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64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答题.docx

《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答题.docx

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1

2、为什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多次反复的再认识过程?

---1

3、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4、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怎样发展的?

---2

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

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历史形态。

---2

7、简述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

8、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3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

10、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3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

12、简述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3

1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4

1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4

15、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4

1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

17、为什么说对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

1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4

19、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

20、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

21、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5

22、简述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5

2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

24、平均利润率是怎么形成的?

----5

2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6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6

27、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6

28、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6

2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特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6

30、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

31、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7

32、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7

3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

34、简述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7

35、简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7

36、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7

3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38、简述如何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其意义是什么?

---8

39、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8

40、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8

41、简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什么?

---8

4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8

4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

44、简述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9

45、简述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9

46、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答: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哲学特刊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主义,从物质和意识的矛盾关系出发,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独立性,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则,从而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

物质并非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而是通过人得感觉感知的,是人得认识可以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就从根本上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突出特点是:

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我,从而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以及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客服了旧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可物质的缺陷。

④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列宁的物质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2、为什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多次反复的再认识过程?

答: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造成认识过程摊牌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摊牌,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而且也永远不会完成。

3、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

社会进步就指社会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和高级演进的历史趋势和过程。

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和人得全面发展的程度。

社会进步的内容和基本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具体的,体现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从宏观上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进步的根本动力。

从微观上来看,社会进步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扩大与深入息息相关。

从表现形式来看,社会进步一方面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过程之中。

再一方面,社会进步表现为曲折中的前进。

评价社会进步的客观大的标准。

首先,生产力水平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生产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再次,是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

最后,人得发展程度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准之一。

 

4、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怎样发展的?

答:

⑴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也越来越发展。

⑵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咯啊东交换方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三种形式。

⑶人们劳动联系经济形式的发展,大体上是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进一步发展到产品经济。

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答: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它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最后的也是最近不的新型国家政权;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其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⑵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联系但有存在根本区别,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两者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历史形态。

答:

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意识是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基本历史形态:

⑴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意识主观唯心主义,二是客观唯心主义。

⑵旧唯物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7、简述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

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8、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答:

定义:

垄断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第一: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成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在垄断组织之间及垄断资本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和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超产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10、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答: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12、简述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答: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上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答: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

商品的二要素是指: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主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其统一性还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有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他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15、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答: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运行方式,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16、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7.为什么说对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涵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8、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答: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评改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9、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20、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相存在的前期,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加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矛盾统一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发展趋势。

21、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答: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2、简述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答:

劳动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正是由于这一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的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2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

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对矛盾普通性的简明概述。

矛盾普通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4、平均利润率是怎么形成的?

答: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平均化。

这是剩余价值和竞争干什么的必然结果。

 

2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答: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面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答:

商品的价值规律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

又支配商品的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动波动。

作用:

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7、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答: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积极因素。

28、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答: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事变资本产生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特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

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的唯一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

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0、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

31、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产生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2、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答: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3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4、简述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答:

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基础。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35、简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答: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6、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答: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兴国家政权,与以往的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明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对人民的敌对势力的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经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来实现新型国家政权。

3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禆与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情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8、简述如何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其意义是什么?

答:

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人得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理论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过程。

39、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答: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备件。

40、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答: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决定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41、简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府,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