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132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docx

专业建设说专业说课说课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1.项目名称: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2.建设单位: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3.法人代表:

苏万益

4.建设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

5.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6.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发[2010]12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6)《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9)《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10)《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豫政[2011]38号)

(11)《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三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的精神,坚持就业导向,为把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河南一流高职精品专业,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

为加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10月7日正式印发,这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原经济区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又一重要板块。

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目前正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造中部崛起新标杆。

《指导意见》中关于物流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

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优化郑州物流功能区布局,支持郑州干线公路物流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和航空港物流园等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功能,促进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建设内陆无水港,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食品冷链、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建设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铁路冷链物流基地。

建设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物流枢纽。

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集团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河南省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最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将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

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高铁专线等项目全部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

(三)河南省发展物流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一是人口多、市场大,消费品物流发展前景良好。

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腹地广阔,近1亿人口本身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46亿元。

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我省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

我省拥有3个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

另外,建设中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电子口岸、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三是劳动力、仓储等成本低。

我省仓库租金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物流成本优势。

(四)河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

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7万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6.92%,远高于GDP增速;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除仓储、运输业务外,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向采购、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2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

中国远洋、天地华宇、国药集团等省外优势物流企业进入河南发展,豫鑫物流与日立物流合作开拓高端物流市场,华丰钢铁与太钢、邯钢、安钢战略合作,以先进业态进入物流领域,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物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紧抓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

如今,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被资金密集型产业取代,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必然。

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腹地宽广,人力、能源资源丰富,产业经济发展蓬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条件已经成熟。

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能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再加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采取措施得力,使得河南省引进了诸如富士康等一些企业,今后河南省将会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这无疑将会需要与生产企业相配套的物流业大力发展。

(六)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颁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从市场规范建设、市场准入、税收管理、融资渠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相关措施,保障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加快发展服务业无疑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支持。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提出物流十大发展任务和九大物流重点工程,推动我国物流业全面快速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无疑对我国物流业今后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

河南省政府为了大力支持我省物流业发展,于2010年制订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豫政〔2010〕38号),该规划以郑州为中心,建设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加速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建设。

除此之外,抓好十大行业,把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邮政、粮食、花卉、建材等十大物流行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抓手和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突破口,争取在未来3~5年内奠定我省在重点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

最后力争实现“三联互动”,即物流、产业、市场的联合,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终端的联网,对外集输与对内集配的联动。

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物流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河南省整体经济水平又好又快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

(一)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目前学校共建有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可开设20多个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可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群教学实践与技能等实训及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和鉴定的需要,实训效果良好。

2011年8月,我院成功申报了并获得了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在2013年之前新建和扩建12个实训室,旨在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职业资格鉴定、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的成功申报为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拥有12个校外实训基地,包括苏宁电器校外实训基地、金星啤酒校外实训基地、海尔工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现代物流公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长通物流公司校外实训基地、河南海底捞有限责任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等。

学院与上述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可以在学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除此之外,企业积极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上,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出谋献策。

(二)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

自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不断摸索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人力资源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2007年在全院率先实施了工学结合的“411”新型教学模式,即四个学期社会能力课、专业能力课和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加上一个学期岗位实践教学,再加上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更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但是“411“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相融合。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学院“411”办学模式下,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逐步形成工作任务导向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

(三)学生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学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苦练基本功,积极准备,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如中储杯、豫鑫杯及教指委组织的物流规划大赛、物流知识竞赛、物流沙盘大赛等,在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专业素养在不断地提升。

(四)校企合作逐步深入

学院充分利用位于郑州省会城市的背景,与河南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09年9月,我院工商管理系成立物流管理教研室,为打开就业局面,研究室共组织六位老师参与了暑期拓展实训基地的工作,签订了十余家合作企业,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够到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不仅从量上增加校企合作单位,且更关注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机制。

为此,物流管理专业以“两接受三提供”为宗旨,即企业接受学生定岗实习,接受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订单培养服务,校企逐步实现了深度合作。

除此之外,物流管理专业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定向培养具有特定企业需求的专有人才。

(五)师资队伍水平逐步提高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校内外教师19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1(含专业带头人2人)人,校外兼职教师8人。

从职称结构来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8人,双师素质教师18人,60%的专职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

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了一支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的需要。

物流管理专业群组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梯队,师资梯度适应目前的招生规模,人员配置合理,并且还有完善的实践教师队伍培养与改进的总体方案。

(六)课程改革已迈出坚实步伐

我院从2009年开始着手进行全面课程改革,引导学院部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从以往以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以专业岗位驱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向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

自课程改革实施伊始,我院就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试点专业之一。

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完成的课程改革之前的专业调研、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等前期工作。

课程改革已蓄势待发,迈出了坚定步伐。

(七)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良好效果

学院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平台,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努力下,《第三方物流》、《物流管理概论》已成功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学生可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流、练习,获得了良好效果。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河南省“两高一低”的战略目标要求,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示范;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的课程建设方案;坚持“四个到位”,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经过两年建设,建成服务于河南食品冷链、粮食、邮政等行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河南专业物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以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为支撑的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成以教学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

至2013年,初步形成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成为中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标杆,充分发挥其示范与带动作用。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原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教学改革,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将该专业建设成为与物流行业联系紧密、办学条件较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高职教育特色专业。

2.人才培养目标

将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零适应期”为原则,树立面向行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念,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和中部地区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积极预测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和分析论证,利用与挖掘自身资源,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运输、配送、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核心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现代物流相关技术与流程,会经营、懂管理,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教学质量目标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严格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质量标准,对项目选择、项目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备课、授课、实训、考核、应提交的工学成果等工学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采用行为导向、情境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情境教学平台下“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学习、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标准的滚动修改,并对学生进行持续教育,完善“教、考分离”的质量监控体系。

4.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师资队伍

生师比18:

1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100%

专任教师中中级以上的职称比例80%

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100%

教学名师与高层次教师数1名

教学设施与经费投入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500元

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68%

专业学科

重点(特色)专业的比例25%

新设专业的质量:

教育评估结果为良好

课程质量

生均课程开设数:

0.03

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2门

教材选优、更新率:

80%

课程教学质量:

优秀

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

厅级以上5项

教学成果奖:

厅级以上3项

学科竞赛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质量:

优秀率30%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

省赛2等奖以上

社会认可度

高考录取平均分

高于全院平均水平20%

专升本考录率90%

初次就业签约率

98%

专业对口率

90%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内容

(1)在“411”教学模式基础上,实施“2+1”订单驱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途径从思想道德培养→理论知识学习→案例知识探讨→“结对”帮扶提高→仿真项目实践,到企业技能实践,形成一个闭环,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提高技能。

如图1所示。

“411”中的“4”,即“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为4个学期,前“1”,一是专业拓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二是根据企业“订单”需求,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时间为第5个学期;后“1”,即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间为第六个学期。

图1“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1”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指按照各个企业、行业、区域内部物流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的规格、道德、能力、素质满足企业物流人才需求。

订单驱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2所示。

图2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2)明确“工”“学”双方的职责,建立评价标准,走共同发展之路

在共同建立的学生质量标准指导下,明确“工”“学”双方的职责,建立校企双方的权责义务制度、人才储备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在“工”时主要由企业为主考核,获取企业的结业证书和报酬;在“学”时主要由学校为主考核,获取学校的结业证书。

最后由学校综合确认学生的质量水平,确认其是否可以获取毕业证书。

2.建设步骤(2011年09月~2011年12月)

(1)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顶岗实习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并形成顶岗实习工作的检查、评估制度。

由指导教师对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每月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或电话指导,对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同时对职业发展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2)联系40家以上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参加顶岗实训的具体岗位进行考察、评定,经过评价及淘汰机制,最终形成30家以上优良的校外实训基地。

(3)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使之符合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图3课程改革步骤

2.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2011.09~2011.12)

在河南省优势发展的产业如医药业、家电业、物流业等领域聘请5个以上的行业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3次以上的物流专业调研,对物流专业各课程进行评估并调整配置,撰写调研分析报告;由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物流专业岗位群分析,对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9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建设,依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2012.1~2012.3)

选派专业带头人1~2人到国内优秀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技术;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理论教学与最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第三阶段(2012.4~2012.6)

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4部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含实训教材)讲义、开发企业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6门以上网络课程、开发精品课件、编写企业案例、整理试题库、整理专业图片、视频等,完成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第四阶段(2012.6~2012.9)

选派专业带头人1~2人到国内优秀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技术;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理论教学与最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第五阶段(2012.9~2012.12)

修订9门物流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与实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的教学大纲,以“理论够用”、“注重实用”为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1)推进“企业”搬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搭建起一个以供应链环境为背景,以供应链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集产、存、供、销于一体的模拟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与研究“舞台”,通过任务引导、环境模拟、行动参与、亲身体验、情景感触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参与实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不是“观众”。

培养他们能身临其境地在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中,自觉利用模拟供应链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使学生通过参与这种形式的管理实践,从而提高解决供应链运行管理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体现出仿真意义上的“校企”、“产学研”、“工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意义。

(2)以供应链运作为背景

人类在经历了将近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之后,已经使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的成本空间已经几乎被压缩得趋近于零。

那么,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就不得不将对效益目标的追求从传统的控制生产制造成本扩展到了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运输、库存和配送等物流领域;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来源的对象从原材料采购、设备和劳动力的利用挖潜延伸到了减少库存、优化运输路径、提高物流效率和展开物流增值服务等领域;也就是说,人们将创造利润的源泉由企业内部扩展至企业的外部,甚至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试图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甚至是现代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整个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