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618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节投资分析

2017年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第二年,2016年去产能政策带来有效供给大幅收缩和社会库存显著降低,当这些因素遇到2017年一季度的需求扩张,供给偏紧、煤价大涨的格局再度出现。

一季度的煤价高开为全年煤炭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奠定了基础,但也加剧了后续煤价下调的悲观预期。

展望2017年下半年,我们判断需求端环比或出现阶段性的下行,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见顶下行的情形,而是需求改善后阶段性的波动,综合考虑需求将维持1~2%的增速。

从供给端看,供给侧改革进入新阶段,产能置换等优化产能的措施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落地,但由于新增产能释放时间较晚,预计对产量的影响要到2018年才能完全,对下半年冲击并不大。

因此,虽然煤价很难再度出现连续暴涨的局面,但均价可以维持高位。

我们维持2017年策略报告的判断,动力煤均价有望在580~600元/吨,较2016年上涨20%以上;焦煤均价有望上涨40%。

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增长1~1.5倍,盈利将继续改善,有望恢复到2013年时的盈利水平。

图表1:

2017年煤炭行业基本面展望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预测

2017年下半年政策还是影响行业基本面的一大变量,预计今年下半年的政策还将延续目前的基调:

1.长期去产能目标不动摇:

即未来3年淘汰8亿吨产能,减量置换5亿吨。

2.减量置换将充分推进:

小型高危矿井的关停或继续加快,优质高效产能下半年有望陆续投运,预计未来两年关停的在产小矿产能将达到1.65亿吨,待整合的在产产能将达到1~1.2亿吨左右。

3.协调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关系,对煤价的调控目标不变,但也不会过分打压煤价。

4.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市场有悲观预期认为,今年一季度需求很可能是高点,二季度开始见顶回落,PPI增速也在收窄,煤价淡季还在下调,煤炭股还有配置价值吗?

我们的观点是没必要过分悲观,下半年至少要逢低增配煤炭股,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煤价虽然环比有调整但维持高位的确定性较高:

从基本面来看,去产能政策将帮助行业消化大部分违规无序产能,即便考虑产能置换等新增产能的进入,供给曲线也已充分上移,很难再出现产量的大规模增加,行业的新均衡价格已经确立,掉头向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降低。

今年以来,市场对行业供需判断分歧较大,有利于预期差形成。

在目前整体供给紧平衡的态势下,由于社会库存维持低位,边际需求的改善很容易带动预期和情绪的逆转,催化反弹行情。

山西国企改革、央企行业兼并重组等催化剂若有标志性的事件落地,将成为提升板块估值的重要因素。

目前无论从P/E还是P/B看,煤炭股都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我们给予板块“强于大市”的评级,建议逐步逢低适时增配煤炭股,关注受益于产业政策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龙头公司陕西煤业、阳泉煤业、中国神华、西山煤电。

第二节供给侧改革进入第二阶段

一、动态调控,产能与价格目标双明确

今年以来,由于煤价维持高位,煤炭供给侧改革也出现了政策上的调整:

276工作日制度等“一刀切”的控产量政策退出,去产能按照既定的目标推进,但在节奏上注重与接续资源的有效衔接。

发改委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旨在调控和引导煤电企业双方平衡分配关系。

中国证券网报道,发改委与中煤协、中电联、中钢协签订了《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下称《备忘录》)。

《备忘录》明确,2016年到2020年期内,在煤炭综合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煤炭市场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可承受能力的因素,按照兼顾煤电、煤钢双方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建立电煤钢煤中长期合作基准价格确定机制,以重点煤电、煤钢企业中长期基准合同价为基础,建立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

《备忘录》将动力煤的价格区间划分为三个区域:

绿色区域(价格正常,对应秦港5500大卡煤价500~570元/吨),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上涨或下跌,470~500元/吨以及570~600元/吨),红色区域(价格异常上涨或下跌,煤价低于470元/吨或超出600元/吨)。

价格处于绿色区域时,政策将不进行干预,不采取调控措施;处于蓝色区域时,重点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价格位于红色区域,会启动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的响应机制。

因此,按照上述红色区域划分标准,2017年发改委期望煤价在470~600元之间波动。

图表2:

煤炭供给侧改革关键措施路径

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文件,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在上述价格目标下,今年继续收紧煤炭产量已不现实,特别是在一季度需求向好的趋势下,政策的态度是保供应,但从统计数据看,全国煤炭产量并未显著上升,2017年一季度产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前两个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70%,三月份产量有所回升,同比上升1.90%。

图表3:

全国煤炭产量(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一季度产量未出现显著释放的主要原因包括:

产量监管放松后,矿难确实有所增加,矿难的发生再度强化了区域安全监管,影响了产量释放;

地方政府和主要煤炭企业已经享受了“产量协同”的“默契”,并不想大举增产打破高价均衡。

从今年以来全国重点煤矿的旬度数据看,产量环比是逐步增加的趋势。

1~2月份基本持平,三月份环比增加8.71%,预计四月份之后产量环比会扩张比较明显。

从4月份全国煤炭产量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发改委保供应的政策效果已有所显现,4月单月全国煤炭产量2.95万吨,同比增长9.9%,同比增速较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去年276工作日制度造成基数较低,前四个月产量累积同比增长2.5%。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由于目前较高的盈利水平,在没有安全生产监管的约束下,煤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是满产甚至存在超产的状态,也就是说微观主体的产量释放动力比较充足,存量产能后续增加供给的空间非常有限。

图表4:

2017年全国重点煤矿旬度产量(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二、去产能总量任务减少,未来供给布局更加明确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告的2016年产能数据,我国“两证”齐全的煤矿共计6059处,核定产能合计36.45亿吨。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产能分别为9.84/7.51/3.98亿吨,占比58.5%,河南、贵州、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份的产能也超过1亿吨。

前十大产煤省份累计产能接近83%。

在上述产能统计中,尚有近2亿吨产能处于取消公告的状态,如果剔除该部分产能,实际合法有效产能仅为34.45亿吨。

表格1:

各省产能公示数据统计(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能源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5:

生产能力排名前十省份

资料来源:

国家能源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6:

产能的单井规模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能源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数据,去产能的基础口径是42~43亿吨的有效产能,2016年完成去产能2.9亿吨,加之今年1.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今年过后,预计实际有效产能将剩余38亿吨左右。

煤炭行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

到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39亿吨。

表格2:

“十三五”规划行业发展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

《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布的去产能计划,2017年去产能目标较2016年都有显著的下降,从去产能的区域看,西北部主要产煤省份退出产能的比例较小,退出比例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西南等小矿多或开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因此,去产能过后导致的结果是南方消费地的自给率较之前会有明显降低,对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均的用煤成本在提升,这些因素也会客观上成为支撑煤价的因素。

表格3:

各省2017年煤炭去产能计划(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三、供给侧改革的下一步:

产能置换提速

从目前发改委公告的合法产能来看,即便考虑进口,国内的供给也是偏紧的,因此需要通过新增产能来平衡国内供需,主要的手段就是产能置换。

发改委于2017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609号),体现的政策意图就是加快产能置换节奏,政策角度来说,加快产能置换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最终是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更高目标。

同时,目前有效产能在需求旺盛时期仍可能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的情况,加快产能释放,还可在必要时平抑供需。

新政对产能置换的定性并没有实质变化,对于哪些矿井可以进行产能置换、如何进行产能置换,一系列标准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对产能置换的量的要求较之前宽松,新政规定的诸多情形下(比如跨省置换、兼并重组等),产能置换的新矿可以按照旧政策折算量的130%置换产能。

如果在2017年6月30日前签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协议并上报产能置换方案的,符合130%折算比例的可提高为150%。

从政策态度而言,目前还是鼓励产能置换加快申报。

表格4:

产能置换新政主要规定一览

资料来源:

《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整理

按照目前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各地上报已审核确认的置换产能有4.4亿吨,已审核确认36处手续不全煤矿的减量置换方案,建设规模1.9亿吨/年,对应退出减少产能2.7亿吨/年;审核确认40处已核准在建煤矿的增减挂钩方案,建设规模2.5亿吨/年,对应退出减少产能0.6亿吨/年。

如果单看一系列数字,未来新增产能的规模确实比较大,但如果放在供给侧改革的框架中去看,上述产能对应了包括2016年已经退出的2.9亿吨产能和未来几年将要完成的去产能任务,从整个“十三五”期间看净增量并不大,而且也是对应供给侧改革中产量置换5亿吨的计划口径,因此,未来能再确认的增量置换产能方案也不会超过0.6(=5-4.4)亿吨。

总之,这些新增产能是在原有产能“减量”的基础上进入市场的。

根据目前调研了解的情况,今年产量置换预期可释放1亿吨左右的产能,基本为动力煤矿,特点是大矿、安全系数高,预计下半年会看到增量,但关停小矿进度在下半年也会加快,新增矿井预计是成熟一个释放一个,对煤价不会形成集中的负面冲击。

整体看,2017年产能数据大概率还是净减少的状态,但产量会有一定的增加。

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依然维持低位

虽然煤价和行业景气已出现恢复,但对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而言,依然维持低位。

2017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呈现下滑的状态,一季度累计投资额同比下滑15.8%,降幅延续了收窄的趋势,但绝对数额仍然很低,这也意味着未来2~3年新增的产能水平或不断创出新低。

图表7:

全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我们认为,2017年开始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将从“降产量、去产能”向优化产能的方向转换,也就是淘汰落后、老旧、小型矿井,增加先进优质高效产能,整体的产能质量将有所提升,但总体产能削减的幅度将有所降低,不排除个别年份还有产能净增加的情况。

根据发改委5月份公布的2017年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煤矿的标准是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15万吨/年以下(不含15万吨/年),其他地区9万吨/年及以下(含9万吨/年)的煤矿,纳入2017年或2018年去产能范围,按照发改委最新公示的产能,这部分合法在产产能达1.65亿吨。

表格5:

各省小矿产能退出统计(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煤炭行业2017年去产能方案》,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整理

同时,在今年的煤炭去产能方案中,政策还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模式有:

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含30万吨/年)至60万吨/年(不含6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15万吨/年(含15万吨/年)至30万吨/年(不含30万吨/年),应在两年内实施兼并重组,到期仍未重组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发展需要有序引导纳入去产能规划。

充分利用减量置换、增减挂钩和指标交易等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实施有扶有控的财政金融政策。

要满足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大对兼并重组煤炭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我们预计大型煤炭企业的融资将较之前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对煤炭上市平台的融资条件也有望放松,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表格6:

各省待整合产能统计(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煤炭行业2017年去产能方案》,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按照方案提出的整合标准,预计全国两年内将要兼并整合的矿井达到1~1.2亿吨。

综上所述,我们对“十三五”期间的产能变化预测如下:

表格7:

有效产能预测(单位:

万吨/年)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预测

五、年初以来进口量显著上升,但价格优势逐步收窄,政策管控力度增强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进口煤炭8949万吨,同比增加33.2%。

1~4月出口煤炭334万吨,同比增加1.0%。

年初以来进口量的增加是对国内供应偏紧的一种反馈。

但从价差看,进口煤在南方港口的价格在一季度都有明显的优势,也带动了进口量的增加,但随着淡季国内煤价的,进口煤价格优势迅速消失,我们跟踪的价差基本已收窄到30元左右的水平,考虑贸易商需要补偿的风险溢价,进口煤价格目前已无吸引力。

图表8:

煤炭进出口量(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9:

南方港口内外贸煤价差测算(单位:

元/吨)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预计下半年国内进口煤量或有显著回落,主要理由是:

国内煤价于高位回调,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步消失;

目前产业政策严控劣质煤使用,也会严格控制劣质煤进口,预计大型电厂进口煤采购量将有所下调。

整体判断,下半年进口量环比上半年将有30~40%的降幅,全年进口量将在2~2.3亿吨左右。

第三节需求是市场最大的分歧,但并不悲观

一、一季度煤炭需求超预期,水电和高耗能因素叠加

今年一季度以来,煤炭需求维持了较高的水平,春节之后的需求情况超出了市场预期,需求旺盛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下游行业价格、利润都维持高位,导致产量在高位运行,煤炭需求基础比较好;二是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三是电改推进下实际用电成本下降,间接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

分下游行业看:

火电:

2017年一季度火电发电量同比呈现上升趋势,前两个月和3月份发电量分别为7280/3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0%/7.70%。

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水电发电同比下降-6.1%,水电同比减发显著增加了电煤需求,预计多增加动力煤消耗约3000万吨。

从用电结构看,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

二产用电中,钢铁、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2.8%和16%,增速分别回升26.8和21.8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2.4个百分点。

预计二季度火电发电量环比将有所下滑,同比增长或回落至3%以内。

展望下半年,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预计同比增速基本持平。

图表10:

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水泥:

2017年一季度国内水泥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前两个月、3月份水泥产量分别为2.4/2.0亿吨,同比分别变动-0.40%/+0.30%,同比基本持平。

图表11:

国内火电发电量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12:

国内水泥产量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钢铁:

钢铁虽然也面临去产能压力,但产能去化在年初以来、“两会”之前进展缓慢,加上钢价维持高位,钢厂产能利用率在提升,钢铁产量一季度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生铁前两个月、3月份产量分别为11.35/6.2千万吨,同比+5.60%/+1.30%。

虽然一季度因为“两会”和环保督查的因素,钢厂开工也受到一些压制,但整体产量还是保持了明显的增长。

进入4月份后钢铁产量依然保持高位,前4月国内生铁累积产量2.38亿吨,同比增长4.2%。

图表13:

国内生铁产量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14:

国内焦炭产量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二、二季度需求回落预期之中,全年需求无需过度悲观

一季度需求超出了产业人士和投资者的预期,主流观点认为一季度需求的改善主要是去年以来地产产业链复苏的带动,但随着主要城市地产调控政策的升级,地产景气也难以持续扩张,因此煤炭及投资品的需求可能会出现显著下降。

我们认同这一逻辑推演,一季度边际需求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惯性扩张,但我们并不认为后续会出现需求的大幅波动,环比需求确实有收缩,但动力煤更多体现的是季节性的变化,焦煤环比收缩的幅度也基本与往年类似,因此对二季度的需求没必要过分悲观。

从全年来看,我们认为需求在一季度并非见顶的概念,而是后续振荡在高位,等待下一轮扩张,并不会出现显著下滑。

二季度开始,由于水电出力增加,火电出力季节性会出现下降,从目前的数据看,煤耗环比下降幅度仍然与往年平均水平类似,并未显示需求大幅下降的迹象。

从数据看,四月份的煤耗水平依然显著高于2010~2016年的平均水平,仅次于2013~2014年的水平,需求较前两年改善明显。

如果从环比变化幅度看,四月份环比回落的情况要略快于近几年平均水平,但是环比整个一季度还是有显著增长;环比3月份虽然有下滑,但是分年度比较,2012~2014年耗煤量较大的年份,4月份环比降幅更甚,显示在需求相对旺盛的年份,季节变化的弹性很大;而4月份环比3月份增幅较明显的年份,基本都是3月基数偏小的年份。

图表15:

沿海电大电厂各年日耗情况(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目前的数据并不能支持煤耗需求见顶并显著下滑的结论,我们判断全年煤炭需求都会维持高水平,但环比变化因季节性会有较大的差异。

预计全年火电有望维持1~2%的增速。

表格8:

沿海六大电厂日耗情况环比比较(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从下游钢铁产量来看,尽管钢价4月份开始连续下调影响了市场对产业链利润和产量的预期,但从实际产量数据来看,粗钢日均产量今年仍保持高位,前两个月仅次于2014年的水平,但3月份加速向上,已经超越了过去7年的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图表16:

粗钢日均产量年度比较(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从环比情况看,粗钢日均产量也符合季节特征,4月份日均产量环比一季度增长5.7%,较2010~2016年平均环比增速高1pct左右,环比3月份在高基数的情况下还有明显的增长,显示钢铁的生产情况尚可。

虽然后续钢铁价格下行的压力还在,但考虑铁矿石等成本下行,钢铁的盈利情况不会完全恶化,对焦煤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支撑。

预计全年生铁产量同比增长或在1%左右,粗钢产量同比增速或在3%。

表格9:

粗钢日均产量环比变化情况(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三、能源结构转型依旧在推进

按照煤炭行业“十三五”规划,煤炭消费的控制目标确定在每年41亿吨,但如果按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新能源替代速度推算,“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可保持在38~40亿吨以内。

图表17: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1980-2015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18:

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弹性系数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19:

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消费增速及占比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我们预计2016~2020年5年间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6%和0.94%,假设煤炭消费维持这一弹性不变,到2030年,若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煤炭消费占比将降至57%左右。

表格10: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预测(单位:

万吨标煤)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预测

新能源“十三五”期间或挤占将近2.5亿吨标煤消耗。

“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2016年,火电机组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165小时,同比减少199小时,创48年以来新低。

图表20: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单位:

小时/年)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21:

2010~2016电力投资增速(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在较为乐观的情况下,假定“十三五”期间年均用电量增速为3%,至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大致在6.5万亿度左右,换言之,整个“十三五”期间用电量增加了1.54万亿度。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测算,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核电、水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较2015年新增8000亿度以上。

按照度电310g标煤的标准换算,将挤出火电耗煤2.48亿吨标煤。

按照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原则,扣除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后,“十三五”期间留给火电的增长空间仅为7000亿度左右,对应煤炭需求约2.12亿吨标煤。

长期看,煤炭需求增长的空间仍然不大。

综合前文供需分析,我们判断2017年煤炭产量将有一定回升,产量增速或在5~6%,产能置换对产量的影响将在2018年显现。

需求端,在GDP维持6.5%的增速,基建投资维持15%的增速,房地产投资维持5%的增速下,预计今年煤炭需求量增速约在1.2%左右。

表格11:

国内煤炭供需预测(中性情境,GDP增速为6.5%)(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预测

第四节煤价及业绩展望:

煤价全年维持高位,盈利继续快速改善

一、动力煤市场均价全年或在580~600元/吨,同比增长20%

2017年一季度,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为622元/吨,同比上涨67.12%,4月份价格维持上涨态势,均价达659.50元/吨,较一季度均价上涨6%,同比上涨72.25%。

目前动力煤下游库存略有提高,加之二季度水电出力上升,煤耗难有增加,部分产地试探性降价,但销售依然难有增加,加剧了市场观望情绪,市场采购转弱,预计动力煤价5月份将继续调整,累计降幅在60~70元的水平。

但由于各地安全监管并未放松,供给也难继续宽松,在迎峰度夏之前,煤价大概率能够止跌。

我们预计6月份或出现夏季用煤集中采购的需求,或可推涨煤价小幅回暖。

我们预计5月份市场煤均价约在580元左右,6月份均价在590元左右,二季度均价约为610元左右,较一季度均价下降2%左右。

图表22:

秦港每日吞吐量和锚地船舶数量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23:

秦港煤价走势(单位:

元/吨)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展望下半年,煤价较上半年略有压力,产能置换的部分矿井在下半年或投产,预计在四季度贡献的增量或在3000万吨左右,或抑制四季度旺季煤价的上涨,四季度均价预计维持在600元/吨上下,而三季度在夏季高峰过后,产量释放相对宽松的时期,煤价均价或在550~570元之间波动,因此全年大概率会的均价区间是580~600元之间,较2016年上涨20%,维持我们此前2017年策略报告的判断。

图表24:

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及库存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图表25:

山西古交焦煤价格走势(单位:

元/吨)

资料来源:

SXCOAL,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二、焦煤价格同比涨幅可超过40%

2017年一季度,螺纹钢价格一路上涨,我们跟踪的螺纹钢价格较2016年四季度环比上涨17%左右,但焦炭价格在一季度却出现了超涨之后的连续调整,春节过后,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