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083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docx

浙江嵊州一中高三上期中试题理综doc

嵊州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选择题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2.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过程称为体液免疫,淋巴因子在此过程中不起作用

B、人工注射疫苗的原理是方法①

C、①的方法用于应急,②的方法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D、通常用基因工程培育杂交瘤细胞来生产过程①中的抗体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

②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③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

④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可以从基因库中直接获取;而标记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表达。

⑤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生物的新物种。

A.一项B.二项C.三项  D.四项

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5.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只能用机械剥离的方法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D.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均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6.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23℃

23℃

23℃

23℃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

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

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②熔点:

Al>Na>K

③IA、II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就越强

⑥已知2H2(g)+O2(g)=2H2O(l);△H=-571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

P>N

A.只有②④⑥B.只有①⑥⑦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③⑤⑦

8.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能说明盐酸是强酸:

2HCl+CaCO3=CaCl2+H2O+CO2↑

B.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

2Fe2++H2O2+2H+=2Fe3++2H2O

C.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

NH3+H3O+=NH4++H2O

D.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CH3COO-+H2O

CH3COOH+OH-

9.25℃、101kPa时,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出22.68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4O(l)+

O2(g)==CO2(g)+2H2O(l);△H=-725.8kJ·mol—1

B.2CH4O(l)+3O2(g)==2CO2(g)+4H2O(l);△H=+1451.6kJ·mol—1

C.2CH4O(l)+3O2(g)==2CO2(g)+4H2O(l);△H=-22.68kJ·mol—1

D.CH4O(l)+

O2(g)==CO2(g)+2H2O(g);△H=-725.8kJ·mol—1

10.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Ce4++Fe2+=Fe3++Ce3+,

Sn2++2Fe3+=2Fe2++Sn4+。

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Fe2+、Ce3+、Sn2+B.Sn2+、Fe2+、Ce3+

C.Fe2+、Sn2+、Ce3+D.Ce3+、Fe2+、Sn2+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③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⑤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⑥分子内可能没有共价键

⑦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⑧原子晶体中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A.只有②⑤⑥⑦B.只有②⑤⑥C.只有①②③⑤⑥⑧D.只有②③⑤⑥⑦

12.有关下图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丁图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

13.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向其中滴加amLC1mol·L—1NaOH溶液之后,改成滴加C2mol·L—1盐酸,所得沉淀Y(mol)与试剂总体积V(mL)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A.6mLB.7mlC.7.5mLD.9mL

14.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当该物体下滑到L/2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滑到底部的速度为:

()

A.2vB.VC.

VD.

V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加速下滑,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斜面的倾角为

,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mg和

mg

B.

mg和

mg

C.

mg和

mg

D.

mg和

mg

16.如图所示,U形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槽内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N,物体的质量为0.5kg,与槽底之间无摩擦.使槽与物体M一起以6m/s2的加速度向左水平运动时()

A.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零

B.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零

C.物体对左侧槽壁的压力等于3N

D.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N

17.如图7所示,质量为

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所受水平拉力F在2s时间内的变化图象如图甲所示,其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物体质量为5kg

C.2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D.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m/s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8.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为R,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T1(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L2。

则()

A.地球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月球的质量

D.利用上面给出的已知量可求太阳的密度

19.如图3所示,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

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

图3

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1,半球的半径为R2,则R1和R2应满足的关系是()

A.

B.

C.

D.

20.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和乙,乙的斜面倾角大,甲、乙斜面长分别为S、L1,如图所示。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开始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释放,小滑块A一直沿斜面甲滑到底端C,而小滑块B滑到底端P后沿水平面滑行到D处(小滑块B在P点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PD=L2,且S=L1+L2。

小滑块A、B与两个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A.滑块A到达底端C点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B到达D点时的动能小

B.两个滑块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动能可能相同

C.A、B两个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滑块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滑块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A、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

非选择题部分(共180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10题,共180分。

21.(20分)

Ⅰ(9分)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记数点。

测得:

x1=1.40cm,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

x6

 

⑴在计时器打出点4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4=cm/s;

⑵加速度a=cm/s2;(此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⑶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

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Ⅱ(11分)

(1)图Ⅰ-1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示意图。

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a—F图线如图Ⅰ-2所示,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⑵平衡摩擦时,主要是平衡了之间以及之间的摩擦。

⑶几位同学分析所得到的a-F图线

不是一条直线的原因后,重新设计了

一个实验如图Ⅰ-3所示,滑块M放在

气垫导轨上,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速

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固定在另一水平

台子上,分别与两台电脑相连,气垫

导轨连上气泵并调成水平。

多次改变

钩码m的质量,由速度和力传感器可

以得到多组不同的加速度a、力F的值。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空气阻力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得出a与F成正比的结论,图线是倾斜

的直线

B.力传感器测得的力F=mg/2,在实验时应确保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滑块的质量M

C.除空气阻力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之外,动滑轮C的质量是实验最大的误差来源

D.实验中测出加速度a的值不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g

1.0

22.(16分)一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º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做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取sin37º=0.6,cos37º=0.8,g=10m/s2)求: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23.如图所示,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方有一竖直方向的矩形区域,该区域是由三个边长均为L的正方形区域ABFE、BCGF和CDHG首尾相接组成的,且矩形的下边EH与桌面相接。

三个正方形区域中分别存在方向为竖直向下、竖直向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其场强大小比例为1:

1:

2。

现有一带正电的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E点射入场区,初速度方向水平向右,滑块最终恰从D点射出场区,已知滑块在ABFE区域所受静电力和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桌面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素为0.125,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可以视作质点。

求:

(1)滑块进入CDHG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ADHE区域运动的总时间。

 

24.如图所示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游戏滑轨的模拟装置,滑轨由四部分粗细均匀的金属杆组成,其中倾斜直轨AB与水平直轨CD长均为L=3m,圆弧形轨道APD和BQC均光滑,BQC的半径为r=1m,APD的半径为R=2m,AB、CD与两圆弧形轨道相切,O2A、O1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穿在滑轨上,以初动能Ek0从B点开始沿BA向上运动,小球与两段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设小球经过轨道连接处均无能量损失.求:

(g=10m/s2,sin37°=0.6,cos37°=0.8)

(1)要使小球完成一周运动回到B点,求初动能EK0至少多大;

第24题图

(2)若小球以第一问Ek0数值从B出发,求小球第二次到达D点时的动能及小球在CD段上运动的总路程.

 

25.(14分)已知物质M由属于同一周期的X.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Y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

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1)已知元素Z与Y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那么Z与Y分别与氢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原因是;

(2)若A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E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是与X、Y同周期元素的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是:

(4)若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式量为79,且E与F生成G时有白烟产生,则G的电子式是:

(5)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

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微粒次序按摩尔质量从小到大,下同),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6.(14分)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应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生成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方框内应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填字母代号)。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宜用的药品是(填标号)。

①石灰石,②纯碱,③小苏打,④18.4mol·L—1硫酸,⑤11.2mol·L—1盐酸,⑥蒸馏水,⑦木炭粉。

(3)在2装置内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待装置(填数字编号)中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

(4)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常见物质转化时,发现部分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三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①图中每个小三角形的三种物质中至少含有一种相同元素,K与L、A与B分别含有相同的元素。

②D,J为固体单质,R为气体单质,其余为常见化合物。

③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E为淡黄色化合物,E与C或L反应都能生成R。

⑤I为氧化物,I与F或C都能反应;G和L反应生成难溶物H,H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1)J物质的化学式为,B所形成的晶体

为晶体,工业上要让B转化为C,与B反应的原料是。

(2)标况下,由E生成R11.2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3)C+J

A+L的化学方程式为:

I+F→G的离子方程式为:

(4)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G溶液的pH=10,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5)J的最简单氢化物可与空气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燃料电池,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8.(14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

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

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

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下:

 

(1)上图中熔融碳酸盐中碳酸根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是(填“向左”或“向右”)。

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

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

a.H2SO4b.BaSO4c.Na2SO4d.NaOHe.CH3CH2OH

(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

②4OH-4e-=2H2O+O2↑。

(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

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上图)。

A物质的化学式是。

(5)实验过程中,若在阴极产生了44.8L(标准状况)气体,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CH4(标准状况)L。

29.(26分)I.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4)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是▲。

Ⅱ(18分)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卡尔松和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三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

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

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突触

(3)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

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

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A催化作用B调节新陈代谢C储存遗传信息D免疫作用

(4)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不自主震颤)患者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

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在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_____▲_。

③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

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Ⅰ实验步骤: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生理盐水溶液,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

Ⅱ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8分)I.果蝇的基因A、a控制翅型,E、e控制眼色,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一翻翅红眼雌果蝇与一非翻翅白眼雄果蝇交配,F1中全为红眼果蝇,且翻翅果蝇与非翻翅果蝇之比为1:

1。

当F1的翻翅红眼雌果蝇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其后代中,翻翅果蝇占2/3。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2)F1的翻翅红眼雌果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

3:

6:

7

(3)请在给定的方框内画出F2中的翻翅红眼雄果蝇测交的遗传图解▲。

II.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

位基因A(a)和B(b)调控。

A基因控

制色素合成(A:

出现色素,AA和Aa的

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

度(B:

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

不同)。

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

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上述杂交实验表明,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        ▲ 定律。

若对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纯种个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__。

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___▲__倍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