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17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docx

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知识梳理

(语文版)

一、复习目标

(1)识字与写字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古代诗文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

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

文言文的考查,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3)写作写作的测试应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思想,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

2.复习方略

(1)识字与写字从音、形、义方面全面识记课文中重难点字词,并在课文语境中掌握其用法。

(2)古代诗文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在解决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积累文言词汇,逐步提高感悟能力和阅读水平。

学习古代诗文,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

(3)写作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联想和想象,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注音

26、卖油翁

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àn)忿然(fèn)沥之(lì)酌(zhuó)杓(sháo)

27、三峡

阙(quē)重岩叠嶂(zhàng)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林寒涧肃(jiàn)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蔡勉旃(zhān)敦风义(dūn)立券(quàn)辇(niǎn)蕴蓄(yùn)塾师(shú)

29、陌上桑

东南隅(yú)倭堕髻(wǒduòjì)缃绮(xiāngqǐ)上襦(rú)帩头(qiào)踟蹰(chíchú)

姝(shū)千余骑(jì)骊驹(líjū)鬑鬑(lián)夫婿(xù)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

山郭(guō)决眦(zì)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三、通假字

26、卖油翁

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徐以杓酌油沥之(通“勺”,勺子)

27、三峡

略无阙处(通“缺”,断缺)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亡何(通“无”,不)

29、陌上桑

宁可共载不(通“否”,?

坐中数千人(通“座”,座位)

四、一词多义

26、卖油翁

(1)连词,表承接。

例句: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连词,表转折。

例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连词,表修饰。

例句:

康肃笑而遣之。

(1)代词,代人。

例句:

康肃笑而遣之。

(2)代词,代物。

例句:

徐以杓酌油沥之。

(3)代词,代某种情况。

例句:

但微颔之。

(4)代词,代某种道理。

例句:

以我酌油知之。

(1)介词,因为。

例句:

以此自矜。

(2)介词,用。

例句:

以钱覆其口。

(3)介词,凭借,依靠。

例句:

以我酌油知之。

27、三峡

(1)动词,断绝。

例句:

沿溯阻绝。

(2)副词,极、最。

例句:

绝?

多生怪柏。

(1)介词,在。

例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

(2)连词,如果。

例句:

自非亭午夜分。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1)副词,最终,终于。

例句:

卒辇而致之。

(2)动词,死亡。

例句:

生卒年月。

(3)名词,士兵。

例句:

缮甲兵,具卒。

(1)动词,说话。

例句:

先生是年乃能言。

(2)名词,字。

例句:

日数千言不肯休。

(1)连词,表转折,却。

例句: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2)代词,你的。

例句:

而翁知我。

29、陌上桑

(1)连词,因为。

例句:

但坐观罗敷。

(2)名词,座位。

例句:

坐中数千人。

(1)名词,络绳。

例句:

青丝为笼系。

(2)动词,系着。

例句:

青丝系马尾。

五、古今异义

26、卖油翁

久而不去(古义:

离开;今义:

到某地。

但手熟尔(古义:

只,不过;今义:

转折连词。

27、三峡

或王命急宣(古义:

有时;今义:

选择连词。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到达某地;今义:

表示另提一事。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此非常儿也(古义:

不寻常;今义:

十分,极。

29、陌上桑

使君谢罗敷(古义:

请问;今义:

感谢。

但坐观罗敷(古义:

因为;今义:

坐下。

为人洁白晰(古义:

相貌,长相;今义:

为人处事的态度。

宁可共载不(古义:

愿意,同意;今义:

选择连词。

六、词类活用

26、卖油翁

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汝亦知射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27、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名词用作状语,从早上,到晚上。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重诺责(形容词意动用法,重视,认为……重要。

卒辇而致之(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运。

日数千言不肯休(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29、陌上桑

东方千余骑(名词用作状语,从东方。

罗敷善蚕桑(名词用作动词,养蚕,采桑。

罗敷前致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黄金络马头(名词用作动词,用网状物兜住。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数词用作状语,在十五岁时,在二十岁时。

七、文言句式讲解

1.判断句:

概念:

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此非常儿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概念: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26、卖油翁

尝射于家圃(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尝于家圃射”。

27、三峡

有时朝发白帝(状语后置,应为“白帝发”。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译为“凭什么”)

29、陌上桑

何用识夫婿(宾语前置,“何用”即“用何”)

3.省略句

概念:

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省略在语言中,尤其在对话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26、卖油翁

(油)自钱孔入(省略主语“油”)

27、三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省略了主语“猿声”)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蔡璘)重诺责,敦风义(省略了主语“蔡璘”)

29、陌上桑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城南隅”前省略了介词“于”)

八、翻译

1.词语释义:

26、卖油翁

矜:

夸耀。

睨:

斜着眼睛看。

颔:

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徐:

慢慢地。

沥:

注入。

27、三峡

隐:

遮蔽。

襄:

冲上,漫上。

溯:

逆流而上。

疾:

快。

良:

确实,实在。

属:

连缀,连续。

引:

延长。

绝:

断绝,消失。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敦:

重视。

券:

票据,凭证。

语:

告诉。

卒:

最终,终于。

辇:

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致:

送还,归还。

蕴蓄:

蕴藏,积蓄。

言:

说话;字。

就:

靠近。

去:

距离。

29、陌上桑

隅:

角落。

系:

络绳。

襦:

短袄,短衣。

坐:

因为

踟蹰:

徘徊不前。

姝:

美丽的女子。

宁可:

愿意,同意。

鬑鬑:

胡须疏朗的样子。

盈盈:

形容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

闻:

听说。

左迁:

贬谪。

缘:

因为。

造化:

天地,大自然。

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岸。

阳:

山的南面,水的北岸。

眦:

眼眶。

澹澹:

水波摇荡的样子。

峙:

突起,突兀。

幸:

庆幸。

2.句子翻译:

26、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

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27、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译文:

你父亲把我当知己,因此没有告诉你。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文:

老师(戴震)这年(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得久(的缘故吧)。

29、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译文:

回来后彼此抱怨恼怒,只是由于贪看了罗敷。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译文:

罗敷上前回话说:

“使君你怎么这样愚蠢!

……”

九、名言名句

27、三峡

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

一句古老的渔歌将三峡凄惨之境进行了升华,它唱出了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以余音缭绕之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点拨:

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眼遮住,只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

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小人或者其他的消极事物。

这两句诗实际上包含着登得高、望得远的更为深刻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扫清障碍,实现远大理想宏图壮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点拨: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都显得很小。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文化文学常识

26、卖油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7、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他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并参阅了437种书籍,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专著,在历史学、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徐珂(1869-1928),字仲可。

浙江航县(今杭州)人。

段玉裁(1735-1815),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是戴震的学生。

著《说文解字注》30卷,颇具学术价值。

段玉裁在音韵和训古学方面具有卓越贡献,不仅在清代受到全国学者尊重,至今仍为国内外训古学者所推崇。

29、陌上桑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庭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主要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气势宏大,情感激昂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风豪迈飘逸,被尊为“诗仙”,在文学史上与杜甫齐名,被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世称荆公,卒谥文。

诗歌遒劲清新,词风格高峻。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常建,唐代诗人。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诗人。

生于河南巩县。

他的诗作以律诗和古体诗见长,风格多姿多彩,语言苍劲凝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十一、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26、卖油翁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4分)

2.从全文看,写了两个人物,其实写完全是为了写。

(4分)

3.划线的两句从语气和表达效果分别是和。

这两句话自然引出卖油翁“”的结论和的行动。

(4分)

4.解释指定的词语:

(7分)

而:

而钱不湿()笑而遣之()释担而立()

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尔安敢轻吾射()

尔: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5.比较下面三个“以”字的用法。

(3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⑵以我酌油知之()

⑶徐以杓酌油沥之()

6.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5分)

7.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5分)

参考答案:

1.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的高超技艺,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2.陈尧咨;卖油翁

3.疑问;反问;“但手熟尔”;酌油献技

4.而:

转折;修饰;顺承 射:

射箭;射箭的技术 尔:

同“耳”,罢了;代词,你

5.⑴因为⑵凭、靠⑶用

6.睨、颔。

无礼: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7.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27、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

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2分)

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4分)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4分)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4分)

6.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4分)

7.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

(3分)

参考答案:

1.略

2.第一段:

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

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第三段:

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

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3.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4.三峡水流之湍急

5.这两句的意思是: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

“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6.清荣峻茂

7.小;总;分;地点;景物;烘托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阅读短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回答问题。

(8分)

蔡嶙,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拳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1、从文中可以看出蔡勉旃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这一品质在我们今天有何意义?

(2分)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2分)

①亡:

亡何()其人亡()

②然:

朱文公何以知然()愕然不受()

3、文中“券在心,不在纸”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了什么?

(2分)

4、文中,“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妥当否?

请从现代法律的角度进行点评:

(2分)

参考答案:

1、他是一个重诺责,敦风义的人。

这有利于构建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

2、

(1)无、不死

(2)这样┅┅的样子

3、凭据更重要的是记在心上,而并不在乎是否写在纸上。

说明了本质上的诚信是最重要的。

4、认为不妥。

因为法治社会,一切经济往来都需要凭证。

即使是熟人之间,有时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原因而引起经济纠纷,为了避免,还是应以“说无凭,立字为据”为原则

29、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A,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B。

少年见罗敷,C。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来,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1.该诗从内容上讲,属于诗。

(4分)

2.释词:

(4分)

⑴五马立踟蹰(踟蹰:

⑵使君谢罗敷(谢:

3.在文中ABC处按原文填上句子。

(3分)

A:

B:

C:

4.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4分)

5.请各和一句话,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6分)

参考答案:

1.叙事

2.⑴徘徊⑵请问

3.略

4。

对偶、夸张

5.第一段:

描写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

第二段:

写使君企图调戏罗敷。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

(1)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4分)

2.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虚景是。

(5分)

3.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分)

4.“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

(3分)

5.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

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6分

参考答案:

1.《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2.观;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以抒情为主

5.“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

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

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2)读《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

(3分)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7分)

⑴岱宗夫如何(岱宗:

⑵造化钟神秀(造化:

钟:

⑶齐鲁青未了(未了:

⑷阴阳割昏晓(阴阳:

⑸决眦入归鸟(决眦:

⑹会当凌绝顶(会当:

凌:

3.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

(6分)

4.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

(3分)

5.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

(6分)

⑴会当凌绝顶。

()

⑵晓云绝顶聪明。

()

⑶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真是聪明“绝顶”。

()

6.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

试言之。

(6分)

参考答案:

1.现实

2.⑴即泰山⑵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⑶未尽,没完⑷山北山南⑸裂开眼眶⑹定要;登

3.是自然造化,从“造化钟神秀”中可以看出。

4.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最高峰;极端,非常;指头上没有头发

6.略

(二)课外拓展

26、卖油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曰:

“解狐(解狐,人名)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日: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4分)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⑷外举不避仇(举: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4分)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非问臣之仇也

C、睨之,久而不去D、康肃笑而遣之

3.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4分)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4.与“其谁可而为之?

”语气相同的一句是()(4分)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6.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4分)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2.B

3.依次是:

×××/

4.C

5.⑴您问可不可以,并不是问我的儿子。

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6.C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