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693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x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

河南城建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

完成时间:

2013年6月22日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内容…………………………………………………………………………………4

四、实习数据处理…………………………………………………………………………11

实习心得体会…………………………………………………………………………19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DS3水准仪、南方NTS600全站仪)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外业观测工作(包括视距测量、全圆测回法测水平角值、高程)的测量与计算;

4、掌握内业计算(观测角值的角度计算、根据观测角角值求方位角的计算、

距离的计算及角度、距离的改正数求法计算);

5、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学生通过本次设计后,要求掌握工程导线控制网布设的方法、施测方法和过程;数据处理过程。

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落实地下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环节,熟悉仪器、并进行检验校正,说明导线的技术指标;

2、现场踏勘并埋设相应的控制桩,全面了解导线网技术设计的要求,能够独立编写实习报告;

3、推求未知控制点的高程并满足精度要求,保证布设导线控制网精度既能满足最低精度要求又要做到经济合理;

4、高程控制网(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按一级导线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5、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6、编写具体的布设方案、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选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计算导线点坐标及高程。

7、在两周时间内圆满完成既定测区导线控制网的外业及内业所有工作,包括:

一级导线网和一条等外图根水准路线。

8、内业资料整理,上缴有关成果,图表及相关文字说明。

三、实习内容

(一)选点

六号楼区域平面及选点图

河南城建学院六号楼,已布设有D级GPS控制网,作为本次实习平面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二)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基准,起算数据

平面控制采用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与测区已有GPS点联测,起算数据见下表:

平面起算数据表

点名

X(m)

Y(m)

H(m)

备注

G12

3738317.6560

422925.6520

已知点

G11

3738533.7110

423104.7840

已知点

G15

3738268.0740

424176.7240

已知点

2、平面控制网图形布设形式,桩号规格及数量:

所布设控制网中包含3个已知GPS点,16个未知点,组成一个类似田字形的平面控制网,此平面控制网图形结构较强,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距离适中,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所用仪器

南方NTS600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及其它附件;

4、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及外业观测

(1)水平角观测

一个测站上水平角观测顺序:

①整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②利用导线点设计图或选点略图寻找并识别各观测方向;

③按规定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测记;

④量记仪器及觇标高度(如不测竖角可省略);

(2)测回法观测

如观测m个测回,对于一级导线控制网的角度观测,其度盘变换角值可简化为:

R=180°/m

(3)水平角度观测注意事项

①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②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③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④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⑤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⑥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返工与重测。

(4)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读数前注意精确瞄准棱镜中心,各角各测两测回,水平角测两测回,测回间进行度盘置数变换,第一测回置零数为:

0°00′00″,第二测回置零数为:

90°00′00″。

以削弱或削除度盘分划不均匀所带来的水平角测量误差影响。

(5)水平角测量技术指标。

表1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DJ1

DJ2

DJ6

一级

≤±5

2

4

≤±10

二级

≤±8

1

3

≤±16

三级

≤±12

1

2

≤±24

表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经纬仪型号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较差

同方向各测回较差

DJ1

6

9

6

DJ2

8

13

9

DJ6

18

-

24

表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测回数

指标差较差(〞)

测回差(〞)

对向高差较差(mm)

附、闭合差(〞)

中丝法

三丝法

四等

DJ2

3

≤7

≤7

40

20

一级

DJ6

2

1

≤10

≤10

60

30

注:

D为平距,以公里记。

(6)距离测量

除了少数有良好的温度补偿功能的测距仪外,不少光电测距仪的精测频率有随环境温度、有的还随着仪器开机后的时间而变化的缺点。

所以在进行精密的长距离测距工作前(或后)应对仪器的常数进行检测。

测距作业时,操作宜迅速、准确,以免测距仪,长时间处于测距状态下,精测频率发生变化。

测距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

测量前确定已对仪器进行相关必要设置,比如:

温度,气压,大气折光系数,加常数,仪器高,棱镜(目标)高等。

对每条边进行对向观测,每次观测1个测回读2次数,每边下来共观测2个测回。

(7)测距注意事项

①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

②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

③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

④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⑤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

⑥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

⑦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

⑧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

⑨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

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

(8)其它注意事项:

①用于导线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②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③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④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⑤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⑥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

表4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

3.6

300

≤±15

≤±5

≤1/14000

二级

2.4

200

≤±15

≤±8

≤1/10000

三级

1.5

120

≤±15

≤±12

≤1/6000

(三)高程控制测量

1、调程控制基准,起算数据

高程控制网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一正常高系统,与测区已知水准点联测,起算数据见下表:

高程起算点数据表

点名

X(m)

Y(m)

H(m)

备注

G12

3738317.6560

422925.6520

105.9684

已知

2、水准网图形布设形式,桩号规格及数量:

所布设控制网中包含1个已知水准点,7-10个未知水准点,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从已知点出发到同一个已知点上做闭合检验,距离适中,点位选择及埋设情况良好。

3、所用仪器及软件

DS3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双面水准尺一对及其它附件;

4、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

当水准路线附合于高级点间或自成闭合环时,只进行单程观测。

支水准则应进行往返或按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每站上的观测顺序可采用:

后—前—前—后。

(1)光学测微法:

光学测微法一测站的操作顺序如下:

①用圆水准器概略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垂直轴转至任何方向时,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1厘米。

②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观察目镜中的水准气泡符合,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记下丝和上丝读数,计算后视视距;转动倾斜螺旋,转动测微读取水准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器读数。

记录,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③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精确符合,用下丝和上丝照准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记录并计算前视视距。

计算前后视距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前后视距差的累计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④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的辅助分划,读记辅助分划,计算前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

⑤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水准标尺辅助分划,转动测微鼓读记辅助分划,计算后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

⑥待各项检核都符合限差要求后,由记录员通知后尺和仪器搬站。

(2)双面尺中丝读数法

整平水准仪,照准水准标尺,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然后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对准标尺中央,调焦后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的影像重合,稳定后进行读数。

水准记录表格见附录:

成果表

(四)水准测量技术规范

表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路线长度(Km)

400

45

15

(㎜)

≤±1

±3

±5

(㎜)

≤±2

≤±6

≤±10

观测顺序

往测

奇数站

后前前后

后-前-前-后

DS1仪器因瓦标尺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后前前后

偶数站

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

前后后前

偶数站

后前前后

准尺类型

因瓦

双面

因瓦

双面单面

因瓦

仪器型号

DS1

DS05

DS1/DS05

DS3

DS3

DS1

视线长度(m)

50

60

80

65

80

100

前后视较差(m)

1

3

5

前后视累积差(m)

3

6

10

视线离地面高度(m)

下丝读数≥0.3

三丝能读数

三丝能读数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

中丝读数差(mm)

5mm刻划标尺

1.5

10mm刻划标尺

3.0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0.4

光学1.0

中丝2.0

3.0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0.6

光学1.5

中丝3.0

5.0

单程双转点观测左右路线转点差(mm)

1.5

4.0

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mm)

1.0

3.0

5.0

观测次数

与已知点联测

往返

往返

往返

环线或附合

往返

往返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4

≤±12

≤±20

测段左右高差不符值mm

≤±8

≤±14

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

平丘地

±4

±12

±15

山地

±15

±25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

≤±6

≤±20

≤±30

注:

1.

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公里记;

2.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米的地区;

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根为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长度小于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4、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四实习数据处理

变动仪器高法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1

0.284

-2.223

-2.222

100.000

2

2.514

1

0.381

-2.220

2

2.601

2

2

1.361

0.027

0.028

3

1.334

2

1.465

0.028

3

1.437

3

3

2.471

2.277

2.276

4

0.194

3

2.573

2.275

4

0.298

4

4

2.622

0.950

0.951

5

1.672

4

2.728

0.952

5

1.776

5

5

0.919

-0.952

-0.951

6

1.871

5

0.815

-0.950

6

1.765

6

6

1.234

-0.083

-0.081

1

1.317

6

1.432

-0.079

1

1.511

计算检核

略图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

测段编号

测点

测站n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E1

1

-2.222

-0.001

-2.223

100.000

E2

97.777

2

1

0.028

0

0.028

E3

97.805

3

1

2.276

0

2.276

E4

100.081

4

1

0.951

0

0.951

E5

101.023

5

1

-0.951

0

-0.951

E6

100.081

6

1

-0.081

0

-0.081

E1

100.000

7

8

辅助计算

fh=-2.222+0.028+2.276+0.951-0.951-0.081=0.001m

n=6,v=―fh/n=-0.001/6=-0.17mm

fh容=±12√n=29mm

fh=1mm<fh容=29mm,结果符合要求。

第5组2013-6-23

导线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测站

点号

目标

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两测回平均值)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º

º

º

º

E1

E2

0

00

00

88

37

16

89

44

36

89

48

39

E6

88

37

16

E2

88

37

28

91

21

56

E6

179

59

24

E2

90

00

00

88

37

16

90

22

42

E6

178

37

16

E2

269

59

24

92

08

37

E6

178

38

01

E2

E3

0

00

00

89

57

09

89

57

18

89

56

35

E1

270

02

51

E3

180

01

05

89

57

26

E1

90

03

39

E3

90

00

01

89

57

06

89

56

22

E1

0

02

55

E3

270

00

16

89

56

07

E1

180

03

09

测站

点号

目标

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两测回平均值)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º

º

º

º

E3

E4

0

00

02

179

09

30

179

10

24

179

25

37

E2

179

09

32

E4

179

57

50

179

11

17

E2

359

09

07

E4

90

00

00

179

10

37

180

11

19

E2

269

10

37

E4

269

59

55

181

11

00

E2

89

10

55

E4

E5

0

00

00

89

36

05

89

29

29

89

47

45

E3

89

36

05

E5

90

36

01

89

23

53

E3

179

59

54

E5

90

00

00

90

35

52

90

36

30

E3

0

35

52

E5

269

59

49

90

37

08

E3

180

36

57

测站

点号

目标

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两测回平均

水平度盘读数

值)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º

º

º

E5

E6

0

00

00

89

13

02

88

45

20

88

37

30

E4

89

13

02

E6

179

59

08

88

48

07

E4

91

11

01

E6

90

00

00

88

12

19

88

30

10

E4

1

12

19

E6

269

59

59

88

48

01

E4

181

11

58

E6

E6

0

00

00

180

29

53

179

45

29

179

43

23

E4

180

29

53

E6

179

59

53

179

31

04

E4

0

28

57

E6

90

00

00

180

22

00

179

41

17

E4

270

22

00

E6

90

21

11

179

31

03

E4

269

52

14

附表二:

导线距离测量记录

线段

距离观测

往测

返测

往返差

(m)

距离平均值(m)

相对精度

分段观测值(m)

总长(m)

分段观测值(m)

总长(m)

E1↓

E2

82.679

82.662

0.017

82.671

E2↓

E3

35.181

35.192

0.009

35.187

E3

E4

45.668

45.661

0.007

45.664

E4

E5

84.996

84.996

0.000

84.996

E5

E6

44.425

44.423

0.002

44.424

E6

E1

36.865

36.859

0.006

36.862

五、实习心得体会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于培养我们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测量学实习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通过本次实习,主要有一下几点感受:

第一:

动手操作比想象中的难。

书本上的经纬仪、全站仪操作非常简单,可是当我们自己亲手操作时就会发现很多的操作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在盘左、盘右转换时圆水准器很容易就会偏离,这就需要我们严谨、认真的态度,才可以减少误差等等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经过我们的摸索,从而掌握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经过此次的实习,使我们组每个人都熟练地掌握了经纬仪的操作具体步骤及其构造。

第二:

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们组测量的时间天气都比较炎热,可是我们组的成员都很坚持,在这种酷热、阳光暴晒的天气下、坚持保护好全站仪,宁可自己晒也不让仪器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顺利完成了测量工作。

虽然结果不是特别圆满,但是如果时间可以的话,我们肯定会重新测量,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对于书本上的计算公式,虽然公式很熟,但是在具体计算的时候还是哟哟很多的问题。

比如在观测角的计算时,终边的水平角读数小于始边读数时要加上360°等。

第四:

做事情要做好准备才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我们在测量过程中之前的几个点测量过程中,因为对整个过程的把握不够,仪器高忘记测量,使得我们再重新折回进行测量。

第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组成员耐心地找到错误的来源,以解决我们的问题。

第五:

认真的态度:

对于这次大量的计算,只有认真才能得到认真的数据,否则错误一旦产生,就会产生连锁效应。

这次实习可以说圆满而成功。

虽然只有短暂的两星期,我们可以接触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却锻炼了我们的操作能力,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知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际操作测量仪器,受益匪浅。

我们了解到了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对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