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511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docx

江苏省语文高考全真模拟一含答案

2015届高三全真模拟

(一)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而成的节日。

②有关领导谈及市政工程建设及城市管理工作问题时着重指出,城市管理要标本兼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③有的地方以山色取胜,有的地方以水色撩人,唯独在这里,水与山     :

水是岷江的水,山是青城的山,而我们就是这岷江水畔的山水人家。

A.融汇持之以恒相得益彰

B.融汇锲而不舍相映成趣

C.融合锲而不舍相得益彰

D.融合持之以恒相映成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通知:

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

家严大人今年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4.家家户户贴起红色的楹联,放眼望去如千万树红梅竞相开放。

春联,怎么看怎么像穿戴一新的红妆妺子,往谁家门前一站,就是满院喜庆,一派春光。

笑声中,漫步小巷,一一欣赏邻近人家的春联也是别样乐趣。

“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三阳开泰改革事业兴”、“_________”、“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读着这些春天的楹联,仿佛信手推开了一扇扇温热厚实的大门,门内和谐美满,欢声笑语,花团锦簇,恍惚之中,竟有一种微醺的醉,感觉自己是与浩浩荡荡的春天迎面相逢了。

依据语境,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B.湖中亭湖边亭亭亭含笑,山上水山下水水水有情  

C.车水马龙农家乐,花香鸟语大地春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②⑥⑤④C.②⑥④①③⑤D.②④③⑥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

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

和顺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4分)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分)

9.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

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

“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分)

(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4分)

(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诗经•氓》)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3)▲,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6)▲,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7)流丸止于瓯臾,▲。

(荀子《大略》)

(8)粗缯大布裹生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人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

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

主要来源于生活。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

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

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

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

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

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

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

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

”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

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

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

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

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

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

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

”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

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

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

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

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

”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

‘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

’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

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

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

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

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

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

“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

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

”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

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

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

我妻子接了电话。

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

“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2.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4.请赏析这篇小说的结尾之妙。

(4分)

15.小说的题目是“人物”,如果改为“偷”,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国学的焦灼

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②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

“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

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③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

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④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

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⑤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

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⑥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

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⑦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⑧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节选自《现代交际·说事》)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

17.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8.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

(6分)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

“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淮安中学2015届高三Ⅱ部高考全真模拟

(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①融合:

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

融汇:

融合汇集。

②持之以恒,谓有恒心,持续不间断。

锲而不舍,锲:

镂刻;舍:

停止。

即不断地镂刻。

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

③相映成趣:

互相衬托,显得很有趣味。

相得益彰:

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2.D(A.“导致”与“主要原因”杂糅;B.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C.缺少介词,在“和”前或后补上“与”。

3.A(B项“垂念”改为“感念”,C项“家严”改为“令堂”,D项“府上”改为“寒舍”。

4.C春联(A.写秋天B.纯风景联D.描写的是春天的典型景物,但有感伤、迁逝之悲,与整体氛围不合。

5.(3分)B(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

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

②⑥⑤④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

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⑤句,由“我”到“物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C (薄:

轻视)

7.C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均为介词,向,跟。

D项语气副词,难道/语气副词,一定)

8.

(1)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1分)我的不足(1分),不知不觉间(1分)成了我敬重(1分,或译为“敬畏”“尊重”)的朋友。

(2)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1分)自视甚高(夸耀自己)而傲视他人,(1分)(就会)逐渐招致(1分)大的过错(1分)。

9.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

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

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

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

弟弟自勉吧!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1)①木叶下、菊花黄;(2分)

比喻。

(1分)

(2)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

(每点2分)

(3)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

(每点1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

(1)其叶沃若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沧海月明珠有泪(4)不见曦月(5)乡为身死而不受(6)相与枕藉乎舟中(7)流言止于智者(8)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暗示情节会继续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①待人诚恳,喜欢与人诚恳闲谈,但只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或“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

“我”坐在公园里,跟一个陌生的妇女天南地北地聊起天来,当那妇女十分想听一听“我”对幸福的看法时,“我”就立刻对她感兴趣起来并暗自盘算,是否为小说找到了一个人物。

②充满自信,也轻信别人(或“识别不出别人的伪装”):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表现了“我”的自信。

当那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时,“我”信以为真,表明“我”容易轻信别人。

③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

当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时,“我”没意识到自己上当,反而抗议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

(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

言之成理即可)

14.结尾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2分)意料之外:

那个妇女居然是个小偷;情理之中:

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分)

15.探究示例一:

以“人物”做标题更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

(1)“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

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物”(实际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

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

(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

“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

(3)从艺术构思来看:

以“人物”为题,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

(6分,每点2分)

 探究示例二:

“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

(1)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的情节,“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

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

(2)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

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

(3)在艺术构思上:

“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

(6分,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首先,指出当前国学热中折射出的焦虑及其代表言论;其次,分析焦虑心态的本质;最后,举例证明国学家的焦虑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6分,每点2分)

17.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2分)形象有力地说明了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而是文化的包容和交流,(2分)证明国学家的焦虑是不自信(不必要的)表现。

(2分)

18.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