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作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084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高考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高考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高考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高考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高考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高考作文.docx

《湖北高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高考作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高考作文.docx

湖北高考作文

2014湖北高考作文

【篇一: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山顶的风景

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二:

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点评及优秀作文赏析】

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点评及优秀作文赏析写作佳苑

2014-08-092221

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点评及优秀作文赏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点评】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些遵循的原则,就内容而言,就是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显然,这个作文题紧扣了这个原则,是一个关于“人生问题”的命题。

相同的景点,对于不同游者,各有看法,各有取舍。

由此推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文化素养、立场观点的不同,对事物会有绝然不同的取舍与看法。

就试题与考生的贴近度而言,该试题做到了易而不俗,新而不涩。

易,就是要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与认知能力的实际,让学生有活可说,有事可写,不能逼着学生在空中楼阁里面闭门造车;不俗,就是要不落俗套,不老生常谈。

新而不涩,就是试题新颖又不至于艰涩,考生浏览过后,顿时产生新鲜感与润滑感。

此外,该试题意境优雅,文字优美,阅读了试题文字,会让考生产生审美兴趣,美感由此而生。

我一直认为,考试——尤其是语文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应该是一种审美体验。

当然,严格地讲,文题亦有些许瑕疵。

比如,1.根据语言习惯“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不如“有人说没有,有人说有”顺畅。

2.第二段“问下山的人”前面应该加上主语“游客”。

因为,前一句的主语是“这里”(山腰),不能承前省略主语。

须知,高考试卷的文字表述,是要极其规范严谨的。

【试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早就打破了“旧材料”作文,立意上单一的束缚,在立意与角度方面解读为“没有最佳立意,只有最佳角度。

”要想在选取角度上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就要做到“角度新颖”。

此外,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分析清楚材料中的“要素”与“关系”。

这则材料包含的要素有“下山的人”、上山游客、风景、路途(山下、山腰、山顶)。

而风景这个要素有一个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渐进关系;路途这个要素有一个远与近,难与易的关系。

弄清了材料的要素与关系,角度也就来了

1.从“下山的人”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不同的人对事物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2.从上山游客的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峰顶”等;

3.从风景的要素,还可以写“无限风光在‘顶’峰”;

?

?

?

?

上面这些,属于一般角度,因为大多数考生都会选取这些角度来立意为文。

我们能不能放开思路,从分析要素的关系与要素的比喻义、象征义入手,另辟蹊径,探微入幽,从下面这些角度立意呢

1.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至高境界。

2.我们还可以和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3.学习亦如登山“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只有不断攀登,直达“山顶”才能领略得到。

4.“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还可写“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话题,化用毛泽东同志的名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梨子”,你要领略“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就要亲自登上山顶看一看。

?

?

?

?

【优秀作文】

1.心旅

人生如旅程,而心为旅者。

在这并不一帆风顺的旅程中,逆境、失意常常阻挡着旅者的步伐。

除开要克服这重重困难的考验,旅者还必须在每处绮丽风景旁作出抉择,在每个分岔路口前作出抉择。

是流连驻足还是大步向前,是轻舟孤帆还是崎岖山径?

如此看来,旅者莫约是很难抵达终点。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有泪可落,却不觉得悲凉。

的确,我们的心因对目的地不够执着。

但若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坚定了自己的内心,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

熬过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不够诚恳的心,不能打动别人,更无法抵达旅程的终点。

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初生的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终会拥抱蓝天。

在这心之旅程上,我们会遇见迷惑,担忧未来。

但同样重要的是坦然面对脚下的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条坚强的轨迹。

蝴蝶破蛹而出时的悸动,充斥着对世界的无尽的期待;嫩芽破英而出时的颤动,满怀着对尘世的无限思念;种子萌发时的疤痕,寄寓着无限的生之希望。

人生艰辛无尽,越千山万水之后,总会留下伤口。

伤口孕育着生机,充斥着希望。

当我们破蛹而出化茧成蝶时,回首来时的路,那伤口处会开出一朵朵绝美的花,深解进心脏,成为心室壁上美好的花纹。

人生如旅程,而心为旅者。

我在路上——

由“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再到“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渐涉苦途,渐达高处,渐入佳境。

【点评】将游者的旅途比着“人生的旅途”,角度新颖,立意不凡。

“心为旅者”,作何解读?

在“绮丽风景旁”,在“分岔路口前”你要“做出抉择”,心,不能被别人的价值判断所左右;且要“精诚之至”,“不精不诚”就“无法抵达旅程的终点。

”文章紧扣材料,议论精辟。

文章文采斐然,用词精当,多种修辞技巧的运用,语言闪现亮点。

结尾处,点化材料,深化主题,余音袅袅,意味无穷。

2.做你所想,爱你所爱

若你喜欢溪流,就该登上山顶看汩汩的泉水从脚边流淌出生命的宇宙;若你喜欢大海,就该借着浪板踏在浪尖上飞翔吟唱;若你喜欢冰原,就该踏上棱镜样的湖面看天陆一色白雪茫茫。

人生应当清澈明朗,做你愿意做的事,爱你愿意爱的人。

安妮宝贝评价写作,她说写作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无需奢求更多的理解。

所以她只写她喜欢的故事。

她的文字桀骜不驯满是争议,她也还是写。

早期写点愤世嫉俗,后期写点安然静默。

有读者说这篇很好,下次也写这样的文章吧;有读者说你的想法太极端了,必须停止。

这与她何干?

她想上山顶看云海茫茫,为什么要流连于流水潺潺?

她想站上塔尖看群山隐约,为什么要随着你去看古木参天?

有位摄影爱好者总能拍出绮丽的风景,他的朋友非常羡慕他,想随他一起去旅行。

他答应了,两人一起上庐山。

才在山脚,他提议走小路,所谓小路不过就是脚踏出来的细条裸露地面,他朋友犹豫了,推推拖拖觉得危险。

导游也附和说小路太危险,不如随我去见景区的大瀑布。

他朋友最终没有听他的,她

只身一人进入山林,后来他照出了凛冽的断崖和飞泻的瀑布。

这是他朋友一辈子也见不到的美景。

做你所想,爱你所爱。

人生应当有这样的自由。

你想表达的文字难道要因为有人不喜欢所以放弃吗?

你想看见的美景难道要因为有更轻松的去处而满足于当下吗?

你想成为的人难道要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样的人并不稀奇而去改变信念吗?

想看繁星满空的时候看一轮明月就可以了吗?

想看波涛汹涌的时候看清流婉就可以了吗?

想看“大漠孤烟直”的时候看“日出江花红胜火”就可以了吗?

想站上金色大厅拉小提琴的时候听听音乐会就可以了吗?

留在原地是一种方案,继续前行也是一种方案。

兴许留在原地也同样美丽得令人安心,但是人应当有这种追求,不去管他人的喜好,去山顶上看看开阔的山野和云彩。

喜欢什么就去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就努力去追求什么。

若你喜欢传统就学诗词歌赋道德伦理,若你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就去思考进取探索追求。

做你所想,爱你所爱。

【点评】“她想上山顶看云海茫茫,为什么要流连于流水潺潺?

她想站上塔尖看群山隐约,为什么要随着你去看古木参天?

”“留在原地是一种方案,继续前行也是一种方案。

”在立意上,反弹琵琶,却合情合理。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旅途的“山顶”的,在山下欣赏你的“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一种洒脱?

登山赏景的道理悟出了人生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55′)

【篇三:

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解读及样卷12篇】

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的是游客的言行及所见,“言”即上山下山之问答;“行”即山脚赏景、继续爬山、山腰流连、继续攀登之过程;“所见”即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古木参天、林静山幽、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之风景。

谈对风景的认知和感悟,是符合题意的;描述攀登赏景、发现风景的过程和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

“风景”、“攀登(过程)”有实指义和虚指义(隐喻义),作文不论用实指义还是虚指义,都是符合题意的。

记叙类文章,有的可能字面上与命题材料联系不紧或没有联系,但表达的主题与命题材料的含义契合(暗合),也是符合题意的。

高考作文评卷的补充规定

一、关于抄袭作文

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

只是怀疑而没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情节,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

抄袭作文最多只能给10分。

二、关于未完卷作文

1、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项和“表达”项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

3、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

4、空白卷要看完全屏确认后再给0分。

三、关于三、四等内容作文

“内容”项在三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没有限定,按正常卷评分;“内容”项在四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不得超过三等最高分;“内容”项和“表达”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项不给分。

四、其他

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给零分;有标题,内容只有一两句话的,可酌情给1—2分。

2014年6月12日

更上一步,追寻心中的美

心中有美,一步一景;心中无美,十步亦枉然。

心中有美,路途中的汗水使眼前的美弥足珍贵;心中无美,艰辛越多,“代价”越大,抱怨愈多,惊世之美也将终究沦落于“就那回事”。

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

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得有发现美的慧眼。

佛家有云:

“佛在心中”。

我亦想说:

“美在心中”。

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美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间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洞察力的强弱,并进而可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与平凡。

王临川说: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在追寻美的路途上走得愈远愈久,看到的世界便愈开阔而深沉。

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乐趣与美丽,自非只愿在山腰歇憩的俗人可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少探险者向未知,向绝顶进军,其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本领,而在于那不倦寻觅自然之美的心能得以满足。

处于美的所在,为何有人会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有人却抱怨“不见长安见尘雾”?

因为追寻美的心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会不同。

唯有美的心境才能渲染出那隐藏的美。

如今又许多游客欣然而往,怅然而归,甚至大呼上当,为什么?

并非景点之美有所减损,只缘抱着一颗寻求视觉刺激之心得人,不能从青山绿水、断壁颓垣中搜索出真正的美。

反之,怀着美的心,艰辛自不太苦,发现美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向往美的心灵,也能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生命增色。

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文人或随波逐流,或追求玄虚,唯陶渊明能够“心远地自偏”,在田园饮酒中得到真乐,在乱世构筑心中的桃

源。

沈从文在“五七干校”“流放”期间,与友人的飞鸿中只字不言生活的艰难,内心的苦闷,只讲那里的万顷荷花,凭记忆写出学术著作。

他们在人生境界上更上了一步,于是在险恶之境中也能步步生莲,像在瀚海的王洛宾那般,找到心中的美,得到美的人生。

“不到黄河不死心”,只因为我向往那天上来的奔流,只因为我欣赏那九曲连环之美。

我愿在纷杂碌碌的人流中独辟蹊径,一步步登上那无限风光的险峰,让心中的美得以绽放。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立意,观点鲜明,从生活、人生和哲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述充分,有一定的深度。

内容项给25分。

论述层层推进,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表达项给25分。

文章具有思辨性,见解独特。

发展项给10分。

25+25+10=60分。

流连平凡的幸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人生的精彩之处便在于无穷无尽的变化。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路边在我们脚下,在我们心中缓缓展开。

这些路或平凡,或不凡,或平淡,或激荡,但都独一无二。

有些人痴心于一次次超越,在失败者的枯骨上踏上巅峰,可也许,最高处,不胜寒,在最初的自豪与骄傲过后便有如刺骨冷风的孤寂袭来,痛入骨髓,有些人流连于油盐酱醋茶的幸福,人生对他们来说便如一次读书的过程,从白纸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

有人说,高三是活时痛苦,过后幸福的人生磨难。

但若有可能,我却希望永远将时间静止在高三,因为在这时,有我最亲的家人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让我从紧张中暂得喘息,有我最爱的挚友与我互相扶持,共同培养一颗名叫梦想的树。

有了这些,结果已不重要,这其中的感动与爱早已超越了一切。

在杭州,有一个免费凉茶摊,每年盛夏便会为来往汗流浃背的路人捧上一碗沁透心脾的茶水,算起来已有五十年。

现在的摊主的名字和她的茶摊一样朴素,叫盛阿香。

一碗淡茶,一声问候,我想这时,无论是头上炽热骄阳,还是外界风云变幻,都已被这淡淡茶香与清爽的凉气驱散得无影无踪。

好想,在今夏,去杭州,品茗一下这不同于西湖龙井的平凡的幸福。

当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而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停留也许便会被淘汰,在内心深处,大多数人还是向往乔布斯、曼德拉这样掌世界于手心中。

可不要忘了,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的我们却往往会因一心向前而忽略了身边的鸟语花香。

其实,山脚、山腰、山顶的人生各有千秋,但在我们准备动身攀爬之时,为何不好好叩问自己的心扉: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山顶也许看得高、望得远,但必将一人承受这风起云涌,因为,你已与这个世界产生了距离。

其实幸福很简单,其真谛便在于:

当我们平凡时,流连于平凡的幸福。

此生,我愿与身边人,于万波汹涌中沉寂,于平和中捧读手中的人生。

【点评】

本文将题目“山上的风景”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恰当地糅合起来,提出独特的观点,撷取来自现实生活的事例,证明平凡之中有美好风景,符合题意,材料丰富。

内容项给25分。

议论文特质鲜明,通过比较,突出了自己的观点,语言平易,准确流畅,书写工整优美。

表达项给25分。

见解新颖,充分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发展项给10分。

25+25+10=60分。

山之远,人之高

世上本无所谓“极”与“最”,也无所谓“有”与“无”,因为万物之所在,存于比较,存于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大海有多宽广,直到你亲身感受到海风在耳边呼啸,海浪在腿上拍打,却如何也看不见天与海的分界线时的那种浩瀚之感。

人,同样也是这样,拥有一片心海。

我们或许在别人的话语中徘徊惆怅,或许被自己的内心所困,不敢迈出求索的步伐,但只要沉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会清晰地看

见人生的又一个入口——通向更高处。

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个体的能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潜于内心,我们就可以挖掘出最好的自己。

忠于内心的声音,有自己的追求,在他人眼中也许荒诞可笑,自己只要奋力前行,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能收获心灵的成长与内心的满足。

风烛残年,他伸出瘦弱的双手托起数百名贫困生求学的希望,那几十年不变的着装和一日三餐的馒头更是在敲打着我们所有人的心灵。

他叫刘盛兰,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用捡垃圾的手绘出孩子的美好的明天。

也许他人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刘盛兰老人却看到了社会的关爱之山和人性的大爱之山。

立于山顶,刘盛兰老人全览世间最美好的风景。

新能想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

有时,聆听内心,步随心转,更是一种高尚的爱,一种心灵的崇高感,一种无私的使命与担当。

离家多年,黄旭华响应国家号召,投入核潜艇研究事业中,舍小家,顾大家,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挺起腰杆,就成了国家的一根支柱,任凭风雨雷电循环,始终背负着国家的重担,山上草绿了又荒了,他却早已青丝成雪,令人敬仰。

人生如山,山上的风景美丑与否,均在个人。

有的人在意自己,方其抵达个人之顶时,便笑声浪浪;有的人在意集体,不达仁义之山誓不罢休;还有的人一生仰望国家之山,用大义大爱一次次感动着平凡的人们,传递正能量,关键在于个人之心。

而心是登上人生之山的动力,我们唯有把握内心,沉心于己,用智慧的头脑与一颗博爱之心去一次次叩打心灵之门,才能忘却外界的眼球,自己亲自一览个人的人生之顶,收获山上幽静之风景。

【点评】

本文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围绕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断前行,就能走向人生的高出的主旨加以议论分析,内容突出。

内容项给25分。

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围绕中心议论,用三个势力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阐述观点,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漂亮。

表达项给25分。

本文论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性。

发展项给10分。

25+25+10=60分

驻足欣赏又何妨

简婧曾言:

“居室陋巷不美,美的是居陋巷不改其乐的人,竹篱短篁不美,美的是采菊东篱下的人。

”美,是心灵的感悟,是驻足欣赏后的安宁。

驻足,是心灵的解脱,他解开你疲倦的束缚,打开喧嚣的牢笼,让你感悟此刻。

欣赏,使你忘却他人的山顶,使你宁静,而同时不妨深思,山顶真是我所需?

也许这鸟语花香,才是心之所向。

人生正如这攀登,有时一味地向山顶攀登,歆羡于他人去过的山顶,而在真正到达之后,才觉只是云海茫茫,没有鸟语花香,自然之趣味。

也许,人生之路各有所需,我们不必歆羡于他人的山顶风光,驻足欣赏也是别有风味。

我欣赏“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数次遭贬之后,苏轼并不是只想“攀登”,反之,却在岭南定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用“徐行”的姿态驻足岭南,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正是这“驻足欣赏”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轼一代词豪的千古才情。

“山顶”正如人生顶峰,它或许对你充满诱惑,但我们要有所坚守,守住心中的“林静山幽”。

孙犁曾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他说:

“某日,冬日透窗,光影在案,裁纸装书,甚适。

”出国也许是大多数学子的成才梦,但孙犁这种坦然驻足的姿态却更令我欣赏。

“陌上花开,缓缓归。

”安宁的驻足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

欣赏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惬意。

这是山顶所没有的独特景色,是自然与宁静的相乳相融。

《海上钢琴师》中说:

“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

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不妨暂放手中的繁忙,去安静的驻足,去欣赏这安宁的气息。

人生只有一次,若是一直攀登,恐怕也只是迎来山顶的孤独与无趣,那么,就驻足欣赏吧,山下的撩人之景也许更能让你感受生命的美好。

三毛言:

“春花、夏雷、秋雨、冬雪,皆为必经,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那么,驻足欣赏生命,让清风吹拂,又有何妨?

【评语】

本文以抒情散文的笔调来谈对“攀登”的感悟,符合题意,内容充实,引人思考。

内容项评一等上。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而富表现力,符合文体要求,表达项评一等上。

意境深远,有很突出的个性色彩,发展项评10分。

本文得分:

25+25+10=60分。

不为羁绊,向上攀登

萨拉曾经批评那些留恋于眼前花色的人说:

“何必刻意停留?

何必折枝取粉?

往前走,一路走来自有一路花开!

”的确,人生就像是场走向天堂的旅行,不必拘泥于个中细节,而要往前走,向上攀登。

一个成功的人,不为辉煌成绩所羁绊,他才能更上层楼,高人一等。

李娜,第一位获得大满贯冠军的亚洲人,用她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网球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

2011年荣获法网冠军后并不沉溺于当时的辉煌之中,认为一个大满贯足以使之名垂青史,相反,她更加努力更加执着。

虽贵为大满贯冠军,但她的训练量却同比她年轻十岁的选手差不多,烈日当空,即使冒着被灼烧的危险也要加以训练,才换取了新科澳网冠军的美誉。

诚然李娜是不为辉煌羁绊的,她跳出牢笼,追求更伟大的自我,才得以成就一世美名。

倘若2011年后功成身退,或许她的人生会黯淡不少吧!

不为羁绊,向上攀登,这是天才的所为,也还是智者的所为。

科技天才扎克伯格,是当年世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16岁时编写出计算机程序获得价值300万的专利,他没有停歇;哈佛就读时他放弃雅虎十亿美元的收购,他没有停歇;大学毕业拒绝比尔盖茨的邀请,他没有停歇,他用智慧一举打造了风靡全球的脸谱网!

科技如此,文化亦然。

村上春树,享誉全球的知名作家,在获得日本文学最高奖“直木奖”后笔耕不辍,剖析灵魂世界,开拓了创作的新天地,多次被诺贝尔奖提名。

试想,扎克伯格沉溺于300万的专利,哪有涉及全球的脸谱网?

村上春树停留于写作,哪有百年经典《挪威的森林》横空出世!

可见,正是他们的向上攀登,成就了他们新的高度。

人生是场旅行,何必停留于这一隅的芬芳,下一站或许更加美好,不断攀登的人生,才有领略更伟大境界的机遇,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准,做更完善的自我。

不为羁绊,向上攀登,路上有花有鸟有流水,往前走,下一站,就是天堂!

【点评】

本文紧扣命题,观点明确,分析论证,过程清晰,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说理很有力量。

个别地方的过渡、照应略有欠缺。

内容评一等上。

结构完整,层次井然;语言流畅、简洁,表达项评一等上。

能深入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论据充实,发展项评10分。

本文得分:

25+25+10=60

此处安定是吾心

山间之景不同。

有人爱那光滑圆润之卵石,泠泠作响之流水;有人好那参天蔽日之林木,深有神秘之山谷;有人喜那茫茫云海之飘渺,俯瞰万物之气魄。

人生之景亦如山,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着的我们,脚踏同一方土地,内心却编织着不同的图案。

追求的人生图景,每个人都不同。

如同有人好那酒之浓烈,有人好那茶之淡雅,你若问我,我也分不

明孰优孰劣,我只知道,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动,足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此处安定是吾心。

《幽梦影》中有言:

“竹以子猷为友”。

王氏子猷,性好竹,于林间活得好不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