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09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城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城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城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城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城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城案例.docx

《新城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案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城案例.docx

新城案例

5.1.1国外新城经典案例借鉴

1.英国韦林花园城(WelwynGardenCity)

(1)新城概况

英国韦林花园城被称为现实中的理想城市,是霍华德花园城市理论的直接产物。

它位于英国Colchester、Hertford及St.Albans这三个小城之间,距离伦敦西北36km,总共占地970公顷,规划人口5万。

主要用地构成工业占25%,居住占40%,商业服务占10%,公共绿地/公园占25%。

(2)特点

◆规模较小,密度较低,多为多层建筑

◆城市四周有永久性农地围绕

◆按邻里单位进行规划建设,绿地相隔

◆规划采用了更为规则、几何的方式

◆强调城市田园风貌和美学景观设计

(3)发展的模式

以田园意境为规划核心继而对新城进行营造。

(4)成功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使得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们向往田园般的生活成为规划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毗邻伦敦,通过新城来缓解伦敦的住房压力;

②伦敦内城的制造业等工业的大量迁入,为新城增加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大力发展铁路交通;

③成功的营造了田园的城市景观,城市四周被永久性的绿地和农田围绕,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

④政府主导,有较强的立法与政策支持。

在土地的使用上,实行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的制度;

⑤严格的新城选址,有效控制城市的规模与人口的数量,并最大限度的吸引私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来田园城市投资,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2.美国哥伦比亚新城

(1)概况

哥伦比亚新城是美国公认的最成功的新城开发项目,以"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为目标,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生活"为理念进行开发。

它距离华盛顿中心约48km,距离巴尔的摩24km,总占地5600公顷,规划人口为11万。

(2)特点

◆邻近核心城市,公路交通网发达

◆新城建设按照邻里单位结构组成

◆公共配套设施完善

◆60%以上的人在本地居住和工作,本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3)发展的模式

由城市郊区化快速发展带来城市人口郊区化、产业郊区化和中产阶级的郊区化从而形成边缘新城。

(4)成功的原因

①交通便捷,公路交通路网发达,汽车的普及与便捷的交通路网是推动城市郊区化发展建立边缘新城的内在核心驱动因素。

②在城市边缘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提供本地就业机会;

③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使得人们尽可能的在本地工作、本地生活消费。

3.日本多摩新城

(1)新城概况

多摩新城是日本最大的一座新城,也是一座典型的“卧城”。

它位于东京都中心西南约25-40km,距离横滨市西北约25km,规划占地面积约3016公顷,包括了东京都的多摩市、稻城市、八王子市和町田市,规划总人口约37.3万人。

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与多摩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设施齐全的新城“。

其用地组合主要是居住用地占47%、道路占15.9%,商业用地占3.7%,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22.1%,绿地公园占到11.3%。

(2)发展的模式

政府主导型的TOD新城。

(3)特点

◆城市建设沿轨道沿线及站点附近开发;

◆典型的卧城,也缓解主城的住宿拥挤而修建的住宅卫星城,没有产业发展;

(4)成功的原因

①邻近核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达,有效解决了卫星城的交通问题;

②政府主导开发,属于长远规划,具有明显的规划层次与科学组织性;

③采用总建筑师制的设计模式,即由总建筑师制是指由一位总建筑师控制整体,若干街区建筑师负责各自街区具体设计的组织模式。

4.澳大利亚堪培拉

(1)新城概况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也是澳大利亚政府主导规划建设的首都,位于澳洲的东南沿海地区,规划占地6公平公里,主要由政府办公大楼、大学等行政类、事业类单位为主,居住区和零售商业较少。

(2)特点

中央和市政府以及各政党总部所在地,由许多国立机构,如国立图书馆、大学等众多的地标性建筑和纪念碑组成。

(3)发展的模式

政府主导型

(4)成功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距离悉尼和墨尔本仅一小时的飞行距离;

②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由政府出资完成道路与基础设施的建造工程并修建高质量的办公楼与地标性的建筑。

5.东京临海副中心

(1)新城概况

临海副中心位于东京港口的顶端,距离东京市中心6公里左右,占地面积4.48平方公里,规划居民有6万人。

它的用地组合以居住、商业、展览设施用地为主要特色。

(2)特点

承担中心区的部分功能,以解决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中,减轻经济活动对城市造成的副面影响;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与市中心区域存在很强的依附关系。

(3)发展的模式

副中心新城模式

(4)成功的原因

①副中心与城市核心区可以在空间上保持一定距离,但是一定要有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保持与城市核心区域和其它区域的联系;

②政府通过规划和配套政策来限制中心区的发展,从而达到削弱中心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功能向副中心转移;

③在开发过程中,有强势的一级开发公司介入,它与政府、私营企业保持关系,并负责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提供,规划的设计和控制等;

④通过公私合营等其它方式引入私人资本以降低政府的投入,缩短开发时间,保证开发目标的实现。

并且规划和发展战略等有开发商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以保证项目的透明度和支持度。

6.国外新城模式经验总结

①田园城市

远离大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链接与主要城市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景观环境与田园氛围,通过产业转移来实现新城的发展。

②边缘新城

临近大城市的优越区位,拥有畅通的交通网络,通过便利的交通工具来分享旧城的产业链条以促进新城的发展

③TOD新城

TOD新城就是指以捷运系统导向发展理念与指导的新城建设,其主要通过捷运系统与城市中心区快速连接来缩短交通时间,并吸引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转移,达到分散城市中心区居住功能的目的。

它自身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持,而是依托大城市间的轨道交通来实现新城的发展。

④行政中心新城

使用政策待遇,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来进行新城的开发建设。

⑤都市副中心

都市副中心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促使一个具备完善城市职能并能与原城市中心相媲美的新城形成。

最开始新城可能以产业、交通或者行政力量的驱动为先导,后来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使得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

5.1.2国内新城经典案例借鉴

1.沙田新市镇(香港)

(1)新城概况

沙田区位于九龙半岛以北的河谷内,面积6,940公顷。

沙田从前原是一个只有2万多人口的乡郊地区,现在已发展为一个人口逾61万的新市镇。

其中,约有65%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约有2.7万人居住在原居民乡村。

此外,沙田区共有4个轻工业区,包括大围、火炭、小沥源及石门。

沙田新市镇属带型发展,以城门河的天然河谷一带为重心,发展理念为一个均衡和自给自足的社区,使区内居民可以在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休憩、成长和学习。

新市镇的规划大部分受到地形和铁路线的限制,在规划不同的土地用途时,当局考虑把河谷及填海区划作较高密度的住宅和工业用途,而地势较高的地方则划作较低密度的住宅用途。

目前形成了完备的社区体系。

(2)特点

基于便利的九广铁路与香港人口的过度拥挤而营造的新城。

(3)发展的模式

TOD新城模式。

(4)成功的原因

①九广铁路对该区新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城区具有便利的共公交通服务设施;

②所属的区域腹地经济发达,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契机;

③政府科学规划,预留合适的土地,作各种土地用途,其中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和休憩用地,及提供各种社区和基础设施,以满足人口的需要。

2.深圳特区

(1)新城概况

深圳,中国的第一个CBD,从开始就坚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经过近30年的建设,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海洋运输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

(2)特点

凭借交通政策优势,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持的新城。

(3)发展的模式

集产业新城、副中心新城和TOD新城三类优势于一身的产居结合新城。

(4)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与正确的产业决策;

②临近香港、澳门,又有便利的沿海条件,为其多元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有效地实现了其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的良好发展。

3.京津新城

(1)新城概况

京津新城项目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处在京津唐三角区的中心点,东以潮白河为界,西临津蓟高速公路,距津蓟高速公路周良庄出口仅200米。

内部拥有五星级酒店、27洞高尔夫球场、综合教育基地、新岳麓书院、马术俱乐部、天主教堂、潮白河游艇会、特色商街以及其他便利的配套设施。

(2)特点

以区域内稀有的生态资源作为发展基础,以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为主要投资方向,依托于京津唐中心区域的优势和轨道交通优势开发的产居结合的休闲度假新城。

(3)发展的模式

依托特大城市的卫星城。

(4)失败的原因

①产品定位偏离市场需求,大规模的高端别墅超出了市场目标群体的购买能力;

②缺少产业支持,不切实际的空想规划,导致京津新城成为“空城”;

4.国内新城模式经验总结

国内新城模式主要有三种:

①国家战略的高规模新区。

比较典型的如:

深圳和浦东新区已经建成,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建设,最近拟建的是新疆喀什特区。

由于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甚至是举全国之力,所以这些新城必然会成功。

②第二类是特大城市中的卫星城。

比如上海、北京等郊区都规划有多个新城,这类新城有些已初具规模,多数正在建设过程中。

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产业布局比较合理,外来人口多,旧区改造的安置需求大,所以新城建设少数已取得成功,多数尚可以。

③第三类是二三线城市(甚至还有四线城市)的新区。

这类城市人口规模有限,所以一般只建一个新区,与旧城相对应,此类新城缺少产业支撑,容易形成空城、死城。

5.2总部经济案例分析

总部经济从概念上来讲是指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并通过调度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周边甚至全球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

在这里总部经济主要是指国内著名企业的研发、管理部门集聚在某一片区以共享资源的经济形态。

为了更好的打造信阳总部经济,特选取了一些国际、国内总部经济的典范案例以供借鉴。

企业的研发、管理部门集聚在某一片区以共享资源的经济形态。

为了更好的打造信阳总部经济,特选取了一些国际、国内总部经济的典范案例以供借鉴。

5.2.1国外总部经济案例借鉴

1.美国硅谷

(1)基本概况

硅谷(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位于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以南,最先位于圣塔克拉拉(SantaClara)山谷,以早期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而得名。

区域最早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后来在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教授的建议下开辟工业园并吸引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入驻,随之以硅晶体管的研究与风险资本的落户,促进了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突飞猛进,成为目前世界上半导体工业、软件产业、互联网服务业的技术航母地。

形成了以世界知名学府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的信息产业基地。

(2)发展特点

以微电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为主

(3)运营模式/机制

产学研相结合的驱动模式:

以高校的知识研究创新为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人文支持,而众多的入驻企业、良好的创新氛围、独特的创业环境又为高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基金,形成了企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

遵循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是硅谷最有活力的力量,也是知识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

因为在知识经济中,企业不是依靠自然资源而是依靠智力资源即科学和知识来发展,所以企业不需要大规模,而更需要小批量生产(batchproduction)以及弹性的、开放式的经营模式。

独特的文化模式:

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是美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等和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时代的典型体现。

(4)成功原因探析

◆雄厚的发展资本,早期的军事拨款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处于环境优美、气候怡人的美国西海岸地区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良好的人文氛围、宽松的创新环境与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依托世界知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才资源、研究风气与技术

开发能力;

◆高度密集的风险资本产业为高科技的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孵化武器;

◆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凝聚力量,高度分工、相互交融的产业要素,使得硅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业集群。

2.日本筑波科学城

(1)基本概况

日本筑波科技园(TsukubaSciencePark)始建于1963年9月,位于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公里处,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优美的居住环境闻名于世。

筑波科学城位于筑波市中心,总面积约为28400公顷,包括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其中研究学园区南北延伸18公里,东西6公里,占地面积2732平方公里。

科学城内设有宇宙研究中心,拥有最先进的质子加速器;工业试验研究中心,包括工业技术院的9个研究所;农业科研实验中心;研究人类的灵长类试验站;高空气象台等。

筑波城现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是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美国等国挑战的重要国家谋略。

(2)发展特点

筑波是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科学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于国家级研究中心。

(3)运营模式/机制

政府有意通过吸引私人公司入驻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但园区多从事的是基础研究而不是工业应用。

(4)功能布局

筑波科学城分为生物研究实验区、土木建筑研究区、文教研究区、理工科研究区和公共设施等5个小区。

采用的是集中式布局,其内有筑波大学(原东京教育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本经产省直属科研机构)高能物理研究所、筑波宇宙中心和国立公害研究所等在内的国立科研及教育机构,私营科研机构。

(5)分析借鉴

◆不足:

①科技人员通常在一家国立研究机构或大公司工作到退休,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科研的立项、审批、研究、论证到出成果的时间较长,科研体系存在过分垂直化的倾向,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比较弱,科技转化产业的产值并不高,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弱。

②日本社会的文化是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强调权威、等级制度和一致性,避免正面冲突,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和个人对企业的忠诚。

因此筑波的科技人员相互跳槽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较少,各类研究机构和教育设施以及其他产业和公司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有关机构各自与下属单位都是垂直领导,减少了有效沟通和一定的互动。

◆优势:

①日本筑波科学城由日本科技局、计划局主管并设置,由筑波研究机构“联络协议会”协调各方工作。

②筑波科学城集中了日本国立科教机构46所,占全国总数的30%,其专业人员约占总数的40%,年度科研经费约占总数的50%。

筑波本地科技和工业基础较好,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综合集成,优势互补,因而起点很高。

3.韩国大德科技园

(1)基本概况

韩国大德科技园(DaedeokValley)规划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东连大田市,西靠鸡龙山,南有播城温泉,北临锦江。

大德科技园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0年代基础设施的构建阶段,1980年代RD能力扩张阶段,1990年代创新产生阶段,2005年集群形成阶段,形成国家创新系统。

2005年韩国政府对园区进行了扩区,新增了42.4平方公里的土地,扩区后园区占地70.2平方公里。

大德科技园的重点研发领域为生命工学、信息通信、新材料、精细化学、能源、机械航空等国家战略产业技术、大型复合技术和基础科技。

(2)发展特点

大德科技园区是韩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是韩国科技摇篮以及推动韩国经济成长的加速器。

(3)运营模式/机制

政府驱动下的产学研模式。

(4)成功原因探析

◆完善的硬件服务设施。

大德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为研究人员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放在首位。

以此吸引科研人才。

◆健全的科技成果转换体系。

大德科技园建立了以产品为主线的科技开发体系和开放式的研究开发网络,采取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大德科技园从计划制定到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由韩国政府直接负责的,政府意识到要像日本筑波科学城那样产生聚集效应,必须克服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

◆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大德科技园区内设有被称为“创业哺育室”的创业指导、培育机构,专门向创业者提供由研究机构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并负责对其进行创业辅导、培训,直到新创企业能够自主运营;

◆依托优秀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优越的人才吸引制度来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

4.小结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出国外总部经验基地发展的一般特性:

(1)政策

国外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的早期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援助与政策支持,美国硅谷在早期一直由于军事原因受政府资金援助,日本筑波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出资兴建,所以总部基地在早期都需要有较强大的物质后盾来支持其发展壮大。

(2)基础设施、园区建设

打造一流的基础服务设施,提供功能结构完善社区型的产业园区,遵循园内企业的诉求打造适合企业科研、生活、创新的园区环境。

(3)资源依托

国外总部经济区通常要依托优美的环境、国家高等学府、发达的区域经济背景等资源要素,尤其是优美的环境与高等教育科研机构。

信阳总部经济区可以依托北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天然优势开辟环境优美的总部经济基地。

(4)人才措施

国外注重制定完善的人才吸引措施与培养制度,营造创新、活跃的创业精神与自由创意的人文氛围。

如美国的硅谷精神几乎成为知名产业园区的精神法宝。

信阳处于河南南部,交通、经济腹地上相比沿海有所欠缺,但可以通过完善的人才制度来弥补其不足。

(5)发展理念

将产-学-研三者结合,通过科研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推动科研创新,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体系。

信阳要打造国内著名企业总部地,需要在发展企业落户上制定更为合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在理念的聚集下,营造独有的信阳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5.2.2国内总部经济案例分析

1.上海张江科技园

(1)基本概况

上海高新科技园位于浦东新区东部,成立于1992年7月,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至2005年9月,园区累计引进注册企业4141家,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91家。

目前园区逐步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放性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为依托,以现代生物医药和微电子信息为产业发展方向的,集科研教育、科技创业孵化、高科技产业和休闲生活于一体的国际化技术园区。

(2)发展特点

以政策支持、浦东腹地为依托形成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园区。

(3)功能布局与相关配套

主要包括四大区块:

Ø技术创新区:

孵化楼、办公楼、标准厂房和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地铁站、公寓、别墅等公共配套设施。

重点用于发展孵化项目与创新项目。

Ø高科技产业区: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区、科技产业区。

Ø科研教育区:

研发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地、生物医药

产业基地、大学园区、医院、国家实验室等。

重点发展高等教育与科学基础研究。

Ø居住服务区:

主要包括一个面积为4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及商业、金融配套等。

(4)运营模式/机制

◆“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

◆实行产业链方向上与规模上的同时扩张。

(5)成功原因探析

Ø政策支持:

上海市政府颁布“聚焦张江”战略,把张江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行先试基地;创新人才、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集聚与辐射基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

借助政府之手与市场的合力、整合各种开发资源,形成独有的“张江模式”。

Ø产业集聚效应

通过推进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较短时间里,在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快速实现了中外资相关企业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群体。

生产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实现技术与服务的本地化使研发中心具备了快速进入的前提条件

依托上海浦东雄厚的人才资源、优惠的产业政策、完备的金融服务、发达的信息网络,背靠长三角广阔的制造业基地,是外商战略性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首选地。

Ø构建完善的研发服务体系

主要包括搭建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新建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与GE、杜邦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共同构筑起园区最高层面的技术平台。

通过企业和市场化运作,搭建一些研发创新折公共型技术支持平台,如软件增值平台、生物医药外包平台等。

另外,园区还建立起众多公共科研实验室、公共测试、检测中心等。

2.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

(1)基本概况

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在苏州古城东侧金鸡湖畔正式启动。

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

据2010年统计,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经过16年的发展,已为名扬世界的高新技术产品跨国研发、制造基地——园区汇聚了3000多家外资企业、1100多亿国内投资,形成了半导体、光电、软件、动漫、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每年创造的IT和IC产值约占全国的3%和16%。

(2)发展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是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3)功能用地与相关配套

主要功能用地及配套为:

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配套用地、体育配套用地、医疗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生产防护绿地等。

(4)运营模式/机制

实行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市场运营模式,并从一开始就推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程序,建立了依法治区的规划管理体系,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5)成功原因探析

◆在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政府引导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造就了一流的投资环境;

◆临近金鸡湖,具有秀美怡人的环境条件;

◆国际合作优势,便于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提升园区产业凝聚力;

◆注重载体建设,具有完善超前的服务设施,构建高效亲商的服务体系;

◆坚持全球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坚持授权管理与授权开发分开,简化事前审批,强化监督,重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3.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

(1)基本概况

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环绕江岸、江汉、桥口三个城区,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吸引台资和其它国家及地区客商投资的对外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首期开发面积40平方公里。

2000年1月,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武汉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作为高科技产业开发的国家级园区,主要有总部经济产业、现代康居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制造业等五大类产业群体。

(2)发展特点

以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集生产、物流、交易、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是科技、研发与产业密切结合,集光电、机电、高新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功能布局与相关配套

主要有台商投资区、食品加工区、高桥产业园、金银河生态园、生态商务城区、东流港牧业园、海口工业园以及机电园南区、机电园北区、民营科技园、海峡科技产业园四个特色园区,并配有其它完善的基础设施。

(4)运营模式/机制

政策搭桥+海峡创业中心+民间多元资本注入=产业孵化器

(5)经验借鉴

Ø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行产业经营的多样化;

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总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