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速成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65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妈妈速成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好妈妈速成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好妈妈速成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好妈妈速成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好妈妈速成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妈妈速成记.docx

《好妈妈速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妈妈速成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妈妈速成记.docx

好妈妈速成记

好妈妈速成手记

(一)人物介绍

W妈:

八零后年轻妈妈,善良,敏感,自主,独立,内向,婚后前几年和先生沟通不畅。

近一年,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渐调整心态和沟通方式,夫妻关系得到改善,但孩子问题却层出不穷。

她认真努力地学习,有问题就请教。

老师说孩子上课神游,注意力不集中,她经过上网请教,就带着孩子做串珠子训练。

小区朋友说孩子交际有问题,她请教后,就改变自己的内向,自己先练习和小区的妈妈们成为朋友,再带着孩子一点点学习怎么与朋友交往。

羊妈竣妈说啥书好,就买啥书。

大家说学知识要生活化,她就让孩子去买东西,找零钱。

专家说不要打骂教育,于是她忍啊忍啊,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动手……

可是……

W:

六岁,眼看着马上要进小学了,不管幼儿园还是少年宫也好,老师对他的课堂评价都很低:

老师在前面上课,他钻桌子底下去了,不是转身向后面拉小朋友,就是弄衣服鞋子。

阅读时间越来越短,只看旧书,不看新书。

跟孩子们相处,冲突不断……

现在,W妈又孕,对W即将进入小学感到焦虑和无力:

大的麻烦不断,小的又要来到世上。

一着急,拉着孩子,冲到海南来找羊妈了。

好妈妈速成手记

(二)第一天,中午。

人物初体验

初见W,他脸上挂着羞涩的笑。

眼睛东张西望,眼神飘忽不定,结实的身体微缩,透露出一股不自信。

我走上前,打招呼,他不回应,眼睛继续左看右看,就是不怎么看我。

我想摸摸他的头,他很快躲开,身体略显僵硬。

(缺乏安全感,不自信,对基本的交往规则缺乏认识。

) 

吃午饭,发生了几件事。

一、W和轲开始熟悉。

都是男孩,容易打成一片。

W很随便地,脱了鞋,坐在沙发上,把脚丫往轲鼻子上凑。

(非常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希望能够与朋友互动,但是不懂得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于是采用自己觉得有趣的方法来挑逗对方)虽然轲左躲右闪,出于做小主人的礼貌,没有以牙还牙,但我知道,继续下去,他也会因恼怒而动手。

(毕竟都是孩子,如果没有其他人及时介入,给予正确的引导,冲突将一触即发)

二、W开始拉轲的耳朵。

看得出来,他喜欢轲,所以用他自己觉得愉快的方式,在和轲互动。

(换一种方式去吸引对方注意力)轲呢,一开始也觉得好玩,但几秒钟后,W的手劲开始加大(玩耍的时候,会不注意轻重),轲感觉到疼痛,也开始去拉W的耳朵,眼看着,再继续下去,玩耍就要变成打架了。

(又一个进行正确交往方式引导的好时机)

三、上了四个菜,但有朋友还没来,要继续等。

W跟轲的打斗被终止,他瞅向了餐桌。

一眼看到一个菜,拿起筷子,站在沙发上,趴在桌上,就要去扒拉整盘菜。

他扒拉的方式是:

自己夹或抓起一块,用嘴一尝,再放回菜盘子里。

(基本礼仪规范的严重缺失!

同时可能也显示出孩子的不安全感:

再不抢,就没我的份了?

吃饭的时候,看他用筷子,感觉他简直是故意在折磨人:

眼睛到处瞟,筷子送啊送的,感觉要送到嘴外边去一样,结果一筷子的饭菜,一半进嘴里,一半到了嘴外面,桌面一片狼藉……(餐桌的礼仪,用餐的规矩,难道没有人给他做过正确示范?

眼神飘忽不定,没有专注自己手中的筷和勺,是掉饭的主因,仍然在担心别人抢了自己想吃的?

 我在观察W的行为和W妈的反应,看情形,不是过分到让全桌人反感,W妈似乎不会干预。

或者说,她不知道要怎么干预。

她只会说“W,你不能这样”,声音柔柔弱弱,底气不足。

(只是简单地提醒孩子不能怎样,没有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坚定度不够,坚持不够,效果也就没有。

)而W也似乎没听见,会继续我行我素。

(不吃,就没得吃了;但不听你的,没啥损失,为啥要听?

顶多挨个揍,然后继续吃。

据W妈描述:

带着W出去和朋友吃饭,往往是揍W一顿,W才老实,大家才能吃好饭。

(果然要揍)

这样下去可不行。

家长和教育者对孩子行为所做出的反应,决定了孩子行为发展趋势。

 

我开始干预。

一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孩子的反应,二是为了给W妈做个示范。

事件一:

我眼睛盯着W,一字一顿地说:

W,请把脚放下来,穿好鞋

第一遍,W不理

然后,我加重语气,表情更严肃,语气更严厉地重复一遍:

W,请把脚放下来,穿好鞋

W有个小问题:

不愿意看着人的脸和眼睛

但在我语气加重的情况下,他会听出来,然后会看我一眼

看到我严肃的表情,他会服从指令,把脚放下来,坐好。

虽然,只有片刻。

过一会,又开始新一轮的动作,出现新的状况

(1,W会听语气,会看脸色,会服从指令,他的大脑没问题。

2,W不是无法沟通的孩子,不是无法无天的孩子。

他只是缺一个正向的简洁的引导指令)

 事件二:

 眼见继续发展下去,玩笑会变成真打架,我开始介入。

坐到W的身边,拉过W的手,微笑着,也游戏一样地,先拉下他扯轲耳朵的手,然后用我的双手,抚摩W双耳轮廓,问他感觉舒服么,他嘻嘻笑着点头,身体肌肉表现出不一般的僵硬。

我说:

就用这么大的力摸朋友,如果把朋友弄得很疼,就会伤害到朋友了

于是W又用手去抚摩了一下轲的耳朵,轲也跟着抚摩了一下W的

按原来的发展趋势,会因为两个人不甘示弱地扯耳朵,变成因为痛而吵架打架,不快而散

现在,他们彼此觉得挺舒服。

过一会,他们都不再摸耳朵。

这事就过去了

(W的反应说明他过去一直处于被粗暴制止的状态“你不要这样做,你不能”。

给他一个正确的体验,他能够很快学会并运用。

 事件三:

前面两件事的示范与指导,让W妈明显积极起来,意识到规范孩子的行为,是当下迫切需要进行的事,与其消极坐等孩子与其他人的冲突急剧恶化,不如及时主动介入。

于是她一边喝止孩子,一边和我一起拉住孩子的手,制止孩子不合时宜的行为。

孩子在妈妈的坚持下,终于放下筷子,开始不耐烦地等待。

(正确的示范,不是只针对孩子,家长同样需要正确示范的指导)

这餐饭,也因为W妈积极主动的干预,变得顺利多了

所以,不是孩子本质差,教不了,实在是家长不够积极坚定,方法没用对。

 

午饭结束,送W妈和W去休息。

临分手,我摸着W的头:

W,妈妈就交给你了,你要照顾好妈,让妈妈休息好啊!

W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这让我心里有了一丝喜悦:

这是一个没有被赋予过责任感的孩子,责任感的激发和肯定,会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

 

对W的初判断:

行为规范非常紊乱,规则意识极差。

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第一反应是一声干嚎,是利用情绪控制其他人的好手。

看似注意力不集中的背后,是他对周围人物的察颜观色。

眼睛不能注视对方,眼神到处飘,非常不自信。

 对指令有反应,并且能够在对方严肃认真的态度下去做到,说明孩子有一定自控能力,只是之前一直处于缺乏明确指令的环境中,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对具体的表扬欣赏有积极回应,说明孩子没有处于破罐破摔,把自己完全封闭的阶段,孺子仍可教也。

眼睛的对视,基本行为的规范,说话语气和态度的调整,这是W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对基本行为规范完全没有认识的孩子,怎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完全改变,融入到处处是规则的集体中?

一个基本无法融入集体的孩子,又怎么能在巨大的排斥压力下,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充满自信?

 对W妈的初判断:

本身是个比较封闭的人,外界冲击不是非常强烈的情况下,她都选择静静地看着、呆着,不会主动做出积极反应,生活中的任何事对她来说都像是一个任务,完成就行,无法享受,所以她总是处于“因为冲突推动而做出反应”的状态。

对规范和规则,认识模糊,基本不清楚应该对孩子提出什么样的明确要求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对规则的适应。

结果就是随着孩子长大,与外界社会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冲突也越来越多越强烈,带给她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优点:

爱学习,认真努力,总是做笔记。

有执行力,一旦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能够马上开始行动,并坚定执行。

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变被动消极等待为主动积极及时干预,学习表情与语气的运用,学会爱的表达,这是W妈的首要任务。

好妈妈速成手记(三)第一天,晚上人物再判断

眼睛正视对方,眼神不躲闪,不涣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一,代表你对对方的关注,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之一。

二,能显示出你的自信。

三,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有利于学习,尤其是早期的语言能力,要模仿对方的唇型来学会清晰正确的发音。

眼神飘忽涣散,就会导致这一能力的发展缓慢,其他能力的学习,亦如是。

所以,我会把眼睛正视贯穿在和W相处的始终。

 

散步,时刻关注W的动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他眼睛正视我来对话。

我双手扶住他的肩膀:

“请你眼睛看着我,再说一遍。

一旦他做到,哪怕眼神在我脸上只停留一秒钟,我都给予肯定:

“很好,就是这样,眼睛看着我,我才知道你在和我说话。

”“你的眼睛很漂亮,要看着我说话,我才能看到你漂亮的眼睛啊。

……

 

渐渐地,W的眼神,开始会盯着我看。

跟他说话,从完全没回应,到慢慢有回应。

今晚的重点目标,基本达成。

(提出明确的要求,刚开始,适当强制,以帮助打破旧的行为思想模式,一旦孩子有了正确的回应,马上及时给予肯定,利用良性回应激发新行为思想模式的建立。

  

插曲记录:

吃清补凉

卖家阿姨把东西端过来,问孩子需要加花生碎不

W,完全没回应。

(从来没有人告诉并要求过他,如何正确地回应?

W妈,也完全没意识到,这个时候,需要给对方回应。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似乎孩子行为不激烈,她就意识不到自己应该做些啥。

卖家阿姨脸上讪讪地,收起了笑容。

(家教家教,对于小孩子来说,不是孩子行为有多好,完全没问题,人家才说家教好。

而是看到家长随时随地的教育方式,预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趋势,让人判断出孩子的家教会怎样。

猜猜,卖家阿姨的判断会是什么?

 

晚上分手的时候,我弯下腰,眼睛平视W,很郑重地交代:

W,你爸爸现在不在,所以,你这个男子汉,要照顾好妈妈。

妈妈休息好了,明天才能更好地陪着你

W听到这句话,跟中午不一样的反应是:

中午,他只眼睛亮了一下。

现在,他看了我一眼,很郑重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再小的孩子,只要开始与外界发生联系,他都会乐意承担一定的责任,来彰显自己的力量。

如果不能够从积极的责任承担方面得到成就感,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做一些奇奇怪怪、让人头疼的事,来获得关注和成就感。

天使和魔鬼,或许只是那一点责任感的差距。

由最开始的不回应,不理睬,不听指令

到晚上能够开始正面回应指令,做出反应

W的接受吸收之快,超出我的意料。

所以我对W妈说:

W是很不错的孩子,值得好好教。

当然,这话,又让W眼睛一亮……

(希望孩子往哪个方面发展,就在孩子面前多有意无意地肯定这些方面他有什么样的进步。

) 

 

对W妈再判断:

孩子的行为是果,父母的教育是因。

所以摸清父母本人的一些信息,了解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W妈辛苦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教育效果却极为不佳,她要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方式方法,更是她的心理基础。

从W妈对各种事情的反应,再结合之前散步,听W妈说到自己的往事,我判断:

这是一个过早承载了生活之重,把生命当成任务来完成的人。

无论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丈夫还是孩子,她都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面对。

她尽自己的能力去善待每一个人,却无法用正确的爱的语言和行动来关心他们。

她怎么能够去爱好别人呢?

她连自己,都不懂去爱。

在最能够培养爱之能力的时期,她被赋予了超出年龄的责任与义务,没有感知过正确的爱,也没机会去反思自己的爱的能力。

 所以,W妈不只是要学习改变引导方式的问题

她需要向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学习怎么正确的爱。

她需要放下“尽责任、尽义务就好”的消极心态,学习怎么感知爱,表达爱。

 

TOW妈:

一,写感想,写总结,写今天的收获,写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打破把自己泡在悲伤过去的思维模式,积极起来,向前看)

二,主动给W爸打电话。

说自己想他,问W爸今天吃啥,做啥,想啥了(爱的表达,从主动打电话开始。

自己跟W爸说完,一定要让W也跟爸爸说两句。

哪怕这两句是自己在旁边一字一字教着说。

(教育孩子怎么正确表达爱的好机会,不要错过。

三,在这几天,一定要给妈妈打个电话,不说事,只撒娇,摆正自己做女儿的位置,放下那个给自己的妈妈当母亲的包袱。

(追根溯源,从面对父母开始,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是心灵柔软的第一步。

否则,一边为了责任感,背上包袱,一边为了躲避压力,封闭自己,远离家乡。

自己越躲,越不能跟过去说再见,心竖起的盾牌也越坚硬,与外界,怎么能够达到良性沟通?

好妈妈速成手记(四)第二天教之初体验

W妈自述一:

昨晚W自己主动把房间的灯光调暗,自己活动完后,再把灯关掉,不影响妈妈休息。

能够为他人考虑,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W妈很感动。

(所以W的本质非常好,他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W妈要注意:

请记得及时感谢孩子对自己的这种照顾,把事实说出来,看着孩子的眼睛,感谢孩子。

 W妈自述二:

在家完成跳绳任务,W跳几下就说累了,然后W妈就等W休息一下,再监督着继续跳

跳跳停停,要半小时才完成。

 (究竟是孩子不爱学习,学习困难,还是家长太生硬,方式方法用错了呢?

拭目以待)

 

教之初体验一:

由W妈根据在家的节奏,制订出今日任务:

跳绳和读经。

(到了新环境,再用全新的学习内容和节奏去要求孩子,排斥反应比较强烈,也不容易观察到孩子的普通状态)

那我们就从跳绳开始,我操作,一是测试W的能力与反应,二是给W妈做示范。

拿出计时器,W没见过。

让W读上面显示的分和秒,会读(说明智力正常),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我让W先跳十个。

计时。

(这个计时,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只为了提升孩子兴趣,让他的注意力能够暂时集中在跳绳上。

不要让计时器喧宾夺主。

再跳20个。

计时。

再跳30个,最后跳40个。

强调,跳完40个以后,不准再跳(强调不准再跳,是为了激发孩子饥饿心理,增强游戏感)

结果前后总共不到十分钟,100下跳完。

而且W从连续跳两下,进步到能够连续跳15下。

他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及时肯定地指出来:

哇,能够连跳15下了啊!

配合夸张的表情和惊讶的“啧啧”声。

最后面的40个,W跳得很快,很来劲。

 

接下来读弟子规。

首先,明确告知我们要读哪几章,要读几遍。

(不明确,孩子就会一直想着:

究竟还要读多久啊。

严重影响专注度。

因为不清楚W的状况,所以我保守地选择只读一章,只读一遍。

读之前,强调读的原则:

吐字清楚,声音要大,要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要求不明确,孩子就会随便发出一个声音,表示读了。

我读一句,他读一句。

如果W声音小,吐字不清楚,我只语气坚定地说一声:

请再读一次。

然后我把这一句重复一次。

如果W仍然读得不清楚,声音小,我会提醒“声音要大一点,慢一点”等等,做出明确的要求,然后再重复这一句。

一旦W的声音大,吐词清晰,用手指着字了,都及时给予肯定:

对,你的声音真大,这一句读得很清楚,我都听明白了,你的手指得很好……

提醒的频率渐渐减少,肯定的频率渐渐增加,W的读经愉悦中顺利完成。

(W不缺乏学习兴趣,也不缺乏学习能力,只是一直以来,都缺少一个明确的指令,让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好的。

一旦有了肯定的声音,用了合适的方法,他就非常乐意配合,将看似枯燥的学习进行到底。

 

教之初体验二:

W和轲玩下棋,因为不明白规则,W要按自己的意思下,轲不让。

结果两个人闹意见,W就跑到房间,把门一关,表示自己很生气。

我让W妈过去,把门打开,告诉W:

绝对绝对不许关门

然后对W的生气,不要发表任何意见,让W在房间里先呆着,W妈先过来。

我们和轲继续下棋

没一会,W过来了。

我们都不提刚才生气的事,我问W要不要玩。

W说不要下棋,但是同意负责给我们盖章。

棋的游戏规则之一是走到相应的图标,完成相应的任务,可以盖一个章。

W很高兴地接过章,游戏愉快地进行到结束。

(生气,可以有。

但一不能关房门(怕出危险),二不能打其他人,三不能扔东西。

生气么,随便生。

生完了,再过来。

我保证不针对你的生气责备一句。

最后,生气没啥意思了,就不生了嘛。

家长不要为孩子的情绪买单,孩子一有情绪就马上去哄,去吓,去责备。

对他的情绪越过分关注,他的情绪就越容易发作。

教之初体验三:

W看到小卖部的陀螺,要求买。

W妈想反对,结果W就用很生气的表情,大叫:

我要买陀螺。

装哭(一看就是惯犯。

经常用这招来搞定他妈妈)

W妈无力地表示了自己不同意,无效。

W妈又表示要等轲下课,想用拖延来帮助W忘记。

(一看,这也是惯招,能拖就拖。

结果W根本没有因为她拖一拖就忘记,等轲下课,经过小卖部,W就叫着要买。

一选,还选了个最贵的,八十元。

最后买了两个十三元的。

在路上,W边走边玩,一不小心把陀螺掉在地上,给摔散了,又拿回小卖部去重装。

就这一摔,我给W定了一条规则:

路上不能玩玩具。

可以拿在手上,但必须回家才玩。

W真的就拿着走到家才玩。

(W答应了在路上不玩,就能够做到,这足以说明他具备相当的自控力,能够守信。

但是家长不对孩子的好品质加以肯定和培养,反而把精力放在与孩子斗智斗勇斗拖延耐力上,实在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路上,跟W妈探讨了买东西的事。

W妈说:

W自己的零花钱,全用来买吃的。

然后完成爸爸妈妈的要求,就可以得星星,用星星来换钱,买玩具。

W妈往往是等兑换的时间到了,只要W不提出,她就当没这事,不给钱买玩具了。

但W一旦提出来,再一闹,她就没办法,只好买。

(对孩子买玩具的态度,也说明了家长自己的理财观念模糊不清,造成自己的被动,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晚上,我对W说:

爸爸妈妈的钱,要用来买大房子,用来让一家人生活得更舒服,所以,你不能够总是要求爸爸妈妈给你买玩具。

W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点头

(闲聊,哪怕只是一句话,都具有教育意义。

孩子是需要被告知他能够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

一味地把他排斥在家庭责任之外,他只好通过各种破坏来寻找存在感。

教之初体验四:

陀螺掉地上摔坏的时候,W对W妈发脾气:

你快给我把地上的陀螺捡起来,给我拼好!

我把脸一沉:

“你妈妈欠你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能这种语气和你妈说话!

W马上闭嘴。

看出他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教他:

“你可以问妈妈‘你能帮我把陀螺拼好吗?

’”。

他模仿我的语气对他妈妈说了一遍。

(随时随地做正确的示范,并让孩子模仿。

)看得出,他也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用正确的方式去对话,知道肯定会有一个良性的后果。

伟大的教育来自点滴生活。

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他做人做事。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尊重的孩子,你还能教会他什么?

教之初体验五:

昨天晚上W坐梯式电梯时,在电梯上跑来跑去,很不安全。

今天,在上电梯之前,我先拉住W,弯下腰,平视地看着他眼睛(请注意:

弯腰、平视、身体接触,很重要!

):

W,在电梯上,要抓住扶手,站好,不能走来走去。

于是W就真的做到不走来走去。

下了电梯,我表示非常高兴,给他大拇指,用语言强化他刚才做得非常好。

(只要类似的事情出现过一次,再遇到时,就要提前跟孩子定好规则,预防危险再次出现。

教育不是拿着书本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随时随地进行中。

教之初体验六:

继续训练W的回应能力。

叫W的名字。

他没有任何回应,继续我行我素,似乎其他人根本不存在。

我顶多叫他的名字两遍,然后走过去,蹲下来,眼睛与他平视,双手抓住他肩膀(注意:

肢体语言不能忽略):

W,我刚才和你说话,你听到了吗?

W就会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声音很小地说:

听到了

我说:

W,那么你需要给我一个回应。

行,或者不行。

好,或者不好。

他眼睛又看着别的地方,说:

好。

我说:

请你的眼睛看着我。

你不看着我,我就看不到你漂亮的眼睛,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

W就眼睛看着我,再回答一次。

我这样坚持了几次,W就对我的声音有反应

现在,我基本一叫,他就会有回应,而且会主动看我的眼睛。

他一回应,我就特别高兴地摸摸他的头:

W,你能够回应我,看着我,真不错。

(表示欣赏,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得好,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做)

不是孩子无心向好,实在是教育者没有坚持用行动明确地告诉他规则究竟是什么。

遵守规则所得到的良性回应,也能够帮助孩子从被动接受规则转为主动遵守规则,从而增强自控能力,做到行为规范。

TOW妈:

一,W有个特点:

接触任何新事物,他都是用自己的手指去摸,去捻。

我针对W这一特点,给他一个木头工具台的玩具

果然,W很喜欢,拧啊,摸啊,插啊,玩了大半天。

所以,W是触觉型学习者。

那么,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让他用手指读。

他的手如果没到,他的神就容易跑掉。

然后,对W的视觉和听觉要做些训练。

比如说悄悄话。

比如闪卡。

比如读的时候,忽快忽慢

这些充满动感的引导,都能够引起W的兴趣,同时对他的视觉、听觉形成刺激,进行训练。

二,把昨天的作业“每天给老公打一个电话”改成“每天给老公打两个电话”。

如果老公没吃饭,要表示心疼。

让他照顾好自己。

三,放下“被动等待后果出现才开始行动”的消极思维与行为方式,要积极主动地在严重后果即将出现之前,行动起来,主动应对。

W跟小朋友有矛盾这么多年,你总是被动地等人家来告状了,再收拾孩子。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只要发生过两次,自己就应该做好预想:

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要如何提前预防处理。

从消极被动,变成积极主动,这是你自我调整的重中之重。

好妈妈速成手记(五)第三天,上午教之改变一

 今天,W妈做计划,执行操作。

我观察、指导。

 任务一、跳绳

有昨天的示范和兴趣基础奠底,跳绳完成得很顺利。

在W妈有效的激励声中,W完成了100下。

(学到——知道——能够完全做到,三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孩子的行为是从此完全良性发展,还是会反复出现问题呢?

做好心理准备,拭目以待。

 任务二、读唐诗

一首新唐诗,读两遍。

一首旧唐诗,读十遍。

读新唐诗,W发音不清晰,声音小,W妈就把自己当复读机,一遍一遍地重复读这句。

W问为啥老读这一句。

她说“你读得不好,读好了才能读下一句。

(没有明确指出请声音大,请把哪个字怎么读,生硬地要求执行好任务,超出孩子预想范围。

W就说要小便。

W妈说“不行,要读完才能。

(孩子感到痛苦,想要逃避。

W一脸痛苦地做出小便很急的样子。

W妈坚持紧紧拉住孩子胳膊,强调要读完才可以走。

(痛苦的博弈,就看谁能坚持到底?

博弈也花时间啊,亲!

我提示W妈:

给W两个选择。

1,现在赶快读好,去小便。

2,小便后,回来读十遍。

(有限的选择,比盲目的对恃要省时省力。

W坚持要小便后回来只读一遍。

又僵持,大眼瞪小眼。

看得出来,W妈今天很坚定,不怕决一死战。

终于,W妥协,跟着威妈读完。

(W妈的表情和语气都让W意识到自己逃不掉,而有限的选择,给了他尊重的同时,也在强调:

你不能当逃兵!

我提醒W妈要明确要求,然后再带读。

不能真的只当复读机。

于是接下来的朗读,W的声音就好多了

但W声音好了,W妈又要求手指得指对,又是一番不愉快。

(一次想解决所有问题,总是只指出做错的,没指出有进步的方面,制造出来的挫折感非常强,所以学习变成日益艰难的事情。

一点乐趣与成就感都找不到。

终于,W可以上厕所。

结果W说拉不出来,又开始假哭地叫。

(我不叫,怎么证明你刚才坚持让我读完是错的?

以后看你还敢随便阻止我借厕所逃遁不!

W妈很配合地站在门口,满怀关切地询问:

怎么了啊?

蹲下来试试?

要不等会再来拉?

(有够配合的妈妈,才有把哭叫当武器的儿。

W益发叫得惨烈:

我拉不出来啊——!

(我叫得够惨,你印象才够深刻,下次才会放过我!

我让W妈走开,别过度关注。

(这分明是用自己制造的状况,来转移注意力,以为接下来不用读书制造充足理由。

我对W说:

你是不是不想去读唐诗。

W马上点头。

(点头这么快,说明生理没问题,不用去医院,哈哈。

我说:

但既然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躲不过。

不过,你可以和你的妈妈商量,刚才已经读了一首妈妈喜欢的诗,接下来是不是可以由你选择,读你喜欢的诗。

需要阿姨现在陪你去和妈妈说吗?

(必须完成的事情躲不掉,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点,打破孩子的幻想,再提一些可行性建议,让孩子学习多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给他一个突破口。

重要的是,不把自己放在孩子对立面,而是和他共同去面对的支持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