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79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2.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一 活用“五主”、“五辅”法进行空间定位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区多洪涝灾害B.甲所在地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所在地区为季风气候D.乙所在地区常受台风侵扰

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D.电子工业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4~5题。

4.与①③两地比较,有关②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最大B.光照最弱C.气压最低D.气温最低

5.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是沿110°E经线地区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曲线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所跨纬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随纬度变化最小的一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7.图中⑤所示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A.热带,可可豆、水稻B.亚热带,水稻、油菜

C.暖温带,谷子、棉花D.中温带,小麦、甜菜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曲线为某季节等压线(单位:

hPa)。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对丙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上湖水盐度最高的月份为1月B.山麓地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山坡上葡萄园随处可见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9.若该季节某科考队从甲地到乙地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地貌考察,此时当地的天气状况是(  )。

A.低温干燥B.炎热干燥C.高温多雨D.温和多雨

(2013·南京高三调研)读两地区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上A、B两地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为热带荒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B地为温带草原,全年降水稀少

C.A地为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D.B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受季风环流影响

11.关于a、b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说法错误的是(  )。

A.a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因为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因而水量大

B.b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因为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因而水量小

C.a河段位于热带地区,因而无结冰期D.b河段冬季气温在0℃以下,因而冬季结冰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出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

 

13.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

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专题二 三类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1~2题。

1.若在图中A、B、C、D四处设立森林火情瞭望台,比较合适的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2.若在图中断崖处设立一个旅游景点,以下几个选项合适的是(  )。

A.在崖顶设立惊险蹦极B.在崖底看飞流瀑布C.在崖顶看云海日出D.在崖顶和崖底架索道看瀑布全貌

 

(2013·湛江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气温10℃等温线,完成3~4题。

3.图中10℃等温线(甲地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纬度最低点的是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4.10℃等温线在甲地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

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海冰大量吸热,气温降低

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降低

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较低

下图中的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

读图完成5~6题。

5.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热同期 ④适宜生长柑橘、葡萄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3·天津文综,10)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回答第7题。

7.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

A.甲B.乙C.丙D.丁

下图表示世界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单位:

小时)。

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白昼时间

9.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  )。

11.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8分)

 

(1)简述图1地区河流特征与图2地区河段河流特征的差异。

 

(2)图2中C地属于________气候,C区域突出的流域特征是什么?

试分析其成因。

 

(3)图3为B地区气候统计资料,根据图3简述B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13.读非洲南部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图中回归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2)图中25℃等温线在沿海和内陆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气温高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图中25℃等温线在大陆东、西两岸的分布特点有何不同?

气温高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专题三 常见三大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中国“蛟龙”7000米海试区表层洋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2.仅考虑风与洋流因素的影响,比较图中两条航线的航速。

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江阴→海试区的速度较快B.海试区→青岛的速度较快

C.两条航线速度相同D.无法比较

3.下图表示200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  )。

A.耕地B.人口C.森林D.水能

解析 读图可知,中国该地理事物占全球的2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理事物表示人口。

答案 B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回答4~5题。

4.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下垫面

5.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  )。

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7.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沙化B.泥石流C.石漠化D.滑坡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读图完成8~9题。

8.“神舟九号”发射时,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中的________点附近(  )。

A.①B.②C.③D.④

9.与酒泉相比,更节省燃料的发射中心有(  )。

①拜科努尔(46°N,63°E)②普列谢茨克(63°N,41°E)③肯尼迪(28°N,81°W)④库鲁(5°14′N,52°46′W)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西半球某两国国界线处水域纵向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形成图中水域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沉积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内力作用

11.关于图中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水域的航运价值低B.区域内有世界著名的临海型工业区

C.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D.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3)题。

(28分)

(1)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8分)

 

(2)近年来该城市经常受到因燃烧小麦秸秆而造成的雾霾天气影响,其最容易出现在________月。

(5分)

(3)简述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区城市化产生的有利影响。

(15分)

 

13.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构成表,完成有关问题。

(28分)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农村人口(亿)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亿)

农村人口(亿)

城市人口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8.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

24.4

45.0

(1)根据表中数据绘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10分)

 

(2)依据资料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第一部分 培养学科技能获取高分途径

专题四 巧攻三类地理计算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贵州五校第二次联考)下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

读图完成1~2题。

1.当P点地方时为5:

45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17:

45B.18:

15C.18:

45D.19:

15

2.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

A.0°~23°26′B.23°26′~66°34′C.66°34′~90°D.0°~90°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两地理兴趣小组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

A.80米B.250米C.390米D.420米

4.图中①~④四地中,此日地方时6时最可能看到日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读图,回答5~7题。

5.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6.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7.湖面的海拔最大值可能是(  )。

A.2050mB.2100mC.1990mD.1850m

下图中的甲图是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

乙是同地区都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丙是网格代码。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

城西区12000人、城北区有19000人、城南区有15000人;已知甲都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

阅读资料回答8~9题。

8.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为( )

A.2500人B.3450人C.4500人D.3000人

9.某超市决定在城西区设立新分店,只考虑地价和人口数量,则最佳设立地点的网格代码是(  )。

A.10B.6C.13D.1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10~11题。

10.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B.20%C.30%D.40%

11.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我国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下面是研究小组获得的有关材料。

(28分)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5℃。

到某一高度后,空气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8℃,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A.________;B.________。

 (10分)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12分)

 

(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6分)

13.图1是1990年我国东部某城市的环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城市外环区1990~2000年的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和粮食播种面积等的变化情况图。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2000年,该城市外环区的城市人口数量是________人,人口密度是________人/km2。

(8分)

(2)图1中,甲处地价高于乙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甲处(双选)(  )。

(8分)

A.位置优越B.环境优美C.交通便利D.人口稀疏

(3)十年间该地粮食播种面积约减少________,简述该城市外环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

(12分)

部分 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

专题一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

据此回答1~3题。

1.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A.岩石B.大气C.液态水D.阳光

3.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滑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是(  )。

A.火星B.木星C.水星D.天王星

读某地竿影端点日运动轨迹图,回答4~5题。

4.图中立竿处(O点)(  )。

A.位于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B.位于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C.位于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D.位于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5.同一日期竿长不变,若O点的纬度变高,则(  )。

A.OA变长,OB变长B.OA变长,OB变短C.OA变短,OB变短D.OA变短,OB变长

小明和小亮于同一天出生在我国的甲、乙两个城市,下图为他们16岁生日那天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图。

据此回答6~8题。

6.他们的生日最可能为(  )。

A.3月20日B.4月1日C.9月15日D.10月1日

7.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8.下图为小明所在学校的两份作息时间表,该校判订冬夏两份不同作息时间表的依据是(  )。

冬季作息时间表

夏季作息时间表

(自10月1日起执行)

(自5月1日起执行)

起床6:

30

起床6:

20

早餐7:

10

早餐7:

00

早读7:

50—8:

20

……

早读7:

40—8:

10

……

午餐12:

00

……

午餐12:

00

……

晚餐18:

00

……

晚餐18:

30

……

就寝22:

30

就寝22:

40

A.气温高低B.地球自转C.昼夜长短D.光照强弱

2013年6月21日7时09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读图回答第9题。

9.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表示该日北京太阳视运动路线的是(  )。

A.甲曲线B.乙曲线C.丙曲线D.丁曲线

10.下列有关北回归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会缓慢变动的

B.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

C.若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北回归线向南移动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11.(2012·安徽高考)右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

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

00~16:

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共56分)

12.下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其他地区不同,PQ为昼夜半球分界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M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N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

(6分)

(2)下列光照图中最接近图示日期的是________。

(4分)

(3)简述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分)

 

(4)图中M点位于N点的________方向。

该日M、N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点,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点。

(6分)

13.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6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6分)

A.甲图中相同高度旗杆的影子①地比②地长B.乙图中北京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C.从甲图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两图中①地与③地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3)描述甲图中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7分)

 

(4)写出乙图中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

(8分)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9分)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锋面附近,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

下图示意a、b、c三个锋面自下而上的气温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1~2题。

1.锋面逆温出现的原因是(  )。

A.受地面辐射影响,距地表越近,气温越低

B.冷暖气团交汇,气流运动剧烈

C.锋面的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

D.锋面云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锋面的逆温层较厚,对流运动较弱B.b锋面的逆温层气温垂直变化不大

C.c锋面出现逆温层D.由地面至三个锋面的下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2013·新课标Ⅰ,4)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第3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2013·江苏地理,25~26)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4~5题。

(双选)

4.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5.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B.①-丙C.②-乙D.②-丁

右图为焚风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焚风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引发洪涝灾害B.可能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

C.可能会使农作物的成熟期后退

D.可能会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7.根据示意图推测下列哪一地区可能会出现焚风现象(  )。

A.太行山西麓B.三江平原C.藏北高原D.珠江三角洲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mm)。

据此回答8~9题。

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2013·衡阳联考)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M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地位于盆地 ②M地位于南半球 ③M地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 ④M地雨热同期

A.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