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35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docx

高考必背初中古诗文字词全文意译分析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初中古诗词34首

1、关雎《诗经》

关关(拟声词)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在船的左右两边)流(捞取)之。

窈窕淑女,寤(醒时)寐(睡时)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弹琴鼓瑟)友(亲近)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挑选)之。

窈窕淑女,钟鼓(敲击钟鼓)乐(使……快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那人),在水一方(在那水的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之,道阻(艰险)且长。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宛(好像)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茂盛的样子),白露未晞(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险)且跻(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众多),白露未已(还没有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弯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高)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

幸(庆幸)甚至(极点)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在人境(人居住的地方),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这样)?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傍晚)佳,飞鸟相与(相伴)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辨识)已忘言。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王维

单车(一辆车)欲问边,属国(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过居延(在今内蒙古)。

征蓬(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直,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指都护府的长官)在燕然(燕然山,即今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8、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值万钱),玉盘珍羞(“馐”。

珍贵的菜肴)直(通“值”)万钱。

停杯投箸(筷子)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尚的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商汤时伊尹的典故)。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高高的船帆)济(渡)沧海。

9、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下王湾

客路(旅途)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10、望岳杜甫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夫如何?

齐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和秀丽),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割昏晓(山的南北一明亮一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生曾(通“层”)云,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眦,眼角)入归鸟。

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泛指多)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挂)长(高)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喝止不住),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一会儿)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睡相不好)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未断绝(停止)。

自经丧乱(战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大庇(遮盖,掩护)天下寒士(贫寒的士人)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高耸的样子)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拉,扯)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酬(以诗相答)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朽烂)柯(斧柄)人(指晋朝人王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增长,振作)精神。

16、钱塘湖(西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水面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

17、观刈(割)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媳妇和婆婆)荷(肩挑)箪食(用竹篮盛的饭),童稚携(提)壶浆(用壶装的汤和水),相随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去,丁壮(青壮年男子)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缴纳租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吏禄三百石,岁晏(年底。

晏,晚)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毁),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即胭脂,深红色)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燕昭王筑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指剑)为君死。

20、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给)周郎便(方便),铜雀(在今河北临漳)春深锁二乔。

21、夜雨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再)话巴山夜雨(此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时。

2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春风)无力百花残(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照镜)但愁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改,夜吟(夜晚吟诗)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殷勤(情意深厚)为探看(探望)。

25、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此指西北边疆)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连角起,千嶂(崇山峻岭)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在石上刻)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左牵黄(黄犬),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千骑(一人一马称一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酒酣胸(胸怀)胆(胆气)尚(还)开张(宽阔豪壮)。

鬓微霜(稍白),又何妨!

持节(符节)云中(古郡名),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

会(定将)挽雕弓(饰以彩绘的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这里借指西夏)。

27、水调歌头(词牌名)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端起酒杯)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回到天上去),又恐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仙宫),高处不胜(经受不住)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转(转过)朱阁(朱红色的楼阁),低绮户(低低的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无眠(没有睡意的人)。

不应有恨(怨恨),何事(为什么)长向(在)别(分离)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共享)婵娟(指月亮)。

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八百里(指牛。

晋朝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较”,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分麾下(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炙(切碎的熟肉),五十弦翻(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沙场(战场)秋点兵。

马作(像……一样)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特别响的雷声)弦惊。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两种兵器,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

山河破碎(国势危亡)风飘絮(风中柳絮),身世浮沉(时起时沉)雨打萍(雨中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红心,比喻忠心)照汗青(书简,这里指史册)。

32、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路。

望西都(长安),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经过)处(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吟诗)鞭(马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己虽辞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初中文言文16篇

1、论语十则

①子曰:

“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

”(《学而》)

②子曰: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③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

④曾子曰:

“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学而》)

⑤子曰:

“由(仲由,字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为政》)

⑥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⑦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⑧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

⑨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⑩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1(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曾参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说: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 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

“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孔子说: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曾参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

"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2、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

”刿曰: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公曰:

“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分人。

”对(回答)曰: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情)。

”对曰:

“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

“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

“忠之属(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也。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战则请从(跟随)。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车轮压出的痕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追赶,追击)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对曰: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作,振作),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2(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

“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曹刿说: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什么应战呢?

”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

“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

“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

“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

“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

“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

“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起,被任用)于畎亩(田间、天地)之中,傅说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于版筑(杵)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责任,使命)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其身,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曾(通“增”)益(增加)其所不能。

人恒过(常常犯错误),然后能改,困于心,衡(通“横”,梗塞,不顺)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表现)于色(脸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

入(国内)则无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通“弼”,辅佐)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因忧患而得以生存)而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也。

3(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

如使(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什么手段)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助词)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指“不食嗟来之食”之黔敖);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万钟(古代一种量器。

万钟,指高位厚禄)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认识)穷乏者(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我与(通“欤”)?

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

此之(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4(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

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

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窥镜(照镜子),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第二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认为我美)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然)进(进谏);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齐。

此所谓战胜于(在)朝廷。

5(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

”他的妻子说: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跟徐公谁漂亮?

”妾说:

“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

“我和徐公谁漂亮?

”客人说:

“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

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

“好!

”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

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6、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