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686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科学系 体育统计学 课程标准.docx

体育科学系体育统计学课程标准

《体育统计学》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所属教研室:

专业理论教研室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体育统计学(SportsStati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必修)

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体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体育领域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方法论学科范畴。

是体育教育等体育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必修课程。

体育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使用统计软件SPSS,获取有效数据、分析数据、发现研究规律的方法,进而帮助其科学训练、撰写毕业论文,以及为其毕业后的教育、训练、科研工作服务。

在以SPSS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当中,对于体育科学系学生,我们把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技能课来学习。

这完全体现了我校应用型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体育科学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加强实践能力、初步教学研究能力”的办学定位。

严格来讲,体育统计学没有先导课程,作为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其后续课程是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工作。

但是为了发挥统计理论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性,必须首先了解基本的体育运动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术科等)。

因此,在我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体育统计学放在了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统计学的后续课程,这是因为人体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测量与评价中需要统计学方法作为基础。

而学生论文写作中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统计结论的描述等都需要统计学作为基础。

(二)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SPSS软件为依托,尽量避开过多的统计理论讲解,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在体育科研、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适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艺术、民主传统体育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多练习软件使用能力。

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少讲解、多实操、多提问、多讨论”。

让学生在软件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理论的认识。

放弃传统体育统计教学思想,如“多讲解、多计算、专心听、专心记”等思想。

总之,一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

(三)设计思路

1.教学改革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设计中体现了“能力为主、理论为辅”的价值目标,充分的实现SPSS统计操作与体育统计理论的有机结合。

在了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把提高学生运用SPSS软件解决简单统计学问题作为教学重点。

2.总体设计原则

①理论讲解与软件学习相结合。

每次授课均是先讲授统计基本理论,然后,讲解理论部分涉及到的统计操作方法。

②与学生互动贯穿始终。

无论理论还是操作均有与学生互动环节,互动方式以学生提问、讨论为主,以老师提问为辅。

③课后练习和考核以软件操作和理论计算为主,计算部分只列举计算过程。

其中练习部分,所有数据均采用个性化数据(每个学生的数据均不同)。

3.课程设置依据

历史沿革。

早在1981年教育部就委托华中师范学院召开“关于制订体育统计教材大纲座谈会”,后来又组织编写《体育统计学》教材。

至今体育统计学课程一直都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专业依据。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要求,体育统计学为一般必修课。

培养对象依据。

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术。

这对其毕业后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4.课程内容结构

课次

章目

教学内容

学时

主要教学方式或手段

课后作业

计算

SPSS

操作

1

第一章

体育统计基本概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

讲授、SPSS演示、板书

2

第二章

平均指标

2

3

第三章

标志变异指标

2

4

第四章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2

讲授、SPSS演示、实验

5

第五章

总体参数估计

2

启发、SPSS演示、板书

6

-8

第六章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一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

6

讲授、SPSS演示、板书

9

第七章

检验

2

讲授、SPSS演示、板书

10

复习

前面所讲基本理论和SPSS操作方法

2

SPSS演示、板书

11

-13

第八章

Pearson相关;偏相关、Spearman相关;简单线性回归和复相关

6

讲授、SPSS演示、板书

14

-15

第九章

一般综合评价;加权、定性综合评价方法

4

板书、探究、项目

16

总复习

本课程理论与SPSS操作方法

2

SPSS演示、板书

5.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总计32学时,2学分,16教学周,上课地点为数学建模实验室,主要应用其统计软件SPSS,理论课程中渗透实践性内容,理论与实践同步讲解与练习。

6.考试与评价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

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评价:

以体育统计理论的掌握程度、SPSS操作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

以学生运用SPSS解决体育运动中运动的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开卷考试。

评分方法为:

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参与、作业考核等几个方面。

出勤主要从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方面的表现评分。

课堂参与主要从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评分。

作业考核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执行,最少安排四次作业,每次作业全改,每次作业的评分方法采用百分制,最后等权评分。

期末成绩考核形式为试卷,试卷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以考察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为主,实践部分以考核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主。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领会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及体育统计研究的基本思路,能运用统计方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解决体育教学与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技术,能够对统计方法所得出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结论。

(二)具体目标。

1.认识目标:

全面、系统了解体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体育统计的重要作用,明白SPSS统计软件对于学习体育统计学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具备初步的统计计算能力,具备SPSS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基本数据分析问题。

3.素质目标:

在基本了解体育统计学原理、熟练掌握SPSS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遵循运动规律、发现运动规律、科学分析的体育统计学的文化素质。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总论

第一节 体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体育统计学概念;体育统计学的作用;部分基本概念;体育统计学的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均是基础内容部分。

重点:

总体、个体、样本、误差等。

难点:

随机事件、概率与频率

§1.2提高内容

概率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1.3扩展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的意义。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

②概率和频率的区别?

③误差包括哪几类?

④统计资料的类型?

⑤什么是统计量与参数?

两者区别?

⑥体育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的来源;Excel、SPSS录入、Excel等类型数据资料转换成SPSS的方法;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分组整理。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数据资料的来源;数据资料的Excel、SPSS录入方法(重点);Excel等类型数据资料转换成SPSS的方法(重点)。

§1.2提高内容

资料的审核(初审、逻辑检查、抽样复审)。

§1.3扩展内容。

使用SPSS对数据资料分组整理。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Excel、SPSS软件中数据录入方法,数据类型的转换方法,以及分组整理方法。

能够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①统计资料的来源有哪几种?

②如何对统计资料审核?

(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0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二单元平均指标

主要内容: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百分位数(P50)。

全部为重点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手工计算方法和Excel、SPSS计算操作方法。

百分位数的Excel、SPSS计算操作方法。

§1.2提高内容

采用频数分布表手工计算百分位数的方法。

§1.3扩展内容

平均指标的手工“简捷计算”(随着统计软件的发展,其算法已经不再简捷)、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手工计算方法和Excel、SPSS计算操作方法。

百分位数的Excel、SPSS计算操作方法。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三单元 标志变异指标

主要内容:

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全部为重点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手工计算方法和Excel、SPSS计算操作方法。

§1.2提高内容

各指标在描述数据变异程度时的特点。

§1.3扩展内容

变异系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了解各种标志变异的特点。

熟练掌握使用Excel、SPSS计算各指标的操作方法。

能够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比较两组数据变异程度时,若量纲不同或均数差异较大,哪个指标更能够准确的比较其大小?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四单元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曲线形式;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标准正态分布表;统计资料的正态性检验;可以数据的舍取;正态分布的应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标准正态分布表(重点);使用SPSS对统计资料正态性检验(重点、难点);可以数据的舍取;正态分布的应用(重点)。

§1.2提高内容

正态分布中标准化公式的手工计算验证。

正态分布检验:

概率格纸绘图法。

§1.3扩展内容

概率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能够准确快速的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能够使用SPSS,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有效性筛选;能够使用正态分布理论制定测验标准、估计达标人数。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五单元 总体参数估计

主要内容:

t分布;t值表;标准误;总体均数的参数估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t分布(重点);t值表的使用方法(重点);标准误的含义、手工计算、SPSS操作方法(重点)。

§1.2提高内容

总体均数的参数估计的理论方法、手工计算、SPSS操作和意义。

§1.3扩展内容

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理解t分布的含义及其与正态分布的区别;能够正确、快速的使用t分布表;理解标准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练使用SPSS计算标准误并进行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能够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六单元 假设检验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假设检验的意义、基本原理、两类错误;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假设检验的意义(重点);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重点)。

§1.2提高内容。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两类错误。

§1.3扩展内容。

反证法思想在假设检验中的意义。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熟练掌握小概率事件原则;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三)学时分配

1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第二节 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主要内容:

一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以上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一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重点);两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重点、难点);非参数秩和检验;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均数的假设检验以手工计算为辅,仅需了解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主要学习SPSS数据排列方式和操作过程。

§1.2提高内容

两个以上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

此方面内容主要在SPSS操作方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简单涉及统计理论。

§1.3扩展内容

方差分析的思想;多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方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一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两个以上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并掌握这些检验方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

简单了解两个以上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方法以及方差分析的思想。

(三)学时分配

5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3学时)。

第七单元

检验

主要内容:

分布;

分布表;四格表的

检验;r×c列联表的

检验。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分布;

分布表;四格表的

检验;r×c列联表的

检验。

SPSS中列联表数据形式,录入注意事项,操作方法。

均为重点内容。

§1.2提高内容。

分布的理论意义、

分布曲线。

§1.3扩展内容。

SPSS中列联表数据两种形式:

加权、不加权。

加权时数据设置方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能够快速、准确的使用

分布表;能够对四格表数据、r×c列联表数据手工计算或采用SPSS计算;能够准确录入所需数据。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八单元相关回归

第一节 相关分析

主要内容:

变量之间的两种关系;相关系数的意义;积差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变量之间的两种关系;相关系数的意义;积差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重点);相关系数的SPSS操作方法(重点)。

§1.2提高内容

SPSS中散点图的操作方法;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

t检验法。

§1.3扩展内容

典型相关的应用条件与SPSS操作方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熟练应用SPSS计算积差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

(三)学时分配

4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第二节 回归分析与复相关

主要内容:

回归分析的意义;研究两变量关系的一般程序;回归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回归方程的预测;复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手工计算与SPSS操作(重点)。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回归分析的意义;研究两变量关系的一般程序;回归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

手工计算与SPSS操作(重点);回归方程的预测;复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手工计算与SPSS操作(重点)。

§1.2提高内容

在SPSS散点图中显示回归方程的方法;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回归方程的预测区间。

§1.3扩展内容

多元回归分析解决的问题和SPSS操作步骤。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灵活掌握手工计算、SPSS操作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的方法,能够使用回归方程对因变量预测,掌握使用SPSS做散点图、显示回归方程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

2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1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

第九单元综合评价方法

主要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权重的含义;一般综合评价方法;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定性综合评价方法。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基础内容

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主观性、科学性;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一般综合评价方法(重点);加权综合评价方法(重点)。

§1.2提高内容

定性综合评价方法(重点)。

§1.3扩展内容

权重的几种获取方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理解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主观性、科学性,理解权重的含义;能够熟练使用一般综合评价方法、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和定性综合评价方法。

(三)学时分配

4学时(其中:

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专业性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组织上要求教、学、做一体、灵活多样。

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由平时练习到毕业论文的实际运用,最终具备灵活的SPSS统计操作技能。

1.教学地点——数学建模实验室

本课程教学地点准备设置在数学建模实验室,在所有计算机内安装IBMSPSS(SPSS20)软件。

使用“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教学,给学生的学习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边学边练,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2.案例教学法

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审查、统计分析等过程制作成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教学案例的过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统计理论,练习SPSS软件操作。

3.项目式教学法

在本课程最后的综合评价方法一章中,拟设定两个研究项目“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国民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分两个小组实施。

从项目的分析、规划、设计,到项目的实施、验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完成具体负责的工作任务。

学生随着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在做中学、学中做,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对综合评价方法的认识。

4.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根据案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诱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维,并根据问题的解决办法展开探索,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

(二)考核方式建议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开卷考试。

评分方法为:

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参与、作业考核等几个方面。

出勤主要从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方面的表现评分。

课堂参与主要从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评分。

作业考核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执行,最少安排四次作业,每次作业全改,每次作业的评分方法采用百分制,最后等权评分。

期末成绩考核形式为试卷,试卷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以考察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为主,实践部分以考核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主。

(三)教材选用建议

1.选用教材

从湖平.体育统计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参考书目:

祁国鹰.体育统计简明教材.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权德庆.体育统计学.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习题集

祁国鹰.体育统计应用案例.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四)资源开发建议

在体育科学系网站建立交流专区、资源共享区,起到师生互动反馈的作用。

(五)条件建设建议

 

课程标准编制单位:

体育科学系专业理论教研室

执笔人:

游永豪教研室审核人:

王强审核人:

黄武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