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87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高翔 课程设计论文.docx

金高翔课程设计论文

成绩

 

齐鲁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三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二班

学生姓名金高翔

学号201410532019

设计地点D104

指导教师花晓慧

 

设计起止时间:

2016年6月10日至2016年6月25日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

任务书

设计(论文)名称:

三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专业:

自动化学生姓名:

金高翔

指导教师:

花晓慧下达时间:

2016.6.10

一、课程设计任务:

(1)了解三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2)掌握基本电路的数据分析、处理;描绘波形并加以判断。

能正确设计电路,画出线路图,分析电路原理。

(3)熟悉三相全桥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电路原理及其应用。

(4)学习并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的输入电压值与输出的电压范围,计算出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值。

然后根据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驱动控制要求,设计其控制电路,产生符合电路驱动所要求的触发波形。

再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调试,得到仿真图形。

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的整流负载容量较大,输出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整流电路。

它是由半波整流电路发展而来的。

由一组共阴极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组晶闸管依次编号T1.T3.T5)和一组共阳极接法的晶闸管(依次编号T4.T6.T2)串联而成。

六个晶闸管分别由按一定规律的脉冲触发导通,来实现对三相交流电的整流,当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时,相应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也会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输出。

根据要求的输入电压值与输出的电压范围,计算出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值。

然后根据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驱动控制要求,设计其控制电路,产生符合电路驱动所要求的触发波形。

再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2],调试,得到仿真图形。

(1)输入电压:

(2)输出电压:

直流电压,

(3)负载:

纯电阻性负载,

(4)电压调整率:

(5)负载调整率:

(6)建立主回路、触发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以及电压闭环的仿真模型。

(7)给出任务中不同模型的仿真波形、数据分析以及原理分析。

 

 

三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输入电压:

220v±10%,50Hz;

(2)输出电压:

直流电压,80v±2%;

(3)负载:

纯电阻性负载,R=15Ω

(4)电压调整率:

±2%;

(5)负载调整率:

±1.5%;

(6)计算其主开关器件所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器件的额定电流,并建立合适的仿真模型,对主电路进行仿真。

(7)根据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驱动控制要求,设计其控制电路,产生符合电路驱动所要求的触发波形。

(8)进行仿真及数据分析。

二、总体方案设计

1.主电路图原理图

图一主电路原理图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特点及其要求:

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的整流负载容量较大,输出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整流电路。

它是由半波整流电路发展而来的。

由一组共阴极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组晶闸管依次编号T1.T3.T5)和一组共阳极接法的晶闸管(依次编号T4.T6.T2)串联而成。

六个晶闸管分别由按一定规律的脉冲触发导通,来实现对三相交流电的整流,当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时,相应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也会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输出。

一般变压器一次侧接成三角型,二次侧接成星型,晶闸管分共阴极和共阳极。

一般1、3、5为共阴极,2、4、6为共阳极。

①两管同时导通形成供电回路,其中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各一个,且不能为同一相器件。

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a.按VT1-VT2-VT3-VT4-VT5-VT6的顺序,相位依次差60。

b.共阴极组VT1、VT3、VT5的脉冲依次差120,共阳极组VT4、VT6、VT2也依次差120。

c.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即VT1与VT4,VT3与VT6,VT5与VT2,脉冲相差180。

一周期脉动6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故该电路为6脉波整流电路。

④需保证同时导通的2个晶闸管均有脉冲,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宽脉冲触发一种是双脉冲触发(常用)。

⑤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与三相半波时相同,晶闸管承受最大正、反向电压的关系也相同。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主电路仿真图

用的是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

图二主电路仿真图

2.根据设计要求具体参数的确定

设计要求:

输入AC3*110V,50Hz,输出电流连续,阻感负载,电阻为30欧,要求输出直流电压60V~200V。

整流输出电压

的波形在一周期内脉动六次,且每次脉动的波形相同,因此在计算其平均值时,只需对一个脉冲进行即可。

此外,以线电压的过零点

为时间坐标的零点,于是可得到当整流输出电压连续时(及带阻感负载时)的平均值为

所以,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晶闸管电流有效值即为变压器二次电流:

根据计算结果,所以选取c233m型号晶闸管。

因为wL>>R,再根据仿真中的最佳效果,所以选取电感值为180mH。

四、总原理图

1.总仿真电路

图三总仿真主电路图

五、仿真与调试

1.电阻性负载,a=0时工作情况

 

图四a=0时晶闸管UVT波形图五a=0时负载电压Ud波形定量分析

Ud=2.34*220*1=514.8v

Id=34.32A

因为

>220V,所以必须串入电阻分压,分压电阻必须满足任意a角时的要求,所以R1=15欧姆

2.阻感负载,a=30时工作情况

 

图6a=30时,晶闸管UVT波形图7a=30时,负载电压Ud波形定量分析

Ud=445.8V

Id=29.72A

所以必须串入电阻分压,分压电阻必须满足任意a角的要求

3.阻感负载,当a=60时工作情况

 

 

图八a=60时晶闸管UVT的波形图九a=60时负载电压Ud的波形

Ud=364.01V

Id=24.26A

4.阻感负载,当a=90时工作情况

图十a=90时晶闸管

的波形

图十一a=90时负载电压

的波形

定量分析

得,

,所以a不能调到

5、触发电路

触发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十二触发电路原理图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由于电感的作用,输出电压出现负波形,而我们为了除去负载上面的负电压就加上续流二极管进行续流。

续流二极管在这里的作用是当输入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因为电感的作用会继续产生一个回路电流,这个回路是从电感→电阻→续流二极管→电感。

这样就使晶闸管与二极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到维持电流一下,使晶闸管关断,这样就不会出现负向的电压了,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通过控制触发角a的大小即控制触发脉冲起始相位来控制输出电压大小。

为保证相控电路正常工作,很重要的是应保证按触发角a的大小在正确的时刻向电路中的晶闸管施加有效的触发脉冲。

晶闸管相控电路,习惯称为触发电路。

大、中功率的变流器广泛应用的是晶体管触发电路,其中以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应用最多。

可靠性高,技术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调试方便。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集成化已逐渐普及,已逐步取代分立式电路。

此处就是采用集成触发产生触发脉冲。

七、结论与心得

首先,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是我开阔了眼界,本次课程设计完美结束。

同时我也意识到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

在设计中,我感到自己平时下功夫太少,以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同时,我觉得,一次课程设计是我如此疲惫,所以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

我知道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和支持很强的技术,但我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却是在这次课设的过程中。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有了很深的了解,对各个知识点有个更好的掌握。

本次设计,我所设计的是三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开始设计时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使我有种很深的无助感。

好在后来经过仔细查阅资料,各类图书,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课设中的任务。

通过这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了课堂学习与实际动手操作的巨大差距,课堂学习为动手操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实际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本次课程设计中,很多地方用到了课堂上没有详细讲解的内容,比如触发电路,所以在课设的过程中,就需要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清楚触发电路的原理,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觉得自己过得还是很充实,毕竟搞清楚了自己曾经不清楚的地方,收获还是很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于文档的编排格式、原理图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以后的毕业设计及工作需要都有颇大的帮助,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我也在复习一遍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把以前一些没弄懂的问题基本掌握了。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的帮助。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给自己的未来树立了信心,我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我相信这次的课程设计会让我终身收益!

八、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第5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2]MuhammadH.Rashid.电力电子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