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48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随堂同步检测试题34

一、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

第1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

第2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1.D 2.D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   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D.④——橘园、竹海

4.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土壤盐渍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解析:

第3题,④地位于南岭以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看到橘园、竹海景观。

第4题,④区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答案:

3.D 4.D

(2012·广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5.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解析:

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C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气候,选择A项。

答案:

A

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

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二、综合题

7.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2: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C~90°C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3: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065.68

1260

1490

人均森林面积(hm2)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hm2)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hm2)

0.12

0.10

0.09

0.07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96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

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2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原因。

(4)分析材料3,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从纬度、地形、气候三方面分析。

(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因此城市、旱地多分布在高原上的河谷地带。

第(3)题,从气温和生长时间上分析。

温度高有机质积累的多,生长期长积累的物质多。

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原因可从人口增加、资源数量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

(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下降 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准确定位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

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

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第2题,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

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第3题,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答案:

1.D 2.B 3.B

下表中每个地区的三个字母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三者的质量等级均分为a、b、c、d四个等级,且由a到d表示三个条件越来越好)。

读表完成4~5题。

地区

青藏地区

南方大部

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类型

bad

dda

ddb

ccc

4.甲地可能是(  )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

C.台湾西部平原D.河西走廊

5.乙类型代号应为(  )

A.acdB.dba

C.adcD.bbb

解析:

第4题,甲地水分资源、热量资源丰富,光照不充足,因此可能是四川盆地。

第5题,塔里木盆地水分资源不足,光照资源充足,因此乙类型代号应为acd。

答案:

4.B 5.A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

广珠城轨的开通将升级珠三角为“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7.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人员出行难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解析:

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无温带季风气候;这里平原面积较为广阔,但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第7题,“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出行难问题,这种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

6.C 7.C

我国某地为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而采用了“修建引水补灌设施,配套软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实施小麦等秸秆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实施以肥调水、以化学抗旱剂固水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推广应用抗旱新品种”等措施。

据此回答8~9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河西走廊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9.该地水资源缺乏,但不乏绿洲,这种自然环境差异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四地区中最可能是我国的河西走廊。

第9题,绿洲是由于水源条件引起的非地带性。

答案:

8.A 9.D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0~12题。

10.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比较严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长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

B.在湖水最少的冬季危害最大

C.会引起蓝藻大面积发生,影响城镇用水

D.可引入海水,加速湖水更新,加快净化

11.图示地区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却需要从外地调入粮食,其原因不包括(  )

A.种植结构调整

B.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C.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D.环境污染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12.下面所列地区与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

A.松嫩平原B.墨累—达令盆地

C.美国中部平原D.湄公河平原

解析:

第10题,长三角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夏季气温高,有利于水生生物繁殖发育,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最大;引海水入太湖,会导致湖水变咸,破坏原有生态。

第11题,粮食需要从外地调入,与该地区非农业用地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和人口密度大、市场需求量大等有关。

第12题,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松嫩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商品谷物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只有湄公河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答案:

10.C 11.D 12.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1:

黑河是我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发源于甘肃省西北部,由张掖、酒泉之间的南山和祁连山流出的各河流汇集而成,全长约800千米。

材料2:

黑河河谷是阿拉善高地唯一有人定居的地区,原是中亚丝绸之路的故地。

黑河在下游注入居延海,这里原本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但已于20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材料3:

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黑河的汛期在________季,该河流属于____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分)

(2)图中山脉为________(填名称)。

(1分)

(3)试简述造成材料2中现象的主要人为因素,并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防治。

(7分)

(4)简述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5分)

(5)该区域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6分)

解析:

(1)题,黑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祁连山的冰川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属于内流河。

(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山脉为祁连山。

第(3)题,由材料可知,题目所问实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结合课本知识即可回答。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基本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结合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干旱、交通不便)分析原因即可。

第(5)题,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经济,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答案:

(1)夏 内流河 

(2)祁连山

(3)人为因素:

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采取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等;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

(4)特点:

多沿河流和交通线路分布。

原因:

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交通不便,因而城市多沿水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建设。

(5)利用水资源相对丰富、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加工业;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物流等产业;可开展大漠风光游等特色旅游业。

要注意的问题:

发展农业时,注意防治荒漠化和盐碱化;发展工业时,注意防治大气污染等。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分)

材料1:

2011年9月5日至9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云南世博集团承办的“2011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览”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材料2:

云南区域轮廓图。

材料3:

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

指标

气候等自然条件

劳动力

冷藏保鲜

机械化科技

鲜切花水及广告等平

昆明

50

30

10

5

5

荷兰

40

5

20

20

15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明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8分)

(3)根据材料3,分析促进昆明花卉生产的措施。

(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云南省的气候、产业区位、发展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题,结合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知该地为我国的云南省,气候特征不同地区要分析其光照、热量、水分等特征。

(2)题,注意结合图表信息并结合第

(1)题分析其优势。

第(3)题,对比表格信息可知,昆明在冷藏、保鲜技术、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鲜切花技术、广告等方面与荷兰差距大。

答案:

(1)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为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2)热带及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足;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内及国际需求量大;铁路及空运便捷。

(3)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新品种;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鲜切花水平及相关产品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