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01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凸显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docx

凸显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活动组安排,由我来就文科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我是教语文学科的,与政史地等学科有一定联系,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我的内容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二、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的落实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一)案例分析

〖案例1〗有人作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得分只有80分。

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

  大多数人会说:

这很正常,忘了呗!

“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

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教育思想家爱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曾引用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

”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

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

那就是: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

【案例2】学生在高考中失分因素分析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中、高考)。

其中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2左右,理科占失分总量的1/3左右。

结论一、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亟需提高

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因而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是学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二、知识理解深度不够

独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仍然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结论三、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能力基础;理解能力是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素养提升的桥梁。

能力和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了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

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我,我们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近年来的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事件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核心素养研究

2014年12月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

2018年1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什么是素养?

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

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

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

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

这就是核心素养。

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框架图)

综合表现为

(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3.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表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这也是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是学生在语文等文科科目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源二中近年来致力于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教科研水平,走内涵发展之路,我们一直在路上,具体情况就是我要交流的第二方面的内容:

二、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1、2016-2017(下):

提出“三有效”“三评价”教学理念

2、2017-2018(上):

初步提出“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3、2017-2018(下):

深度推进“三学课堂”教学模式

4、2018-2019(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纵深探究

“三有效”:

有效思路,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三评价”: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三学课堂”模式,即带着问题自主学(自学),围绕问题合作学(研学),定向问题演练学(练学),牢固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练后评、先自学后合作”的教学观,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导向、活动为载体、训练为主线,目标达成为主旨”的课堂教学原则。

逐步形成具有二中特色自主课堂、能力课堂、探究课堂、高效课堂。

特别是本学期以来,新源二中以“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凸显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的落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呢?

(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彼此接纳、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其次要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帮助。

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学生的学习效果。

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空间让给学生。

(李秀玲主任公开课《梁任公》)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三点)

1、借助圈点批注品味任公形象。

2、过品读文章,学习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

3、感受文化名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圈点批注法,归纳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领悟体察任公爱国忧民情怀。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圈点批注

学生:

预习课文,做好批注,并查找任公资料。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1——解题梁任公是谁?

知识梳理2——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3——文章结构

【问题探究】

(一)初识任公

概括的叙述和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用作批注的方法加以分析。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批注品人

归纳总结2——批注品文

小结:

精妙处必写赏析,困惑处必写质疑。

【问题探究】

(二)再识任公

1、先生读到《桃花扇》时,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2、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

3、演讲开始为什么引用《箜篌引》?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1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2

再识任公——资料助读3

【实践演练】好的文章善于写细节,并能表现出美来,请以《记XX的一次讲课》为题,写一篇文章,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二).重视阅读教学,提升能力和品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文科科目或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

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涵泳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瘦”本为病态,是不美的,然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很美,原因何在?

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词作以黄花设喻的句子,思考“黄花”形象虽瘦而风姿秀美的特征,便能准确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是多么的风姿秀美、协调雅畅;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即西风乍起,竹帘腾空的环境可以想象出憔悴的女词人与与门外的黄花是多么的相互映照,是多么的富有诗意之美?

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和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与学联系也非常紧密。

比如,有很多地理景观描写的语句就相当优美,在描述“中国疆域”经度跨度大时,教材上说中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西部岶米尔高原繁星满天”,学生在体会文字的优美的同时,也能掌握由于东西跨度大带来的不同时间的知识。

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来介绍季风影响的范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学到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时,用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两句则再恰当不过了。

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三).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

新源二中“三学课堂”模式,即带着问题自主学(自学),围绕问题合作学(研学),定向问题演练学(练学),形成自主课堂、能力课堂、探究课堂、高效课堂。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如《六国论》的教学,老师引导学生按文本的思路可提出以下问题,“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六国都贿赂秦国呢?

”“没有贿赂的国家有哪些?

”“贿赂的国家有哪些?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通过探讨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史论文一个中心(借古讽今)两个基本点(叙史实,论史训)的写法。

不仅问题的思路清晰,而且也暗示了教材的思路也很清晰。

既着眼于细节,又着眼于整体;既着眼于文本,又着眼于学生。

恰到好处地处理了老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让学生有可操作的活动

有人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做了一番调查,结果表明: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一般情况下,语文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思和演等活动。

如《六国论》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齐声诵读、教师美读、男生大声意读、女生轻声情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探讨、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思路,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大宋的背景,取材生活世界,激活大脑思维,能够正确认识苏洵“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让学生尽情地倾诉情感,表达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再如地理教学中,在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们引导学生先玩“拼图游戏”,将中国的34个行政单位做成34个不同的拼图块,进行拼图游戏,小组之间比赛,看谁拼的又快又准。

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行政单位的形状,发挥想象力,想想它们像什么,谁想的最接近就以谁的为准。

这样一来,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性高涨,活动力爆棚,使得这节课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历史课堂中,学习“红军长征的路线”的习题时,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毛泽东的诗《长征》,然后要求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最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体会。

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运用中国地形图比区域图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红军行军的艰难;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作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有机结合。

政治课上,在讲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时候,老师引出现在的社会问题: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

这就面临两难选择。

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各自阐述理由。

学生会上网查找有关扶与不扶的争论,扶与不扶都可能有支撑的理由,但老师最后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应该扶,但要注意扶的方式与方法,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体现了政治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比起财富和权势,文化最长久;比起法律和制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最深刻,最温和。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无疑文化和文化自觉最为关键。

文化是什么?

套用孔庆东教授的话说:

“文化就是思想,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就是你这个人。

学习文化,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这是我们文科学科所共有的核心素养之一。

从根本上说,文本的背后是一颗高贵的灵魂。

阅读文本,就是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的形象对话。

教师以文本为媒介,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精神丰富精神,用情感涤荡情感。

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审美到文化审美的跨越。

梅尧臣的《东溪》: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从文学审美的角度解读,就是一种清淡平远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是诗人畅游东溪时欢愉情怀的再现;若引导学生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发掘,它就又有更深的意蕴:

在戴花的老树身上体悟到天地间无所不在的勃勃生机,这生机正是天地万物最本源的生命力所在,人为万物之灵,更应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而另一句则承载着人生的另一重价值:

生命也需要自我调适,保持一种悠闲从容的精神状态,如此才有生活的质量,不至于仅为目标所驱使而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与异化。

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

又如《氓》,一个女子诉说自己从恋爱到婚变的全过程,诗中女子和氓的形象栩栩如生,女子的人生悲剧令人同情,氓的形象令人厌恶。

此时,若引导学生思考女子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再引进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让学生明白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忠贞不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学生的未来无不是有益的启示。

教材中篇篇文字如颗颗珍珠,只要我们具有文化审美的意识,总能发现取之不竭的育人素材,这正是文本的文化价值所在,是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

(六).要有教研意识,做学习型教师

现代教育带给教师以严峻的挑战,故步自封、自我满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停止教学。

因此,只有在不间断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才会溢满温馨的人文情怀,书中丰厚的营养才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骨肉,使自己一点点厚重起来、自信起来,我们的课堂将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比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景象宏大,美不胜收。

《桃花源记》淳朴的民风引起人们无限的向往,《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又带给人们不尽的留恋。

著名教育家黄玉峰说“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是没有直接利益,但他能够陶冶情操,澡雪精神,有利于读者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性情中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希望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充分发挥高中学科课程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努力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去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我的交流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