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7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题型:

单选(40x1’),名词解释(5x3’),简答(5x5’),问答(2x10’)

绪论

1.预防医学概念:

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

(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

(2)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2.预防医学发展史:

3个阶段

3.公共卫生措施(目的性、社会性措施):

分类:

预防性卫生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服务研究

4.三级预防(一二级预防重点细化记忆)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学预防。

它主要针对无病期,采取各种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有害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一级预防的措施是增进健康、特殊预防。

病因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明确的疾病,以第一级预防为主(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

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病因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尚不完全明确的疾病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第二级为重点(肿瘤、心脑血管病)

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一种“疾病管理”措施

第一章

1.原生环境:

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2.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3.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基地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4.生物放大作用:

在高危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地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的现象。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很难降解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危营养级生物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

(生物体与生物体的比较)

5.环境污染概念: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6.环境污染物概念:

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1)分类: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

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7.高敏感人群或高危人群:

比其他正常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等有害因素损害的人群。

(由于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面对环境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卫生标准要保护该人群)

第二章

1.常见城市大气污染类型:

(1)煤烟型烟雾事件:

由二氧化硫(SO2)与烟尘等污染物联合作用引起的公害病。

特点:

煤烟污染;特殊气象条件(寒冷、多雾、无风、逆温等);地理条件(河谷、

盆地、高纬度等);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

(2)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烃类受太阳紫外线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浅蓝色混合烟雾,属于二次污染物。

特点: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多发在

夏季白天;大城市易发;受害者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呼吸困难、胸闷、

皮肤潮红等

2.大气棕色云团:

指区域范围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煤烟、硫酸盐、硝酸盐、飞灰等。

ABC的棕色就是黑炭、飞灰、土壤粒子以及二氧化氮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所致。

以细

颗粒物(PM2.5)为主

3.臭氧层空洞

(1)形成原理:

冷冻剂、消毒剂、起泡剂、灭火剂等卤烃释放氯或溴自由基→氯或溴自由基破坏臭氧分子→同温层的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紫外线生物学损伤增多

(2)对人体健康影响:

皮肤癌增多,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免疫系统抑制,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4.酸雨:

PH值少于5.6的降水

危害:

(1)土壤PH值下降,土壤营养素流失,土壤贫瘠,农作物减产;

(2)森林受害,树木死亡,生态环境破坏;(3)水体酸化,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影响鱼卵等孵化,鱼类等绝迹;(4)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溶解度上升,向水体和农作物转移;(5)破坏建筑物、桥梁和历史文物

5.四种气体大气污染与疾病

(1)二氧化硫:

来源:

含硫燃料燃烧、硫酸制造、有色金属冶炼

理化性质:

易溶于水

危害:

刺激作用、联合作用、促癌作用、变态反应原

(2)氮氧化物(NOx):

NO2、NO

来源:

煤油、重油

理化性质:

溶解度小

危害:

NO:

高铁血红蛋白症(血红蛋白中含有二价铁,主要运输O2,NO进入后使

铁二价变三价,三价铁不能运氧导致缺氧)、中枢神经损害

NO2:

肺部损害—肺气肿、肺水肿

形成光化学烟雾

(3)可吸入颗粒物(IP\PM10)

特点:

不同粒径滞留部位不同、所含物质的量和性不同、不同来源理化特性各异

危害:

本身毒性、载体作用、催化作用

(4)光化学烟雾

烃类、氮氧化物(NOx)紫外线O3、PANs、醛类

危害:

刺激作用(眼睛、鼻咽喉、气管、肺)、影响免疫功能

6.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①燃料燃烧(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②室内人的活动;③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家用化学品;④室内生物性污染;⑤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⑥来自室外环境(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在上述污染源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达300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最危害的5种污染物质是甲醛、VOC(苯及同系物)、氨、氡及石材本身的放射性,被称为五大影性杀手。

污染物种类

特征

危害

主要来源

甲醛

无色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流泪、喉部不适

哮喘甚至肺气肿、慢性呼吸道疾病

人造板材、家具、粘合剂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

致癌物质,轻度粘膜刺激症状。

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

油漆及添加剂和稀释剂、各种胶黏剂防水材料

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呼吸困难,发生肺水肿

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添加剂

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

呼吸系统疾病,形成体内辐射,肺癌

混凝土、砖沙、水泥、石膏板、花岗岩所含的放射性元素

石材放射性

无色、无味、无形,很难描述其特征

神经系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

镭、钾、钍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7.水体种类及卫生学特征

种类:

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卫生学特征:

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形成

雨雪水

径流汇集(江河、湖、水库)

降水渗透地面水补给(浅层、深层、泉水)

水质

较好

较软

较硬、好、透明

矿物质

较好

较少

水量

无保证、变化大

不稳定丰、枯水期

稳定

细菌

较少

较多

较少

溶解氧

较高

较高

较低

8.水体污染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介水传染病(水性传染病):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

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特点:

可暴发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治理、净化、效度,能迅速控制。

原因:

水受污染后,未经妥善净化消毒;净化消毒处理后重新被污染。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传递使人体发生急、慢性

中毒。

①汞:

含汞工业废水、医院口腔科废水、含汞农药→污染水体

底泥(无机汞)(微生物,甲基化)甲基汞(食物链)生物富集→公害病

毒性:

有机汞>>无机汞;易为吸收和浓集;可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水俣病(公害病):

由于慢性甲基汞中毒最早发生在日本水俣地区。

特异体征(Hunter-Russel综合症):

末梢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

共济运动失调、听力与语言障碍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

→全身瘫痪、精神错乱→死亡

②铬:

通过食物链放大作用对人体有害

危害:

六阶铬毒性最大。

如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肾毒性、致癌性。

③氰化物:

来源炼焦、电镀、选矿、燃料、化工、医药和塑料凳工业的废水。

危害:

急性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窒息;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症、运动肌酸痛、运动障碍;

体内生成硫氰化物:

促甲状腺肿物质。

(甲状腺肿)

9.水体富营养化:

原因:

N、P。

后果:

赤潮、水华。

10.三氮的综合评价:

H4﹢-N

NO2﹣-N

NO3﹣-N

卫生学意义

+

新近污染

+

污染物已分解,未完成自净

+

已完成自净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制定原则:

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所含化学性、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经济技术上可行

(2)指标分类:

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消毒剂指标

微生物、消毒剂指标:

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

毒理学、放射性指标:

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2.饮用水质的处理过程:

净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氯化消毒)

1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概念:

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判断条件(与公害病区分):

有明显地区性;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相关,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14.我国常见地方病

(1)碘缺乏病临床表现: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呆、小、聋、哑、瘫)

①我国高碘地区为山东日照(邻海),甲状腺肿病因:

缺碘、高碘、致甲状腺肿物质、

其他→甲状腺激素合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加→甲状腺增大

②碘预防副作用:

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碘性甲状腺肿和碘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碘过

敏反应;碘中毒

病因

机理

预防措施

硫氰酸盐

抑制碘摄取,释放已摄取碘

补碘

硫葡萄糖苷

抑制碘的有机化

去除或破坏此类物质

(2)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中毒):

以氟斑牙、氟骨症(疼痛晨起最剧烈,活动后可减轻)为特征,氟斑牙是敏感性指标

病因:

长期摄入过量氟、饮水型、煤烟型、饮砖茶型

饮水除氟:

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骨炭吸附法、铝盐混凝沉淀法、磺化煤过滤法

第四章

1.职业性有害因素:

(1)定义: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2)分类:

①生产工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