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54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化学高效复习: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

【学法导航】

学生在解决此专题的时候可关注如下几个要点:

考查主要集中在8(或18等)电子结构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微粒半径的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化学式的推导以及简单计算等,在体现基础知识再现的同时,侧重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高考题主要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采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提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断范围,大胆尝试、猜测、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典例精析】

1.(08广东卷)xx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同位素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答案】A

2.(09全国卷Ⅱ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答案】D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项、B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项错。

3.(08全国Ⅱ卷)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N+m)molB.

(A-N)mol

C.

(A-N)molD.

(A-N+m)mol

【解析】X原子的质子数为(A-N)个,一个HmX中所含的质子数为(A-N+m)个,HmX的摩尔质量为(A+m)g·mol-1,所以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N+m)mol。

【答案】A。

4.(08广东卷)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析】T只有-2价,且原子半径小,所以T为O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所以R为S元素;L的原子半径最大,化合价为+2价,所以L为Mg;M的原子半径介于Mg和S之间且化合价为+3价,所以M为Al;而Q的原子半径在Mg和O之间且化合价为+2价,所以Q为Be。

选项A中由于H2O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

H2>H2R;选项B中由于Mg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与HCl反应的速率:

L>Q;选项C中Al和Be的化合物具有两性;选项D中Mg2+只有两个电子层而S2-具有三个电子层。

【答案】C

5.(08江苏卷)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②原子半径:

Na>Mg>O

③酸性:

H3PO4>H2SO4>HClO4④结合质子能力:

OH->CH3COO->Cl-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①中O和F属于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2O;②中Na和Mg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Na>Mg,而Mg比O多一个电子层,所以Mg>O;③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其酸性:

HClO4>H2SO4>H3PO4。

【答案】B。

6.(09江苏卷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答案】C

【解析】m从题目所给的条件可以看出X是元素,Y是元素,Z是元素,W是元素,R是元素。

所以,A项,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减小(判断依据: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B项,X和Y元素能形成2种化合物,和;C项,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是氢化物,因为Y(O元素)和R(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YR,所以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是中强碱,而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是强酸。

7.(09北京卷7)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

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映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

YZB氢化物的沸点:

C.离子的还原性:

D原子及离子半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根据题设条件推知W为Cl、X为F、Y为Al、Z为Na。

选项A,Al、Na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递变规律,Na的金属性大于Al。

选项B,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HCl。

选项C,Cl―的还原性大于F―。

选项D,Cl―的半径大于Na+、Al3+

8.(09北京卷10)甲、乙、丙、丁4中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酸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

选项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其中NaHS溶液中含有HS―、S2―,但NaHS能与盐酸等反应生成H2S。

选项B,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g/mol,且含有18电子,如CH3OH符合,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

选项C,第2周期ⅣA族元素为C,如CH3OH符合,但CH3OH不是CH4的同系物。

选项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H/S),H2O2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也为1/16(H/O),H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1价,符合。

9.(09四川卷10)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

X的核电荷数是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

X的氧化物>Y的氧化物>Z的氢化物

B.简单离子的半径:

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YX、M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答案】D

【解析】X、Y、Z相邻且X的原子序数为Y的一半,推测X为氧元素,则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4。

三种元素中S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因此其氢化物的还原性最强。

根据M2Y又因为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判断M为钾元素,SO2为极性分子,而K2S属于离子化合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10.(08全国Ⅰ卷)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SiO2CaClCBr4CF2B.SiO2CsClCF4CBr4

C.CsClSiO2CBr4CF4D.CF4CBr4CsClSiO2

【解析】物质的熔点的高低与晶体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即:

SiO2>CsCl>CBr4、CF4。

当晶体的类型相同时,原子晶体与原子半径有关;离子晶体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分子晶体当组成和结构相似时,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点高,即CBr4>CF4。

【答案】A

11.(08四川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解析】选项A中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与离子半径有关,如一个Cs+可同时吸引8个;选项B中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不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选项C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在常温下也有呈固态的,如S,属于分子晶体,但它在常温下为固态

【答案】D。

12.(08重庆卷)在xx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3)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有3个共价健;W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

(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X、Y组成的化学式为XY2,且为离子化合物,所以X为+2价,Y为-1价,设Y的电子数为a,则X为a+3,所以2a+a+3=54,a=17,Y为Cl,X为Ca。

D与Cl相邻,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所以D为S,E为C。

W与Cl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所以W为Si元素Z的单质Z2有3个共价键,Si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Z为N

【答案】

(1)CaCl2。

(2)

S=C=S;H2S。

(3)Si3N4。

(4)2F2+2OH—=2F—+OF2+H2O。

13.(09浙江卷26)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量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l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C的电子式。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研究表明:

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答案】

(1)Cu2(OH)2CO3[Cu(OH)2·CuCO3]或CuCO3

(2)C>O

(3)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医学上可用这个反应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4)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5)金刚石、石墨、富勒烯(C60)或碳纳米管等。

【解析】从反应图中寻找突破口,E与葡葡糖生成红色沉淀F,则E应为Cu(OH)2,而B为Cu2+,反应①为印刷电路板,L为棕黄色溶液,由此可推出:

M应为Cu,L为FeCl3。

G为黄绿色气体,则为Cl2,K为浅绿色,则为Fe2+溶液。

X的原子半径最小,则为H,D为非可燃性气体,可推为CO2,C和O的最外层电子之和刚好为10。

C为H、C、O中的两种组成的化合物,且可以与Cl2反应,故应为H2O,生成H为HCl,I为HClO(具有漂白性),HCl与J(Fe)可生成FeCl2溶液。

(1)A+HClCu2++H2O+CO2,由元素守恒可知,A可以CuCO3或碱式碳酸铜均可。

(2)Y为C,Z为N,两者位于同一周期,前者的半径大,即C>N。

(3)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与Cu(OH)2生成砖红色沉淀。

(4)F为Cu2O,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且生成无色气体,应为NO,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即可。

(5)CO2可以还原成正四面体结构的晶体N,即化合价降低,显然生成C,应为金刚石。

它的同素异形体必须为含碳的单质

14.(09福建卷23)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

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________(注:

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答案】

(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MnO22H2O+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4b)KJ/mol

【解析】结合题目信息,结合T在周期表的位置与族序数相等这一条件,可以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

(1)T为Al,13号元素。

(2)根据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

(3)S与H2SO4发生归中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看,只能是SO2。

(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

(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O2=2NO2,显然NO过量1L,同时生成1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归中生成+3N的化合物NaNO2。

(6)C+O2CO2△H=-aKJ/mol①,4Al+3O2=2Al2O3△H=-4bKJ/mol②。

Al与CO2的置换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为:

4Al+3CO23C+2Al2O3,此反应的H为可由②-①×3得,△H=-4b-(-3a)=(3a-4b)KJ/mol.

【考点分析】无机物的性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化学有关计算

15.(08四川卷)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型,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4)D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熔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推知:

D为C,E为N,X为Si,Y为S,Z为Cl。

【答案】

(1)SO3。

(2)Cl;HClO、HClO2、HClO3、HClO4。

(3)直线型。

(4)共价键;原子晶体。

(5)Mg3N2;Mg3N2+6H2O===3Mg(OH)2↓+2NH3↑。

(6)D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前者比后者的熔点低,因为前者为分子晶体,由分子间的作用力结合,而后者为原子晶体,由共价键结合,共价键之间的作用力远大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16.(09海南卷)

(1)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

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Li,FB.Na,FC.Na,C1D.Mg,O

【答案】B

【解析】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形成共价键的可能最小.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表述Ⅰ

表述Ⅱ

A

在水中,NaCl的溶解度比I2的溶解度大

NaCl晶体中C1—与Na+间的作用力大于碘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

B

通常条件下,CH4分子比PbH4分子稳定性高

Pb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Pb与H之间的键能比C与H间的小

C

在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不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D选项表述1错误.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答案:

A

解析:

平面三角形分子,键角120度,因此它是非极性分子.

(4)已知A、B、C、D和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

B和C属同一主族,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右图。

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

(2)B的元素符号是,C的元素符号是,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

(3)E属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的元素,其元素名称是,

(4)从图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只要求列出算式)。

【答案】

(1)氢

(2)FClHF分子间存在氢键

(3)4VIIB锰(4)CaF278×4/aNA

【解析】突破口在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又前36号的元素,基本推知E为25号元素Mn,这样依题意D为Ca,根据晶胞结构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有4个D,8个B.推知BD形成D(B)2物质,这样说明B位于第VIIA族,加上B和C属同一主族,可知B为F,C为Cl.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只能是H.

【专题突破】

1.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C

B.A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

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高温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

【答案】AD

2.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C

3.X、Y、Z分别是三种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具有高熔点,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

⑴X+Z→N;⑵M+X→N;⑶M+Y→R+X。

若X是非金属,则组成Y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ⅣA族B.第二周期ⅥA族

C.第三周期ⅡA族D.第三周期ⅣA族

【答案】C

4.三氯化氮分子中每个原子其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氮与氯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氮原子。

则下列关于三氯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N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元素强

B.在NCl3分子中N为+3价,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HNO2和HCl

C.在NCl3分子中N为—3价,NCl3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NH3和HClO

D.NCl3跟水反应生成NH4Cl、O2和Cl2

【答案】AC

5.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C

B.A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

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高温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

【答案】BD

6.已知反应

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

B.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为BeO

C.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D.水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AC

7.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H3PO4>H2SO4B.氢化物稳定性:

H2S>HF>H2O

C.碱性:

NaOH>Mg(OH)2>Ca(OH)2D.氧化性:

F2>Cl2>Br2>I2

【答案】D

8.下列事实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A.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铁与氯气反应时生成氯化铁

B.与金属钠反应,氯原子得一个电子,而硫原子能得两个电子

C.常温时氯气呈气态,而硫呈现固态

D.氯的最高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