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82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docx

福建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考试说明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测查的内容及评定标准与本说明中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其评价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与本考试的考查功能、目标定位作适当的调适。

2.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列“学业质量标准”1、2确定。

命制试题要注意:

一是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二是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注重对各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目标能反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四是试题在立意、设问、答案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五是题型设置和题型分数比例要满足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有层次、多维度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初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三、考试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提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初步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4.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具体史事作出合理地解释,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对现实问题作出解释。

5.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依据,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能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依据、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具有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考试说明中“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概述、理解、说明、认识”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分析、论证、评价”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

四、考试内容

(一)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修(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历史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知道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知道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伦改革、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知道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列举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史实;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

(3)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影响。

(2)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必修(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影响。

(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及他们的代表作。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60%,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非选择题40%,共4小题40分。

2.内容比例:

历史(Ⅰ)约40%,历史(Ⅱ)约30%,历史(Ⅲ)约30%。

3.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全卷预设难度值:

0.85左右。

七、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例1】明初起,废丞相设内阁。

这种变化旨在

A.巩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能D.扩大政治民主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度加强的史实。

需要通过对废丞相、设内阁这一措施的理解,判断出这项改革的政治意图。

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2】某历史探究性小组需要有关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原始材料。

下列材料中,他们应选取

A.《四洲志》《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天演论》

C.《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D.《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

[答案]C

[说明]本题以探究性学习中查阅历史资料的方式,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要求结合维新变法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著作内容,并根据题目要求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主要考查识记、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3】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右图所列要素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B

[说明]本题是图片材料选择题。

要求观察图片中的文字,联系和应用所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对图片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主要考查观察、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4】下列描述中,符合宋代商业活动实际状况的是

A.“坊市”的分设B.纸币的诞生

C.“商帮”的形成D.工厂的兴办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宋代商业活动的相关史实,选项内容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商业活动的情况,需要对各个时期商业活动整体把握,才能做出符合题意的判断。

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5】“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歌曲如泣如诉,所阐发的民族情感影响了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

C.西安事变D.辽沈战役

[答案]C

[说明]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需要通过对《松花江上》歌词的理解和西安事变背景的分析,从而做出符合题意的判断。

本题还可以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角度,并结合题目要求做出符合题意的判断。

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6】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答案]C

[说明]本题是图片材料选择题。

要求观察历史图片,依托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理解并作答。

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

它们都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

主要考查观察、理解能力,属较难题。

【例7】阅读下表,影响1920—1926年苏俄(苏联)工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项目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工业总产值(%)

(以1913年为100)

100

13.8

75.5

108.1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D.推行工业化方针

[答案]B

[说明]本题是表格材料选择题。

要求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获取有效信息。

考查比较、分析和运用能力。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8】右图所示漫画反映了君主立宪制的一种特点。

最能体现该政体这一特点的近代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A

[说明]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以漫画作为主要情境材料,主要考查获取信息能力。

结合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相关知识作答,主要考查观察、理解和比较能力。

能力层次为应用,属中等难度题。

【例9】下图是某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设计的板书。

图中方框应填写的内容是

A.和平共处B.“九二共识”

C.平等互利D.“一国两制”

[答案]C

[说明]本题是图片材料选择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史实。

要求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做出符合题意的判断。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例10】民国初期出现兴办实业潮。

与图示曲线对应的序号,可反映这一历史情形的是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原图见2016年6月历史会考试卷第13题,建议扫描方正版原图)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说明]本题是以曲线图形式呈现的材料选择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要求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时段。

主要考查识记、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11】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答案]D

[说明]本题依托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的史实及其认识,考查区分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历史结论与历史解释的能力。

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属于中等难度题。

(二)非选择题

【例1】在下列表格所列史事中,任选其中两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合理的论述。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抗日战争

开国大典

[参考答案]

答案1:

论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共成立:

受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于1921年7月成立。

从此以后,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开国大典: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举行开国大典,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并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答案2:

论题中华民族抗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五四运动:

为了抗议巴黎和会纵容日本侵占中国山东主权,1919年5月起,北京爆发并形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学生、工人、商人举行罢课、罢工、罢市,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

五四运动体现了各界的爱国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中华民族出现空前的民族危机。

七七事变后,逐渐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

经过长期抗战,中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说明]本题贯彻新时期基于“问题意识”的试题开放性、可选择性特点的命题思想,落实新课标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它从侧面反映了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新动态。

根据所学,通过对其中两个史事研读并找出两者内在联系,形成论题。

其论述结构可分为串联式与并联式两种。

串联式即为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如答案1。

中共成立与开国大典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作为共同的论题。

并联式则为二者之间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但与某种主题具有关联性,如答案2。

五四运动与抗日战争均促进中华民族不同程度的觉醒,故可作为共同的论题。

本题属于较难题。

【例2】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

“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

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600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导致“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事件是什么?

“在这60年间”,人类社会先后进入了什么时代?

(2)请列举这一时期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能分别反映上述时代特点的发明各两项。

(3)从上述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两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轮船(汽船)、火车等;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话、电灯、汽车、发电机、电报等。

(3)提示:

可从科技、创新、教育等角度谈认识。

[说明]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

题面提供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和重大发明的理解,要求准确理解题面材料,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属较难题。

【例3】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明显。

观察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与图一、图三相对应的朝代名称,并简述相应的判断理由。

(2)依据上述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变化趋势。

[答案]

(1)图一:

秦朝。

理由:

实行三公九卿制。

图三:

明清。

理由:

废除丞相。

(2)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强化,最终达到极盛。

[说明]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为主题,要求通过对三则图例中不同朝代有关中央机构变化的比较、分析,归纳君主专制制度古代皇权变化趋势走向。

考查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进而考查理解、比较、分析、推断能力的运用。

属中等难度题。

【例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对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材料二虽然有这样的希望,但西欧各国的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准备突然之间就把他们各种不同的民族传统都置于一个被赋予权力调节其内政的“共同政府”之下。

政治上的统一不可能在近期内达到,但在经济领域内,统一正在进行之中。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列举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如何走向统一。

(3)你如何看待欧洲一体化对欧洲各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

(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2)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欧洲共同体成立,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成立和欧元的使用,推动欧洲政治、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