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135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docx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

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

——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

许檀

内容提要:

周口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

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收集的一批

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周口商业的发展脉络、流通概况分别进行了

考察,并尝试对其商业规模进行估算。

考察显示,周口的兴起约在康熙

年间,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成为河南东部与江南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枢

纽。

其时,山陕、安徽、江西、湖广、福建等各地商人在周口建有会馆

10余座。

道光年间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至少超过千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

500万-600万两。

关键词:

周口会馆抽厘经营额

由于资料的匮乏,古代商业城镇研究中商业规模的估算十分困难。

而对中等商业城镇

的研究,困难就更为突出。

因为这些城镇一则非国家税关之所在,无税收档案可资查阅;二则非通都大邑之所在,地方文献(如府志、州县志等)大多语焉不详,很少能有较为具体翔实的记载。

不过,明清两代各省商人大多会在经商地点建立会馆,这些会馆的创建、增修都是由各帮商人集资而成,并多镌诸贞珉以冀永久。

从而为我们保留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商业资料。

笔者从1991年开始,陆续对山东、河南、江西等数省的几十个县、市的商人会馆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一批清代商人会馆的碑刻资料。

本文主要利用在周口调查时收集的部分碑刻,并参考相关的方志、档案资料,对清代河南商业重镇周口进行个案考察。

(一)

周口(今周口市)是清代河南著名商业城镇之一,位于河南省东部。

明代属开封府商水县,清代属陈州府,为商水、淮宁(今淮阳县)、西华三县所分辖。

贾鲁河自西北而来与沙河、颍河在此交汇,穿镇而过,形成三岔河口。

沙河以南属商水,沙河以北属淮宁,贾鲁河以西则属西华县所辖。

周口,又名周家口,明代称周家店。

明末,周口已是从江淮至开封水路交通线上商船停泊的一个码头。

隆庆年间刊行的商书《天下水陆路程》从淮安至开封的水路路程中记有“周

家店”,这条水路由淮安经洪泽湖入淮河→经凤阳府、寿州至正阳关纳税后入颍河→溯颍河西北行,经颖上、阜阳、太和等县入河南界→再130里至周家店→从周家店转贾鲁河北上45里抵西华县城→再北行160里至朱仙镇→在朱仙镇起车,陆路40里至开封。

不过,此时的周口还只是个小码头。

周口的兴起约在清康熙年间,周口的南、北两座山陕会馆都是康熙中叶创建的。

据顺治《商水县志》记载:

“周家口,在沙河南岸,明代居民不过百家”;永宁集,位于沙河北岸“东西五里,南北二里,商贾辐辏,称巨镇云”。

此时的周家口和永宁集还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集市。

康熙《陈州志》“乡村集镇”条将周家口列为“新兴”集市,而不载永宁集,估计此时周口的发展势头已超过永宁集。

雍正十一年陈州知州董起盛奏请将陈州升府,其陈述的理由为:

“陈州幅员辽阔,绵亘数百里,界连八邑,犬牙相错,河通淮泗,路达江楚。

更有所属周家口一带地方,水陆交冲,五方杂处。

一切刑名钱谷、稽查保甲,各处验勘难以悉举,事本繁多。

”此项奏报很快获得批准,雍正十二年升陈州为府,并添设粮捕水利通判“驻扎周家口”,以加强管理。

到乾隆年间,沙河南岸的周家口与北岸的永宁集已经完全连成一体。

乾隆《商水县志》记载:

周家口集“旧在沙河南岸,仅有子午街一道,居民数家。

国朝治平百年以来,人烟聚杂,街道纵横延及淮宁境,连接永宁集,周围十余里,三面夹河,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

北通燕赵,南接楚越,西连秦晋,东达淮扬,豫省一大都会也。

”嘉道年间,周口镇内商船停靠的码头埠口计有上齐埠口、下齐埠口、大渡口、小渡口、新渡口、王家埠口等六个。

从里社建制的变化中,我们也可看到周口的发展轨迹。

康熙年间商水县所设“二十四地方”中有“永宁集地方”,而周家口尚无独立的编制。

乾隆初年新增设七个“地方”,周家口是其中之一,所辖居民1919户;加上“永宁集地方”所辖1132户,共计3051户;以户均5人计算,人口为1.5万。

据民国年间的统计,周口沙河南岸有4219户,20385口;沙河北岸1874户,9301口;二者合计共6093户,29686口。

不过此时的周口已是“连年生意冷落异常”,商业人口大多迁至周口以西京汉铁路线上的漯河,人口数量比繁荣时期大大减少了。

我们估计,周口最盛时全镇人口至少可达四五万,每年的流动人口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乾隆-道光年间是周口商业最繁盛的时期,这从商人会馆频繁而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可明显反映出来。

其时,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湖广、福建等省商人纷纷来镇贸易,在周口修建了十余座商人会馆,大多规模宏大。

先简要述之:

山陕会馆,又称关帝庙,有两座,分别坐落于沙河南北两岸。

南岸会馆,“在周家口西偏沙河南岸,山西商人张在天等建”,时间约在康熙二十年前后,占地20亩。

其建筑有戏楼、东西廊房、大拜殿等。

北岸会馆,位于沙河北岸兴隆街,坐北朝南,占地21000平方米。

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其后,康熙末年及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和扩建。

该会馆建筑至今保留完好,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中保留有历次重修和扩建的碑铭,为我们研究清代周口商业提供了宝贵资料。

我们稍后再作详细考察。

安徽会馆,又称江南会馆,亦名草关帝庙。

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占地约15亩。

其建筑有戏楼、拜殿、大殿和东西廊房,还建有一座长12米、高6米的大照壁,上雕二龙戏珠及各样花草图案。

该会馆曾于道光年间重修,道光十七年《江南会馆重修庙序》碑记言:

“江南会馆由来久矣,墙垣颓败,屋宇渗漏……更兼庙后旧有土墙,草房二十余间,尽都倒塌。

……于是,会中公同酌议捐修,遂于道光十三年八月动工,先修正殿以及火神殿,大王殿重新翻盖,并庙后二十余间砖墙瓦房,于十四年秋后落成。

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位于沙河北岸万寿街。

其建筑有照壁、花戏楼、八卦亭、瓷牌坊、东西廊房、拜殿、大殿等,占地约30亩。

殿内塑玄武帝许真君像,瓷牌坊用260块江西瓷牌镶嵌。

湖广会馆,即禹王宫,位于沙河南岸,原占地约80亩。

建有照壁、戏楼、石牌坊、大殿和东西配殿,东西配殿带出厦走廊,大殿与拜殿用卷棚衔接。

中有天井,下有禹王池,大殿中祀禹王像。

福建会馆,又名天后宫,位于贾鲁河西岸,原占地10余亩。

建有大殿、配殿和僧房,祀天后圣母。

覃怀会馆,即沙河北岸迎水寺,原占地30余亩。

建有山门、东西配房、僧室、禅堂、大殿。

塑有岳飞、张显、汤怀、王贵四人之像,故又名四圣会馆。

除上述各地商帮所建的地域性会馆之外,周口还有两座行业性会馆。

其一,专营粮食业的陆陈会馆,又名平王庙,在沙河南岸山陕会馆西侧,占地约8亩。

该会馆有左、中、右三门,内建戏楼、拜殿、大殿、禅堂、僧室、大仙阁等。

祀唐将张巡、许远。

其二,油业会馆,又名大王庙,在沙河南岸山陕会馆东侧,占地约4亩。

建有戏楼、拜殿、山门、龙亭、大殿。

该会馆建于乾隆中叶,祀宋末忠臣谢绪。

会馆建筑今已无存,不过县令山西安邑人牛问仁所撰《周口南岸金龙四大王庙碑记》记载了会馆的创建过程,碑言:

“乾隆癸巳初夏,问仁宰商水,次年甲午春,同乡张辑五等议建大王庙于周口颖水之南。

乙未秋告成,

属余志之。

……王(指谢绪)卒于封邱之金龙口,行四,故曰金龙四大王。

我朝定鼎百三十年,屡著灵绩,夹河两岸多立庙祀。

周口地界淮、商,贾鲁诸河汇入颖流,商贾云集。

康熙年间都油增价,众商舟楫顺利,诸籍王休,咸思报之。

粮油商人公议每千百抽存什一,乾隆初年计得四百余金,经营生息三十余年,又各竭力捐输,始得赞成其事。

”油业会馆的创建系经营粮油业的商人在康熙年间动议,经数十年抽厘集资,经营生息,至乾隆中叶才得以建成。

从会馆首事张辑五与牛县令为同乡这一点来看,该会馆的商人可能也以山西为多。

此外,周口还有不少由手工业工匠建立的行业性会馆或庙宇。

如:

府君庙为毡坊业同业会馆,系寓周怀庆毡坊业营建;鲁班庙为木泥业营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有庙会;老君庙为铜铁业营建,每年二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会期;酒仙庙为酿酒业营建,以杜康为酒业“祖师”。

又如:

机神庙为机坊业营建,缸神庙为印染业营建,葛仙庙为纸作业营建,嫘祖庙为丝业营建,孙膑庙为皮革业、制鞋业营建,等等。

清代周口所建诸多会馆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的只有沙河北岸的山陕会馆一处,现为周口市博物馆。

整个建筑为三进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前院有照壁、山门、钟鼓楼、铁旗杆、石牌坊、碑亭、前拜殿、大殿、东西配殿,东西两边廊房分别为药王、灶君、财神、海仙诸神殿;中院又称春秋阁,沿中轴为戏楼、后拜殿及春秋阁,两边为东西廊房和看楼;后院东侧为马王殿、老君殿、瘟神殿,西侧为客舍和僧房。

会馆建筑上石雕、木雕和砖雕极为精美,有鸟兽、花草等各种图案,也有“八仙过海”、“二龙戏珠”等神话、历史故事,雕梁画栋,生动华丽。

该会馆保存有多块碑铭,详细记录了会馆历次重修、扩建的经过。

乾隆四十八年商水县令牛问仁所撰《重修关圣庙诸神殿香亭钟鼓楼并照壁僧室戏房及油画诸殿铺砌庙院碑记》记言:

“周口河北旧有山陕会馆,中祀大帝,创自康熙三十二年,五十二年旁建河伯、炎帝二殿,丁酉年建药王殿并东廊房,壬寅年建财神殿并西廊房及禅院僧舍,雍正九年重修大殿,建香亭;十三年建舞楼、山门,乾隆八年建老君殿,十五年建钟鼓楼,三十年建马王、酒神、瘟神殿及石牌坊、马亭、戏房。

此皆前人创建尽善,庙宇巍峨可观。

但历年久远,风雨飘屺,倾颓者多。

四十六年,山陕商贾各捐囊资,慨然乐输于是,窦天育等督工重修香亭、钟鼓楼、药王、瘟神殿及马亭、舞楼、照壁、僧室、戏房,并采绘诸殿两廊,铺砌内外庙院。

至四十八年大功告竣,基宇犹是也,而美奂美轮,规模增新矣。

道光二年《山陕会馆春秋阁院创修牌坊两廊看楼客庭工作等房铺砌甬路院落碑记》、道光十八年《重修关帝庙记》、光绪三年《山陕会馆碑记》等也都较详细地记载了山陕会馆历次重修和扩建的经过。

根据上述碑文记载,我们将该会馆创建、重修和扩建过程列表如下:

表1周口山陕会馆建筑年表

——————————————————————————————————————

年代建筑与修缮

———————————————————————————————————————

康熙32年(1693)会馆创建

康熙52年(1713)添建河伯、炎帝二殿

康熙56年(1717)建药王殿、东廊房

康熙61年(1722)建财神殿、西廊房、禅房僧舍

雍正9年(1731)重修大殿,添建香亭

雍正13年(1735)建舞楼、山门

乾隆8年(1743)建老君殿

乾隆15年(1750)建钟、鼓二楼

乾隆30年(1765)建马王殿、酒神殿、瘟神殿、石牌坊、马亭、戏房

乾隆46年-48年重修香亭、钟鼓楼、药王殿、瘟神殿及马亭、戏房,彩

(1781-1783)绘诸殿、两廊,铺砌内外庙院

嘉庆5年-7年建春秋阁、歌舞台

(1800-1802)

嘉庆20年-道光2年立牌坊2座、建廊房14间、客庭10间、看楼10间、

(1815-1822)作坊20间,并修院墙、砌甬道、施彩绘

道光16年-18年重修殿宇、香亭、石舫,“崇其基址,高其栋宇”

(1836-1838)

道光30年-咸丰元年建后院飨亭,修葺前后殿廊楼阁

(1850–1851)

咸丰2年(1852)全部落成

光绪三年(1877)重加修整,焕然一新

———————————————————————————————————————

上表可见,山陕会馆从康熙三十二年创建,至咸丰二年最后完工,时间持续达150余年之久。

其间重修和扩建工程进行了十余次,每次都开支浩繁,如嘉庆五年至七年修建春秋阁和歌舞台,耗银二万余两;嘉庆末至道光初的增修也费银二万余两;道光十六至十八年的工程,又开支26000余两。

如此频繁的扩建修缮工程,充分显示了山陕商人的经济实力。

咸丰年间周口迭遭战乱,“三次焚毁,几至于尽”,所幸会馆得以保留。

其后,山陕商人逐渐复业,又再次集资,于光绪初年对会馆“重加修整”,使之焕然一新。

此后,未见再有大规模的修缮,这显然与周口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

光绪末年京汉铁路开通,在周口以西仅100里的漯河设立车站,漯河很快取代周口成为豫东南的商品集散地,周口“连年生意冷落异常”,各地商人大多迁往京汉铁路线上的漯河了。

(二)

清代周口商业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其地理条件。

颖河、沙河与贾鲁河在该镇交汇,东南流入淮河而达于江南。

贾鲁河,俗名小黄河,发源于开封府新郑县,经朱仙镇过扶沟县东北,汇溱、洧二水,由西华县毕家口入淮宁境,迳刘家埠口、李方口、彭家埠口,下至周家口入沙河。

颍河发源于河南府登封县,由禹州、许州,经临颍入西华县,至周家口与沙河合流,东南流入安徽境;沙河发源于汝州之鲁山县,至郾城与汝水合,至周家口与颖水合,自此沙河既颍水。

这三条水道在周口交汇后,东南流经沈邱县入安徽太和境,“迳界首集、税子铺、旧县集、和阳驿,出阜阳界牌集,至颖上八里垛达于淮”,再经由运河而达江浙,周口也因此成为河南东部与江南地区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

凤阳关是河南东部与江南商品流通必经的税关。

据该关档案记载:

“凤阳关设立正阳镇地方,……商贩经由要路河道有四:

一曰淮河,……凡豫省粮食、杂货自光州、固始及周家口等处从正阳、新城、怀远、蚌埠、长淮、临淮、盱眙出口,渡洪泽湖走清河境入运河南下者,俱由于淮”。

又:

“凤阳大关,坐落壽县之正阳镇,……凡豫省米豆自西而东来者,俱在大关报税后,即由洪泽湖而至下江高邮州至邵伯镇投行发贩。

”正阳镇,位于安徽寿州西南,颍水与淮河在此交汇,由光州、固始和周口输往江南的粮食均在此报关纳税,然后由淮河经洪泽湖入运河南下。

光州和固始县在河南省最南部,其所产粮食由淮河上游支流东北行入淮河;周家口在光州以北数百里,这里集散的粮食系由颖河东南流入淮河,故周口的腹地范围不包括光州、固始,其涵盖的主要是河南东部陈州府和开封府的大部分地区,汝宁府的北部,以及河南中部的部分州县。

计有:

陈州府属淮宁、西华、商水、沈丘、项城、扶沟、太康,开封府属祥符、尉氏、通许、郾陵、郑州、中牟、新郑、洧川、禹州,汝宁府北部的上蔡、西平;许州所属临颍、郾城、襄城,以及南阳府东北部的叶县、舞阳等,共计20余州县。

周口的商业主要是河南东部与江南商货的转运贸易,其输出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

乾隆年间的档案记载:

“凤关税钞米豆居十之七八,杂货止十之二三,全赖上游豫省陈州、汝州、光(州)固(始)等处出产米豆以及凤(阳)、颖(州)、泗州各属所产粮食年岁丰稔,客商运往江苏货卖,而下江杂货亦籍回空船只顺便贩运,往来纳税,上下流通,钱粮始能丰旺。

”光绪《凤阳县志》记言:

“向来河南货物由颖河、涡河舟运至此上岸,陆路至浦口发往苏杭;亦有苏杭绸缎、杂货由浦口起旱,至长淮雇船运赴颖、亳、河南等处。

”下面我们来做些具体考察。

粮食是周口集散的最大宗的商品,主要由颖河南下经淮河销往江南。

周口的陆陈会馆应是经营此项业务的。

据上引凤阳关档案:

“凤关税钞米豆居十之七八”,其粮食主要来自“上游豫省陈州、汝州、光、固等处出产米豆”以及安徽“凤、颖、泗州各属所产粮食”。

据统计,从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至二十五年三月的九个月中,陈州府属淮宁、西华、商水、沈丘、扶沟五县共输出粮食223600余石,这些粮食主要是在周口集中运往江南的。

遇到河南灾歉年份,周口也从江淮输入粮食。

如乾隆四年七月河南巡抚尹会一奏报:

“祥符等属两次被淹,……民间仰食维殷。

而邻省舟楫可通者惟江南、山东二省。

江南则由淮河之正阳关以达于陈州府之周家口,山东则由运河之临清关以达于漳、卫二府之楚王、道口等处。

”因而奏请凡“彼地商贾装载米、麦、粮食等项贩至豫省粜卖者,其经由正阳关、临清关免其收税”,以鼓励商人贩运粮食至河南歉收地方。

此项奏报经户部议复,很快得到批准,朱批:

“依议速行,钦此。

在河南粮食输出中,大豆占有很大比重。

乾隆四十七年因陈州府属淮宁、商水等六县,汝宁府属汝阳、上蔡等七县“俱被水成灾,产豆无多,客商无从贩运”,以至凤阳关“过关米豆粮载南下者甚属无几”,税收缺额甚多。

大豆运往江南,主要用于榨油、磨腐及肥田之用。

豆饼也是江南大量输入的商品,周口油业会馆经营的油,以及榨油所出之豆饼、菜饼等,估计也会有一部分输往江南。

此外,山陕会馆的商人也有一部分经营此业者,在道光十八年抽厘碑中油行列名商号有16家,抽厘为76.12两,又有零厘头银284.15两,合计为360余两,占行商抽厘总额的3.5%(参见下文表2)。

酒曲也是周口输出的重要商品之一。

收麦踏曲,然后贩运外省销售,主要也是由山西商人经营的,虽屡禁而不止。

河南巡抚尹会一对此有一系列的奏报。

如:

“豫省本系产麦之区,每至收成,西商挟其厚赀在于码头集镇开坊踏曲,如祥符之朱仙镇、陈桥,陈州府之周家口,……内黄之楚王,浚县之道口等处,皆渊薮也。

”又言:

“河南素称产麦之区,遂有山西富商大贾挟其厚赀,乘麦收价贱之时,在于码头集镇广收麦石,开坊踏曲。

每商自数十万以至百余万块不等,车载船装贩运他省,是豫省之曲实为各省之用。

山陕会馆道光十八年《重修关帝庙岁积厘金记》碑碑阴开列了此次捐资抽厘的行商字号共计320家,分属于杂货、麻、油、丝、布等15行。

我们将其分行列表如下(见表2)。

表2道光十八年《重修关帝庙岁积厘金记》碑所列行商抽厘统计

————————————————————————————————————

行业列名商号数厘金(两)零厘头(两)合计(两)占总额%

————————————————————————————————————

杂货行1807518.36396.837915.1976.91%

麻行21200.89187.54388.433.77%

油行1676.12284.15360.273.50%

丝行9101.99202.75304.742.96%

布行1385.59139.34224.932.19%

京货行15152.6147.09199.701.94%

西烟行1485.8390.42176.251.71%

骡行7168.861.87170.731.66%

果行1268.0089.50157.501.53%

白米行1377.8171.74149.551.45%

山货行1167.766.21133.911.30%

鱼米行315.8734.2050.070.49%

竹木行328.707.0935.790.35%

皮行28.1010.5318.630.18%

药材行13.852.236.080.06%

————————————————————————————————————

合计3208660.281631.4910291.77100.0%

————————————————————————————————————

表2所列320家行商中,抽厘最高者为562.52两,其次为540.06两,再次为470.43两;此外,超过100两者还有20家。

抽厘最低者仅3两,另有三两零二分、零四分、零五分、零六分、零七分等数家。

除这320家开列名号的行商之外,各行均另有“零厘头”银数两乃至数百两,总计为1631.49两。

所谓“零厘头”,我们估计应为抽厘不足3两的行商累计而得,因为在列名商号中没有抽厘低于3两者。

如果这一估计不错的话,那么这批小商人、小商号的总数至少超过500家。

表2可见,山陕商人经营的行业至少有15种,包括杂货、麻、油、丝、布、京货、西烟、白米、果、山货、鱼米、竹木、药材、皮以及骡行等等。

其中,白米行列名商号有13家,抽厘77.81两;此外零厘头银71.74两,合计为149两,仅占行商抽厘总额的1.5%。

这里所谓白米行估计是专营大米的行业,河南本地产稻不多,周口的大米可能是从南方输入的。

麻行,列名商号有21家,抽厘200.89两,又有零厘头银187.54两,合计380余两,占抽厘总额的3.7%。

周口附近数县均产麻,其输出方向既有南下,亦有北上。

同、光年间开封的“麻商巨檗”恒隆号麻店,就经常在周口进货。

丝行,列名商号9家,共抽收厘金及零厘头银304两。

此外,竹木、药材、皮毛制品等也都是周口输入或中转的商品。

不过从抽厘金额来看,山陕商人中经营此业者可能为数不多。

如周口的药材业估计主要由河南本省商人经营。

沙河北岸的覃怀会馆,应是怀庆府商人所建。

该帮商人向以经营怀药著称,康熙年间即在汉口建有专营怀药的怀庆会馆,乾隆时改称覃怀药王庙。

颖河上游的禹州是河南重要的药材市场。

禹州药材大会创设于乾隆二十七年,“每年夏孟、秋仲、冬十一月”为会期。

该药材会原设在密县洪山庙,因“山路崎岖,药物难运”。

乾隆初年,禹州绅商之“首事”者“请众商迁禹作买作卖,往来脚运俱听客便”,将“密邑洪山庙药栈请至禹”。

由于“禹州道路平坦,搬运较易”,药材大会很快发展起来,山西药材、洋广药材等“十三帮”药材商汇聚于此建立会馆。

怀庆府药商也在禹州建有怀帮会馆,而且在禹州药材业十三帮商人中规模最大,当地民谣有言:

“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会馆一个殿”。

表2所列320家行商中,以杂货行所属商号为数最多,共计180家;其实力也是最强的,前述抽厘超过100两的23家,全部为杂货行商;180家行商共抽收厘头银7518两零,再加上零厘头银共计7915两,占抽厘总额的3/4以上,估计其年经营额可达80余万两(详见下节)。

那么,所谓杂货究竟包括那些商品?

档案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如乾隆二十一年凤阳关开列的几类商品税收中有:

粮食银比上届少收28585两零,茶、麻、烟、纸、糖、果等银比上届少收11491两零,绸、布、子花银比上届少收4140两零,钉、铁、油、碱等银比上届少收342两零;豆饼、菜子等银比上届少收10497两零,毡、皮等银比上届少收172两零,等等。

乾隆二十二年征收税银中,粮食银比上届少收17323两零,茶、麻、烟、纸、糖、鱼、果、菜等银比上届少收19753两零,钉、铁、油、碱、瓷器等银比上届少收2780两零;而绸、布、子花、红花、线货、故衣等项比上届多收银3565两零,菜豆饼、芝麻、菜子等项比上届多收银8256两零,毡皮毛货等项多收银836两零。

以上档案中所开列的商品除粮食之外,还有茶、麻、烟、纸、糖、鱼、果、菜,钉、铁、油、碱、瓷器,绸、布、子花、红花、线货、故衣、毡皮毛货,菜豆饼、芝麻、菜子等等,其中,毡皮毛货当属皮行经营,豆饼、菜子、芝麻等货或当由前述陆陈会馆、油业会馆经营,麻、布、烟、果、鱼也各自有行,至于茶叶、纸、糖、瓷器、钉铁、碱、绸缎、棉花、线货、故衣等,大概就是所谓杂货之类了。

同治年间开封府郾陵县有记载言:

该县输入商品中“铁器自河内清化镇来,磁器自南阳舍(赊)旗店来,杂货自淮宁周家口来”。

直至民国年间太康县纸张、糖类、绸缎、布匹等货仍有相当一部分系由周口转运而至。

《西华县续志》记载了民国年间该县三条通航水道往来运输的商品:

(1)沙河,是该县河运最为便利的河道,在县境内长达90余里,上通郾城、襄城,下接周家口,东南可达皖北,商船往来,帆樯相望。

运输以粮米、杂货为大宗。

(2)贾鲁河,上通新郑,下达周家口,在县境内长65里。

上游新郑、长葛、禹、密等县所产大枣、条香、煤炭、石灰,下游由周家口南来之竹木、杂货及本境之五谷均由此运输。

(3)颖河,自囗湾以下至周家口一段70余里可通航,其输出品以簸箕、柳制之篮筐及五谷、果品等类为多。

民国年间,漯河已取代周口成为豫东南的商品集散地,周口的商品流通量已远不如清代,但其所记商品和流向仍可资参考。

(三)

以上我们对清代周口商业的发展脉络、商品流通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