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298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中汇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3

第三章单元整体性控制3

第一节用地布局3

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6

第三节建设强度控制7

第四节“四线”控制8

第五节城市设计控制10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1

第五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4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16

第七章市政公用、公共安全设施规划18

第一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8

第二节公共安全设施规划22

第八章地块控制23

第九章动态维护2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了深化落实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更好地指导城市新区的建设与管理,明确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要求,保证本地区各项开发建设有序推进,特编制《铜陵市XH-06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1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4)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3)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7、《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DB34/T1950-2013

8、《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

9、《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

10、《铜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2006-2020年)》

11、《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12、《西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8)

13、《铜陵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2017.6)

14、《铜陵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3)

15、已批准的地块内部及周边相关规划

16、铜陵市相关专项规划及国家、安徽省规划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管理办法

第3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芜铜铁路以北、木鱼山大道以东、翠湖四路以南、宁安城际铁路以西,总用地面积211.93公顷。

第4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规划前瞻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3、规划可操作性原则

4、生态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5条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和附件两大类。

本文中下划线内容为强制性控制内容。

 

第二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规模

第6条规划目标

以“活力门户、生态社区”为主题,将该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宜人、交通便捷、服务完善、科学开发、特色彰显的生态文化社区。

第7条功能定位

完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建设,形成集居住、区域商服中心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更新板块。

第8条发展规模

1、用地规模

本单元规划总用地面积211.93公顷。

2、人口规模

本单元规划人口总数为4.7万人。

第三章单元整体性控制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9条空间结构

根据现状和用地潜力发展分析,单元空间布局形成“两心、四轴、四片”的规划结构。

“两心”指翠湖一路与木鱼山大道交叉口片区级商务中心和沿凤祥路路布置的单元级商服中心。

“四轴”指沿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翠湖一路和翠湖四路的城市发展轴。

“四片“指规划单元内四个居住片区。

第10条主要功能区布局

1、规划居住用地

规划保留单元内现状已建和在建二类居住用地4.55公顷,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87.13公顷,单元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91.6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3.26%。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有行政办公用地、文化活动用地、中小学用地、医院用地、社会福利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为14.5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84%。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08公顷,为西湖镇政府。

(2)文化活动用地

规划文化活动用地面积1.04公顷,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3)中小学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11.2公顷,为车口中学、车口小学和柴塘小学。

(4)医院用地

规划医院用地面积0.5公顷,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社会福利用地面积0.68公顷,为社区养老院。

3、商业设施用地

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翠湖一路与木鱼山大道交叉口和沿凤祥路布置,商业设施用地总面积为7.7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7%。

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规划完善道路网建设,新建道路总长度12.7公里,新建2处社会停车场,总面积为0.9公顷,本单元内共设置4条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公交站18个,无公交首末站。

远期在翠湖一路、翠湖二路开辟公交专用道。

道路与交通设施总用地面积为53.5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25%。

5、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在木鱼山大道东侧、凤祥路以北设置1处普通一级消防站,占地面积0.77公顷。

规划在翠湖二路北侧新建1处变电站,占地0.39公顷。

保留沿新大道立交东北侧燃气调压站。

新建2处垃圾中转站,各占地120平方米。

公用设施总用地面积为1.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57%。

6、绿地与广场用地

本单元规划一处居住区公园绿地,为蒲上桥公园,占地面积为1.3公顷。

第11条用地评价

规划依据现状建筑质量评价,以现状用地权属为界线,对现状用地进行潜力分析,根据土地可开发情况分为保留用地、可开发用地、不可开发用地三种类型。

其中保留地用地面积为47.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2.18%;可开发用地面积为123.4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8.24%;不可开发用地面积为41.5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9.59%。

第12条用地构成

本单元规划布局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划分,各类用地构成如下:

表1单元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构成表

序号

用地名称

代号

面积(ha)

占城市建设用地(%)

1

二类居住用地

R

91.69

43.26%

其中

幼儿园用地

R22

1.69

0.80%

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

14.50

6.84%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A1

1.08

0.51%

文化活动用地

A22

1.04

0.49%

中小学用地

A33

11.20

5.28%

医院用地

A51

0.5

0.24%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A6

0.68

0.32%

4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7.78

3.67%

其中

商业用地

B1

6.01

2.84%

农贸市场用地

B12

0.80

0.38%

商务用地

B2

0.97

0.46%

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53.52

25.25%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

S1

52.62

24.83%

社会停车场用地

S42

0.9

0.42%

6

公用设施用地

U

1.17

0.55%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0.4

0.19%

消防用地

U31

0.77

0.36%

7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43.27

20.42%

其中

公园绿地

G1

28.27

13.34%

防护绿地

G2

13.14

6.20%

广场用地

G3

1.86

0.88%

合计

 

211.93

100.00%

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

第13条配套原则

根据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铜陵市控制性详细通则,公服设施规划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第14条配套要求

规划按照居住片区级(市、区级)-单元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小区级)三级配套,配套设公服设施详见表2。

表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信息一览表

设施级别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位置

规模

设置形式

控制方式

备注

单元级(居住区级)

教育设施

车口中学

XH06-11-02

36班,4.96ha

独立

实线设置

新建

蒲尚桥小学

XH06-13-02

36班,3.81ha

独立

实线设置

新建

横塘小学

XH06-05-02

24班,2.43ha

独立

实线设置

新建

文化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

XH06-01-07

1.04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医疗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XH06-02-05

0.5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体育设施

社区体育活动中心

——

-

综合

虚线设置

结合公园设置

菜市场

菜市场(北)

XH06-10-03

0.38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菜市场(南)

XH06-18-08

0.40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养老用房

养老院

XH06-02-05

170床,0.68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基层社区级(小区级)

社区服务

(含行政管理服务站、文化站、卫生服务站、托老所)

社区服务中心1

——

-

综合

点位设置

新建

社区服务中心2

——

-

综合

点位设置

新建

社区服务中心3

——

-

综合

点位设置

新建

社区服务中心4

——

-

综合

点位设置

新建

教育设施

新庙王路东侧地块幼儿园

XH06-03-05

9班,0.42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横塘路东侧地块幼儿园

XH06-07-05

9班,0.41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沿新立交西南侧地块幼儿园

XH06-18-14

9班,0.43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立新路北侧地块幼儿园

XH06-12-03

9班,0.43ha

独立

虚线设置

新建

体育设施

居民健身设施

——

-

综合

点位设置

新建

注:

实线控制表示位置、规模、功能刚性控制;虚线控制表示规模、功能刚性控制,位置为弹性控制,点位控制表示可结合相邻地块联合开发建设,但不得超出单元控规确定的大区范围,规模、功能刚性控制,位置为弹性控制。

第三节建设强度控制

第15条建设开发总量

本单元建设开发总量为205.37万平方米,其中现状保留建筑面积13.84万平方米,新开发用地建筑面积为191.53平方米。

第16条建设开发强度分区控制

本单元内市场开发性质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容积率均采用上限控制,规划新建居住用地容积率≤2.5,新建商业商务用地容积率≤3.0。

第四节“四线”控制

第17条控制原则

规划区内主要有道路红线、绿化绿线、河道蓝线、基础设施黄线等四种控制线,其用地性质、界限、规模为强制性内容,不得擅自变更。

第18条四线控制

1、绿地绿线控制

本单元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地、水体及道路两侧绿化带。

规划公园绿地广场用地面积为43.27公顷,具体详见表3。

表3绿地绿线控制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用地性质

控制位置

控制面积(ha)

备注

1

蒲尚桥公园

G1

XH06-02-04

1.30

2

翠湖四路带状绿地

G1

XH06-01-01、XH06-03-01、XH06-03-02、XH06-05-01、XH06-07-01、XH06-07-02

1.82

绿化带宽≥20米

3

翠湖二路带状绿地

G1

XH06-09-01、XH06-10-01、XH06-10-02、XH06-17-01

1.88

绿化带宽≥20米

4

木鱼山大道带状绿地

G1

XH06-09-01、XH06-11-01、XH06-13-01、XH06-14-01

1.75

绿化带宽≥30米

5

铜都大道带状绿地

G1

XH06-18-01、XH06-18-05

0.94

绿化带宽≥20米

6

翠湖一路带状绿地

G1

XH06-14-02、XH06-18-02、XH06-16-01、XH06-18-04

3.57

绿化带宽≥30米

7

陵江中路带状绿地

G1

XH06-03-02、XH06-05-01、XH06-04-01、XH06-06-01、XH06-10-02、XH06-17-01、XH06-12-01、XH06-16-01、XH06-17-02

9.17

绿化带宽≥30米

8

西湖立交公园绿地

G1

XH06-19-01

7.98

9

木鱼山大道防护绿地

G2

XH06-01-02、XH06-01-03、XH06-02-01、XH06-02-02

1.66

绿化带宽≥30米

10

芜铜铁路防护绿地

G2

XH06-18-06

9.41

绿化带宽≥40米

11

翠湖二路防护绿地

G2

XH06-02-02、XH06-04-02、XH06-04-03、XH06-06-02、XH06-08-01

1.94

绿化带宽≥20米

12

翠湖一路北侧广场

G3

XH06-14-03、

0.58

13

翠湖一路南侧广场

G3

XH06-18-03、

0.85

14

横塘路东侧广场

G3

XH06-08-02

0.42

合计

43.27

(2)基础设施黄线控制

本单元黄线控制主要为规划社会停车场、消防站、燃气调压站用地和垃圾中转站,详见表8。

表4基础设施黄线控制一览表

设施名称

用地性质

控制位置

控制面积(ha)

控制方式

备注

社会停场用地

S42

XH06-01-05

0.41

实线控制

翠湖四路以南,木鱼山大道以东

社会停场用地

S42

XH06-08-03

0.43

实线控制

翠湖二路以北、横塘路以东

消防站

U31

XH06-01-04

0.77

实线控制

木鱼山大道以东、翠湖四路以南

变电所

U12

XH06-08-04

0.39

实线控制

翠湖二路以北、横塘路以东

燃气调压站

U13

XH06-17-02

0.04

实线控制

现状保留,沿新立交东北

垃圾中转站1

U22

XH06-03-03

0.012

点位控制

翠湖四路以南,新庙王路以东

垃圾中转站2

U22

XH06-16-02

0.012

点位控制

立新路以南,陵江大道以西

(3)道路红线控制

本单元红线控制主要为单元内的城市道路红线,有铜都大道、木鱼山大道、翠湖一路、翠湖二路、翠湖四路和陵江中路、凤祥路、经一路和立新路以及新庙王路、横塘路等25条城市支路,详见表9。

表4道路红线控制一览表

序号

等级

道路名称

宽控制度(米)

起讫点

长度控制(米)

备注

1

主干道

翠湖四路

42

木鱼山大道-经一路

1790

部分续建

2

木鱼山大道

55

翠湖四路-翠湖一路

1491

现状保留

3

陵江中路

42

翠湖二路-芜铜铁路

2359

现状保留

4

陵江中路

48

翠湖二路-翠湖四路

现状保留

5

翠湖二路

50

木鱼山大道-宁安城际

1318

部分续建

6

翠湖一路

50

木鱼山大道-宁安城际

910

现状保留

7

铜都大道

48

翠湖一路-芜铜铁路

612

现状保留

8

次干道

凤祥路

25

木鱼山大道-经一路

1021

新建

9

立新路

25

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

641

新建

10

经一路

25

翠湖四路-凤祥路

356

新建

11

支路

新庙王路

25

翠湖四路-翠湖一路

1749

新建

12

横塘路

25

翠湖四路-翠湖二路

705

新建

13

学海路

25

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

659

新建

14

新小路

20

木鱼山大道-新庙王路

253

新建

15

沿新支路

15

新庙王路-新庙王路

950

新建

16

跃进路

15、11

铜都大道-翠湖一路

499

新建

7

芜铜支路

15

竹园一路-跃进路

1558

新建

18

竹园一路

15

芜铜支路-翠湖一路

426

新建

19

竹园二路

11

芜铜支路-翠湖一路

310

新建

20

新木一路

11

木鱼山大道-新庙路

268

新建

21

新木二路

11

木鱼山大道-新庙路

287

新建

22

新庙支路

11

学海路-建楼南路

434

新建

23

建楼北路

11

翠湖二路-翠湖四路

705

新建

24

建楼南路

11

沿新支路-翠湖二路

1068

新建

25

冲王路

11

横塘路-翠湖四路

652

新建

合计

21021

第五节城市设计控制

第19条总体控制

本单元形成“两心、两廊、两轴、多节点”的城市开敞空间格局,两轴分别为沿翠湖一路和木鱼山大道景观引导轴,两廊是指陵江中路和沿城际铁路景观廊道,两心分别为车口公共商务中心和围绕蒲尚桥公园设置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本单元主要围绕车口商务中心塑造城市主城区东部门户重要节点景观和沿城市主干道两侧新区城市景观。

重点空间塑造围绕路径、标识、节点、景观界面等要素进行设计。

第20条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超高层建设区为翠湖一路与木鱼山大道交叉口和单元北部两片,建筑高度控制为80-100米;中部为中高层区,建筑高度控制为50-80米;西北部因地质灾害因素,建筑以多层为主,高度控制为24米以下。

第21条开发强度分区控制

依据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心城区开发强度控制引导,本单元属于三级强度控制分区,其中规划新建居住用地容积率为1.5-2.5,商业办公用地容积率为2.5-3.0,地质灾害地块新建居住用地容积率不大于0.6。

保留地块维持现有开发强度。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22条道路网规划

1、道路等级

本单元内规划道路总长度16.8公里,道路网密度为7.96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将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1)主干道:

主要有铜都大道、木鱼山大道、翠湖一路、翠湖二路、翠湖四路和陵江中路等,道路红线宽度均在40米以上;

(2)次干道:

主要有凤祥路、经一路和立新路等,道路红线宽度25米以上;

(3)支路:

主要有新庙王路、横塘路等,道路红线宽度为10-25米。

表5本单元道路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等级

道路名称

道路走向

宽度(米)

横断面形式(米)

起讫点

长度(米)

备注

1

主干道

翠湖四路

东西向

42

4.5+4.5+4+16+4+4.5+4.5

木鱼山大道-经一路

1790

部分续建

2

木鱼山大道

南北向

55

4.5+4.5+2.5+11.5+8+11.5+2.5+4.5+4.5

翠湖四路-翠湖一路

1491

现状保留

3

陵江中路

南北向

42

7.5+12.5+2+12.5+7.5

翠湖二路-芜铜铁路

2359

现状保留

4

陵江中路

南北向

48

3+1.5+6+1.5+24+1.5+6+1.5+3

翠湖二路-翠湖四路

现状保留

5

翠湖二路

东西向

50

4+1.5+4.5+3+24+3+4.5+1.5+4

木鱼山大道-宁安城际

1318

部分续建

6

翠湖一路

东西向

50

4+1.5+4.5+3+24+3+4.5+1.5+4

木鱼山大道-宁安城际

910

现状保留

7

铜都大道

南北向

48

4.5+4.5+3+12+12+3+4.5+4.5

翠湖一路-芜铜铁路

612

现状保留

8

次干道

凤祥路

东西向

25

3+3.5+2+8+2+3.5+3

木鱼山大道-经一路

1021

新建

9

立新路

东西向

25

3+3.5+2+8+2+3.5+3

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

641

新建

10

经一路

南北向

25

3+3.5+2+8+2+3.5+3

翠湖四路-凤祥路

356

新建

11

支路

新庙王路

南北向

25

3+3.5+2+8+2+3.5+3

翠湖四路-翠湖一路

1749

新建

12

横塘路

南北向

25

3+3.5+2+8+2+3.5+3

翠湖四路-翠湖二路

705

新建

13

学海路

东西向

25

3+3.5+2+8+2+3.5+3

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

659

新建

14

新小路

东西向

20

4+12+4

木鱼山大道-新庙王路

253

新建

15

沿新支路

东西向

15

2.5+10+2.5

新庙王路-新庙王路

950

新建

16

跃进路

东西向

15、11

2.5+10+2.5

铜都大道-翠湖一路

499

新建

2+7+2

17

芜铜支路

东西向

15

2.5+10+2.5

竹园一路-跃进路

1558

新建

18

竹园一路

南北向

15

2.5+10+2.5

芜铜支路-翠湖一路

426

新建

19

竹园二路

南北向

11

2+7+2

芜铜支路-翠湖一路

310

新建

20

新木一路

东西向

11

2+7+2

木鱼山大道-新庙路

268

新建

21

新木二路

东西向

11

2+7+2

木鱼山大道-新庙路

287

新建

22

新庙支路

东西向

11

2+7+2

学海路-建楼南路

434

新建

23

建楼北路

南北向

11

2+7+2

翠湖二路-翠湖四路

705

新建

24

建楼南路

南北向

11

2+7+2

沿新支路-翠湖二路

1068

新建

25

冲王路

南北向

11

2+7+2

横塘路-翠湖四路

652

新建

合计

21021

2、建筑退让红线

本单元内沿城市道路建筑退让红线的距离需满足《铜陵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2)》第二十七条规定。

3、交叉口

本单元内所有道路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优化交叉口设计提高通行能力。

相交道路最外侧机动车道设置适宜转弯半径,合理控制交叉口用地规模,节约用地,减少行人过街距离。

4、出入口

本单元地块出入口应尽可能设置在次干道和支路上,不宜在主干道上设置,且地块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铜陵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2)》第五十条规定。

第23条公共交通

依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本单元实际情况,本单元内规划共设置4条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公交站18个。

无公交首末站。

远期在翠湖一路、翠湖二路开辟公交专用道。

第24条慢行系统规划

1、慢行系统

慢行网络主要由慢行街区、城市主要慢行通道和城市次要慢行步道组成。

结合单元公共服务中心规划打造慢行街区,城市主要慢行通道依托木鱼山大道、陵江中路、翠湖一路、翠湖二路、翠湖四路等城市主干路两侧慢车道、人行道及街旁绿地空间构筑城市主要慢行通道;城市次要慢行步道为结合城市次干道及支路网形成的沿路慢行空间。

通过街区、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