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690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公开选市管领导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最新选拔科级干部综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考试要求:

闭卷考试,严禁违纪作弊。

时间为180分钟,请合理安排时间。

书写要规范,文字要简练,标记要清楚。

选择题答案必须画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字母(A、B、C或D)涂黑;填空题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申论题答案做在“申论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纸)一并交给监考人。

一、常识判断选择题(本题涉及政治、管理、法律、人文、公文写作等常识,侧重考察干部平时的学习积累。

根据题目要求,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说明:

涂黑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

A.民主法治、理性发展、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

B.民主法治、统筹发展、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

C.民主法治、公正执法、尊重劳动、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

3.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发展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可持续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发展D.发展是硬道理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2007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工作中,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填入横线处正确的是()。

A、心系群众、服务人民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开拓创新D.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9.下列关于“八荣八耻”内容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D.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10.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11.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独立自主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

C.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13.行政领导者的最主要职能是()。

A.组织指挥职能B.知人善任职能

C.科学决策职能D.协调监督职能

14.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5.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

A.灵活性      B.原则性C.程序性 D.整体性

 

16.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层次为()。

A.爱和归属的需要B.受人尊重的需要

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17.下列哪一种情况可越权批办文件()。

A.经过授权B.避免积压C.急需处理D.属一般性文件

18.任免和聘用干部的公文文种为()。

A.命令B.指示C.通知D.通报

19.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应使用()。

A.报告B.请示C.请示报告D.函

20.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A.请示B.报告C.请示报告D.函

21.在下列关于会议纪要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纪要的性质取决于会议的内容性质与印发会议纪要的目的要求

B.会议纪要有交流会议信息、介绍经验的作用,但没有约束执行的效用

C.撰写会议纪要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做各种调查,广泛选取材料

D.撰写会议纪要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叙议结合

22.关于报告,说法错误的是()。

A.报告可分为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和答复询问的报告

B.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

式,因此,为各机关普遍经常使用

C.报告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例如撰写总结报告

D.报告与请求不能结合使用,在报告中不得夹带请求事项

23.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

A.及时性和准确性  B.广泛性和轰动性  

C.典型性和重要性  D.简要性和完整性

24.某大学在学校进行道路整修,施工中没有设置道路整修警示标志,致过路学生受伤。

对此,由()承担责任。

A.该学校  B.受害人自己  

C.该学校和受害人  D.该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25.实验小学校长邱长斌,对本校已被确定为危房的校舍不加任何加固处理,也不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致使校舍在使用中突然倒塌,造成死亡8人,重伤16人的严重后果,邱长斌已构成(  )。

A.玩忽职守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26.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

A.扰乱市场秩序罪B.向单位行贿罪C.介绍贿赂罪D.以上答案都不对

27.《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

A.校长负责制B.法人代表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党委领导负责制

28.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荒之治D.光武中兴

29.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A.中国B.古印度C.古希腊D.巴比伦

30.我国测量海拔高度时,以()的平均海平面作为零点。

A.东海B.渤海C.黄海D.南海

 

二、言语表达与理解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说明:

涂黑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1.国会否决了总统关于禁止外国人入境的反对意见。

国会究竟是否同意外国人入境()。

A.同意B.不同意C.无所谓D.没有讲清

2.马立克说奥斯汀对周总理所说的中国政府认为安理会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通

过的有关中国的控诉案的任何决议都将是非法的这一点表示惊奇。

究竟是谁表示惊奇()。

A.马立克B.奥斯汀C.周总理D.以上三人

3.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历险,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机会无处不在。

如果你从不犯错,或者从没有人批评过你,那么你肯定没进行过任何大胆的尝试。

如果一个人这样生活,那么他肯定无法发挥出所有潜力,当然也就很难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这段文字主要是想说明()。

A.人生要勇于尝试  B.生活的乐趣在于冒险  

C.生活中机会无处不在  D.一个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

4.“问题”通常指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时的情境,即通往目标的途径中存在着障碍,我们称之为遇到了问题。

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障碍,有障碍才会有问题。

但客观的障碍并不是问题的本身,问题是遇到障碍的个体提出来的,它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被理解和表达。

上述文字表明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是()。

A.实现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 

B.包括一系列的运算或者心理操作

C.如何把握已有的或给定的信息  

D.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进行

5.“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岳飞保家卫国,饮马黄河,却身死风波,    ,历史便是如此。

此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秦桧高官显爵,荣华尽享,却名臭千古

B.屈原忧国忧民,上下求索,却魂归汩罗

C.赵高指鹿为马,欺上瞒下,却权倾朝野

D.杜甫风餐露宿,漂泊一生,却万古流芳

6.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甲)。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乙)的所在。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界限举世瞩目B.界限举足轻重

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

7.绝对反义词:

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A.完整——残缺                 B.高兴——生气

C.寒冷——温暖                  D.卑微——高尚

8.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9.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

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和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10.鲁迅满怀悲愤地写道: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

 

三、填空题(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内容。

共24题,每题0.5分,共12分)

1.日前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物权法》,该法因涉及私有财产保护而备受老百姓关注。

2.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促进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4.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文学、医(药)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5.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

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6.全国海洋、水产学科博士90%以上出自我校,毕业生中已有5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50%以上是我校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我校校友赵进平。

7.2006年4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2007年1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985工程”二期共建支持。

8.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

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框架;到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9.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进校考察评估的具体时间是:

2007年

10月8日-13日。

10.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即本科教学评建“20字方针”)。

 

四、公文改错题(根据公文写作要求,分条列项指出下面“报告”中的至少8处错误,并简述理由,字体、标点符号不在改错范围之列。

共8分)

关于××××的请示报告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

现行设市标准,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试行的。

……事实证明,应对一九八六年国务院批准试行的设市标准作以下调整:

(1)设立县级市标准。

①每平方公里约四百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

经讨论审议,提出20个县为首批设市县(名单附后)。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转各地试行。

 

民政部

一九九三年二月八日制发

附件:

首批设市县名单……

参考答案:

1.标题错误——“报告”与“请示”是两种文体;

2.多头主送错误——“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

3.年份表达不统一——“1986”与“一九八六”;

4.“应对一九八六……”语气不对;

5.分条列项的序号不规范——“

(1)、①”应为“一、

(一)、1、

(1)”;

6.“每平方公里约……”,语意含糊;

7.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提出20个县为首批设市县”;

8.“以上报告妥否”表达错误——报告中不能有期复性语句;

9.附件在公文中位置不当——应在正文之下、落款之上;

10.“制发”二字多余

 

五、申论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旨在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本题共40分

(二)资料

1.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不管普通百姓和学子有着怎样的不解和狐疑,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一种独特的“干部文凭”已成为学历文凭队伍中迅速崛起的“新锐一族”。

近年来,干部“攻硕”、“攻博”之风愈演愈烈,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级级都有;从普通大学到名牌院校,处处可见,其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另类风景”。

面对我们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宏伟任务,各级干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许多干部注重知识更新和理论素质的提高,繁忙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这本是一件好事,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

问题在于,目前一些官员的文凭获取过程正在失去其“真味”,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腐败——“权学交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干部文凭”之“特”几乎随处可见:

——“攻硕”、“攻博”的干部入学大都不需经过统一考试,一般都是经过各校单独命题考试被“单招”的,这些单招的学员又都归属于各个学校为他们专门设立的各种各样的研究生班;其他各类证书班的入学则更为简单。

——“学员们”大多公务繁忙,既不能按时来上课,也不能潜心“研究”,结果是听课有秘书代劳,论文有别人“操刀”,答辩论文不过是走过场。

惟一属于自己的,就是闪着学术光环的一纸“合法”文凭。

——“只有不够资格的干部,没有完不成课程的学生”几乎成了此类文凭获取过程中公开的秘密;“报名时车水马龙,授课时门可罗雀”是这类干部证书班的典型景象。

——课程学习时间更有着极大的随意性。

据一位从事过此项工作的某高校教授介绍,一般专门针对干部的研究生课程班是两年学制,一年授课两次,每次15天左右。

即使如此,“如果他们太忙,还可以委托别人来听课”。

至于这类学员的学费则大都是“干部拿证,单位买单”,干部个人自费学习反倒成了一件罕见的事。

中央党校一位社会学学者对所谓“干部文凭”下了这样的定义:

它是一种干部才有便利条件获得的、“合法”但“不合格”的文凭证书;它是目前继续教育中的一种“畸形”现象,和干部权力、利益结合在了一起。

归根到底这是一种腐败现象。

2.原北大校长吴树青讲:

三年前我到河南某县采访,该县大到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小到乡长、派出所长,递上来的名片大都印有“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的称谓,该县领导的“水平之高”令人咂舌。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高材生”竟让全县100多万群众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细问方知,原来学历都是花钱“买”来的。

在北京某著名大学经济学院2001级博士班学生名单中,14位博导共带54名博士生,其中委培、定向生占绝大多数。

学院院长一人担任13位学生的导师,全都是定向、委培生,委托培养单位都是财政、经贸委等强势政府机关或银行、企业,专业都是政治经济学。

3.干部“混文凭”的规模和涉及面有多大,成了一个没有人能说清楚的谜。

那么,这种泛滥和火爆局面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一些干部和专家学者在分析原因时认为:

三方“合力”才得以“打造”出这一“繁荣市场”。

对很多干部而言,文凭意味着升迁、提拔,在同等考察中高人一筹。

“既想高人一筹,又不愿花费精力,文凭自然成了再合适不过的事。

”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指出:

中央对干部知识化的要求在很多地方的干部心目中演变成了对一纸名实不符的文凭的追求,这是干部队伍中一种典型的投机心理。

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察办法为“官员文凭”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事实上助长了这一风气的形成。

一些地区的组织部门不仅存在着“看文凭,不看能力”的情况,在文凭证书的看待上也存在着独立于教育部门之外的“两条线”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官员文凭”中很多种类的证书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中并不属于承认范围,但奥秘在于,一些组织考察和国家学历教育处在两条轨道上:

一些学历文凭和证书,教育部门不承认,但组织部门认可;即使组织部门不承认,但行业内承认;行业内不承认,单位、部门承认……一些地方的政府行为则推波助澜,有个县出台的政府文件中明确规定,将干部参加某专门证书班的学习情况作为组织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些原本神圣的学校殿堂为“干部文凭”提供了稳定的供货市场。

某些有地位的官员能在哪个学校就读,且不说学校会感觉“添光增彩”,仅这些干部带来的种种“好处”乃至“可观效益”,都足以使许多大学求之不得。

学校的这种公共职能单位的利益化又进一步促成“官员文凭”的规模化、产业化。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校对开办官员“研究生班”、“干部证书班”、“干部培训班”等争相追逐,为得到更多的名额,甚至每年不惜精力、人力、物力到上级主管部门“公关”。

而一些导师为了拿到科研项目和经费,或者为了某种好处、关系,根本不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试,对部分不具备条件的官员“攻硕”、“攻博”大开绿灯,并提供种种便利让其顺利拿到学位。

采访中,一些高校负责人坦陈,面对这一问题,教育界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并予以检讨。

有学者痛言,由社会各方急切的获利心态而“合力”“打造”的干部文凭的“繁荣市场”,表面看是“多赢”,而从国家大业讲实乃“大输”。

4.和普通高校相比,一些地方党校的做法更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一些地方干部中流传着“党的干部上党校,党校的文凭最好要”的顺口溜。

个别地方党校、干校在招生、办班及文凭证书发放过程中的混乱情况受到了中央党校和高校学者的严厉指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社会各界人士对不合格“干部文凭”泛滥这一现象的认识已远远超出了文凭本身。

一些社会学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尖锐地指出:

大量“变质”的文凭在干部队伍中的泛滥败坏了学风,冲击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使我国的学位水准大打折扣,它为那些不学无术、滥竿充数的人提供了升官的台阶,对那些诚实学习、忘我工作的人是一个打击,如果任其泛滥,不仅使人们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信任危机,而且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其示范效应将使社会风气趋于恶化。

部分高校的正直学者和一些地方的政协委员在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的同时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他们认为,“变质”的干部文凭的大量出现实际上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引起干部个人、地方组织部门和学校三方的警醒。

这一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和制止,关系到的将是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其隐患将远远大于近忧。

5.新华社重庆2002年12月7日电12月6日,重庆市干部学历、学位的检查清理工作已全面铺开。

清查先由个人填写《干部学历、学位申报确认表》,并附上各种证件和材料原件,获得多学历、多学位的要逐项填报。

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各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属于此次清理检查的范围。

有关部门将清理他们干部档案中记载的1980年1月1日以后,在职业余或在职脱产学习时获得的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学位等。

如果审查获通过,将下发干部学历、学位确认通知书,并将相关材料存入干部档案。

今后干部提拔使用时,其学历、学位以《确认表》认定的为准。

有关人士称,在清理期间,如主动承认其学历、学位属弄虚作假、表示放弃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给予更正,不再追究本人责任;如本人拒不承认错误,或继续伪造证据、掩盖真相的,将交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6.针对领导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带来的“文凭腐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的提案指出:

一个称职为民的好领导是不可能同时成为一个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的。

因此,应该严格限制领导干部在职攻读学位。

蔡委员说,一些在职攻读学位的党政干部,在入学考试时往往是瞒天过海:

或者名义上报考统招生,实际上参加校外班单独考试,然后又在校内生中滥竿充数;或者考试舞弊,甚至根本未经考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

在课程学习中,往往投机取巧;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由秘书“代”上课。

蔡委员说,如果领导没有时间亲自听课,又哪来时间去看秘书的课堂笔记或听老师的讲课录音?

但是这些人在考试时,或是别人代考或是根本不考,反正总有办法得到高分。

至于毕业学位论文,更很少有领导自己亲自完成的。

有的学校开学典礼时,因为学生是领导,学生坐在主席台上,老师坐在下面当观众。

蔡委员总结了领导干部在职攻读学位带来的种种弊端:

其一是败坏学术风气,有损学校尊严;其二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学位贬值;其三是抢占教育资源,排斥真正的求学者;其四是为平庸的才能披上学术的盛装,借以压抑有真才实学的下属晋升;其五是左右逢源,在学者面前摆官架子,在同僚面前又充学者。

7.2002年5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