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3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docx

初中科学化学易错题集

1.关于溶液的酸碱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为0时,其酸性达到最强;溶液的为14时,其碱性达到最强

B.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盐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可用这种指示剂测出溶液的酸碱度

C.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D.若用湿润后的试纸测分别为4和10的两种溶液,所测得的值可能为5和11

答案

C

2.在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C. D. 

答案详解

A

解:

A、图中所示,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故A不正确;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的反应事实;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与所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的反应事实;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A、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中水的质量会持续不断增加;

B、滴入的氢氧化钠被氯化铝反应掉不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直至溶液中的氯化铝全部反应;随后,滴入的氢氧化钠与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而使沉淀逐渐消失;

C、因为氯化铝不显碱性,所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pH逐渐变大;溶液呈碱性,随的生成溶液碱性逐渐增强;

D、滴入的氢氧化钠逐渐把氯化铝变成氢氧化铝沉淀而使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全部沉淀而使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变为零;随后滴入的氢氧化钠把沉淀氢氧化铝变成易溶于水的,而使溶液中铝元素质量逐渐增加,至沉淀全部溶解.

3.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C:

反应物一定有酸

D:

生成物一定有盐

答案详解

D

正确率:

43%,易错项:

B

解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D项,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故D项正确;

A项,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符合复分解的定义,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项错误;

B项,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溶于水,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项错误;

C项,反应物中不一定有酸,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D。

解读

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

扩展

4.某溶液中含n个、n个、n个,除还存在不等量的和外,别无其它离子存在,请你推测此溶液(    )

A. B. C.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

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的和较少的,所以溶液显酸性.故A、B、D不正确.C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溶液中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电性相反,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某溶液中含n个、n个、n个,正电荷总数是n个,负电荷总数是3n个,因为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所以需要有较多的和较少的进行补充才能使溶液呈中性.

5.我国青海湖采集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

小红同学为测定其组成,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1.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 

2.2NaHCO3Na2CO3↑+CO2 ↑+H2O;

3.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

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 打开进空气,A2关闭。

 

(一)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③称量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称量E.F的质量。

 

(二)问题探究:

(1)E中的药品为          ,E的作用是           。

C.F.G中装有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则C的作用是           ,F的作用是           ,G的作用是           。

(2)实验步骤②与③能否颠倒           (填“能”或“不能”)。

若不进行步骤⑤的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该操作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详解

(1)E中药品:

浓硫酸(浓H2SO4)。

E的作用:

吸收水蒸气。

C的作用: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杂质气体。

F的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G的作用: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杂质气体进入到F中,影响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

(答到关键词即可)

(2)不能,偏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充分。

(防止气流速度过快,二氧化碳、水蒸气未被完全吸收)

(3)1.8g,10.6g,2:

1:

2。

6.(2分)乙炔是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大球代表碳原子,小球代表氢原子),乙炔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从分子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乙炔的分子式为,因此乙炔中碳、氢的质量比为。

7.已知、、、、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均为黑色固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的化学式是_____,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

(2)如果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

答案详解

(1);(或)

(2)溶液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1)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即二氧化碳,两种黑色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推测是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黑色固体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推测是碳,则是氧气,化学式为;

(2)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即碳酸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推测两种物质中有一种可溶碳酸盐,即碳酸钠,则另一种为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与反应生成碳酸钙,则是氢氧化钙,是二氧化碳,与的反应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解读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

8.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以上转变为图2所示的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

(1)在以下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在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_______个.

(2)纯铁晶体在晶型转变前后,二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边长之比为以下与以上之比)_________________.

(3)转变温度前后两者的密度之比以下与以上之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

(1)以下,与位于顶点的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位于晶胞体心,顶点的铁原子被8个晶胞共有,则配位数为8;以上,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位于面心,则距离顶点的铁原子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横平面有4个、竖平面有4个、平行于纸面的有4个,共12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8;12;

(2)设Fe原子半径为a,以下的纯铁晶体中,晶胞为体心立方,则体对角线为铁原子半径的4倍,即为4a,则晶胞边长为;

以上的纯铁晶体为面心立方,面对角线为铁原子半径的4倍,即为4a,则晶胞边长为,

二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边长之比为;答案:

;

(3)以下的纯铁晶体中,晶胞中含有,

晶胞摩尔质量为,摩尔体积为;密度为:

;以上的纯铁晶体中,晶胞含有,晶胞摩尔质量为,摩尔体积为;密度为:

;则二者密度之比为:

;

答案:

;;

解析

(1)以下,与位于顶点的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位于晶胞体心,顶点的铁原子被8个晶胞共有,以此判断配位数;以上,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位于面心,则距离顶点的铁原子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横平面有4个、竖平面有4个、平行于纸面的有4个,共12个,以此判断配位数;

(2)设Fe原子半径为a,以下的纯铁晶体中,晶胞为体心立方,则体对角线为铁原子半径的4倍,即为4a,则晶胞边长为;

以上的纯铁晶体为面心立方,面对角线为铁原子半径的4倍,即为4a,则晶胞边长为,据此计算;

(3)分别计算两种晶胞所含铁原子数,计算晶胞的密度,得到密度之比.

9.关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羊毛、蚕丝和棉花都属于合成纤维

B. 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 棉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涤纶更好

D. 天然橡胶比合成橡胶弹性更好、更耐高温

答案详解

C

解:

A、羊毛、蚕丝和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C、涤纶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棉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涤纶更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成橡胶比天然橡胶弹性更好、更耐高温、耐油及耐高温等性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

A、合成纤维是由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进行分析判断.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然纤维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成橡胶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10.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

(3)图中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_____;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答案详解

(1)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2);

(3)加入的质量小于生成的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4)和

解析:

(1)实验开始时,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所以开始没有现象,当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3)图中线段对应,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份质量)比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份质量)大,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4)加入氯化钡之前,溶液中已有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氯化钡后,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化学式分别为和。

解读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11.( 2009 湖北黄冈)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答案详解

D

解析:

溶液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先要发生是中和反应,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则是看图象而后对各选项的反应的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