走红墨城

  在墨西哥居民家中,“迷你”生态水族馆日益受宠。

瓶中的小虾和青苔水草、碎石贝壳相映成趣,你知道吗,红色小虾在此密封瓶中可存活8年。

请你分析一下,小虾是如何生存的?

如果你的家中也有这样一个小水族馆,你应该把它放在什么环境下,才能保证小虾的正常生活?

  专家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教师能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使难点层层突破。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高老师花了很多的精力,搜集了一些非常精彩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顺利地完成了自学和对问题的分析这个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让学生自己建构概念,而不是用生物学术语传递概念;注重了概念的生成;高老师还指导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跟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通过甘肃舟曲泥石流的一则新闻报导,增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通过为六股河建设进言献策这一活动,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很好的体现了生物学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富有亲和力,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师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生物教研员郝莉)

  

  附件:

1

  作者基本信息

  课题(教科书版本)

  人教版

  授课学校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中学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授课班级

  七年四班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28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设计及授课人

  姓名

  高玉英

  毕业学校及专业

  抚顺师专生物系

  年龄

  40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

  中高

  教学年限

  17

  最高荣誉

  省级

  最高奖励

  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指导及点评专家

  姓名

  郝莉

  单位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职称

  中高

  职务

  生物教研员

  教育科研显著成果

  主编《上好一堂课的22要素—初中生物》;参编《初中生物优秀课教学示例》;《优化课堂要素的策略研究》发表在2012《辽宁教育》第4期;省级课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已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