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049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 精品.docx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毕业论文设计1精品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多金属矿初探

 

专业: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专科毕业论文《新疆哈密市双峰山磁铁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勘探》,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专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在对新疆哈密市双峰山地区异常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并重点通过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发现了磁铁矿化点,迅速确定了找矿靶区,查明了异常原因,使找矿效率明显提高。

本文以双峰山磁铁矿体的发现为例,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方法阑述了对第四系覆盖区化探高值点的找矿成效。

 

关键词:

1、地质;2、物化探特征;3、异常查证;4、热液型

目录

 

一、异常查证区概况1

(一)自然地理概况1

(二)查证区地质概况2

(三)异常区特征4

二、异常的详查工作9

(一)地质调查9

(二)土壤剖面9

(三)岩石剖面9

(四)高精度磁法剖面9

(五)探槽工程10

三、矿体特征10

(一)矿体特征10

(二)矿石质量10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11

(四)矿体围岩与夹石11

四、矿床成因探讨11

五、结论12

致谢13

 

一、异常查证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交通

哈密市双峰山磁铁矿位于哈密东南135°方位,直线距离140公里,由哈密市到矿区,沿312国道东南方向行驶150公里后,下国道向南偏东方向行驶10公里简易公路即可到达,从矿区向西南方向30千米有简易公路通往兰新铁路尾亚车站,交通便利。

(图1-1)

2.气候

查证区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属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常年受蒙古西北部高气压控制,寒暑变化悬殊。

海拔1340-1484米左右,高差144米左右,常年多风沙,春季尤甚,最大风速可达14米/秒,平均风速4米/秒。

年降雨量70.4毫米,年蒸发量2926.6毫米,气温最高30.6℃~33.7℃,最低可达-33.7℃,年平均气温4.4℃,潮湿系数<0.03,相对湿度30~40%,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5~8月为集中降雨期,且多为短时暴雨,沟谷地带可形成短期洪流和季节性水流,但无常年河流和地表水体形成。

(二)查证区地质概况

勘查区地层属于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小区,星星峡-黑鹰山地层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古板块,塔里木北缘古陆缘活动带,库鲁克塔格古活动陆缘;区域上位于雅满苏-沙泉子铜铁成矿带,是一个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的多金属成矿带。

图3-1构造分区略图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雅满苏组上亚组(C1yb)、石炭系底坎尔组(C2d)二叠系红柳河组下亚组(P1ha)、第三系鄯善群(Esh)、第三系吐鲁番群桃树园子组(N1t)、第四系灰色洪积(Q3-4p1)、第四系干谷洪积(Q4pl),由老到新描述如下:

1、石炭系雅满苏组上亚组(C1yb):

分布于区域的北部、中部、西部,呈北东南西向不规则带状展布,出露面积较小,北部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底坎尔组(C2d):

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出露面积较小,北部、南部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东部、西部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粉砂砂岩、灰绿色凝灰岩、凝灰砂岩、灰紫色凝灰砂岩、紫色玄武玢岩。

3、二叠系红柳河组下亚组(P1ha):

分布于区域的西部,呈岩枝状展布,出露面积较小,北部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南部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绿色、紫色、间灰色角闪安山玢岩、辉绿玢岩、玄武岩、细碧岩、黄灰岩、灰色长石砂岩、复矿砂岩、灰色灰岩、褐红色砾岩。

4、第三系鄯善群(Esh):

分布于区域的西部,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极小,四周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浅灰白色砾岩不均匀互层。

5、第三系吐鲁番群桃树园子组(N1t):

分布于区域的东北部,呈面状展布,出露面积较大,北部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南部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红色、暗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紫红色砾岩。

6、第四系灰色洪积(Q3-4p1):

分布于区域的南部、北部、中部,出露面积较大,主要为砾岩层、黄色沉积和亚砂土。

7、第四系干谷洪积(Q4pl):

分布于区域的西北、南东,出露面积较大,主要为砾层。

二、构造

工作区位于中天山中央隆起带和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接壤区,属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觉罗塔格复背斜苦水向斜,双峰山背斜东段,南临分割中天山中央隆起带和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长期活动的沙泉子大断裂。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早期是区域性活动的沙泉子大断裂,它的次级构造与主断裂呈羽状排列,使断裂带中岩石行成很多支离破碎的岩块。

中期以环状显示,晚期以阶梯状构造显示。

断裂将该区分割成为支离破碎的,网格状的断块。

褶皱属双峰山短轴背斜的东段,在区内呈现一个很不协调的褶皱,该区断裂除沙泉子大断裂属长期活动性质,其他断裂属华力西中期、晚期产物。

区内构造对岩浆活动、矿化、蚀变起一定的制约作用,区内的矿体、矿化、蚀变受环形东西向断裂和南北向阶梯状断裂所控制,岩浆活动受背斜轴环形断裂所控制。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属多期次多成份复杂的火山杂岩体。

岩浆岩分布较广,从下石炭纪至上二迭纪均有侵入和喷出活动,在物质成份上变化较大,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出露,但以中性岩类为主。

化学成份属钙碱性系列。

该区铁矿的形成和富集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分别与火山活动、岩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对该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因素。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以华力西晚期的侵入岩为主,该期侵入岩穿越了所有的侵入岩,呈岩株、岩枝、沿脉和岩瘤状等,主要侵入岩体有石英闪长岩、云英闪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辉长斜长岩。

次火山岩主要为石英斑岩、霏细斑岩。

四、地球物理特征

该区航空物探的重、磁、电、放各参数综合场具有大致呈南北分带、近东西向展布的特征,主要异常带对区域大型线形构造(断裂)及区域岩浆岩带的反映明显,表现出层次分明、南北分区和较清晰局部分带的物理场面貌。

1:

10万和1:

5万△T磁场图上均呈现区域正磁或负磁背景场区大面积分布及局部异常区带连续分布的基本特征。

石炭纪岛弧岩浆岩带表现出以大面积正磁背景场中叠加分布中等强度异常为特征,峰值一般为400-600nT,异常形态以长条状、不规则团块状为多,近东西向展布。

由此看来,在该岩浆岩带中,叠合于中酸性(以闪长玢岩为主)浅成岩体之上的各种强度磁异常,均可作为指导找矿及物探部署的间接标志。

(三)异常区特征

工作区位于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屿南缘,天山中央隆起带的北缘沙泉子大断裂以北的觉罗塔格褶皱带东段双峰山小背斜的北翼。

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沙泉子组(C2sh),其次为下石炭统雅满苏(C1y)及二迭统(P),少量的前寒武系老地层和第四系残坡积、松散的砂、粘土和亚粘土分布于平摊凹地沟谷中。

 

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石炭系雅满苏组上亚组(C1yb)。

石炭系雅满苏组上亚组(C1yb)

分布于工作区的大部分地方,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岩、长石砂岩、灰绿色、紫色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斑岩夹凝灰角砾岩。

2.构造

工作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同时构造对测区的岩浆活动、矿化、蚀变起着制约的作用。

测区内的矿体、矿化蚀变受环形东西向断裂和南北向阶梯状断裂控制,岩浆活动受背斜轴环形断裂所控制。

(1)褶皱:

测区仅出现一个不对称、不协调的双峰山短轴背斜。

由一套中石炭系火山岩、大理岩构成南北两翼。

背斜轴部走向SEE向,南翼陡,倾角70°-80°之间,北翼轴部向北产状由陡变缓。

背斜轴部被石英闪长岩占据。

(2)断裂:

NW向断裂,走向NNW,倾向东,倾角陡,主要被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充填,长几十米到一千米以上,宽几米到几十米。

3.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灰绿色闪长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南部,一般呈脉、小岩株、岩枝状产出,与地层一般呈倾入接触关系,诸岩体从中心相到边缘相变化不是很明显,主要岩性特征为:

灰绿-灰色,半自型粒状结构、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呈斑状构造。

斜长石45%-53%、石英20-25%、角闪石2%、钾长石5-10%、黑云母10-15%,含少量黄铁矿。

蚀变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绿帘石,由于矿物成份局部有所变化,在局部地段变为花岗闪长岩。

总体上随着闪长岩侵入产生的热液活动,给双峰山铁矿体及围岩提供了“三源”,即热源、矿源、水源。

对铁矿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4.找矿标志

通过前人及本次踏勘综合分析,认为本矿床及类似矿床的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点:

(1)露头具有明显的褐铁矿化,矿体附近具较强的青磐岩化。

(2)矿体附近的地形多表现为负地形。

5.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双峰山铁矿采矿权及外围探矿权内,局部地段通过磁法测量,圈出磁异常4处,异常特征详见表3-1。

表3-1地磁异常一览表

编号

位置

规模、形态

ΔT范围及

ΔT极大值

异常区地质特征

备注

1

X:

4641850

Y:

32388000

长500m、宽200m蝌蚪形近东西向展布

ΔT值为-200—1500nT极大值1700nT

大面积出露石炭系雅满苏上亚组凝灰岩及安山岩。

异常东部见前人沿脉采坑,其他地段见稀疏探槽

2

X:

4642180

Y:

32388500

长300m宽100m椭园状走向300°

ΔT值400~1700nT极大值2300nT

大面积出露石炭系雅满苏上亚组凝灰岩及安山岩。

地表有矿体出露,周围绿帘石化、褐铁矿化强烈。

即前人的采坑、探槽及钻孔ZK1、ZK3。

3

X:

4642000

Y:

32389500

长450m宽200m,东侧略大的圆弧形,走向近东西。

ΔT值500~1900nT极大值7828.25nT

大面积的凝灰岩,地表出露平行的两条铁矿脉。

异常最高位置见两沿竖井,一条沿脉采坑。

4

X:

4641850

Y:

32390000

长350m宽70m椭园形轴向70°

△T极大值正场2317.75值nT、右侧与负异常相伴说明其磁性体有一定的埋深

地表为大面积的凝灰岩,局部褐铁矿化。

异常北侧有3个钻孔控制。

(一)1号异常

该异常位于探矿区西边界,长500m、宽200m蝌蚪形近东西向展布,ΔT值为-200—1500nT,极大值1700nT。

地表大面积出露石炭系雅满苏上亚组凝灰岩。

该矿体有4条探槽控制,仅在其中一条探槽中见宽0.10m的铁矿体,其它探槽内均为褐铁矿化。

矿体东段有一个宽1m,长约20m的沿脉采坑,采坑内主要矿石为磁铁矿,矿体产状330°∠78°。

采样化验品位TFe39.50,mTe31.46。

宽体东端为一条北西的断裂,将矿体错开,矿体整体北移,形成2号磁异常带。

(二)2号异常

异常长300m,宽150m椭园状,走向300°。

ΔT值400~1700nT,极大值2300nT。

该含矿带位于石炭系雅满苏上亚组灰绿色蚀变微晶闪长岩和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中。

带内地层产状:

335°∠10°,接触带上绿帘石化强烈。

矿带中闪长岩和安山岩在空间上与矿体关系密切,且安山岩本身亦有磁铁矿化。

该矿体地表及深部都有工程控制,施工钻孔4个,其中3个钻孔见矿,ZK-1见矿两层,第一层5.92m-24.23m,斜长17.31m,平均品位33.96%。

第二层95.8-99.8m,斜长4m,平均品位25.59%。

ZK-4见矿一层55.30-61.30m,矿体斜长6m,平均品位20.26%。

地表采坑长120米,采坑中矿体倾向北西,倾角小于45°,为缓倾斜矿体。

(三)3号异常

3异常位于测区西部90-130线之间,长450m宽200m,为东侧略大的圆弧形,走向近东西。

△T极大值正场值7828.25nT,位于120线140点,异常北侧有负异常伴生,极小值△T为-1050.06nT,位于120线146点,异常附近梯度变化大,相对值达到8878.56nT,表明其磁性体有一定的埋深。

该异常有两条矿体组成,分别位于异常中心的南侧和北侧,矿体之间相距约60米,北侧矿体在矿体东端有一条沿脉采坑,揭露矿体宽约1.5米,产状:

6°∠82°,采坑西端为一沿深约30米的竖井,地质情况不明。

地表工程控制该矿体长约100m。

南侧矿体,采坑揭露处为5-6米宽的矿化带,矿化带两侧发育有两条磁铁矿脉,其中位于矿化带南侧的矿脉上部宽约0.4米,向深部逐渐尖灭;矿化带北侧的矿脉宽约0.6米,向深部延伸。

矿化带产状:

16°∠81°。

沿矿体走向方向西侧约100米处有一沿深约50米的竖井,地质情况不明。

该异常处还有两个钻孔,一个钻孔位于2号竖井北侧100米;另一个钻孔位于2号竖井北偏西160米,钻孔资料不详。

(四)4号异常

4异常分为两个小异常,一个位于测区中部140-210线之间中间部位,长约500米、最宽约处260米窄处120米,△T极大值正场2317.75.nT位于180线132点,异常北侧有负异常伴生,极小值△T为-300nT左右,位于180线142点,异常附近梯度变化较大,相对值达到2600T。

异常走向为东西向,呈东窄西宽,西侧分为三枝的条带状异常。

另一个位于测区中部190-210线之间中间部位长约200米、平均宽约70米,△T极大值正场1778nT位于200线126点。

异常北侧有较小负异常伴生,异常走向为近东西向的条带状异常。

该异常矿体出露较少,仅在异常南侧分布有几条探槽,探槽中可见褐铁矿化,局部褐铁矿化呈黄色和红色粉末,异常北侧有三个钻孔,三个钻孔都不同程度的见矿,ZK14001见矿两层,第一层43.5-44.1米,斜长0.6m,品位:

TFe29.6%\mFe18.32%;第二层62.2-65m,斜长2.8m,品位:

TFe13.1%\mFe5.9%;ZKx1见矿三层,第一层:

38米左右岩心确实只见含磁铁矿岩心0.6米,品位TFe32.25%\mFe23.08%;第二层135.5-136.5米,穿越厚度1米,品位TFe12.90%;第三层187.2-191米,穿越厚度3.8米,品位TFe16.00%;ZK24001见矿两层,第一层:

37-39.1米,穿越厚度2.1米,品位TFe28.85%\mFe16.16%;第二层104.79-105.11米,穿越厚度0.32米(绿帘石中含脉状的磁铁矿),品位TFe12.43%。

(四)异常的野外初步踏勘

根据1:

5万化探数据高值结果对异常地表进行异常查证工作,采用的工作方法有1:

1万地质填图和1:

1万综合物化探剖面。

通过检查,发现较强的围岩蚀变,蚀变类型有钠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初步解释异常主要由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局部矿化引起。

二、异常的详查工作

在确定地表有矿化信息后,先后进行的工作有地质调查、土壤岩石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和槽探揭露工程等。

(一)地质调查

该区植物生长条件恶虐,植被稀少。

由于该区地表覆盖少,基岩出露较多,地质图草测就能根据零星的基岩露头和大量的坡间转石划分,地质界线划分清晰,可以划分出岩性范围。

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局部界限处采用挖掘探坑来鉴定岩性,且耽误工期。

本工作区通过1∶1万地质草图,大致查明该区地质特征及其与矿化体的关系,阐明其与各类物化探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二)土壤剖面

在化探综合异常发育较好且地表覆盖较厚地段,为了发现有限的矿化信息,追索其延伸、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采用土壤、岩石剖面圈定其范围,根据国土部颁发的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土壤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异常浓集中心加密至10米,异常点化验值为(Fe=1000×10-6、Cu=26×10-6),结果显示此处具有较高的化探异常特征。

(三)岩石剖面

岩石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异常浓集中心加密至10米。

对该点岩石进行剖面测量,根据化验结果表明,此处重现了Fe异常,表明此处蚀变带岩石是引起异常的直接原因。

(四)高精度磁法剖面

通过对本矿区化探异常进行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了解了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特征,在该区布置了网度为100m×20m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体具有较强的磁异常,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强度△T在-300nT~2600nT,在靠近接触带附近异常强度开始变低,凝灰岩地层表现为低异常。

(五)探槽工程

在1:

2000填图范围内磁异常未揭露的地段,按勘探线布设探槽,为1:

2000地质测量提供详细的岩性分层资料。

一号磁异常设计探槽4条,探槽方位均为180°:

TC67-1,100m;TC71-1,180m;TC75-1,46m;TC79-1,38m

该蚀变带沿北西向呈带状分布,长约90m,宽度为3-4m。

通过槽探控制(TC67-1)。

矿化体产状:

240°<60°,长30多米,宽5米,蚀变见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等。

三、矿体特征

(一)矿体特征

矿体出露长约450米,宽100-300米之间。

矿体的边缘分布贫磁铁矿,中间矿体明显变富。

磁铁矿主要以侵染状、团块状、网脉状产出(图4-2、4-3)。

矿体的形成与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矿体的围岩主要为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在热液作用下,形成矿体。

矿体在闪长玢岩的下部。

倾向北北西,倾角30-60°之间。

 

(图4-2)

(图4-3)

(图4-2)(图4-3)

(二)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

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

2、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比较简单。

主要是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状结构。

3、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以团块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构造。

4、脉石矿物: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阳起石、斜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5、矿石化学成份伴生有益组分含量:

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TFe,其次为Ti,TFe的品位最高38.2%,平均21.26%;个别样品含Ti最高达0.92%;伴生有益组分均未达到综合利用的要求。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体主要为磁铁矿矿石,品位大部分在26%左右,属于中等品位矿石,局部含少量富矿。

(四)矿体围岩与夹石

矿体赋存与构造蚀变破碎带,主要围岩有闪长玢岩、花岗岩等,夹石一般分布在相对厚大矿体、品位较低的部位,多呈小透镜体或扁豆体,总体来看夹石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对矿体的连续性影响不大。

四、矿床成因探讨

从矿床宏观地质特征来看:

矿区内的矿床均为火山岩型,在成因上直接或间接地与构造和火山机构有关,具火山沉积型特征,矿体赋存于一套中酸性火山喷发一火山沉积相,也是火山岩向沉积岩的过渡层位。

应为海陆加正常碎屑沉积。

矿体以透镜状、层状产出,其走向、倾向与围岩为安山角砾岩岩层一致,具有一定层位。

同时矿体具有火山热液性特征:

矿体受构造、后期成矿热液作用形成多条磁铁矿体及磁铁矿细脉与网脉。

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脉状产出。

空间分布上有膨胀和收缩现象。

在平面上成群产出,断续分布。

伴随蚀变有阳气石化及硅化。

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清,明显具有中心富两缘贫的规律。

因此,可以说明含气热液是成矿主要矿源。

根据该矿的地质特征,与矿区相邻铁矿床成因类型相对比,矿体的形成与构造和火山热液有关,据上述特征,应属火山热液型。

矿床赋存与中石炭中酸性火山岩系中,是火山岩与沉积岩的过渡层位,严格受构造与火山机构控制,其矿体多为富铁矿,品位较高,有害杂质少,有用成分单一的铁矿床。

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

东西方向地表延伸比较好,以磁性铁矿石为主。

矿体西端抵入第四系,根据矿体地表及物探分析来看矿体有向西延伸的趋势。

东侧受断层断层影响,闪长玢岩不具矿化特征。

认为前景不大。

在填图过程中发现矿体的上下盘两侧分布贫磁铁矿,中间矿体明显变富,因此,在寻找富矿的同时,贫矿的潜力也不可忽视。

内接触带的花岗岩内镜铁矿十分发育,外接触带为酸性的含镜铁矿流纹岩和含镜铁矿安山岩,通过岩浆热液交代富集作用形成磁铁矿体。

矿床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型磁铁矿矿床。

五、结论

1.异常查证首先要以化探高值点数据为基础,对高值点附近地层、构造、岩性进行分析和查证,初步验证异常的准确性,去伪存真,缩小找矿靶区。

2.本区磁铁矿地表出露较好,严格受N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

北西方向地表延伸比较好,以磁性铁矿石为主。

受断层影响,东侧闪长玢岩矿化微弱。

矿体西端为第四系,根据矿体地表及物探资料分析来看,矿体有向西延伸的趋势,同时在矿区发现赋存于安山质凝灰岩中的铜矿化点一处,铜多以黄铜矿形式出现,粒径2-5mm不等,在黄铜矿边缘有孔雀石化呈环带状。

地表仅见岩石露头,其他地段被草皮覆盖,分析认为有形成铜矿体的可能。

3.在矿区西侧中部位置发现有大量的叶片状、薄片状、巢状、镜铁矿沿岩石裂隙面产出,应予以重视,深部有形成磁铁矿-镜铁矿-赤铁矿型矿床可能。

4.应加强综合研究工作。

在查证过程中综合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异常的性质和可能的成矿类型,及时采用有效的勘探手段和方法,提高异常查证的效果。

 

致谢

 

在论文编写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马叶青、宋兴龙以及办公室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从资料收集到查阅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他们至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2000年4月)》

[4]《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编录规范》

[5]《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规范》(DZ/T0313094)

[6]《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

[7]《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DZ/T0079-93)

[8]《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9]《新疆哈密市双峰山外围铁矿详查双峰山铁矿勘探设计书》。

[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