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949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docx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冲压模具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试验一、弯曲回弹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测定和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弯曲角度、相对弯曲半径和校正弯曲时的单位压力等因素对弯曲角的影响规律。

二、原理概述

坯料在模具内进行弯曲时,靠近凸模的内层金属和远离凸模的外层金属产生了弹-塑形变。

而在板料中性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却仍处于纯弹性变形阶段。

因此,弯曲变形一结束,弯曲件由模中取出的同时几乎伴随着内外层纤维的弹性恢复。

这一弹性恢复使它的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发生了改变。

因而弯曲件的形状的尺寸总是和弯曲模的形状尺寸不一致。

两者形状尺寸上的差异用回弹角的来表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影响回弹角大小的各因素。

         

三、实验设备及模具

(1)设备:

万能材料实验机

(2)工具:

弯曲角分别是60度。

90度、120度的压弯模各一套,每套配有R=1,4,6,8,10等五种不同半径的凸模各一个。

钢字头,万能角度尺,半径样板和尺卡。

(3)试件:

黄铜Hb2 1t×25×120 21块

                       铝15软  1t×25×20  15块

                       80钢板  1t×25×120  15块

四、实验步骤

(1) 研究弯曲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弯曲角度和相对弯曲半径等回弹角度的影响。

实验时利用上述三种不同弯曲角度并分配有五种不同的弯曲半径的弯模,对已备制好的钢、铝、铜三种不同的材质,尺寸规格相同的试件进行弯曲,每种材质的试件,在不同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各压制一件。

对同种弯曲角度而不同弯曲半径的试件压成后先需要打上字头1,4,6,8,10等,以示区别。

最后,按表1-1要求测量和计算。

填写好表内各项内容。

表1-1

序号

材料

试件尺寸

(毫米)

厚×长×宽

弯曲模凸模园角半径

R凸(毫米)

相对弯曲半径R凸/t

弯曲后工件弯曲角θ0度

回弹角

Δθ=θ0-θ

 

 

 

 

 

 

 

 

 

 

 

 

 

 

 

 

 

 

 

 

 

 

 

 

 

 

 

 

 

 

 

 

 

 

 

 

(2)研究压力对回弹角的影响

选定试件为1t×25×120的Hb的黄铜板5块,用角度60度,弯曲半径为6毫米,在压力分别为600kg、1000kg、kg、3000kg、4000kg等六种压力下进行弯曲。

压成后的试件分别打上字样3、6、10、20、30、40。

然后测量工件的弯曲角θ0,并计算:

Δθ=θ0-θ记入表3-2

表1-2 材料       弯曲模具角θ:

          弯曲模具园角R:

试件编号

3

6

10

20

30

40

弯曲工件

弯曲角θ0

 

 

 

 

 

 

校正压力P

 

 

 

 

 

 

Δθ=θ0-θ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Δθ=f(k凸/t)曲线,并分析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及材料机械性能σs/E对回弹角的影响。

(2)根据实验结果画出Δθ=f(p)曲线,并分析校正弯曲力对回弹角的影响规律。

试验二、冲模拆装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冲模结构动画1(点击观看)          冲模结构动画2(点击观看)           

二、实验内容

1实验者自行拆装一幅冲压模具,测绘制该模具简图;

2, 经过所拆装的冲压模具,归纳冲压模具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冲压成形零件在该付模具中的定位、卸料等加工方法

三、实验用具

(1)手锤、木锤、螺丝刀、活动扳手及内六角扳手等。

(2)不同类型的冲模若干副。

四,实验要求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五、实验步骤

(1)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冲模类型和总体结构。

(2)拆卸冲模,详细了解冲模每个零件的名称、结构和作用。

(3)重新装配冲模,进一步熟悉冲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装配过程。

(4)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草图。

冲模零件明细表

序号

名称

用途

材料

 

 

 

 

 

 

 

 

 

 

 

 

 

 

 

 

 

 

 

 

 

 

 

 

 

 

 

 

 

 

 

 

 

 

 

 

 

 

 

 

 

 

 

 

六、考核形式

根据实验过程操作及编写的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并标出模具各个零件的名称。

(2)简述你所拆装的冲模的工作原理及各零件的作用。

(3)简述你所拆装的冲模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试验三、锥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锥杯实验方法。

2、能用本实验结果对板材的拉深胀形复合冲压性能给出评价。

二、实验原理

  锥杯实验是板材的拉深变形和胀形变形的复合性能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面所示,用球形凸模与60度锥形凹模,在无压边条件下对毛坯进行拉深;凸模下降到凹模的直壁部分以后为胀形变形。

测出锥杯件底部破裂时上口的最大直径Dmax与最小直径Dmin,并用下式计算锥杯实验值CCV作为板材的拉深-胀形复合成形性能指标。

CCV=(Dmax+Dmin)

   CCV值越小,反映板材在曲面零件成形时可能产生的变形程度越大,因此拉深-胀形复合成形性能越好.

   

 

                 1-凸模杆 2-钢球  3-试片  4-凹模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1、液压机;

2、标准模具:

凸模钢球直径Dp=20.64mm,凹模孔径Dd=24.40mm。

3、试片:

直径Do=60mm,厚度to=1mm的钢板圆形试片。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将凸模和凹模安装在试验机上;

2、测量试片厚度to,精确到0.01mm并记录在表中;

3、将试片两平面涂上锭子油;

4、 将试片平放在凹模孔内,开动试验机使凸模运动,压制试片。

注意观察试片,发现杯底出现裂纹时,立即停机;

5、取下试片,测量锥杯口最大直径Dmax和最小直径Dmin,精确到0.01mm并填入表中;

6、用同一种材料进行五次重复试验并记录数据于表中;

7、实验完毕,卸下模具,涂油保护。

清理实验现场,檫拭实验设备;

8、计算实验结果并填入表中。

 

实验记录表

试样序号

料厚t0

Dmax(mm)

Dmin(mm)

CCV(mm)

平均CCV(mm)

1

 

 

 

 

 

2

 

 

 

 

 

3

 

 

 

 

 

4

 

 

 

 

 

5

 

 

 

 

 

 

五、实验报告要求

简述实验原理及方法

锥杯值反映了材料的哪些冲压成形性能?

如何用锥杯值来衡量这些冲压成形性能?

锥杯实验方法有何实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